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户终端森林火情卫星遥感监测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礼铮  李登科 《遥感信息》1996,(2):18-20,17
“用户终端森林火情卫星遥感监测信息系统”是为用户建立的服务界面。依托于计算机网络通讯,用微机把一幅卫星遥感森林火情监测信息图展示在用户面前,彻底改变了以前只能用电话传输火情的信息方法,使用户能快速,高效和全面了解火点信息,为防火指挥机构及时掌握动态和指挥补救火灾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设计方案是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来实现森林火灾预警、报警及定位功能。该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强、免维护、方便扩展、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准确度高、全天候监测等优点。系统通过扩展的3G模块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及数据传输功能,通过系统中心的GIS平台实时查看各监测点数据,形成云图,有效提高了森林防火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科学领域的一个新方向。针对森林火灾发生的严峻形势,提出一种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给出系统的框架、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案,实时监测林区的空气温度、湿度及有林火产生时的烟雾稠密浓度等相关坏境参数,通过林火天气指标系统进行预警,为森林防火、灭火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环境减灾卫星影像森林火灾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频繁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随着国内外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卫星遥感技术特别是红外卫星遥感已成为森林火灾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的环境一号卫星A、B星(简称HJ-1A卫星、1B卫星)于2008年9月成功发射,其中的HJ-1B卫星搭载了红外多光谱相机,在森林火灾监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在早期的火灾发现、中期的灾害跟踪、后期的灾害损失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减灾卫星在森林火灾监测方面的优势,对环境减灾卫星森林火灾监测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森林火灾预警装置是针对当前热点问题"森林火灾难以防控"开展研究。该装置基于单片机开发,综合应用多种新型传感器监测森林火灾关键信号,利用卫星GPS定位和基站通信,实现火灾数据的快速发现和实时传递。新能源供电系统的应用解决林区供电难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刘秀玲 《福建电脑》2006,(12):150-150,167
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的人口膨胀、工业化进程加快、森林中人类的活动影响加剧以覆全球气候变暖等,森林火灾呈不断上升趋势。森林火灾常给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和巨大损失,加强对林区的监控监测,及时发现小的火点,避免由小灾成大灾,是林区防火的重要环节,计算机在火灾危险性预警预测中的应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森林火灾监控方式存在的受地形限制,导致火灾发现不及时和定位难的缺陷,设计了基于北斗卫星的森林火灾监控系统,实现了火灾智能识别和预警,并且可以对火源、火场进行快速定位和信息通报;终端包括烟采集处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DSP处理模块、ARM主控模块和北斗卫星通信模块五部分,从烟和火焰两个方面对森林实时进行监控,分别采用离子烟雾传感器和DSP火焰识别混合算法,提取火焰图像差值和火焰图像边界参数的方法,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试验证明,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识别智能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工程应用是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能提供各种场景的专题服务。本文立足需求分析,针对传统火灾报警系统在大场景、实时性和及时处置警情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设计了森林防火监测系统,综合运用可见光、近红外和多光谱遥感技术,解决森林火灾的早期识别难题;利用广播对讲的分群、分级、通播、会议功能实现扬声调度;开发智能管理平台,在实现报警响应、联动处置等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定制化的软件服务,将异构的相关信息引入系统,在灾情发生时,提供辅助决策;通过不断地演练、积累数据、提升能力,实现森林防火的智能化应用,可供类似工程的智能化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9.
森林火灾对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同时森林资源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因此一套高效且实用的森林火灾双重预警防控系统对于保护林区非常必要。项目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森林防火系统,通过将数据传送至远距离无线电(LoRa)终端,进行一系列处理、可视化平台的观测报警等,最终实现对森林的全天候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0.
森林火灾监控预警的研究是国内和国际学者共同研究的问题[1],如何使用现代化高新技术来处理森林防火突发性的问题,是目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工作.发达国家多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2]、监测系统与定位系统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