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现有管壳体卡口机构,在多次管壳体卡口实验中,发现同一次卡口的不同管壳体卡痕深度并不一致,调整施力气缸在卡口固定板和卡口推力板上的分布位置,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探究气缸位置分布对管壳体卡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简述管道导波检测理论基础.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目前现场检测中应用的L(0,2)及T(0,1)模态导波在管中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模型的特定部位删除部分单元模拟腐蚀缺陷,分别对管一端加载轴向和切向瞬时位移载荷模拟L(0,2)模态和T(0,1)模态入射波,计算得到管道的瞬时动力学响应,对回波信号作频谱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缺陷位置可以根据缺陷处回波信号到达时间和波速确定.给出缺陷回波反射系数与缺陷横截面积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曲线,可以近似判定缺陷的几何尺寸.并提出以回波信号对缺陷横截面尺寸大小的综合灵敏度来检测、评价管道腐蚀缺陷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利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软件AUTODYN-2D建立了子母弹中心爆管抛撒内弹道模型,并对该中心爆管子母弹抛撒内弹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在不同内弹道条件下子弹抛撒情况.定性分析了壳体应力槽对壳体的影响,相对于没有应力槽的壳体,带有应力槽的壳体可以降低子弹所受压力,有助于子弹均匀有效抛撒.探讨了衬管材料对子弹抛撒的影响,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尼龙塑料可以缓冲内弹道压力,增加压力作用时间,从而降低子弹过载,提高子弹抛撒速度.仿真结果为中心爆管子母弹抛撒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软件AUTODYN-2D建立了子母弹中心爆管抛撒内弹道模型,并对该中心爆管子母弹抛撒内弹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在不同内弹道条件下子弹抛撒情况。定性分析了壳体应力槽对壳体的影响,相对于没有应力槽的壳体,带有应力槽的壳体可以降低子弹所受压力,有助于子弹均匀有效抛撒。探讨了衬管材料对子弹抛撒的影响,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尼龙塑料可以缓冲内弹道压力,增加压力作用时间,从而降低子弹过载,提高子弹抛撒速度。仿真结果为中心爆管子母弹抛撒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STAR CCM+的3D-CAD几何建模功能模块,在设计过程中将汽车排气系统中的催化器扩张管和收缩管锥度、催化剂载体直径和长度、连接管段直径等关键尺寸参数化,并建立了流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其进行三维稳态流动数值模拟,发现扩张管的形状会对气流在管壁出现分离和漩涡产生影响,直接通过调整设计参数对3D几何模型进行修改,降低了排气压力损失和流动不均匀度,实现设计的优化,实现了CAD和CFD工作过程的集成,缩短了设计和优化时间。  相似文献   

6.
在沿硬聚氯乙烯(PVC)管母线铣削直通槽后,管径尺寸会收缩变小,从而引起槽口的弦长尺寸收缩减小。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在对不同规格PVC管进行铣槽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弦长尺寸收缩量的数学模型和经验公式,分析了引起槽口尺寸缩小的各因素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某固定管板换热器为例,对数值模拟方法和管束支撑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不同单元类型的换热器有限元模型,以换热器壳体轴向应力为指标,对比换热器筒体和管子中的轴向应力及管板挠度,研究了不同换热器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考察了管板横向变形和换热管外侧及筒体内侧施加的壳程压力对筒体轴向应力的影响,以及换热管对换热器管板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回油压力条件下航空液压柱塞泵壳体回油特性不明的问题,以某型航空液压柱塞泵为研究对象,对其壳体回油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首先,在求解配流副润滑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缸体倾覆、油液温度、回油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分别建立了配流副、柱塞副和滑靴副的泄漏模型;然后,对各摩擦副的泄漏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不同因素下各摩擦副的泄漏变化规律;最后,基于各摩擦副的泄漏量,计算了泵壳体回油压力-流量特性,并测试了不同回油压力下泵的壳体回油流量,对计算结果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缸体倾斜角度较大和壳体回油压力较高时,配流副和滑靴副对壳体回油流量的贡献为负值,而柱塞副对壳体回油流量的贡献始终为正值;泵的壳体回油流量随着回油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当壳体回油压力为1.37 MPa时,壳体回油流量下降至0。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船用推力轴承壳体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建立了推力轴承壳体三维模型,根据轴承实际应用工况对其进行约束和载荷施加,获得了壳体应力及变形云图.在保证推力轴承安全的前提下,以减少质量为目标,对壳体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壳体尺寸更加合理,大大降低了设备重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限单元分析法,对转化器蒸汽发生器的挠性薄管板建立了包括管箱、壳体和换热管等元件的模型。依照JB 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确认版)中的4种工况对该管板进行了分析评定;同时,根据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对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拉脱力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11.
