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煤田地质资料、矿井地质资料及钻孔数据,结合野外地质调查、井下观测及相关实验测试,对金海洋矿区石炭-二叠纪聚煤环境及聚煤作用展开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煤层含煤性、厚度展布、夹矸及煤质等聚煤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石炭-二叠纪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泻湖-潮坪相和三角洲相,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及泻湖淤浅形成的泥炭沼泽是主要聚煤场所。研究区沉积形成了多层煤层,9号煤和11号煤为全区可采煤层,其中9号煤厚度变化较大,结构复杂,含数层夹矸,并往西南部方向出现分叉;11号煤厚度展布稳定,煤层结构相对简单,大部分区域无夹矸。受物源供给影响,研究区北部及西北部煤层灰分含量较高,受海水作用影响,南部煤层硫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鸿运煤矿位于贵州省黔西县城北东方向N80°E,矿区位于原西南三省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时划分的黔西煤田,其区域范围包括整个黔西煤田。本区含煤地层系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滨海沼泽含煤碎屑岩沉积。组段厚168.60~221.55m,平均厚200.62m。含煤8~15层,煤层总厚度约7.04~19.79m,平均厚13.24m。含煤系数4.2%~8.9%。其中单层厚度大于0.8m的全区可采煤层2层(9、13),单层厚度大于0.8m的大部分可采煤层3层(4、12、15),4、9号煤层产于龙潭组第二段(P3l2)中,12、13、15号煤层均产于龙潭组第一段(P3l1)中。通过分析该区煤层特征,对整个黔西煤田范围内煤矿均具有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顶峰山矿区39号煤层的煤岩学与煤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福美 《煤炭学报》2010,35(4):623-628
利用煤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煤岩学、沉积学、古植物和沼泽水介质动力条件等方面对福建龙永煤田顶峰山矿区二叠系童子岩组主采39号煤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9号煤层的煤相包括4种类型,即闭流沼泽相、障壁岛-泻湖沼泽相、强覆水森林沼泽相和浅覆水森林沼泽相,其中强覆水森林沼泽相是该煤层煤相类型的主体,在沼泽演化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沼泽覆水深度的变化会引起煤相组合和旋回结构的相应变化。煤层从下而上由浅覆水森林沼泽相、强覆水森林沼泽相和弱覆水森林沼泽相等组合而成,韵律明显。沼泽水动力条件同样经历了由弱-强-弱的演化过程,沼泽水流具有由滞流-活动-滞流的周期性变化特点,泥炭沼泽水介质总体上处于弱-强还原环境;该煤层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受到海陆两方面的影响,泥炭沼泽发育过程呈现出波动式变化,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从而形成了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成煤沼泽环境,表现为障壁岛-泻湖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4.
许亚坤  王昆 《中国矿业》2021,30(4):218-223
为系统了解永夏煤田煤层发育特征,对永夏煤田以往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采煤层为山西组的二2煤层、下石盒子组的三2煤层和三4煤层。其中,二2煤层是主力可采煤层,区内大部分可采,结构单一,层位稳定,平均厚度2.67 m;其他可采煤层均为局部可采,结构复杂,含1层到多层夹矸,平均厚度1.08~1.46 m,煤层稳定性相对较差。可采煤层形成于两大沉积体系,即二2煤层以下的潮坪-潟湖沉积体系和二2煤层以上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煤层厚度和煤层结构主要受研究区内泥炭沼泽持续发育时间、基底形态、碎屑物供给及河流冲刷作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位于新疆东部天山地区,盆地内侏罗系是一套重要的含煤地层,赋存丰富的煤炭资源,以现代沉积学、煤岩学、煤化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煤心样品的测试数据与煤岩鉴定等资料,对研究区煤质、煤岩和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质特征为特低灰-中灰分煤、特低硫-中等硫煤、中-中高发热量煤;显微煤岩类型分析表明煤层顶部为微镜煤,煤层下部为微镜惰煤;顶部煤层沼泽类型应为覆水森林沼泽,沉积环境为近湖沼-浅沼相,中下部煤层沼泽类型主要为湿地森林沼泽;沉积环境为浅沼相。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形成过程中总体为一个缓慢下沉水进过程,主要成煤期沼泽环境稳定,沉积环境为浅沼相,形成了巨厚C8煤层,之后沼泽覆水程度逐渐加深,沉积环境也向湖沼-浅沼相演变。  相似文献   

