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还要使他们受到思想教育。例如《诚实的孩子》一文是讲列宁小时候在姑妈家打碎花瓶,事后承认错误的故事。教学中,我抓住列宁为什么低声说“不是我”和“列宁回到家为什么躺在床上不说话”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像列宁当时的心理,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姑妈为什么说列宁还是个诚实的孩子这一问题。之后我又积极引导:“你们有没有做过错事呢?如果做了错事能像列宁那样,自己承认错误,还是个诚实的孩子。”我刚说完,就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承认前几天打碎教室的玻璃而没及时说明情况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试卷中有一道题:用“不是……就是……”造句。有一位优生这样造句“:这些天复习考试,因为我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不是打我就是骂我。”这让我很是惊讶:这位学生在班上的成绩是优秀的,他不可能考不及格。他的家长,我是了解的,是一位很民主的家长,应该不会对他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怀着疑问,我在课余询问了这位学生“:这些天你的爸爸真的对你不是打就是骂?”“不是。”“那你为什么在造句的时候那样写呢?”“这不是造句嘛!”孩子一脸无辜地看着我。“造句不就是编吗?”孩子又说道。凑巧的是,晚上回到家里,我看到二年级的女儿的试卷上面也有这样…  相似文献   

3.
一位中学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让一名学生用“寂静”一词造句。这名学生一时想不好句子环境,犹豫着不敢站起来。同桌以为他没听见,小声提醒说:“老师让你用‘寂静’造句。”这句话可真提醒了那名被提问的同学,于是他脱口造出: 老师让我用“寂静”造句。 老师一愣,命令说:“这样不行,重造一个。”谁料那位学生突然灵气大发,一连  相似文献   

4.
学习《月光曲》时,教材安排了用“幽静”和“陶醉”造句的练习。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完词语后,我便指名造句。对“幽静”其中一学生是这样造句的:“今晚,爷爷走在幽静的乡间小路上。”用“陶醉”造句时有个学生说道:“我被傍晚时分的乡间美景陶醉了。”这时有几个学生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相近的地方并开始小声议论了。当然,这也使我眼前一  相似文献   

5.
《诚实的孩子》一文讲列宁小时候打碎姑妈家的一只花瓶,先是说了谎,后来主动认错的事,说明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这些内容学生似乎很能理解,其实不尽然。有一位教师在讲读完课文后提问:“你准备怎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小朋友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要象列宁那样,说了谎就写信给姑妈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如果按常规,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低年级的一堂说话课上,教师让学生用“我爱……”造一个句子,并且提出了一个附加要求,就是不准说重复的句子。这样一来,当第一个孩子说了“我爱我妈妈”之后,第二个孩子就不能再造这个句子了,即使他想说这个句子,因为再说就重复了。于是他只好说“我爱我爸爸”。第二个孩子造句子之后,第三个孩子也不能说“我爱我爸爸”了,只能说“我爱我老师”之类。越往后,孩子越难完成句子。有个孩子憋了半天,终于说“我爱五星红旗”。教师很高兴,进一步问她为什么爱五星红旗。孩子很为难,想了半天说,“因为五星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三册4课《诚实的孩子》,写的是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教材为小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可以使孩子们受到诚实美德的教育。但是,列宁打碎了花瓶,当时说了谎,是后来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的,为什么还说他是诚实的孩子呢?有学生曾经这样提问过。这个问题,应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应该引导学生好好读课文,一句一句地理解,最后归纳,明确认识。读、想与讲同步进行,使语言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与发展认识能力结合起来。第一段,只一句话,讲在姑妈家,列宁当时八岁,是个孩子。第二段,是写列宁在姑妈家打碎花瓶的事。怎么打碎的?因为玩得“高兴”,“不小心”,列宁碰了桌子,花瓶被打碎。打碎花瓶固  相似文献   

8.
在批改作业时,一个学生用“如果……就……”造句时,这样写道:“如果现在不认真学习,长大以后就要当农民.”我当时一愣,放下笔仔细想起来,现在社会上看不起工人、农民的思想已经影响到我们的下一代.有的家长经常这样训导孩子:“你长大了没出息,就只能扫马路、当工人……”、“读书不在行,只有捏泥巴、种庄稼……”这样,对看问题肤浅、辨析事物能力尚低的孩子就难免不受其影响. 于是,第二天晨会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讨  相似文献   

9.
一个孩子看到树木秃了,便对妈妈说:“树叶回家睡觉了.“妈妈却说:“不对,树叶是落在了地上.“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学生用“想“字造句,一个学生说:“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多美的句子!可是老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花开怎么会有声音?一位教低年级的教师让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学生说“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很难过“、“我日子很难过“等等,教师听了都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造句?造人?     
学完“宁愿”一词后,我让学生用它来造句。交上来的作业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我宁愿把好吃的东西扔掉,也不给弟弟吃。”“我宁愿把玩具扔到河里,也不给别人玩。”……乍一看,这些句子语句通顺,没有任何语法上的错误,是“正确”的。然而仔细一剖析,不难发现,这几句话有个共同的特点: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存在一种自私自利之心。面对这样的句子,我一时也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打“×”还是打“√”。如果批对,无疑是助长了学生的自私心理;学生的句子里没有任何语法上的毛病,如果批错,也说不过  相似文献   

