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峡永久船闸工程变形监测设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青 《人民长江》2002,33(6):33-35
三峡永久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头最高的多级船闸。陡横式双侧高边坡的稳定性是永久船闸设计的一项技术难题。高边坡及建筑的安全监测是船闸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船闸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永久船闸变形监测系统包括变形监测网以及高边坡、建筑物及基础两大部分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系统。变形监测网又分水平位移监测网和垂直位移监测网。高边坡变形监测包括表层和深部水平、垂直位移;船闸建筑物主要监测南、北坡侧闸墙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重点部位在各级闸首;基础变形监测也分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变形监测。另外对船闸建筑物及基础变形监测设施考虑实施自动化监测。  相似文献   

2.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闸室及闸首均为分离式的不透水结构,结构缝内止水系统的防渗效果是决定船闸安全运行的重要方面,竣工验收前对止水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处理。主要对压水检查、渗漏处理方案决策及实施情况作全面闸述。  相似文献   

3.
东江水利枢纽过闸航运采用通航船闸方案。船闸由上、下游引航道和上、下闸首以覆闸宣组成。输水系统采用短廊集中输水方式,闸宣结构形式为整体式结构。船闸设计充分考虑了河床下切的影响,使船闸运行条件完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4.
船闸闸墙水平位移是船闸性态的综合反映,分析了引张线法进行闸墙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是优选方案,总结了引张线法进行某船闸闸墙水平位移监测的原理、计算方法、数据分析和维护检修的经验。通过引张线对船闸水平位移进行的多年观测和运行分析,发现:引张线法便于实现自动化,监测数据精确度较高,可以为同类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监测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斌  朱海清  段波 《人民长江》2000,31(Z1):73-75
根据三峡永久船闸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提出了其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即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及可维修性,在总结以往设计运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永久船闸过闸运行工艺复杂,安全可靠性要求高且无成熟运行经验可借鉴等特点,着重阐述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构、组成、可靠性和运行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三峡永久船闸输水系统水力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的安全运行是确保长江航运畅通的关键所在,经多年研究,在解决了一系列的水力学关键技术问题(如高水头阀门空化、阀门及启闭系统优化、阀门段廊道动水荷载特性及廊道衬砌形式的确定、船闸末级闸首旁侧泄水超长廊道特殊水力学问题及闸室惯性等)后,设计建造了一个既能满足船只快速过闸,又能确保建筑物安全的永久船闸输水系统。通过试运行和初期运行的检验,该输水系统总体满足设计要求,说明该项研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葛洲坝3号船闸原有安全监测设施较为简单,仅集中在闸面,且监测精度难以达到规范要求,通过安全监测更新改造布置和监测仪器的设备选型、率定检验、埋设安装及观测,以及对3号船闸变形规律的初步分析,说明更新改造工程达到了预期目的,为建立监测自动化系统奠定了基础.新的监测仪器观测结果表明,船闸运行过程满水位时,相对于空闸闸墙张开量不足2 mm;闸室左右纵缝、底板与建基面结合部位的开合小于0.1 mm,其变形与闸室水位、气温升降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符合水工建筑物一般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三峡永久船闸建筑物变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对三峡永久船闸建筑物及其基础的变形监测和遥测数据分析,揭示了其变形特性,即闸首和闸室墙变形主要受开挖形成的边坡岩体时间效应和岩体年周期变化的影响。船闸运行过程中闸室充、泄水的影响不大。闸首和闸室墙年变化幅度为3.59mm~4.23mm,全衬砌式结构的闸墙变形明显小于半衬砌式混合式结构的闸墙。在抽水方式有水调试时,闸墙受充、泄水的影响变化幅度小于1mm;在运行初期,闸墙受充、泄水的影响变化幅度小于0.5mm;闸墙在充、泄水后最大不可逆变形小于0.06mm。各项变形实测数据均小于设计容许值,说明船闸建筑物及其基础的运行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9.
葛洲坝水利枢纽1#船闸1990年开始运行以来,闸室底板淤积大量泥砂,下闸首右门槽和闸底板出现缝、闸室渗水、不利于正常运行。在1999年1月至4月,对船闸进行全面检修和加固,其间,进行了跟踪安全监测,用测缝计监测加固补强效果,用预应力锚索测力检测力计检验锚索张拉力,并采用了电视探孔,压水裂缝检查等手段。  相似文献   