6.
山西朔州金海洋矿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金海洋矿区煤层多、厚度变化大的煤层展布规律,通过对矿区276个钻孔测井、岩心资料分析并进行粒度统计和元素测试,结果表明:该矿区主要发育障壁海岸、浅水三角洲和河流湖泊3种沉积体系,障壁岛、泻湖、潮坪、沼泽、三角洲、河流、湖泊7种沉积相类型,相带南北分异、东西展布;成煤期间多次海侵,受此影响,9号、11号煤发育连续,煤层测井高峰窄频峰值较多,夹矸数一般大于4,其他煤层发育不稳定,尖灭缺失;11号煤西厚东薄、北厚南薄,均厚3.69 m,9号煤西薄东厚,东部分叉,均厚6.78 m;太原组煤中V、Mn、U、P、Fe、S等元素含量均比山西组高,与沉积相展布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揭示控制梅河盆地煤层分布和质量的因素以及不同环境下煤层的聚集规律,可进一步丰富梅河盆地的能源资料。梅河盆地为古近系富含煤层的断陷盆地,梅河组下含煤段为主要含煤层,在岩芯观察等相分析的基础上,下含煤段以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其中扇三角洲平原河道间沼泽和湖沼为主要聚煤场所。通过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浅湖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1型,湖泊生物来源为主;扇三角洲前缘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I型,陆源高等植物来源为主;扇三角洲平原河道间沼泽和湖沼煤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2型,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含少量湖泊生物。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煤层形成于淡水还原环境中。湖沼成煤区域主要有3个,分布于盆地东南侧,厚度大且层数多,平原成煤区仅一个,位于盆地西南侧,厚度小且层数少。保存条件较好的浅湖沉积物中有机质丰度较高,保存条件较差的扇三角洲前缘泥岩有机质丰度最低,扇三角洲平原沼泽因保存条件不稳定而形成厚度较小的煤层;而在静水还原的湖沼环境中则沉积了稳定的工业可采厚煤层。  相似文献   

8.
1 兖矿集团的煤炭自燃特性 兖矿集团的主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的3层煤。3层煤为厚煤层,厚度3.70~10.28m,平均厚度8.65m;在煤田中南部分叉为3上和3下煤层,3上煤层厚度3.29~6.14m,平均5.23m,3下煤层厚2.46~3.9m,平均3.20m,3上和3下煤层属中厚煤层。3层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为二类自燃,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我公司3层煤的临界温度为75~80℃,如果大于该温度,氧化速度就会急速加快。一般来说,煤的着火点温度为270~430℃,我公司3层煤的着火点温度为320℃左右。属易自燃煤层;煤层爆炸指数为37.42~42.16%,具有强烈爆炸危险。  相似文献   

9.
1 概况6 30 1综放工作面为济三煤矿六采区首采工作面 ,煤层底板标高为 - 6 30~ - 6 5 0m ,地面标高为 +33.3~ +36 .7m。该工作面推进长度 1813m ,面长 2 13m。该面所采煤层为下二叠统山西组的 3下 煤 ,厚 4 .5~ 7.2 6m ,平均 6 .91m ,煤层倾角 0~8° ,平均 5°。工作面设计采高 2 .8m ,放煤高度 4 .11m ,采放比为 1:1.4 7。工作面主要的充水含水层为 3下 煤顶板砂岩 ,间接充水含水层为红层。煤层直接顶为粉砂岩及粉细砂岩 ,较致密 ,水平层理 ,层厚 0 .38~ 13.75m ,老顶为中砂岩 ,泥质胶结 ,厚层状 ,遇水易风化 ,致密、坚硬 ,层厚 14 .…  相似文献   

10.
上古生界是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的重点层系,本次研究从古交探区山西组和太原组主力煤层聚煤环境的角度出发,分析聚煤环境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古交地区山西组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河间洼地、沼泽微相,太原组成煤环境为潮坪和沿岸沼泽微相;有利的顶板—煤层—底板组合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和富集,山西组沼泽—沼泽—天然堤组合和太原组泥坪—沼泽—泥坪的沉积组合是形成煤层气藏的优势沉积相组合。聚煤环境直接控制了煤层分布、厚度及煤质,从而影响煤层气的含气性,煤层厚度越大、有机显微组分越高、灰分含量越低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11.
突出煤层长钻孔风力排渣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南煤矿7煤层属于石盒子组,有两层。71煤层上距62煤23~34m,平均28m。煤层结构简单,厚度1.4~1.7m,平均1.5m。72煤层上距71煤0.8~1.3m,由外向里逐渐变厚,下距8煤7~30m,平均15m,煤层结构相对简单,厚度2.2~3.Om,平均2.7m。71、72煤比重为1.4g/cm^2,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硬度中等,原煤属于低硫煤。72煤是矿井瓦斯含量最大的煤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筠连地区(钻孔岩心和露头剖面)晚二叠世乐平组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了地层发育特征、沉积相及其与煤层发育的时空关系,并从煤层发育的规模、厚度、稳定性等方面阐明了不同类型煤层的产气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晚二叠世乐平组自下而上,年代地层限于上二叠统吴家坪阶和长兴阶;岩石地层采用乐平组;沉积相类型由西到东属于近海平原相区、海岸相区,近海平原相区属于河湖-沼泽沉积体系;海岸相区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源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煤层是河流、湖泊沼泽化和潮坪、潟湖沼泽化的产物,有利的沉积相带为距离康滇古陆一定距离的河湖-沼泽相;川南的C7+C8煤层对应于黔西北的M16和M18煤层及滇东北的C5+C6煤层,为研究区分布稳定和最具煤层气勘探潜力的主力煤层。  相似文献   