11.
笑笑笑翻天     
日积月累语文老师让学生用:“越……越……”造句。王小聪第一个举手发言:“课文越短越好背;生字越多越头疼;作业越多越烦人;零食越多越过瘾;足球越踢越好玩……”“你是怎样一口气造出这么多句子的?”老师问。“老师,”王小聪大声回答,“我天天都是这样想的!”有一天小宝在上历史课,听到老师在讲秦始皇的暴政焚书坑儒,就摆出一脸很不高兴的样子,正巧被老师看到,就问:“小宝,谁惹到你了?”小宝回答说:“秦始皇!”老师问:“为什么呢?”小宝说:“因为他没把书烧完!”学习雷锋好榜样,老师让同学们每天做一件好事。贝贝同学第一天说拾到了五分钱…  相似文献   

12.
造句训练     
造句是语文课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口头造句有利于口语表达能力,书面造句有利于文字表述能力,同时,造句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的词汇。造句启发得当,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要求学生造句,应克服只求句子的正确,不求质量的作法。无思想性,平淡无奇,一用再用的语句,如:用“在……上……”造句为“在黑板上有粉笔字”。虽然不错,但不能说是个很好的句子。我认为造句训练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造句点滴     
教完“简单”、“简朴”这两个词 ,我要求学生在辨析的基础上各造一个句子。孙吉文同学的作业是这样做的 :简单———这道数学题真简单。简朴———小云的生活很简朴。孙吉文的造句用词正确 ,语句通顺 ,但是每句仅有8个字。作为高年级学生 ,这样的造句似乎还差点什么。于是 ,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孙吉文造句也同作文一样 ,也应该把话写具体。拿你造的第一句话来说 ,先想想这道数学题你为什么会觉得它真简单呢?”我故意把“为什么”三个字说的特别响。他说 :“它除了加减以外没别的运算了。”“好啊。那你再想想 ,这道数学题怎么样简单呢…  相似文献   

14.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这句话在文中很重要,起着过渡的作用。从上文对话中可看出列宁的爱鸟之情引起小男孩由犹豫、逐步悔悟,到告诉列宁“灰雀会飞回来,它还活着”,到坚定回答“一定会飞回来”,准备将灰雀放回自然怀抱的这种心理转变过程。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小男孩满带负疚之感,是“一定会飞回来”对自己将灰雀捉回置于家中惭愧心情的继续和加深。“灰雀又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文中没正面写小孩放鸟归园,而用的是讨论方法:小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一定会飞回来”  相似文献   

15.
在《六个“墨水瓶”》的教学中,应注意挖掘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其感情内涵。如抓住“墨水瓶”这一关键词,使学生明白这个词为什么要加引号,理解“墨水瓶”在特殊环境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重点句“在这样困难的环境里,列宁仍然坚持学习”中,“仍然”一词是理解的关键,尽管课文中没有说明列宁被捕前的情况,但由“仍然”一词就可以联想到:列宁平日就十分注意学习,被捕后尽管条件很恶劣,但他还是没有间断。 在“列宁想了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中,“巧妙”一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办法又巧妙在哪里呢?这就要引导学生理解后面的三句话。第一句是说他怎样解决书写工具的(瓶、墨水、纸);第二句是“牛奶干了,什么也看不出来”,暗含着敌人没有发现秘密的原因;第三句是“书  相似文献   

16.
如果用“越来……越”造句,久居中国的爸爸会说:“学校越来越漂亮”,而身居美国的女儿则说:“爸爸妈妈越来越老了。”一点儿没思想觉悟的句子让爸爸大跌眼镜。这就是中西方教育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导读导思边读边思──《诚实的孩子》学法指导设计刘武德(吉安地区教研室)一、教材分析《诚实的孩子》是新教材小语第三册首篇写人的“课文”,讲的是列宁小时候做错了事能主动认错的故事。全文共有五段,每段都是围绕列宁来写。一段一个意思,明白清楚,学生易懂。学习...  相似文献   

18.
今天天真蓝     
一位做教师的朋友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天真”这个词造句,不少学生都造了“张小明是一个天真的孩子”这样的句子,惟独一个学生站起来后说:“今天天真蓝!”一开始我以为他是把这件事作为笑话讲给我听的,但事实却并不是,“这个句子造得最好。”他说。我的这位朋友称得上是一个好教师,他知道打破常规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语法上看,那个孩子所造的句子显然是不对的、然而,谁又能否定那句话里所包容  相似文献   

19.
核心提示:“知识不足可以补上,身体不好会耽搁学生的一生。”在党寨中学,每一位老师都记得校长彭肃说的这句话。 “农村孩子也是孩子,农村教育也需要优秀教师,我是不会走的……”十多名教师被抽调至城区学校,彭肃校长流着泪这样说。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为什么?     
大人们常常对小孩说:“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说话要算数。”对!我们都应该做个诚实的孩子。 可我不明白,为什么大人说过的话有时是如此自相矛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