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慧珍 《全科护理》2016,(28):2976-2977
[目的]探讨达克罗宁胶浆在胆道疾病病人手术前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胆道疾病手术需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法,观察组在留置胃管前先予达克罗宁胶浆8滴~10滴从鼻部滴入,然后以8mL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并涂抹胃管前端。比较两组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按照Koicaba舒适状况量表对病人留置胃管前后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置管后舒适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留置胃管应用达克罗宁胶浆可以减轻病人不适反应,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用达克罗宁胶浆与丁卡因两种干预方法辅助胃肠癌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术前留置胃管的胃肠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液状石腊组)、观察组A(达克罗宁胶浆组)、观察组B(丁卡因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液状石蜡护理置管,观察组A(达克罗宁胶浆组)置管前口服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并使用达克罗宁胶浆作为润滑剂,观察组B(丁卡因组)置管前给予1%丁卡因在咽喉部、舌根部行喷雾麻醉,比较三组病人留置胃管反应情况。[结果]两观察组病人胃管留置过程中的呛咳、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自拔管及一次置管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病人胃管留置过程中的舒适度(包括无痛及无恶心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时间达克罗宁胶浆组较丁卡因组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干预方法均可显著降低胃肠癌病人术前鼻胃管留置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但达克罗宁胶浆干预方法在胃肠癌病人术前留置胃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食管癌患者留置胃管中减轻不适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需择期手术前留置胃管的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在插胃管前10 min,抽取5 mL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滴入插管侧鼻孔内2滴,其余让患者含于咽喉部5 min后吞服,10 min后按常规方法插胃管;对照组按常规操作插胃管。观察两组患者插胃管时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率,1次插管成功率及主观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插胃管过程无严重恶心、呕吐现象,1次插管成功率及主观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达克罗宁胶浆可显著缓解食管癌患者插胃管带来的不适感,提高插胃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使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与传统方法进行儿童胃肠减压置管的应用效果,以探索安全有效的置管方式。方法按随机编号方法(单双号)将12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涂抹鼻腔和舌根并润滑胃管前端后按常规留置胃管法置管,对照组按常规留置胃管法置管。观察两组患儿置管期间疼痛、并发症、意外拔管和一次置管成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置管期间疼痛程度比较,Z=8.90,P0.01。观察组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计划拔管率及一次性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胃肠减压术前使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能缓解置管疼痛,降低并发症及意外拔管,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急性嵌顿性混合痔术前病人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病人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灌肠准备、灌肠液、灌肠方法、灌肠用具相同,肛管润滑方法对照组用液状石蜡润滑,观察组用无菌棉签蘸取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润滑肛管前段20cm,再将1mL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涂在肛门内壁,将肛管插入10cm,灌入生理盐水。[结果]观察组肛管插入时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插管成功率(86.67%)高于对照组(43.55%);肛门出血评分(1.30分±0.50分)低于对照组(2.01分±0.12分)。[结论]达克罗宁胶浆用于急性嵌顿性混合痔术前灌肠可减轻肛管插入时的疼痛程度,提高插管成功率,防止肛门出血。  相似文献   

6.
王永平 《护理研究》2008,22(14):1283-1284
[目的]探讨胃镜润滑剂在胃肠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需行胃肠减压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口服胃镜润滑剂后再按常规鼻饲法留置胃管,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胃肠减压术前口服胃镜润滑剂可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王永平 《护理研究》2008,22(5):1283-1284
[目的]探讨胃镜润滑剂在胃肠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需行胃肠减压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口服胃镜润滑剂后再按常规鼻饲法留置胃管,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胃肠减压术前口服胃镜润滑剂可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因病情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石蜡油下插胃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插胃管前采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两组留置胃管期间的护理方法基本相同,比较两组的插管效果.结果 观察组置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小于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可降低留置胃管带给患者的刺激反应,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胶浆对留置胃管不良反应的影响和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7月-2011年7月需要留置胃管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操作,研究组在留置胃管前3 min应用利多卡因胶浆涂抹在患者的鼻咽部,比较两组置管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不良反应、置管时问的长短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在插管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置管时间及一次置管成功率与传统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利多卡因胶浆不仅可缩短置管时间,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而且减轻患者的不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腔器械导入润滑剂在清醒病人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观察组采用在插管前将体腔器械导入润滑剂从鼻腔滴入和口咽部含服吞咽的方法进行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的方法进行插管。比较两组病人的首次插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恶心、呕吐程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腔器械导入润滑剂用于清醒病人留置胃管的插管操作,可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缩短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11.