13.
颜磊 《山东煤炭科技》2003,(6):29-29,31
协庄井田处在新汶煤田西部 ,位于新汶向斜南翼。煤系地层属石炭二叠系 ,呈走向近东西、倾向北的单斜构造 ,煤岩层倾角 5°~ 36° ,呈东缓西急之势。井田内可采煤层共 6层 ,前组煤为二层、四层和六层煤 ,后组煤为十一层、十三层和十五层煤 ,累计厚平均 8.96m。二层煤平均厚度为 2 .4 3m ,四层煤为 2 .6 7m ,二、四层煤为矿井主采煤层 ,六层煤平均厚度为0 .8m ,十一层煤为 1.5m ,十三层煤为 0 .87m ,十五层煤为 0 .72m。煤质为气煤或气肥煤。协庄煤矿 195 8年建矿 ,1996年改扩建后 ,设计生产能力达到 1.8Mt a。矿井地面标高为 +16 0~ +2 0 …  相似文献   

14.
山西宁武煤田侏罗纪含煤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雁玲  王泰  郄润来 《山西煤炭》2002,22(2):30-31,33
山西宁武煤田侏罗系发育不全,缺失下侏罗统永定庄组,但层序清楚,稳定性好。含煤地层为大同组,分布于宁武县三张庄至静乐县闹林沟一带;大同组厚200.92m~461.48m.含煤7层,煤层总厚2.43 m~7.50 m.其中可采煤层2号、3号层;2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3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15.
<正> 下石节煤矿是一座煤、油、气共存的高沼气矿井。该矿位于焦坪矿区的中部,井田走向长4km,倾斜宽3.3km。井田内共含煤5层,即1、2、3、4—1及4—2煤层,分属中侏罗系直罗群及下侏罗系延安群。井田内可采煤层有两层,3号煤局部可采,其厚度在0~3m 之间,埋藏不稳定。主要可采层为4—2煤层,埋藏比较稳定,其厚度在0~34m之间,一般平均厚度为  相似文献   

16.
根据红砖煤矿主采煤层煤样煤岩灰分成分数据,探讨了煤岩、硫分和灰分与成煤沉积环境的关系。红砖煤矿龙潭组煤属于高热演化程度、中高灰分、中高硫分的3号无烟煤。根据区内主要煤层的煤岩、硫分、灰分等煤质特征,并结合区域内沉积环境的地质背景,认为1、4、15煤层形成于受海水影响程度较大、古气候环境潮湿的泻湖相泥炭沼泽环境,而6、9煤层则形成于受海水影响程度较小、古气候环境潮湿的潮坪相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17.
阿尔玛勒北勘查区位于伊犁盆地南缘。伊犁盆地煤炭资源丰富,整个区域上煤层稳定。主要含煤层位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次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与八道湾组(J1b),含煤地层总平均厚度319m左右,为一套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勘查区发育煤层12层,累计总厚62.54m,平均纯煤总厚度56.47m,全区侏罗系含煤地层含煤系数23.26%。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M1、M8、M9、M10,煤层厚度大,沿走向稳定,结构简单—较简单,属中高全水分,低灰—中灰份,中高—高挥发分,特低硫—低硫,特低磷—低磷,中热—特高热值发热量的长焰煤和不粘煤。  相似文献   

18.
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期是湖北省境内一次重要的成煤时期,该沉积期在湖北省境内总体为"两陆夹一盆"的格局,由秦淮古陆、海湾泻湖及江南古陆组成,沉积区主要为泻湖相和潮坪相单元。通过对湖北鹤峰煤田的赋煤岩性、煤层特征及古沉积构造进行对比研究,查明该煤田的成煤规律,结果表明:1鹤峰地区煤层主要受古沉积地理控制,形成的可采煤层是上述诸多条件在时间、空间上长期稳定综合作用的结果,古沉积沼泽亚相为煤层的最佳沉积环境;2鹤峰煤田北部的岩屋槽背斜、六合田背斜核部煤层稳定,是该区域找煤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9.
南桐矿区煤系地层属晚二迭世龙潭组,煤系地层总厚度约95m,含煤6层(1~#~6~#层)。可采煤层为4~#和6~#层,4~#煤层厚2.5~3.2m,6~#煤层厚1.1~1.3m。5~#煤层局部可采,其余为煤线。可采煤层顶、底板为页岩、砂岩及薄层状灰岩。煤层多为中~高变质,井田中的地质构造复杂,突出点的分布明显受褶曲和封闭性断层所控制。各矿瓦斯涌出量及有严重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的瓦斯含量如表1。目前我局各矿全部是煤与瓦斯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乡井田地质特征、太原组含煤地层沉积特征、15号煤岩特征等的综合分析得出,15号煤沉积在障壁-泻湖环境为基础的泥炭沼泽,厚度呈北厚南薄分布趋势,并分析了煤中灰分、硫的来源,从古地理、古植物、古气候和构造方面分析15号煤的控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