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用免疫电镜技术研究了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内5-HT样、SP样和L-ENK样的免疫反应阳性亚微结构。5-HT样免疫反应阳性的胞体较多,常见5-HT样阳性树突与阴性轴突终末形成多为非对称性的轴-树突触;偶见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以及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胞体分别构成轴-树和轴-体突触.SP样阳性胞体数目较少,可见少量含多形性小泡的阴性轴突终末与之形成轴-体突触;由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所形成的轴-树突触最常见;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胞体和阳性树突分别构成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L-ENK样阳性胞体数目也较少,L-ENK样阳性树突与阴性轴突终末所形成的轴-树突触最多见,可见L-ENK样阳性胞体与阴性轴突终末构成轴-体突触;偶见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形成轴-树突触。上述各种突触均主要含圆形小泡,有时有少量扁平小泡、椭圆形小泡和颗粒囊泡。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电镜法在大鼠中缝大核内观察到:(1) 5-羟色胺(5-HT)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胞体、阳性和阴性树突以及阴性轴突终末,分别形成轴-体突触、轴-树突触和轴-轴突触;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胞体和阳性树突分别形成轴-体和轴-树突触;(2) P物质样(SP样)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和阴性的胞体和树突,以及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胞体和树突分别形成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L-Enk样阳性轴突终末之间形成轴-轴突触;(3) 上述5-HT、SP和L-Enk样结构所形成的突触中,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所形成的轴-树突触最多见;(4) 上述阳性轴突终末内主要含透明圆形小泡。免疫反应产物为电子密度高的物质,主要沉积于膜性细胞器的表面、透明圆形小泡和部分颗粒囊泡内和小泡膜上。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AP法,ABC法)对5-HT样结构在生后2天的新生儿脑干内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脑干内的5-HT样阳性胞体可分为延髓中缝群、延髓外侧群、桥脑中脑中缝群和桥脑中脑外侧群。延髓中缝群分别位于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和中缝大核。延髓外侧群位于网状结构,又可分为腹侧亚群和背侧亚群,前者位于下橄榄核与锥体之间,自内侧向外侧伸展;后者在下橄揽核的背侧,自背内侧向腹外侧斜行排列。桥脑中脑中缝群包括中缝桥核、中央上核、中缝背核、吻侧线状核以及第四脑室底灰质和中脑中央灰质。桥脑中脑外侧群位于桥脑以及中脑尾段的网状结构内,也可分为腹侧亚群和背侧亚群,腹侧亚群沿内侧丘系分布;背侧亚群位于被盖背侧,自背内侧向腹外侧斜行分布。本文观察到粗有膨体、粗无膨体、细无膨体、细有膨体以及颗粒线状等几种纤维。5-HT样终末有的与非5-HT样胞体或树突接触,有的与5-HT样胞体或树突接触,有的伸至第四脑室室管膜,有的与脑内小血管接触。此外也见到5-HT样胞体或树突与脑内小血管接触。5-HT样纤维或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以及网状结构外侧部比较密集,而黑南内则很稀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 Calbindin D-2 8k( CB)样和 Parvalbumin ( PV)样胞体、纤维和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 Vc) 层内的分布及它们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观察到 CB样和 PV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在 II层内侧带 ( IIi)最为密集 ,PV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稍大 ,但数量少于 CB样阳性神经元。在电镜下观察到 CB样或 PV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下列 4种突触联系 :( 1)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或阴性轴突终末形成对称性轴 -轴突触和少量非对称性轴 -轴突触 ;( 2 )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 -树突触 ;( 3 ) CB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非对称性轴 -树突触 ,PV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对称性轴 -树突触 ;( 4 )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 -树突触。另外还可见到 CB样或PV样阳性或阴性树突、轴突及终末与 CB样、PV样阳性或阴性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形成 型和 II型突触小球。 型突触小球数量较多 ,有典型的扇贝样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和不均一的小泡 ,线粒体少 ;II型突触小球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粗大而清亮 ,外观不规则 ,有均匀一致的小泡和丰富的线粒体。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知在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 ,Vc II层神经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CalbindinD-28k(CB)样和Parvalbumin(PV)样胞体、纤维和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Ⅱ层内的分布及它们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观察到CB样和PV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在Ⅱ层内侧带(Ⅱi)最为密集,PV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稍大,但数量少于CB样阳性神经元,在电镜下观察到CB样或PV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下列4种突触联系:(1)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或阴性轴突终末形成对称性轴-轴突触和少量非对称性轴-轴突触;(2)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树突触;(3)CB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PV样阳性轴突转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对称性轴-树突触;(4)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树突触.