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土地整理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土地整理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确土地整理在中国现阶段的定义之后,文章从我国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土地整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的现状是:政府网络管理体系逐渐形成,土地整理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土地整理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总结我国土地整理在经济、社会和景观生态方面取得效益的同时指出了今后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土地整理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编制合理的土地整理规划,加强土地整理基础建设,扩宽融资渠道,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化,土地整理目标中质与量并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地开发整理监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破解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工作存在的有关困惑,应着力解决监管体系建设、增强执行力和提高监管工作地位等,提出了在新形势和新的管理方式下,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工作的有关政策建议,包括制定土地开发整理行业监管办法、改进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工作方式、建立快速反应的监管巡查与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工作标准、解决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工作经费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绩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绩效评价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从绩效评价的内涵出发,在对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工作在当前项目管理新体制中重要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机制、制度、机构、指标体系、信息系统和成果应用6个方面,对尽快建立我国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工作体系,积极开展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10年发展成就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0年来,土地整理在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用地产能以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与土地整理事业相关的理论研究、政策体系、从业人员培训、机构队伍建设以及科学技术应用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本文在对土地整理取得的成就及当前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政策和土地整理发展趋势,对土地整理事业建设提出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土地整理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巨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离不开土地整理这一节约资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政策。本文阐述土地整理的现状,分析了土地整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德国土地整理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开展土地整理比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土地整理开展得比较好的几个国家之一,在土地整理制度建设、土地整理理论与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卓有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介绍了德国土地整理的基本情况、基本特点及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是现阶段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土地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搞好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对巩固土地开发整理成果、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避免土地产权纠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从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的基本内容、权属调整的原则、类型和程序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德国土地整理借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德国是开展土地整理比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土地整理开展得比较好的几个国家之一,在土地整理制度建设、土地整理理论与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卓有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介绍了德国土地整理的基本情况、基本特点及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目前受到广泛的关注。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已成为国际土地科学的前沿领域。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葫芦岛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研究表明:2003-2009年葫芦岛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利用发展趋势是逐年提高的,说明葫芦岛市的可持续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据此提出了葫芦岛市未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在资源环境方面,要搞好林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在经济方面,要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沿海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在社会方面,要加强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群 《资源与产业》2005,7(2):34-37
土地开发整理是现阶段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土地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搞好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对巩固土地开发整理成果、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避免土地产权纠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从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的基本内容、权属调整的原则、类型和程序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旧村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狼垡村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为例 ,初步分析了城市近郊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并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测算、规划编制、实施策略、运作模式及效益分析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安塞县为背景区,在探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范畴、构建实证研究和政策运用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特点及传统土地利用模式的深入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安塞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总结了该县土地资源特征与利用现状,揭示了其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不良后果,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永城市耕地保护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杰 《资源与产业》2008,10(4):101-103
文章在简述永城市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深度开发较低、人均用地超标等利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利用率不高、质量退化等问题,总结了土地利用管理经验,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目标、原则及其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西双版纳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其当前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西双版纳州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即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用地合理规划、农用土地质量改善等方面着手,切实地管好、利用好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资源与产业》2008,10(4):28-31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现状中存在权属调整困难、资金筹集难、微观动力不足、后期利用与管理缺乏等问题,应从产权激励、多元融资、收益分配和多方互动等方面来寻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激励机制创新途径,以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村居民点整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煤矿开采对矿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大气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采矿技术发展前沿,从矿井开采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改革、采空区充填和矸石回填技术、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矿区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技术等方面论述了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地关系,如何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工作,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保持土地的永续利用,缓解人口增长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土地的压力,从广西土地资源和土地整理的现状,对广西土地整理潜力分析,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探讨广西土地整理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并对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矿-粮复合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战略环评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宏观、抽象概念落实到实际、具体方案的桥梁,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制度化保障。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矿-粮复合主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在该区域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矿粮复合区农田恢复与污染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梅臣  胡振琪  刘爽 《金属矿山》2008,38(9):119-122
矿粮复合区农田恢复与污染防治,是中国当前土地复垦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国几十年的土地复垦经验与研究进展,国家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国矿粮复合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矿区农田恢复工程与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环境质量影响方式,复垦农田景观格局标准和复垦农田生态立体集约化模式;针对农田恢复工程中机械使用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主要机械施工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阐述了农田无污染充填与动态充填技术及环境保护要求,并提出复垦农田生态重建质量控制措施,以促进矿区农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