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公主府站—内蒙古体育场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考虑隧道-土体-基础的共同作用,运用三维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砌体结构建筑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采用深孔注浆技术后,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和砌体建筑物的差异沉降,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深孔注浆加固后,地表最大沉降为9. 66mm,砌体建筑物的最大沉降为7mm,基础最大局部倾斜为0. 27‰,满足施工控制标准,证明深孔注浆加固技术可较好地控制地表沉降,保证砌体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隧道常常需要在复杂环境下穿越既有隧道或城市生命线工程,针对地表沉降、已建隧道的沉降或隆起、桩基承载力下降等问题,优化盾构技术参数、注浆参数、实时监测反馈至关重要.以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在复杂环境下近距离盾构施工过程遇到的施工技术难点为例,重点介绍五角场站~江湾体育场站盾构区间穿越五角场下沉广场,南京东路~豫园站盾构区间穿越延安东路隧道,陕西南路站~上海图书馆站盾构区间上穿越1号线,并提出解决方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铁隧道地处繁华密集城市建筑群,盾构法隧道在开挖过程中会引起隧道上方土体应力场重构,一旦处理不当极容易引发地表建筑物沉降开裂等工程事故。本文以深圳轨道交通14号线四坳区间地铁盾构斜穿老旧建筑物桩基群为研究背景,首先通过数值分析得出了盾构斜穿桩基群的沉降规律及加固范围,然后结合工程现场给出不同工况下建筑物的加固方案及盾构穿越过程中掘进参数的控制措施。通过本文提出的技术措施保障了盾构斜穿建筑物桩基群施工时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浅埋暗挖隧道穿越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地表建筑物产生扰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是穿越工程的关键所在。以青岛地铁3号线错埠岭站~清江路站区间下穿建筑物群工程为背景,以控制地层变形为核心,选择适宜的掘进参数,提出超前小导管和超前预注浆加固地层、隧道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建筑物变形补偿注浆、隧道堵水注浆等控制地层变形和建筑物沉降的控制措施。现场实测表明,建筑物沉降分微弱变形、急剧发展、稳定、微弱抬升四个阶段,最大沉降为13.84mm,最大差异沉降为8.21mm,满足控制标准。研究结果为青岛地铁后期下穿建筑物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上海外滩通道盾构穿越历史建筑群施工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外滩通道工程采用φ14 270mm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沿途浅覆土,近距离穿越浦江饭店、上海大厦、外白渡桥、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等设施,盾构推进对历史建筑群影响巨大.在试验和监测基础上,针对建筑群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及建筑群现状,提出了不同的施工保护方法:盾构穿越浦江饭店时,采用FECE隔离桩;穿越上海大厦和万国建筑群时,采用注浆加固法,同时对盾构推进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盾构推进结束后沿线历史建筑物最大沉降仅5.3mm.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新建轨道交通12号线盾构区间下穿既有2号线长~汉盾构区间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新建线路施工对既有轨道交通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掘进施工对既有结构及线路影响较小,盾构隧道贯通后区间结构最大竖向位移为–4.96 mm,最大水平位移为0.309 mm,2号线盾构区间累计最大沉降量为–2.86 mm,区间结构变形量和沉降量在相关规范控制范围内,满足区间安全运营要求。通过设计上加强管片配筋、增加注浆孔,隧道施工中加强掘进参数控制和及时同步注浆,加强二次注浆,同时对2号线长港路站—汉口火车站区间设置监测点,指导施工,保证地铁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7.
当盾构线路需穿越密集建筑基础时,如何减少土层扰动,有效控制建筑物沉降,已成为当下盾构施工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19标上海西站站——铜川路站区间为实例,分析探讨了土压平衡盾构机长距离穿越群房基础时的微扰动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济南轨道交通R2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白鹤集团办公楼为工程依托,运用MIDAS NX有限元软件模拟隧道开挖过程,并对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建筑物差异沉降、管片内力及应力场变化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隧道开挖卸荷,隧道整体变形呈压扁状。地表最大沉降为5.57mm,出现在左线隧道仰拱附近;建筑物最大竖向位移为1.26mm,发生在裙楼下方,裙楼与主楼的差异沉降为1.6mm;管片最大弯矩为4.0k N·m,最大剪力为8.1MPa,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轨道交通L18一期工程两港φ3 000 mm合流截流污水总管改迁后需近距离下穿现有高危居民住宅,通过总结盾构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沉降规律,严格控制盾构穿越施工参数,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Clay-shock工法减少构筑物沉降,相关经验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软土地区地铁盾构区间隧道近接桩基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拟建的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交大海洋重点工程实验室群桩基础。通过采用莫尔-库仑弹塑性屈服准则,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先施工左侧隧道与先施工右侧隧道对于桩基础的沉降影响不大;在右侧隧道施工后,隧道埋深处桩体的竖直应力变化最大,最大值为367 kPa,桩体水平应力在与隧道同一深度处变化较大,最大值为9.6 kPa;单桩的最大差异沉降为6.8 mm,按照桩基设计规范,不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减便可确保建筑物基础的安全可靠;地表的最大沉降值为18.6 mm;由于双线隧道的运营导致的地面附加沉降为1.5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