另外还可见到CB样或PV样阳性或阴性树突、轴突及终末与CB样、PV样阳性或阴性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形成Ⅰ型和Ⅱ型突触小球.Ⅰ型突触小球数量较多,有典型的扇贝样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和不均一的小泡,线粒体少;Ⅱ型突触小球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粗大而清亮.外观不规则,有均匀一致的小泡和丰富的线粒体.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知在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VeⅡ层神经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电镜包埋前染色技术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甘丙肽免疫反应在大鼠臂旁外侧核分布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在臂旁外侧核腹外侧区中,常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及树突棘形成轴-树或轴-棘突触,大多为非对称型,少数为对称型;也可见阳性树突或阳性胞体与阴性轴突终末形成的轴-树或轴-体突触。阳性轴突终末含清亮小泡和致密核心小泡。臂旁外侧孩腹外侧部中甘丙肽阳性结构大多为阳性轴突终末,部分为阳性树突及阳性胞体。阳性树突常呈丛状分布于血管附近,阳性轴突常与阴性树突,阳性树突常与阴性轴突形成轴-树突触,大多为非对称型。臂旁外侧核腹外侧亚核的甘丙肽阳性结构分布基本与前者相似,但轴-树突触大多为对称型,而且一些阳性轴突与血管基膜紧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上第三级核团内Paralbumin样阳性轴突终末与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是否存在突触联系。方法 用HRP逆行追踪和包埋前免疫电镜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法。将WGA-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逆行标记投射神经元。结果 WGA-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VPM)后,WGA-HRP标记神经元主要分布在感觉主核背内侧部(Vpdm)、三叉上核尾外侧部(Vsup-CL)以及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区(AVM)和上橄榄核背侧区(ADO)。电镜下可见PV样阳性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WGA-HRP标记的胞体或者树突形成突触联系。另外PV阴性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也与WGA-HRP标记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联系,这些胞体或树突偶尔为PV阳性。结论 在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信息从第三级神经元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传递的过程中,PV样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突触传递机制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位于新生和成年哺乳动物延髓腹外侧区的Pre-Bǒtzinger复合体(pre-Bǒtzingercomplex,PBC)被认为是呼吸节律产生中枢,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 receptor,NKlR)是PBC神经元的主要标记物。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或serotonin)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可通过其受体调节呼吸中枢的节律性变化。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PBC内5-HT样免疫阳性神经纤维与NKlR样免疫阳性神经元或NKlR免疫阴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旨在为5-HT参与PBC神经元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控提供形态学依据。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正常大鼠PBC内可观察到一定数量的5-HT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且有少量的阳性纤维和终末与PBC内NKlR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密切接触。在电镜下可进一步观察到:5-HT样阳性纤维终末可与NKlR样阳性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直接接触,但未观察到典型的突触联系。5-HT样阳性纤维终末可与NK1R免疫阴性的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本实验结果提示:5-HT可能通过旁分泌的方式或通过中间神经元间接调节PBC内NKlR样阳性神经元的活动,以实现对中枢呼吸节律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丘脑束旁核-纹状体神经元轴突终末的超微结构证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丘脑束旁核(PFn)-纹状体神经元轴突终末的分布和超微结构特征,以及与纹状体神经元之间的形态学联系。方法借助于神经示踪剂BDA10K注射方法顺行标记PFn神经元,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和计数阳性纤维在纹状体内的数量和分布形式以及超微结构特征,实验资料借助于SPSS软件统计处理分析和体视学观察。结果①PFn神经元轴突终末在纹状体内呈散在不均匀分布;背侧区显著多于腹侧区(P<0.001),而外侧区与内侧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②光镜高倍镜观察显示大量的BDA阳性纤维与纹状体不同类型神经元(包括NeuN阳性、Darpp-32阳性以及Parv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在形态学上存在明显的相邻关系。③电镜观察和测量结果显示BDA阳性终末平均直径为(0.648±0.288)μm,同时发现它们与纹状体神经元之间主要形成兴奋性(非对称型)突触连接;阳性轴突终末的65.18%与树突形成兴奋性突触,其直径为(0.651±0.304)μm;剩余的34.82%[平均直径为(0.642±0.257)μm]与树突棘形成兴奋性突触连接。结论丘脑PFn-纹状体神经元轴突终末主要分布于纹状体的背侧区,并与纹状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显示相邻关系,电镜超微结构下证实其突触形式主要为轴-树兴奋性突触连接,结果提示丘脑PFn神经元对纹状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的影响可能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董玉琳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3):248-252,T044
