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腱鞘巨细胞瘤又称黄色素瘤或良性滑膜瘤,多发生在手指,以中年或老年较为多见[1,2].肢体多发性腱鞘巨细胞瘤较为少见.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诊断为肢体多发性腱鞘巨细胞瘤(双手背、左肘后及右足跟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32例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其发生特点、规律,探讨复发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腱鞘巨细胞瘤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为21.9%.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正确的诊断和手术中彻底的切除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经手术确诊为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患者19例,均进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结果19例患者均为单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其中15例为局限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4例为弥漫性。局限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形态、韧带受侵、T1WI信号、T2WI信号、增强扫描强化及关节腔积液与弥漫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无显著差异(P>0.05),边界清晰比例、关节滑膜未增厚比例均显著高于弥漫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P<0.05)。结论MRI检查中,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形态多呈不规则结节状,T1WI呈等或等低信号,MRI可作为临床诊断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2013年间收治的26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瘤细胞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慢性炎细胞及含铁血黄素,局部区域可见裂隙样结构或玻璃样变。病理诊断为腱鞘巨细胞瘤。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关节、滑囊和腱鞘滑膜的良性肿瘤,通常好发于手指及腕、足,青壮年女性多见。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惟一有效方法,切除不净及浸润性生长者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对24例腱鞘巨细胞瘤,采用彻底的手术切除及术后辅以放疗的方法,取得良好的疗效,20例患者经随访一年以上无复发及恶变.认为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特征无特异性,故极易误诊,提高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认识,才能提高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同时对原发性、复发性腱鞘巨细胞瘤的不同手术范围提出了见解,指出彻底的手术切除及术后辅以放疗是预防腱鞘巨细胞瘤复发和恶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诊断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二维图像特征及血流特点.方法 对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的声像图及血流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可单发或多发,无包膜,边界清,大多发生于手足的小关节或肌腱旁,部分可包绕肌腱,少数可侵及关节囊或压迫骨质.大部分为均匀实性低回声,少部分为分叶状或囊实性回声.大部分瘤体内血流信号较丰富.结论 超声是诊断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7.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肿瘤,我院收治1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腱鞘巨细胞瘤,现报告如下,并着重分析此病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张福志  赵磊 《右江医学》2012,40(6):919-920,929
<正>恶性腱鞘巨细胞瘤(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MGCT-TS)是一种罕见的肿瘤[1],术前诊断较难,需术中病理诊断。我院近期诊断1例恶性腱鞘巨细胞瘤,现结合文献,了解MGCT-TS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传统X线检查可以显示局限性软组织肿块、骨质受压及硬化改变;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关节内及周围组织结构受累情况;CDFI可显示肿块的血供情况;MRI能够任意方位成像显示腱鞘巨细胞瘤的位置、形态、特征性信号、累及范围及毗邻关系。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特征性,综合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术前对其进行诊断,对于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收集47例腱鞘巨细胞瘤,根据临床病理学特点、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结果 47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中男15例(31.9%),女32例(68.1%),男女比为1:2.1,平均年龄43岁,≥31岁者35例(74.5%),发生于手部29例(61.7%)、足部18例(38.3%)。肿瘤细胞由数量不等的中等大小滑膜样多形性单核细胞、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泡沫样吞噬细胞组成,伴有不同程度的胶原化,另见散在及灶性炎细胞浸润,部分组织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颗粒存在。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腱鞘和关节滑膜层的良性病变,为较少见的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 is infrequently documented in the foot and even less near the ankle. This case report involves such a tumor of the flexor hallucis longus tendon presenting at the posterior ankle. Diagnosis was aid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treatment consisted of complete surgical excision. Pathologic examination verified the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 and follow-up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no remnants or recurrence of tumor 1 year after surge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手术并发症分析及其处理。