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目前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认为传承能力是中医学自身人才培养规律要求、职业(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创新发展的前提;提出以传承能力为导向的构建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中医经典为核心,以名老中医经验为要素,以中医文献对比阅读为途径提高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着眼于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遵从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构建富有特色的中医传承人才综合培养模式.通过此项教学改革,以期培养专业思想巩固、中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的中医传承人才,为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对同类型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医传承教育组和院校教育组的专业知识考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除西医诊断学基础外,中医传承教育组学生的专业综合知识成绩明显优于院校教育组,表明特色中医传承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除了含有大量的显性知识之外,又含有丰富的隐性知识,中医隐性知识更是中医传承的重要内容。如今中医传承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名老中医经验无法得到根本性继承,诸多具有特色的中医诊疗手段也面临逐渐失传的困境。基于现有的关于中医传承的研究基础,从提高中医师传承隐性知识的意愿、提高中医师传承隐性知识的能力、营造有利于中医隐性知识传承的组织情境、完善有利于中医隐性知识传承的社会环境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提高中医隐性知识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延续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途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中医药发展中至关重要,其传承模式也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多元化。然而,大量隐性知识存在于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极大地增加了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难度。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现代医学诊疗中已有了初步应用,它可以拓展人类局限的数据存储和计算分析能力。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中医传承模式,可以深度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本文主要介绍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现状,探讨并展望人工智能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中的应用以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中医传承教育组和院校教育组的学生在实习阶段的综合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医传承教育组学生人文素养及专业素养得分均高于院校教育组学生,提示特色中医传承人才综合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中医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是在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充分借鉴了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知识,具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存的显著特点。显性知识易于掌握和学习,隐性知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中医隐性知识的传承是继承与创新中医药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中医急症角度分析中医药隐性知识传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切实提高中医药隐性知识传承的实效性,推动理论创新与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隐性知识是知识的核心,中医学隐性知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是实现中医学知识有效交流与共享的必要条件,是促进中医学发展与创新的重要保障,但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事先未知的、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提取隐性知识的优势,本文围绕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决策树分析、因子分析、贝叶斯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支持下的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与整理,以具体数据挖掘技术为分类标准和主线,研究对象涉及单个医家、古代医学典籍及现代临床研究等,研究内容涉及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规律、方剂使用规律、药对组方规律及其相关性等多个层面的中医学隐性知识。结果表明,针对研究内容的特点,选取针对性的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实现中医学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这有利于拓展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渠道,有利于提高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程度,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实现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与共享。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数据挖掘传承平台应加以推广、整合与优化,促进中医学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名医经验传承工作是实现中医药学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现代中医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中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研究生具备了扎实的中医学基础医学功底,有一定的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深入研究的潜质,造就了研究生教育阶段是培养名老中医传承能力的最佳时机。本文从跟师学习、整理和研读医案、总结方药、通过数据挖掘多角度解构医案等方面对培养中医院校研究生名老中医经验传承能力的意义、方法和要求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确的高等中医学教育理念,既是实施中医学教育的指导原则,又是中医学教育的方向和目标,直接关系到中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遵循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社会对高等中医人才的需求,依托医圣故里深厚的仲景文化优势,提出了"中医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俱重、传承仲景学术与创新精神相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交互、精湛仁术与高尚仁德并举"的中医学教育理念,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中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比分析了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学生与普通中医班学生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提出特色中医传承人才综合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中医学进行有效的传承是中医学发展与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象思维作为中医学的主体思维模式,成为中医传承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作为学习中医的第一门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象思维能力的任务。基于此,笔者从教学角度,从整体上将象思维的训练过程简化为建象作基础、观象以取象、辨象以尽意三个步骤,并对构筑典型之象模型、运用不同感官获取不同之象、辨象以明气之升降出入状态等内容的原理及方法进行了阐释,旨在为《中基》教学中象思维的培训提供参考,为中医学的全面传承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中医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优秀人才,我院开展了中医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改革工作。以“厚基础,重素质,强能力,求创新”为培养原则,着重围绕解决中医学术传承、学术科研能力和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和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中医学术,提高科研能力。在理论研究中,积极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观念,构建教学体系,创新培养机制等理论问题。在实践探索中,全面推进中医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建设和管理工作,使实践研究工作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医学科教育是对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的重大继承和创新发展,是中医学科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课程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改革与发展,为尽快适应新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全国各大中医高等院校也在不断思索如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培养新时代中医学人才。将以往的教育理念由以病为基础转变为以人为本,特别是在课堂上增加了人文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随着我国多种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及国外教育理念的引入,使得我国的中医学教育方法不拘泥于以往对中医药传统经典论著的读写教育。现今的中医教育理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将最新颖、最科学、最专业的教学方法及活动为我所用,为广大岐黄学子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将他们培养成新时代下综合全面的中医人。  相似文献   

14.
从拓宽素质培养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师承教育与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巩固专业思想,加强中医临床思维等能力培养;加强中医基本理论和中医经典学习,树立专业信心,形成扎实的中医文化功底;精心打造临床诊疗能力平台,加强基本功训练,大力提高学生临床动手能力;改变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全过程综合评价,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促进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等方面,对现行五年制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最切合该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研究对于加强中医人才培养、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隐性知识的概念,指出中医学知识体系中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深入挖掘名老中医背后的"隐性知识",促进隐性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将有助于拓宽传承研究的思路,提高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自古以来便是中医传承教学的一大特点,结合当前我校中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提出"贯通式"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通过五年制"实践能力贯通式"培养模式,让学生"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达到全程实践的教学目的,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探索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中医药传承模式、对策及作用的跨领域研究,传承与教育的关系及应用,传承的困境、途径、方法,传承与创新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来自计算机、管理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交叉学科研究及应用在发展与传承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支持;特色中医传承人才综合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学者对传承与创新理解各异,树立正确中医科学观是传承的难点和关键,"中医理论的科学观念与学生所习惯的现代科学观念不一致造成了学生学习上困难性";"原创性和产业性是中医创新的根基和动力";创新困境源于对中医原创发掘研究的缺乏,并将产业化从实际应用层面提升到"产业化的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科创新的高度和前途"层面;"创新的源泉在于中医基础理论",提出重视青少年教育对发扬中医药的重要性。未对中医政策和法规及中医规范化进行大范围研究,未来期待更具实操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经典中蕴含中医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最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个要素。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学重要学科门类,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思维可形成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但是,目前中医骨伤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程构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中医思维弱化,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不足等问题,使中医骨伤专业逐渐失去了其特色。因此,此文以紧密结合中医思维模式的中医骨病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中医骨伤教学中,通过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教材与课程建设、师承教育及临床带教等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对培养中医骨伤思维模式,促进中医骨伤科学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其传承光大是当代中医人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而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在中医传承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将"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等中医古代教育理念渗透到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中,将中医师承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现代与传统医学教育理念相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中医实践教学相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出基本功扎实、综合能力强、岗位胜任力强、终身学习信念强的中医临床医生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目标,探索出顺应社会发展的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推动中医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丽斌 《光明中医》2014,(7):1553-1554
实验中医学是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的一门科学。在中医本科教学中开设这门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到掌握科研思路和方法、开展中医学实验研究对于进一步传承中医学的重大意义所在,从而树立科研意识,启蒙科研思维,培养科研能力,提升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