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倩  张帆  潘慧  甘倩  李荔  胡小琪  马冠生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618-1620
评价和比较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同供餐模式学生餐的食物供应情况,为推广合理的学生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记账法对2012年度3 910所和2013年度5 523所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年后,食堂供餐学校的粮谷、鸡蛋、豆制品和植物油(Z值分别为-5.766,-2.942,-8.182,-2.950,P值均<0.01),企业供餐学校的鸡蛋和牛奶生均供应量均有显著增长(Z值分别为-7.604,-8.018,P值均<0.01).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食堂供餐模式学校的生均粮谷、蔬菜、禽畜、豆制品和植物油供应量高于企业供餐学校,企业供餐模式学校的生均鸡蛋和牛奶供应量高于食堂供餐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我国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年后,学校的食物供应量有普遍提高,不同供餐模式变化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国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评价盘”(简称评价盘)的信度和效度,为学生科学进行营养状况自评、早期预防、控制营养不良和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昌平区1所小学和1所完全中学的1 037名学生.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和卫生行业“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营养状况分为消瘦、正常、超重、肥胖.以此为金标准,分析儿童自行使用评价盘进行营养状况判定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以及Kappa值.结果 不同学段、营养状况的儿童用评价盘法和计算法得到的BM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生用评价盘判定营养状况的灵敏度(75.00%~95.60%)、特异度(91.67%~99.16%)、符合率(90.85%)和Kappa值(0.83)均高于小学生(68.42%~ 90.07%,85.56%~96.39%,82.52%,0.70).所有调查儿童使用评价盘和计算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的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7,P<0.01).结论 采用中国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评价盘不仅可以方便、快速地计算儿童的BMI值,而且能够比较准确地判定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中职医学生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在该群体开展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吕梁市某中职学校1 055名在校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其中477名一年级学生进行1年期的追踪研究,调查焦虑状况的变化,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横断面调查显示,学生中有焦虑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6.16%,而1年后学生的焦虑得分与刚入学时比较明显减少 (P<0.01)。中专班学生的焦虑状况较大专班学生更明显,家庭年收入越低的学生焦虑状况越重。父母婚姻状况、是否考取护士资格证和对待考试的态度影响着焦虑得分改变值,父母离异的学生比父母婚姻状况完整的学生焦虑得分的改变值高(β=5.965, P<0.05);与能否取得护士资格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相比,“想取得但没能力”、“肯定能取得”的学生的焦虑得分改变值高(β分别=7.597, 6.849,P<0.05);与对待考试“平时积累”的学生相比,“临阵磨枪”和“平时积累加期末复习”的学生的焦虑得分改变值高(β分别=4.209, 3.545,P<0.05)。结论 中职医学生存在不容忽视的焦虑状况,且中职学校学生的焦虑情况的改变与环境和自身因素有关;教育和干预对降低中职医学生的焦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合肥市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知信行”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9~11月,对合肥市4所高校1 513名大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知信行”问卷调查,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比较不同变量间无偿献血“知信行”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女生、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掌握得分高于低年级、男生、非医学院校学生,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无献血史、是否医学专业大学生其献血意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不同性别、年级、父亲文化程度组间献血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女生、高年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知晓了解情况较好;男生、低年级、医学专业以及有献血史的学生有无偿献血意愿较高;男生、低年级、医学专业、有献血意愿学生无偿献血率较高。结论 合肥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现况不容乐观,需开展针对性干预,提高其“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5.
李静  罗纳  朱霖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88-109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1985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北京市海淀区资料,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比较7 ~18岁学生各年度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析各百分位数BMI( P25,P50,P75,P90,P95)变化趋势.结果 1985 -2010年7~18岁男生肥胖率分别为1.0%,4.0%,6.5%,15.2%,女生分别为0.5%,2.1%,2.8%,5.2%.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肥胖率以及各百分位数BMI值均随年度不断上升(P值均<0.01).1985 -2010年各百分位数BMI增长表现为男生增速高于女生,较高百分位BMI值增速高于较低百分位BMI值,各年龄组高百分位BMI值全面大幅上升.2000-2010年以来10~15岁男、女生BMI增速明显.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以及BMI水平持续增长,10~15岁学生是下一步肥胖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6.
运动、形态、机能、素质多个指标对学生进行体质综合评价是我国体质研究中心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研究出一种比较科学合理,而又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的体质综合评价方法,“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组”自1984年至1985年进行了两年协作研究,并根据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研究的部分数据进行了反复计算分析,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学生体质综合评  相似文献   

7.