方法总结50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手术患者主要术后并发症包括脑水肿、脑血肿(18.00%)、呼吸道并发症(10.00%)、面神经麻痹(30.00%)、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8.00%)以及切口区皮下积液(2.00%)等。通过开颅血肿清除术、激素使用、鼻饲、抗生素使用、康复训练、清洁换药等处理,50例手术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根据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案,在并发症早期阶段进行合理的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足踝部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特点与治疗、预后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能指导诊断、治疗、预测预后的临床分型、分期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2009年期间21例足踝部腱鞘巨细胞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据此对足踝部腱鞘巨细胞瘤进行临床分型、分期。结果 21例患者以男性居多,患者平均年龄为38.0岁,肿瘤好发于右足(71.4%)以及滑膜关节周围(81.0%),半数以上患者以无痛性肿物为主要症状(61.9%),X线检查对关节受肿瘤侵犯的检出率低(66.7%),但MRI非常敏感(100%),病理检查提示大部分肿瘤细胞增生活跃(52.4%)。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将其分为两型:A型位于足踝部腱鞘周围;B型位于足踝部大关节周围。其中B型又划分为Ⅰ期:局限于包膜内;Ⅱ期:突破包膜局部浸润;Ⅲ期:弥漫侵袭并进入关节腔。21例病例中A型4例,B型17例(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2例)。对A型和B型Ⅰ期患者行边缘切除,B型Ⅱ期给予灶内切除和术后放疗,Ⅲ期在扩大切除的基础上辅以放疗。对所有病例经过平均119.6个月的随访,仅1例B型Ⅲ期患者于术后9月复发并恶性变,其余患者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足踝部的腱鞘巨细胞瘤包含生物学行为特点不同的两种亚型,根据临床资料对肿瘤进行分型、分期,可以很好地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盆腔神经鞘膜瘤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盆腔神经鞘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中,女1例,男2例,年龄36~72岁。均为体检时B超发现盆腔囊性或实质性占位,均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查体能触及盆腔肿块。2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2例经膀胱镜检查。3例均行开放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证实3例肿瘤均来源于生殖股神经,打开神经鞘均可保留神经将肿瘤剥除。病理符合神经鞘膜瘤诊断。术后随访3~8个月,肿瘤无复发,无感觉及运动神经系统异常。结论膀胱周围无症状性肿瘤应考虑神经鞘膜瘤的可能性。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关键点是避免损伤神经。  相似文献   

15.
Neurothekeoma is a benign cutaneous neoplasm of nerve sheath origin. This seldom-seen entity is especially rare in the foot.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neurothekeoma and describe a patient with an occurrence in the foot that was effectively treated by complete excision of the mass.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周围神经的肿瘤都是Schwann细胞活跃增殖的结果。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孤立性有包膜的特殊类型肿瘤。本文报告我院近10年手术切除及病检确诊的26例(良性22例,恶性4例)神经鞘瘤。由于本瘤较罕见,故术前只2例诊断正确。18例(70%)随访平均62个月。4例(良性3例,恶性1例)于术后短期内复发,均因治疗过晚或已有恶变,或与未能彻底切除有关。虽文献介绍神经鞘瘤基本上都是良性,但本组4例(15.4%)恶变。故作者建议应将此瘤看作是有潜在恶变可能的良性瘤,最好尽早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经颅眶入路切除视神经鞘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TM  An YZ  Shi JT  Zhang JL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6):2559-2561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切除视神经鞘脑膜瘤,保护眶尖部血管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颅眶入路切除视神经鞘脑膜瘤的患者临床资料,首发症状为视力障碍13例,其中失明6例,突眼8例。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15例肿瘤(扁平型)包绕视神经纵行生长呈现“双轨征”,其中5例侵犯颅内;6例肿瘤(结节型)呈类圆形无“双轨征”,均局限于眶内。术后随访2月至6年。结果肿瘤全切15例,部分切除6例,17例患者动眼神经及18例患者外展神经术后功能保留;2例早期手术的小型肿瘤患者患眼视力被成功保留,分别随访4年及5年均未复发。随访肿瘤复发2例(均为大型肿瘤)。结论早期手术切除视神经鞘脑膜瘤有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保存眶尖部其他神经血管的优点,部分患眼的视力亦可保留。  相似文献   

18.
游离肩胛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62例肩胛皮瓣修复的患足观察测量,评价疗效,为此术式的临床应用及改正提供数据.方法于术后、皮瓣修薄术后、修薄术后三月后分别观察皮瓣成活率、磨损情况、感觉、患足周长、外形,并评价.结果肩胛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成功率为98%,16例三月后回访者无磨损破溃,无感觉,美学评价优良率于皮瓣修薄术后出院前为48%,术后三月后为56%,患足与对侧足皮瓣处周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肩胛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能很好地满足患足功能上的需要,外观上经超薄皮瓣修薄术后仍有一定程度的臃肿,有待改正.但肩胛皮瓣仍是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首选修复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