胃肠减压胃管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减轻病人身心痛苦,缩短胃肠减压管放置时间。方法将120例胃肠减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插管长度55~68cm,对照组插管长度45~55cm,比较2组置管时间和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腹胀明显减轻,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2.
胃肠减压胃管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减轻病人身心痛苦,缩短胃肠减压管放置时间。方法 将120例胃肠减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插管长度55-68cm,对照组插管长度45-55cm,比较2组置管时间和效果。结果 观察组置管时间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观察组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腹胀明显减轻,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采取清醒与全麻下胃管置入术一次置管成功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4例,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于全身麻醉下采取喉镜暴露的方法置入胃管,对照组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按常规方法置入胃管。观察记录两组插管前与插管后的心率、血压的变化,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及一次置管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胃管置入过程中心率、血压的变化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胃管置入术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并能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和人性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抚奶嘴与改良体表测量置管长度在婴幼儿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方法:将286例患儿按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安抚奶嘴和改良体表置管长度置入。观察、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胃肠减压引流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安抚奶嘴和改良体表测量置管长度能明显提高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保证胃肠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胃肠减压插胃管方法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择80例胃肠减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使用常规插胃管方法,观察组使用经鼻插胃管时胃管前端以向下弯曲120&#176;,石蜡油润滑胃管长度1/2,插胃管成功后连接负压吸引器实施胃肠减压。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成功率、鼻黏膜出血例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36例,鼻粘膜出血0例;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12例,鼻粘膜出血10例,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鼻粘膜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胃肠减压插胃管角度改变和润滑胃管长度改变可提高插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减少鼻黏膜损伤,提高患者接受插胃管治疗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置胃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120例需置入胃管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插管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插管法--左侧卧位经右鼻孔插管.观察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插管呕吐、呛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置管时呕吐、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置胃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耗时和置管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置管时机与置管深度对胃肠减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8例胃肠手术行胃肠减压患者的置管时机与置管深度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例术前置管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插管顺利,成功率高,达到有效引流目的;5例患者选择合适时机术中置管,且在术者直视或探查引导下进行置管,置管成功率及有效率较高;3例术后置管患者中,1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1例患者再次置管成功,1例患者反应较差造成二次手术.结论:最好选择术前置管,确需术中置管者应选择适合时机,尽量避免术后麻醉未恢复情况下插管;插管深度55~70 cm可达到有效减压.采取适合时机置管及合理的插管深度进行胃肠减压,能够保证胃肠减压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利宁凝胶在食管癌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减轻术前留置胃管给食管癌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方法 将90例需择期手术前置胃管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置管前5min先滴2滴利宁凝胶于置管侧鼻孔内,然后将剩余胶浆含于咽喉部半分钟再慢慢咽下,5min后由操作者按常规方法将胃管置入;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时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例数,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置管主观感受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置管过程无严重恶心、呕吐现象,一次成功率高,无疼痛及恐惧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利宁凝胶可明显减轻患者留置胃管的痛苦反应,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而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丁卡因胶浆在双囊三腔管安置中的应用。 方法 2009 年 10 月 -2010 年 9 月对入住的乙 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需置双囊三腔管的 80 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 方法即将双囊三腔管用石蜡油浸泡后进行安置;试验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滴丁卡因胶浆于鼻腔,并用丁卡因胶浆润 滑双囊三腔管再安置。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时恶心、呛咳,呕血,鼻咽部黏膜损伤的发生率以及一次置管成功率。 结 果 试验组恶心、呛咳,呕血及鼻咽部黏膜损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一次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应用丁卡因胶浆提高了双囊三腔管一次置管成功率,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胃镜润滑胶浆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一次置入胃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在置入胃管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和痛苦。方法:将需置入胃管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为50例。实验组给予胃镜润滑胶浆10ml口含,2~3min后,咽喉部有麻木感,嘱患者咽下,再置入胃管;对照组常规置入胃管。观察两组患者在置胃管过程中的恶心、呕吐、呛咳等不适的发生率,插管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的比较,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所需时间的比较。结果: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高,插管所需时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胃镜润滑胶浆口服后置胃管,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置入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