建立学生健康综合评价体系,为不同地区、不同人口特征学生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及比较研究提供参照依据.方法 应用多维度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指标同时引入,构建学生健康三维综合评价体系.结果 按“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指标权重分配原则,确定层次中3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3类指标的权数分别为5,4,3.根据三维等级组合值(BPS),换算成综合健康分(CHD),发现“CHD”与“BPS”组合值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结论 三维健康综合评价体系能客观反映学生个体及群体健康所处的水平,并可进行比较,克服了单维度和定性评价不够全面、不够量化的问题,适用于国内学生健康状况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8.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1a后试点学校的膳食供应改善情况,为制定和修正学生营养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记账法,对全国2012年3 910所和2013年5 523所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1a后,学生粮谷、鸡蛋、豆制品和牛奶的供应情况均有改善(Z值分别为-3.94,-6.80,-8.26,-4.45,P值均<0.01),但蔬菜、禽畜肉和植物油的供应量与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19,1.28,-0.65,P值均>0.05);膳食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钙、铁和锌的供应情况也有显著改善(Z值分别为-3.84,-3.86,-5.26,-5.83,-2.77,-6.66,P值均<0.01),而维生素C供应量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05).结论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试点学校学生膳食供应情况有显著改善,但与参考量比较仍处于偏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了解医学生的心态调节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南医学院在校学生1 050名,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学生心态调节能力调查问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男生“知觉到障碍”“内部回报”“外部回报”得分及总分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50,6.39,5.57,P值均<0.05);“知觉到严重性”方面,大五学生得分高于大四学生;大三学生“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低于大四和大五学生(F值分别为4.77,6.14,P值均<0.05);城市学生“知觉到益处”“知觉到障碍”得分低于乡镇和农村学生(F值分别为4.27,4.44,P值均<0.05);“自我效能”方面及总分,乡镇学生得分高于城市学生(F值分别为4.11,3.28,P值均<0.05);独生子女“内部回报”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06,P<0.05);单亲家庭学生“知觉到益处”“知觉到障碍”“内部回报”“外部回报”得分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t值分别为2.76,2.91,2.24,2.08,3.35,P值均<0.05)。父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在某些维度上得分存在差异,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其子女难以认知到心态调节的益处、障碍以及拥有较低的自我效能。结论 医学生的心态调节能力在健康信念模式的某些维度上存在差异,结合健康信念模式制定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提升心态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评价和比较2012年和2013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同供餐模式学生餐的营养素供应情况,为开展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称重记账法对2012年3 910所和2013年5 523所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a后,食堂供餐学校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锌均高于2012年(Z值分别为-4.059,-2.665,-6.051,-2.387,-2.660,-3.900,-3.888,P值均<0.05),企业供餐学校的蛋白质、钙和锌人均供应量均高于2012年(Z值分别为-2.797,-7.048,-6.013,P值均<0.01).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食堂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膳食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C和铁供应量均高于企业供餐学校,分别高196.20 kcal,84.42 μg RE,29.17 mg和3.65 mg;但企业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钙和锌供应量高于食堂供餐学校,分别高246.56 mg和2.72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a后,学校的人均能量和营养素供应情况普遍提高,且存在供餐模式间的差异.各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供餐模式和供餐食物.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大学生新生不同膳食模式与血压高值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为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6所高校的1 752名大学新生进行一般情况调查、体格检查和膳食调查,同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研究人群的饮食模式.结果 共发现3种主要饮食模式,分别是动物性食物型、西方快餐型和中国传统型.“西方快餐型”和“动物性食物型”模式中Q3组(高摄人该类膳食模式)体质量指数(BMI)高于Q1组(低摄入该类膳食模式),而“中国传统型”模式中Q3组BMI低于Q1组(F值分别为13.570,9.858,6.125,P值均<0.01);“动物性食物型”模式中Q3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值高于Q1组,而“中国传统型”模式Q3组中的SBP和DBP值低于Q1组(FSBP值分别为4.295,3.832,FDBP值分别为3.604,3.148,P值均<0.05).趋势x2检验分析发现,不同程度摄入的“动物型性食物”膳食模式学生血压高值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7,P<0.01).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同归模分析表明,“动物性食物型”模式仍可以增加高血压的危险性(OR=1.34,95%CI=1.02~ 1.74,P<0.05).结论 “动物性食物型”饮食模式对杭州市大学新生血压高值和高血压有明显的影响,应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2.