本教研室以往的研究证实 Parvalbum in样免疫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中枢四级通路的各级中继核团 ,其中有 30 %~ 5 0 %为投射神经元。本研究应用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一步对此通路第二、三级神经元所在地的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及其纤维和终末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Parvalbum in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以下几种突触联系 :( 1) Par-valbumin样阳性轴突与 Parvalbumin样阳性胞体或树突形成轴 -体或轴 -树突触 ,其中以非对称性突触为主 ,对称性突触较少 ;( 2 )Parvalbumin样阳性轴突分别与 Parvalbumin样阴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轴 -体或轴 -树突触 ,这些突触联系以对称性为主 ,非对称性大约占 30 %左右 ;( 3) Parvalbumin样阴性终末与 Parvalbumin样阳性树突形成以对称性为主的轴 -树突触 ,这种突触大约占所有突触联系的 5 0 %。以上结果表明 :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由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向丘脑腹后内侧核传递的过程中 ,Par-valbumin样阳性轴突终末可通过突触传导机制而兴奋或抑制二、三级核团内的投射或中间神经元而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图像分析仪测定了52名青年手的掌侧投影面积,各指掌侧面积的平均值,以中指最大(13.40cm~2),拇指其次(12.47cm~2),食指(12.03cm~2)与环指(12.00cm~2)近似,小指的掌侧面积最小(8.63cm~2)。全手掌侧总面积平均145.20cm~2。指掌侧总面积平均58.52cm~2,占手掌侧总面积的40.30%。手掌面积平均86.69cm~2,占手掌侧总面积的59.70%。按stevenson公式,根据身长和体重,计算出体表面积的估计值,进而求得全手掌侧投影面积占身体表面积的0.93%。经计算机处理,求得手长、手宽、身长、体重、体表面积估计值与手面积的相关系数,说明上述5个变量与手面积的相关均非常显著。本文还建立了由手长、手宽推算手掌侧投影面积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肾脏的交感神经支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和肾内注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的方法,研究了猫肾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发现了下述的待点。1.猫左、右侧腹腔神经节相互融合,呈半环状包绕在肠系膜上(前)动脉的起始处,于其融合部,各发出左、右肾支。肠系膜上神经节与右侧腹腔神经节融合。2.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分别位于腹腔神轻节,同侧主动脉肾神经节和T_(12)~L~4节段的交感干神经节内,並具有局部定位分布的关系。3.肾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来自腹腔神经节(82.08%),其次是主动脉肾神经节(12.76%),交感干神经节最少(5.16%)。4.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交感干神经节中有少量呈梭形。5.支配肾周腹膜的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与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存在部位、数量和在各种神经节内分布形式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37例婴幼儿脊髓前(正中)动脉和脊髓后(外侧)动脉的分支,其主要结果如下:婴幼儿脊髓平均长度为14.08±1.49cm,脊髓前(正中)动脉外侧分支平均为76.17±18.64支,中央动脉平均为169.78±25.51支.中央动脉分布到灰质前角、侧角和后角底部及邻近灰质的深层白质,而白质浅层和后角大部,则由软膜动脉网发出的穿支供应.此外.还讨论了与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猫直肠上部的交感神经支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猫直肠上部肠壁内注入HRP,通过逆行追踪证明:1.长轴突型交感节前神经元直接分布到直肠壁内,其位于双侧脊髓的L_(1-6)髓节,多数集中于L_3髓节(占69.79%),两侧标记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差别。主要位于中间带外侧核(IL占90.74%)并由此向网状核,侧索(LF)、中介核(IC)、中间带内侧核和前角腹后外侧核(DLM)内扩散。不同核团标记细胞的节段性分布有一定差别、IL、IC标记区偏向颅侧,LF、DLM标记区则偏向尾侧。2.支配直肠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主要位于肠系膜前、后节(占标记细胞总数的68.4%,其余者位于双侧腰骶交感于神经节内。  相似文献   

16.
17.
鸡卵巢迷走神经的分布—CB—HRP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常生  郭和以 《解剖学报》1990,21(2):173-177
  相似文献   

18.
19.
本研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了早期鸡胚心脏发生的外形变化及心外膜的发生。1.心脏发生经历2个阶段,首先是心脏的成襻过程,心管表面的一定部位出现沟,沟相应部位内面出现嵴。心襻的完成,标志着心脏各部原基的确立。第2个阶段是心脏各部原基的进一步分化,包括心腔内部的分隔及心脏各部位置的变化。心房与心锥的移位,可能是受左右心室移位的影响。2.心外膜片并非由心肌外层原位分化,而是由静脉窦处的间充质细胞增殖,并迁移覆盖在心肌层表面形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