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2.
老年原发性颅内淋巴瘤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原发性颅内淋巴瘤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老年原发性颅内淋巴瘤患者的MRI影像特点,全部病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1例病例中,单发8例,多发3例,共16病灶,其中发生于额叶5个,颞叶3个,额顶叶2个,基底节4个,小脑1个,右侧桥臂1个,其中3例累及胼胝体,T1WI序列为稍低信号者8例,等信号者3例,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本组病例病灶肿瘤信号均较均匀,未见出血、囊变及钙化,病灶周围均有轻、中度水肿,多发者病灶较小,水肿较轻,水肿范围与病灶大小不呈比例。增强扫描呈明显团块状或斑片状均匀强化,边界清楚,病灶较大者边缘欠光整,可见分叶及浅脐凹征。结论老年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25例脑囊虫病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临床与CT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病例进行分析。CT为西门子欢星+CT机。扫描厚/距5~10mm,大部分病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根据CT分型,检查结果为脑实质型20例。其中急性脑炎型2例,多发、单发囊型(囊泡)单发结节型及环状强化型16例,脑室型1例,脑膜型2例。结论典型的临床症状,CT扫描出现不规则低密度水肿影或囊泡加头节,增强扫描出现点状、结节状、环状及壁结节是诊断脑囊虫病的重要依据,CT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特点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MR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发,位于左侧小脑半球4例,右侧小脑半球4例,小脑蚓部3例,额叶4例,顶叶2例。单囊结节型10例(58.9%),壁结节T_1WI呈低信号,T_2WI及T_2-FLAIR均呈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囊液T_1WI呈低信号,T_2WI及T_2-FLAIR呈高信号,增强囊壁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多囊结节型4例(23.5%),囊壁及分隔增厚,增强明显强化;囊性成分及结节信号与单囊结节型类似。囊实性型3例(17.6%),实性部分T_1WI呈低信号,T_2WI及T_2-FLAIR高信号为主,增强明显强化。DWI瘤结节及实性瘤体均呈等或低信号。较大结节或实性瘤体信号不均,内见多发小囊变区,呈"囊中有瘤,瘤中有囊"的特征性表现。本组病例种中5例(29.4%)合并出血,4例(23.6%)合并瘤周轻度水肿。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加深认识,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颅内孤立性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3例脑内孤立性转移瘤病例的脑低场MRI表现。结果 23例单发脑转移瘤中,MRI显示病灶位于幕上18例,其中1例发生于脑室内;幕下4例;1例病灶于平扫时未发现而增强发现。平扫T1WI显示18例病灶呈低信号,1例病灶呈等信号,4个病灶呈混杂信号;T2WI显示17例呈高信号;4例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结节状强化18例,环状强化4个,1例呈不规则状强化;其中强化病灶周围不同程度水肿21例;周围无水肿2例,其中1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脑实质内。结论孤立性脑转移瘤MRI平扫信号、瘤周水肿情况及增强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单发6例,多发5例,共计18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位于幕上脑室周围深部白质12个,占67%;MRI平扫表现为病灶均呈长或等T1、等或短T2信号,增强后病灶呈团块状、结节状明显强化。病灶无囊变、坏死、出血及钙化,发生室管膜下转移2例。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少见,其MR信号变化、强化及转移等特点在与其他颅内肿瘤鉴别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磁共振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MRI影像资料,记录病变位置、数目、信号特点及强化特点等。结果 12例脑内淋巴瘤单发9例,多发3例。共18个病灶,其中幕上16个,幕下2个。磁共振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15个病灶信号均匀,3个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均见瘤体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结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术前有可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PCNSL的MRI表现征象,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PCNSL 患者23例,分析总结各病例的发病部位、病灶数量、增强前后信号改变及部分较特异的征象.结果23例中单发病灶8例,单部位多发病灶3例,多部位多发病灶10例,脑室型及脑膜型各1例;各病例T2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呈较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水肿程度不一,部分病例出现较特异的缺口征或蝶翼征.结论 PCNS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与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CT、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检查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CT检查15例,平扫14例,平扫加增强扫描12例。20例均行MRI检查。结果:本组20例检出21个病灶,其中1例有2个病灶,其余为单发;脑内14个,直径1.0~5.1cm,脑外7个,直径0.5~2.2cm;类圆形14个,不规则结节状5个,分叶状2个;边界清晰19个,不清晰2个。CT检出8个病灶,平扫多数病灶显示为高密度,少有囊变,病灶无占位效应或占位效应轻微,病灶可发生钙化且呈斑点状,并位于病灶中心部,病灶强化多为不均匀性增强;MRI检出21个病灶,T1WI呈略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病灶周围可见由出血所致含铁血黄素沉着而形成的环状低信号包绕。结论:MRI对病灶的显示较CT优越,CT和MRI结合检查是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林  李文峰  王成伟 《农垦医学》2010,32(5):410-413