10.
赵锡锦 《水力发电》2003,29(12):78-81
三峡永久船闸是我国通航建筑中规模最大的连续多级船闸。船闸机电、金属结构设备众多,运行方式和过闸工艺及其控制程序都较单级船闸复杂得多。因此,设备单机安装调试后,必须通过对设备系统的联合调试才能使船闸满足通航要求。三峡永久船闸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进行了无水和有水状态下的系统联合调试,通过调试,发现并解决了有关问题为,永久船闸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布式光纤感测(DFOS)在大型工程结构监测方面的技术优势,将其应用于船闸水工结构的安全健康监测中,运用以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和布拉格光纤光栅(FBG)应变感测技术对船闸闸首和闸室结构在施工中的应力、应变过程进行了监测;运用以光时域反射(OTDR)和拉曼散射光纤感测技术为原理的ROTDR系统对船闸闸首底板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水化热的释放进行了监测,并由此对应变监测结果进行了温度补偿。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了混凝土水化热释放过程和上部荷载双重作用下船闸闸首结构内部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过程,并验证了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在船闸等大型水工结构施工安全监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兴隆船闸采用短廊道输水系统,属集中输水系统布置中的中高水头船闸.船闸规模及一次充泄水水体大,输水时间短,水力指标要求高.对于输水系统出口设置在闸首的船闸,其充、泄水系统出口布置型式以及输水阀门的运行方式直接影响过闸船舶安全.通过1∶30兴隆船闸整体模型,对过闸船舶停泊条件等关键水力学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研究提出了能够满足充泄水时间和停泊条件要求的输水阀门运行方式及输水系统布置型式,为兴隆船闸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作为其他短廊道输水系统船闸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挝萨拉康水电站船闸是湄公河航运干线中重要的通航工程,其船闸规模为120 m×12 m×4 m(有效长度×宽度×门槛水深),设计水头为20 m。根据萨拉康船闸的整体布置及《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研究论证了船闸可采用的2种输水系统形式——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及闸墙长廊道闸底横支廊道输水系统。通过体形比较、计算分析以及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比较2种输水系统的优缺点,选取合理方案,保证船闸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三峡船闸完建期单线运行带来的航运压力,提出了156.0 m水位船闸由五级运行改为后四级运行以及船舶待闸位置由上游靠船墩移至一闸室的创新设想.借助理论分析、原型调试及实船试验等手段,通过优化各闸首输水方式,解决了船闸四级方案超设计水头运行及一闸室待闸船舶安全的关键技术难题,阐明了一闸室水体波动特性及其与待闸船舶系缆力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符合一闸室待闸特点的运行调度方案.船闸实际运行表明,上述措施大大提高了完建期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监测成果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布置了比较齐全的监测项目和监测设施。监测资料分析表明,边坡整体稳定性良好。局部块体失稳是边坡的主要破坏形式,采取适当的加固处理措施后可保证其稳定性。二闸室至三闸首中隔墩顶部产生并一度发展的裂缝,随着闸槽开挖结束而呈明显的收敛趋势。边坡岩体时效变形量值不大,持续时间不长,预计不会影响船闸人字门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6.
程开庠 《人民长江》1994,25(5):42-50
通过对2#船闸运行后的长期观测,发现几个与地基基础有关的问题:船闸基础廊道结构缝漏水,并析出红色物质,闸基不均匀变形,闸基扬压力水位“突变”等。通过对水化学类型,矿物与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和连通试验以及闸基软弱夹层性状的检查,证明红色析出物与地基中软弱夹层中矿物成分不相同;通过查证闸基廊道结构缝的漏水,说明其来源是闸室中的水和船闸两侧覆盖层中地下水沿着结构缝止水失效部位的渗漏。闸基沉陷不均匀的最级小  相似文献   

17.
三峡船闸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无水、有水(抽水)系统联合调试条件下,各级输水系统的原型水力学监测工作于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间进行。安全监测的主要项目包括闸室输水特性、阀门区段输水特性、门楣通气、闸室空化特性、阀门段空化特性、阀门及人字门启闭特性、阀门与人字门门体动力特性,监测内容多达20项。抽水调试期中间级闸首工作水头分别达到了30m、40m、46m和设计工况的45.2m,初始淹没水深达到了26m的设计条件,并进行了双边输水和单边输水、现地控制和集中控制等操作运行条件的比较。本次监测成果系统性及完整性较好,不仅为各级闸阀启闭控制系统的调试提供了可参比数据,也为船闸的验收、鉴定、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保证了三峡围堰期蓄水发电和五级船闸试通航目标的实现,对国内外开展高水头船闸的设计和运行亦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葛洲坝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3号船闸是葛洲坝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1年投入运行以来,已累计过闸20多万次,为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3号船闸在3座船闸中规模最小,且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故原监测设施布设比较简单,有些部位缺少必要的监测设施.简要介绍了葛洲坝3号船闸原有安全监测设计及原监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详细阐述了安全监测更新改造设计及监测自动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介绍蒲州新闸概况:闸体总净宽18?m,包括两孔水闸、下闸首、上闸首、中间隔堤等,为泄洪闸兼过船闸,船闸工程于2003年3月27日完工并开始通航运行,2003年6月隔堤发生严重漏水,隔堤下防渗板桩被水流从混凝土底板下冲出,水闸及船闸停止运行。对隔堤防渗方案进行比较,确定采用土工膜防渗方案,加固后水闸、船闸安全运行6年,证明加固方案安全可靠。   相似文献   

20.
随着微机的日趋普及,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技术革命的加速器。而飞来峡船闸作为目前广东省通航等级最高的船闸,又是省水利厅直属系统第一个自建自管的船闸,运用微机对其进行调度管理,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船闸自身的需要。亚运用微机进行船闸调度管理运用微机进行船闸调度管理,与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人工调度管理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手续简便,安全快捷,提高放闸速度。船舶到闸后,船员一般只需在远调站报到插卡缴费,等候调度过闸。船闸在调满一闸船只时,下一闸甚至下下一闸船只的手续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