了解三年级小学生的营养现状以及干预2年后营养状况的变化情况,为改进学校卫生工作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在南京市选取4所小学为干预学校,同时选择4所对照学校,采取健康教育、运动干预、营养干预和行为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开展为期2年连续、动态的追踪调查和研究,比较干预前后学生营养状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低体重率分别为5.7%和3.0%,超重率分别为15.0%和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16,5.073,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预防肥胖症”“膳食宝塔”“挑食偏食对身体有害”的知晓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5.536,10.799,11.466,P值均<0.01),“每天喝200 mL以上的牛奶”“常吃新鲜水果(每周≥≥3次)”的饮食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924,4.753,P值均<0.05).结论 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初中生全面性教育知识水平现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实施基于学校的性教育或全面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9—10月,使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辽宁、四川、重庆、云南、河南等地,使用线上电子问卷对4 545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开展横断面调查。问卷包含一般人口学信息、主观社会地位、在家庭与学校接受性教育情况、欺凌情况、全面性教育相关知识、全面性教育相关态度、全面性教育相关行为、全面性教育需求等。  结果  研究对象全面性教育知识平均分为(12.21±3.10)分,按照百分制换算为(71.82±18.21)分,不同年级、性别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初三学生得分较高[(12.69±2.99)分],女生得分较高[(12.28±3.01)分];在家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得分较高[(12.67±2.88)分],在校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得分较高[(12.63±2.91)分],主动在网上搜索过性教育相关内容与知识得分较高[(12.71±2.94)分](t值分别为35.10,28.78,10.55,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在家接受过性教育”“是否在校接受过性教育”“是否主动上网搜索过性教育相关内容”“是否有必要开展全面性教育”与全面性教育知识得分关联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报告欺凌过他人”与“主观社会地位”得分、问题2的正确率、“是否会对第二性征发育感到害羞自卑”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  结论  目前中国的初中生全面性教育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不同地区性教育实施程度不同,开展学校性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全面性教育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了解广州市一本高校大学生校园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4月,在广州市6所一本高校随机发放问卷共971份,对学生的校园安全知识、行为和态度进行调查.应用SPSS 16.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推断.结果 学生校园安全知识的平均得分为(23.78±4.86)分,不同性别、专业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P<0.05);学生校园安全行为的平均得分为(24.03±5.09)分,性别、年级及专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9.88,19.88,7.88,P值均<0.05).69.0%的调查对象认为校园安全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64.0%认为学校开展的校园安全教育“非常重要”或“重要”.学生通过安全教育讲座或安全教育课程获得校园安全知识的比例分别为54.4%和45.0%.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校园安全知识和行为均处于中等水平.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完善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校园安全知识水平,纠正校园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中国非吸烟人群环境烟草烟雾(ETS)暴露与肺癌发生危险的关系。方法以“肺癌/肺肿瘤”、“非吸烟”、“病例对照”、“危险因素”、“环境烟草烟雾/被动吸烟”、“lung cancer/lung neoplasm”、“non-smoking/non-smoker”、“China/Chinese”、“case-control/case control”、“risk factor”、“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passive smoking”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收集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非吸烟人群ETS暴露与肺癌发生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9篇。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合并OR(95%CI)值。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累计肺癌病例6145例,对照8132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非吸烟人群ETS暴露可增加肺癌发病的风险,合并OR(95%CI)值为1.52(1.42~1.64);分层分析显示,ETS暴露与非吸烟女性及男性肺癌发生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95%CI)值分别为1.58(1.42~1.75)和1.34(1.08~1.65);来源于家庭及工作环境的ETS暴露均可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合并OR(95%CI)值分别为1.48(1.20~1.82)和1.38(1.13~1.69);儿童期及成年期ETS暴露与肺癌发生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合并OR(95%CI)值分别为1.37(0.98~1.91)和1.34(0.97~1.85)。结论 ETS暴露是中国非吸烟人群肺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中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评价是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观察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根据。我们从1991年至1994年对全校16~19岁的男女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应用“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价我校学生现实营养状况,结果报道如下:四年共抽样本1821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为《1995年中国学生龋患流行病学研究系列报告》“1.中小学生恒牙龋患现状分析”〔1〕和“2.小学生乳牙龋患现状分析”〔2〕的续篇,分别以7岁和17岁作为乳、恒龋患的年龄代表人群,分析比较我国学校卫生工作领域在中小学生龋病防治方面的地区差异。1...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在1991年全国学生的贫血监测中推荐了世界卫生组织(WHO)1972年贫血诊断标准(以下称“WHO标准”)和中国儿童少年贫血诊断筛查国家标准(待批)(以下称“待批国标”)。本文以湖南省1991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7、9、12、14、17岁组学生血红蛋白检测资料.采用上述两“标准”评价比较,经计算机处理统计,结果如下:1贫血率以“WHO标准”评价.贫血率为52.75%(3479/6595).以“待批国标”评价,贫血率为38.24%(2522/6595),“待批国标”低于“WHO标准”14.51个百分点。2男、女学生及各年龄组贫血…  相似文献   

19.
我校是一所理工科大学。全校有学生食堂六个,有近二万余人的用膳,学生食堂在改革的形势下,实行经济包干,单独核算。学生各食堂的膳食供应有“学生快餐”、“大锅菜零售”、“点菜现炒”三种供应方式。“点菜现炒”当然营养、口味丰富得多,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吃得起。“大锅菜零售”供应量比较大,可根据经济条件、口味选择余地比较大。“大锅菜零售”是学校膳食的主要供应方式,低档菜占20~30%,中、高档菜占70~80%;缺点是一只菜,营养不容易搭  相似文献   

20.
林秋凤  夏武宪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839-2841,2844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青少年妊娠危害的认识程度,从而探讨对医学院校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郑州市3所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17~19岁1~2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不知道过早妊娠可能引发妊娠并发症的,2年级男女生两率比较(χ^2=4.22,P﹤0.05);没考虑婚前妊娠后对方逃避责任怎么办的,1、2年级男女生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9.82,22.6,P值均﹤0.001);对青少年妊娠持“无所谓”态度的,1、2年级男女生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45,24.7,P值均﹤0.001);婚前妊娠你如何解决?选择“流产”的,1、2年级男、女生比率均大于90.0%。[结论]医学院校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后果,以及婚前妊娠对青少年的危害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应针对性的对医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应该引起高度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