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丁宏 《饰》2015,(1):112-113
回族文化是由伊斯兰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相交织、相融汇而形成的,具有丰富的、复杂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以此为依托的回族服饰也是一样,它既不是纯粹的"伊斯兰化"的,更不是完全"中国化"的,而是"回族化"的。《北京回族服饰文化研究》一书沿着回族文化多样性的线索在研读回族,展现回族。书中所展示的北京回族服饰,既包含着历史的承继,也蕴含着时代的风貌,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银川城市规划建设中如何突出宁夏回族的建筑风格,剖析了我国伊斯兰建筑的地域性及民族性差异、回族建筑风格的表现形式、回族建筑风格的时代探索,用大量图片真实再现了我国伊斯兰建筑文化中内地伊斯兰和新疆伊斯兰两大系统的区别以及相互影响.回族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总体空间布局、柱廊及拱券运用、细部装饰等方面;回族建筑风格的发展主要应着眼于传承、借鉴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极富研究价值而又十分有趣的多元文化交融的现象,选取滇西滇南(昆明、大理、个旧)回族建筑为代表,通过田野调查、实地测绘形成的资料,分析了在多民族、多信仰的文化碰撞背景下云南回族建筑的风貌和历史发展脉络.一与其他民族建筑有着共同渊源的回族建筑,不可避免地受到汉文化、白族文化、国外伊斯兰文化的深刻影响,使云南回族建筑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回族文学民族审美特征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从回族文化所具有的伊斯兰宗教文化属性、回族作家特定的族属身份、回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几方面探究了新时期回族文学民族审美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清初著名回族学者刘智本着"隔教不隔理"的理念,从伊斯兰教的利益和需要出发,积极顺应儒家传统文化的挑战,努力探寻伊儒两种异质文化的会通之路,将儒家传统的"五伦"说改造成了能够与伊斯兰宗教信仰相得益彰的"五典"伦理思想."五典"说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意义不仅在过去、在当下,而且也在将来.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已逾一千多年,从传人伊始的独特风格到后期不断的融合交流,中国伊斯兰教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其建筑也体现了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的历程。本文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以历史时间为延展方向,从建筑风格、平面布局、朝向选择以及宗教精神等方面深度解析中国伊斯兰教建筑本土化演进过程,研究并挖掘回汉融合的作用机制,为伊斯兰教社会学研究提供实践性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 ,在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文化 )的猛烈碰撞中 ,不断吸收汉文化的积极因素 ,完成了其中国化的过程 ,从此扎根中国 ,对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使之具有了一种宗教与世俗二合一的特征。其中 ,宗教即伊斯兰教 ,主要代表着一种外来的结构因素 ;世俗则指其社会中所有非宗教性的东西 ,在相当程度上主要代表着一种中国本土的结构因素。这种宗教与世俗二合一的特征鲜明地体现着回族独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环境对我国西北回族传统民居文化的影响,分别从气候环境、地貌环境、人文环境3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回族传统民居因受到西北地区气候、地貌环境的影响,在选材、建筑方式等方面是因地取材并与其他地区的民居有所区别,而且在装饰、色调方面具有回族文化自身的民族和宗教特征,能够与当地的汉族民居区分开.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研究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沧州清真北大寺原有布局与现在布局的对比,总结沧州清真北大寺的建筑布局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清真寺建筑既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通过对比研究中国著名清真寺建筑,总结了中国清真寺建筑的建筑特色,可以为清真寺建筑的修复、设计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而且是地区文化与历史的写照.从传统建筑文化形态、艺术风格、建筑布局、建筑材料以及发展速度等方面对中西方传统建筑进行比较,阐述了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别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物性古建筑要保护,中式建筑的文化艺术要发扬、作者对传统建筑与施工的有关问题作了研究。从结构形式、材料选用、技术手法等方面,对继承和发扬中式建筑文化提出了一定见解,可供从事中式建筑专业研究、设计和施工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徽派建筑理念是以徽派建筑为基因的设计理念,为保持黄山市城市风貌统一,促进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新徽派建筑与徽派建筑传承关系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新徽派建筑创作理念,并以大跨建筑的设计实践为例,探讨新徽派建筑理念在大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探索为新徽派建筑创作提供多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徽派建筑理念是以徽派建筑为基因的设计理念,为保持黄山市城市风貌统一,促进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代大跨建筑的设计创作,可引入新徽派建筑理念,从尊重总体环境、推敲建筑功能、化解建筑体量、利用细部隐喻几方面来实现徽派建筑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建筑创作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意境,是一种升华.每种建筑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演绎人们共享的精神世界.建筑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建筑文化体现出的人文精神贯穿整个国家的历史.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自1607年第一个英格兰人殖民区成功地在维吉尼亚州建立,美国的建筑,无论是有意识状态还是无意识状态,都折射出美利坚合众国自己独有的风格.本文探讨美国建筑文化,以美国建筑风格形成所经历的四个主要发展时期为主线:殖民地时期的木板条风格、殖民地风格,独立之后的罗马复兴建筑、希腊复兴建筑,近代的超高层建筑和当代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从一个侧面探究美国建筑文化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设计的生态意识已成为建筑师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人居环境的回顾谈到国外生态建筑在二十世纪的发展 ,继而分析了国内建筑界相对缺乏生态意识的现状 ,提出树立生态设计理念的迫切性及其要素 ,阐述了建筑应与自然相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与文化在城市外观和思想意识两个不同层次相互联系影响着.特定的城市文化创造特定的城市建筑,同时城市建筑也承载着特定的文脉,呼应着特定的地域.在不断发展演变的人类聚落、建筑风格及其存在的历史人文、自然地理因素相互作用下,城市建筑具有自我发展更新的地域性特征.通过对青岛城市文脉内涵的研究,探讨建筑背景、建筑整体、建筑细部的地域性风格,以初步分析青岛建筑设计应当如何回应城市,彰显文脉内涵.  相似文献   

18.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派古民居的选址布局深受徽州风水理论影响,尤其注重水口营造。徽派古民居的内部结构格局生动体现了徽州宗法制度及其观念形态。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独特文化品格,成就了古民居内部装饰与陈设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建筑理论流派纷呈、多元共生,全球科技化在以互联网为契机加速发展之际,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也愈受人们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带有鲜明地域性文化特征的新乡土派建筑和强调传统历史文化复兴的新理性主义建筑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们的设计手法和创作经验也值得借鉴。本文通过介绍两位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的作品,试图从方法论的层面探讨他们的作品,希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