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的生产、投资和就业决策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对辽宁省10个县(市)500户林农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林农非农就业决策模型,从农户家庭角度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非农就业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参加联户经营和是否参加林业合作组织5个因素对农户非农就业决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户对不同林业经营形式的选择一直是林业经营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本文基于福建省842个样本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多元 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选择单户经营、联户经营及股份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林业生产经营水平、政策制度及采伐指标申请3个因子占总方差的72.21%。回归结果显示,对农户不同林业经营形式选择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农户受教育水平、林地分散程度、采伐指标获取难度、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林业生产经营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政策制度等对农户的选择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要充分尊重林农意愿,同时因地制宜地引导林农选择适合的经营形式,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林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经营林地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改革以后,涉及的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涉林单位和实体大量增加,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要力量,林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对以后的林业经营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经营林地面临的灾害防治、科学技术管理、种苗种植与选择等入手,分析和预测集体林权改革后经营林地面临的新形势,提出经营林地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放宽林业政策,实行集体林地分户经营,对有资金、有远见、有劳力的农户和企业,经营林地十分有利。但是对山区大部分林农来说,仍然存在着缺资金、缺劳力、缺技能的问题。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个别投资经营者怕政策变化,分户经营林地后依然存在重樵轻造的问题。林农、林牧矛盾突出,林地经营利用率不高。2010年国家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变革林地经营管理,调整林业生产关系,稳定林地经营所有权70年不变,放活经营管理权,将集体林地划分承包到户,实行林地自主经营,规定林业经营收入归己,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理顺了林地经营体制,建立了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现代林业经营体制,从政策信贷上扶持林业发展,使个体经营和规模投资经营资金上得到了保障,调动了全社会投资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了林特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需要制订行之有效的举措。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集体林权改革是我国林业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林地上的丰富和完善。改革的重点是从明晰产权开始,重塑林业经营主体,建立以林农为主体的经营体制。具体做法是将集体林地均分到户(联户),实现"均山、均权、  相似文献   

6.
邵丹 《吉林林业科技》2010,39(4):37-39,48
对辽宁省集体林林权改革中林农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有82.00%的林农在林权改革中获得了林地,86.76%的林农对林权改革满意,84.84%的农户有投资的意愿,进行林下多种经营的林农户数有了显著提高,增长了2倍。影响林农进行林业生产投资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资金,担心政策变化,采伐限额限制木材生产。筹措资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科学经营森林(合理分配采伐指标)是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林业资源管理》2020,(2):14-18
在剖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以及林农林业生产经营动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提高政府的支持力、提升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力和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提高林农林业生产经营动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调动林农经营林业和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趋势与国外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权制度改革实际上是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林业领域的延伸。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了林地小规模经营。分析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的林农分化情况, 阐述了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的趋势及当前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在借鉴国外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做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的路径:健全法制、依法治林、促进林业合作经营, 鼓励组建林业合作组织, 加强对林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对农民进行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知识培训, 促进跨区域、全国性合作组织的成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背景、基本路径与主要特点,对其改革目标进行评价、成效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完善,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力度不够大,林业经营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高,林下经济发展不够科学规范,林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待巩固落实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全省林木收储中心建设、争取金融保险对林业的更大支持、完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限伐补偿、加快培育林业经营新型组织、引导林农科学经营林下经济等全面深化福建省林改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于克服个体林农山林面积小、林地分散、经营成本高等影响林业生产效率的弊端具有重要作用。成熟、规范的林业合作组织能有效调动林农、林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有效促进林业生产力的发展。目前,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开展,林业合作组织正处在起步阶段。认识和规范林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是摆在林业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大包干"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大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随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政策性问题也随之显现。自林业"三定"以来,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家庭承包林地禀赋差异性较大现象,造成农户之间占有林地资源不均衡的矛盾。如何解决,现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找不到依据。笔者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户承包林地禀赋差异性的五大特点,差异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并结合调查资料,对农户承包林地禀赋与家庭收入水平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7项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建议措施,这将为科学化解农户承包林地禀赋差异性矛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后林改时期,农户已成为我国集体林区主要林业经营主体。文中梳理了农户林业生产行为相关研究文献;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从林业生产过程角度揭示林改后农户造林、抚育和采伐行为动态趋势,从投入角度探讨林业资金和劳动力投入行为变化趋势,从林业产出角度分析林业收入水平和来源结构变化趋势及其与林业生产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后林改时期农户林业生产行为的基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collectivization and de-collectivization attempts of forest tenure over time, which have led to multiple forest tenure arrangements within provinc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otivation of farmers to maintain forestry under various forest tenure regimes. First, the paper provide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forest tenure regimes using the New Property Rights Theory. Second,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data from camellia projects in Jiangxi province is carried out. Camellia projects are long-term projec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which are important for rural income generation. Qualitativ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 that a multitude of different tenure regimes exist across forestry projects. Community-based or collective forest management regim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enure regimes in forest management in Jiangxi province. Village communities and farmers are the main actors in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in camellia projects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results of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show that higher degrees of tenure security and residual claimancy for farm households lead to a higher use of household labor and capital within camellia forestry projects. Uncertainty about the future forestland distribution is an obstacle for household investments in forestry.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集体林地实行均山到户政策,由林农单独管理,难以实现统一的可持续经营,由此造成森林质量较低、森林生态服务能力减弱等问题,为此借鉴他国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3个方面整理总结美国家庭森林发展与保护方面的经验,首先梳理其由政府主导构建的家庭林业政策扶持体系,其次对非政府环保组织培育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森林银行”进行分析,最后介绍美国利用市场激励机制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引导家庭林主加强林地管护的做法;据此提出促进我国集体林发展的建议:完善林地产权制度,保障林农合法权益;构筑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体系;发展环保非政府组织,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林业碳汇项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2010-2015年连续6年7省的农户数据,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期以后农户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投资和涉林收入增长乏力;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发现,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规模和配套扶持政策会显著促进农户对集体林的经营和投资,而林权不稳定和不完整对农户林业投资有较大的负向影响。应积极稳妥推动流转,培育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稳定和加强有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户持续经营投入;完善相关基本立法,强化农户林权的安全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接近尾声,林改后涉及的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涉林单位和实体大量增加,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要力量,林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针对林改后林农对森林经营的理念、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林业产业化发展、森林安全、生态建设、现行的商品林政策、产权流转等方面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藉此提出林改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农民权益实现的制度供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权益的实现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主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抓手。尽管林权改革的主题是围绕农民合法权益的实现,但现实中林农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现行相关制度的不合理制约。文中指出制度供给不足是林农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的重要原因,从财政金融、法律和社会服务制度3个方面提出制度建设的供给途径,以保障林农共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从国外的私有林发展看我国的林权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国外尤其是法国的私有林经营状况, 指出私有林这种制度安排既有利也有弊; 认为林权改革的最终目的应当是提高森林经营效率; 提出了为推进全国性集体林林权改革需要抓紧时间研究回答的几个问题; 最后指出, 我国的林业发展处于一个历史岔路口, 林权改革是必要的, 但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建立保障林改正确开展和健康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和保障条件, 而不是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