以某石化公司一台存在安全隐患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评估对象,利用ANSYS软件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制适合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分析设计的通用程序,通过间接法对该换热器进行热结构耦合场分析,得到壳程压力、管程压力和温度载荷同时作用的在役工况下应力分析计算数据;并依据JB4732-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对可能存在风险的部位进行了分析校核,得知该换热器各部件均满足校核条件,且安全裕度均大于1.23,从而为该类换热器的在役安全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整体性观点出发,考虑垫片的非线性性质和应力-应变时滞效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U形管换热器中等效管板和法兰垫片螺栓连接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作为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预紧和加压两种工况下垫片材料的非线性与时滞效应、不同的管壳程压差以及不同的螺栓预紧力和不同的螺栓尺寸等因素对法兰接头紧密性(垫片压紧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状况)的影响;在下一部分中将讨论上述各种因素对法兰接头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石油钻井机械泥浆泵关键部件空气包在钻探过程中能否满足5000PSI压力工况下的工作状态问题,建立空气包强度计算模型,基于我国压力容器标准对空气包壳体的强度进行校核,最后通过Solideworks和ANSYS软件对排出空气包的承载能力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分析,得到排出空气包的最大等效应力、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及第二主应力,并得出各个应力最大值所在的位置,分析结果表明,排出空气包在5000PSI(34.5MPa)的工作压力下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阀门用波纹管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阀门用波纹管的应力分析方法,通过对波纹管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工况,波纹管各层的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其分布规律是波峰与波谷部位应力较大,其余部位应力较小;在位移载荷(拉或者压)作用下,波纹管的最大等效应力均发生在波谷位置;在拉伸位移-内压联合作用下,结构最大应力发生在波峰,在压缩位移-内压联合作用下,结构最大应力发生在波谷;在工作状态下,波纹管的应力主要是由位移载荷引起,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位移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美国压水堆RPV延寿分析研究及中国RPV延寿之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强茂  王荣山  束国刚  丁辉 《压力容器》2010,27(6):46-51,64
以美国Point Beach-2 60年延寿执照更新为例,论述基于中子辐照脆化机理的时限老化分析——承压热冲击分析、上平台能量分析和压力-温度限值曲线计算分析;在介绍美国RPV延寿期内辐照监督要求和新技术开发应用的基础上,参照法国核电法规要求,重点分析了中国在RPV中子辐照脆化评估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换热器性能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折流杆预应力换热器模型样机的传热工艺数值计算和进一步的结构数值计算,结合模型样机的预变形实施、控制以及实验检测技术研究,实现了一种预应力换热器设计、制造及其专利技术实施。在对折流杆换热器中变形相互约束的构件之间所产生的温差应力进行数值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预变形量对有效缓解和协调固定管板换热器在运行中各构件(管板、壳体、管束)之间的变形约束所产生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施加的预变形量可以显著地降低管板、管子和壳体上承受的温差变形约束,预变形量可以有效地控制这类换热器的运行工况下产生的温差热应力,对于防止管子与管板连接区域的破坏,避免管子压缩失稳破坏和提高换热器壳体的承载能力都有极大的益处,从而为这类换热器的设计制造以及使用和维护,延寿技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维修时机械堵管过程中的堵头材料受力与形变,研究堵头滑块滑动距离对套筒与传热管的径向膨胀及接触压力的影响,验证堵头结构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接触分析工具,模拟实际堵管过程中堵头滑块、堵头套筒与传热管及管板的接触情形,得到接触区域的径向位移与接触压力随时间变化图像。经仿真分析,证明堵头结构及堵管工艺设计合理,接触分析为堵管物理实验的开展与我国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堵管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聚苯乙烯(PS)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工艺参数与制件收缩率之间复杂的非线性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支持向量回归的训练数据,并采用均匀设计初始化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优化选择向量回归参数。结果表明,均匀设计显著提高了粒子群全局寻优速度与精度,基于正交试验选择的小样本训练模型,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工艺参数与收缩率间的关系,预测平均误差控制在4%,优于BP神经网络10%的平均预测误差。采用选择的模型,建立了工艺参数与收缩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烧结理论进行了影响规律的分析,该方法为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维有限元的换热管缺陷漏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漏磁内检测技术对换热管检测鲜有应用,阐述了换热管漏磁检测原理,以有限元数值模拟为手段,建立换热管漏磁检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缺陷尺寸(深度和直径等)、被测管壁厚度及支撑板等参数对漏磁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给出漏磁场随以上参数变化的关系曲线。数值计算结果为漏磁内检测技术应用于铁磁性换热管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对缺陷后续的量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韬 《装备机械》2011,(4):22-25
为检验A型地铁列车车体结构防撞性设计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建立其车体结构有限元模型,运用I-DEAS Master Series(11.0)软件、HyperMesh软件和PAM-Crash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车体结构防撞性设计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