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于2006年6月23—25日在杭州市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全国著名的感染病学、疾病控制、病毒学和疫苗研究的专家进行了专题学术讲座,介绍了国内外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登革热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总结和交流了自第六次全国会议以来HFRS及其他病毒性出血热防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HFRS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热防治理论和技术继续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2.
第六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主办的第六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9月 12日至 9月 14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140位代表来自全国 17个省、市、自治区。会议总结了自第五次全国会议以来HFRS防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介绍了第 5届国际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和汉坦病毒学术会议简况及国内外HFRS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 ,同时还开办了HFRS防治理论和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班。在HFRS病原学研究方面 ,国内已完成了数十株汉坦病毒 (HV)的基因克隆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对我国 48株HV部分M基因序列和…  相似文献   

3.
我院对1984~1990年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进行了院内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EHF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其感染类型等,以供防治参考。一、调查分析本组721例EHF患者均按1981年全国EHF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并经荧光抗体检测证实。院内感染系指患者入院时无感染或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HFRS),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功能损伤为特征,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进一步掌握HFRS的流行趋势和临床特征,本文对7例患者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提高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1990年5月以来,我院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住院患240例,按1986年全国HFRS会议的诊断标准及分型,全部病例均于多腺期以前及恢复期以后,分别描记12导联心电图(ECG)二次以上,旨在探讨HFRS致ECG改变的特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管珊 《山东医药》2004,44(19):65-6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临床报道少见。1995~2003年,笔者在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HFRS合并HBV感染患者51例,并从同期住院HFRS病例中抽取40例进行对照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骨髓细胞结构和病毒抗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8月收治的 2 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发热期患者的骨髓细胞结构尤其是超微结构以及细胞内HFRS病毒抗原进行了观察 ,以明确HFRS病毒对骨髓细胞的感染情况和致病变作用及其影响程度。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标本采集及处理2 0例患者中 ,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2 0~ 78岁。轻型1例、中型 4例、重型 9例、危重型 6例 (死亡 2例 )。所有患者均于发病 4d内入院 ,按 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诊断标准确诊并经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证实。骨髓标本均在发热期于髂后上棘采取。先抽取 0 .1~ 0 .3ml骨髓液常规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探讨相应防治对策。方法利用2011~2013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22省监测点上报的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出血热病例36 897例,死亡332人。每年11月为全年发病最高峰。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结论近年全国HFRS疫情有所回升,局部地区仍存在爆发或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皖北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疫情的流行趋势,为部队制定野外驻训HFRS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史及检验结果分析、文献复习等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皖北6个地级市的HFRS人群发病率、发病季节和性别等流行病学资料,并对当地健康居民和常驻疫区健康官兵检测病毒Ig G抗体,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皖北地区累计报告HFRS病例642例,死亡14例;2010、2011和2012年监测点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分别为6.42%、7.14%和7.69%,常驻疫区官兵隐性感染率分别为1.03%、0.93%和1.82%,低于当地人群(P均0.05),但2013年二者隐性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7.02%和5.77%(P0.05),而同年该驻军野外训练频次有明显增加。结论皖北地区近4年来HFRS疫情基本平稳,但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仍处在较高水平,而2013年驻地部队隐性感染率上升明显,应强化对野外作业官兵保护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核蛋白(NP)、胰蛋白(MP)及病毒核酸在HFR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动态变化,揭示HFRSV在患者PBMC中感染、增殖及消亡之规则,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18例HFRS患者不同病目的95份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NP和MP抗原。结果表明:第3病日,即可在患者PBMC中检测到Np师和Mp;第3~5病日,病毒结构蛋白表达较强,6~10日明显变弱,第18病目逐渐消失。逆转录-聚合酶键反应(RT-PCR)检测HRFSV-RAN的研究发现,第3病日至14病日均能检测到病毒的存在。RT-PCR技术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个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是10余种病毒性出血热(VHF)中在世界分布较广、发病数目较多、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尤其在我国,姬鼠型和家鼠型EHF每年都有较大的流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根据各地疫情资料,近年来许多地区发病均有上升趋势,流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但随着人们对其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媒介的研究及病毒分离和疫苗的研制成功,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肾综合征出血热长爪沙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4周龄左右的长爪沙鼠 ,脑内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毒 ,在 - 1、+1、+2、+4天注射环磷酰胺 30mg/kg体重 (第 0天感染病毒 )。结果 沙鼠由隐性感染变为急性致死性感染 ,病死率为 93%。在病死动物的脑、肺、肝、脾和肾等器官中 ,均检查到HFRS病毒抗原。结论  4周龄长爪沙鼠模型可用于本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北京市昌平区报告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HFRS)后至2004年底。全区已经累计发生HFRS10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3/10万,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发病。1999年6月至2005年6月。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116名HFRS双价疫苗的接种者进行疫苗接种反应及免疫学效果的观察。以指导昌平区HFRS的防治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孙黎 《地方病通报》2005,20(4):88-89
人感染汉坦病毒后能导致2种严重的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在我国流行的是HFRS,并通常将HFRS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相似文献   

15.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一直是流行高发区,患者占所有HFRS患者一半以上,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和肾脏损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尽管抗病毒治疗和疫苗免疫接种可以防治汉坦病毒感染,但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进步,汉坦病毒的抗病毒治疗和疫苗研发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基于近年体内外研究及临床试验结果,对HFRS抗病毒治疗和疫苗研发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描述现住址为北京市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使用WPS表格录入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病例个案信息数据整理后,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2015年至2020年北京市共报告HFRS病例46例.2015年至2020年HFRS病例数(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1例(0.06/...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小儿肝病及感染学组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协办的第八次全国小儿肝病学术会议于2006年7月26-29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宝岛台湾和香港的94名代表及特邀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翁心华主任委员、缪晓辉常务委员兼秘书亲自到会指导并致贺词。会议收到论文和报告近90篇,个别论文因时间关系未能收入论文汇编。经专家评审,会议专题报告9篇,大会发言论文10篇。  相似文献   

18.
捕自湖北的5只草兔(Lepus capensis)和2只华南兔即短耳兔(Lepus sinensis),经肌肉、眼睑双途径人工感染HFRS(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后,其血中在感染后第8天即可查到HFRS IgG抗体,并于16~20天达到高峰;血浆和血白细胞中HFRS抗原分别在感染后第3~7天和6~11天检出;尿和粪便中特异性抗原分别在第7~20天和8~28天检出,但口腔洗漱液中则在感染40天内未检出阳性。用抗原阳性的粪、尿标本接种乳小白鼠,于第一代就发生感染。感染野兔的脾、肾、大肠和小肠可检出特异性抗原,尤以脾和小肠多见。  相似文献   

19.
吴翠萍  夏德全 《内科》2007,2(3):428-429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在我国又称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HFRS流行最严重的国家。典型HFRS具有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病程中依次出现5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  相似文献   

20.
张海文  吴修英 《山东医药》2001,41(16):78-78
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 ,我院采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低血压休克 5 0例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HFRS低血压休克患者 10 0例 ,男 84例 ,女 16例 ,年龄 17~ 5 9岁 ,平均年龄 39岁。其中病程第 4天 37例 ,第 5天 31例 ,第 6天 32例。10 0例患者均符合 1987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抗体 Ig M阳性检测证实。 10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无差别。治疗方法 :两组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