目的:探讨腹腔包虫病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以来的10例腹腔包虫囊肿病的CT、MRI影像特点。结果:表现为单发4例;多发6例;单囊型4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块,壁略厚;6例病灶为多囊型,其中2例病灶囊肿壁有钙化。增强扫描包虫囊肿壁无强化。结论:CT、MRI对腹腔包虫病定位、定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已临床确诊的63例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脑MRI表现特点;所有病例均行SE序列T1WI、T2WI及FLAIR序列扫描,其中1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活动期18例,变性死亡期37例,非活动期(钙化期)2例,混杂期6例,其中活动期均显示囊虫"头节"、变性死亡期均显示"白靶征"的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特征性MRI表现。63例患者中多发58例(占92.06%),单发5例(占7.94%),病灶主要位于双侧大小脑半球各叶皮层下。行增强扫描的16例强化程度不一,8例囊壁及头节均强化,7例仅有囊壁强化,1例无强化。结论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能清楚显示病变在脑内的大小、范围、数目和部位,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MSCT及MRI表现特征,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观察和分析病变的部位、累及的间隙、形态、结构、密度/信号及增强等表现。结果病变分别位于颈上、中、下部和颈浅间隙、颈动脉鞘间隙、颈深间隙,其中大部分位于颈中部(共20例)和颈动脉鞘间隙(共21例)。CT及MRI表现为多囊型28例,病变范围较大,形态不规则,内有分隔,沿颈部间隙蔓延;其中16例囊壁和分隔较薄,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囊内容物于CT呈水样密度,于MRI呈长TI、长T2信号。单囊型4例,病变较小,为圆形或类圆形,其中2例壁薄,增强壁轻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和信号与多囊病变相似。合并感染4例,其中多囊型3例、单囊型1例,囊壁及分隔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囊内容物密度/信号与肌肉密度相仿,增强囊壁及间隔中度强化。合并出血10例,其中多囊型9例、单囊型1例,CT显示囊内容物密度明显增高,于MRI呈T1及T2混杂信号,可见液液分层。结论 CT及MRI能显示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特征性表现,故对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提高其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资料。结果:4例单发病灶,1例2个病灶,2例多发病灶。肿瘤好发于侧脑室旁深部白质及脑表。肿瘤T1WI和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见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增强,坏死、囊变少见,2例可见“缺口”、“尖角”征,2例室管膜旁强化。结论: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磁共振成像信号及强化方式具有一定特点,认真分析征象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颅内播散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MRI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经我院病理证实的肝泡型包虫病合并颅内播散的泡型脑包虫病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10例泡型脑包虫病均有原发肝脏泡型包虫病,同时合并肺内播散者7例;10例病变共检出47个病灶,其中颅内单发病灶2例(20%),多发病灶8例(80%);病变分布如下:6个(12.8%)病灶位于幕下,其中位于小脑半球者5个,位于脑干者1个;41个(87.2%)病灶位于幕上,其中顶叶17个,颞叶10个,额叶6个,枕叶8个。病变直径5mm~45mm,平均直径21mm。MRI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T1WI以稍高信号为主,T2WI以低信号为主,T2WI病变断面呈"多发囊泡状"高信号影,DWI图呈低信号,ADC图呈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较明显水肿信号环绕,增强后呈环形或花环样强化。结论颅内播散脑泡型棘球蚴多发生于幕上,MRI不仅能明确病变部位和形态特点,而且具有典型的信号特征,是诊断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G)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儿童脊柱EG的MRI资料。结果 12例SEG中,10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共15个病灶,其中颈椎2个,胸椎5个,腰椎8个。15个病变均位于椎体,2个同时累及椎体附件。MRI表现为破坏的椎体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椎体变扁呈楔形或呈盘状改变。3个病灶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其信号特点与病变椎体相仿,其中2个突向椎管内压迫硬膜囊及脊髓。3例引起脊柱不同程度后突畸形。病灶邻近椎间盘信号正常。4例MR增强扫描显示受损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肿块不同程度强化。结论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对儿童脊柱EG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在确定手术方式和评价手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颅内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49例颅内转移瘤患者的MR影像资料,并结合其临床症状、发病部位进行分析。结果:43例颅内转移瘤呈多发,多位于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实质内;6例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位于大脑半球,5例位于小脑半球;病灶大小0.3~5.4 cm,周围广泛水肿;1例可见灶内出血。病灶全部明显强化,表现为结节状、环形或者不规则形。结论:磁共振对颅内转移瘤具有很大诊断价值,增强扫描更能提高转移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卵巢囊腺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经手术证实的30个卵巢囊腺瘤病灶的MRI表现。结果卵巢囊腺瘤囊壁较薄且规则,单囊病灶信号均匀,多囊多房性病灶信号多不均匀;恶性变时囊壁增厚、不规则,有结节样突起。MRI诊断准确率为93.3%.结论MRI对卵巢囊腺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6例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肝内多发或单发的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病灶,单发肿块病灶2例含斑片状钙化影;增强扫描早期多发病灶呈结节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可见肿瘤由周边向中心递进强化。单发巨大病灶边缘强化为著,中心坏死区始终未见强化,CT随访6例病灶均不同程度缩小;6例MR平扫表现为肝内的长T1长T2占位信号,边界清晰,2例病灶周围可见增粗血管。结论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表现为多发或单发,CT特征性表现为增强后呈结节状强化,巨大单发病灶中心坏死区强化不显著,MR病灶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提示肝动脉供血;多发结节型激素治疗效果好,6个月随访提示病灶明显缩小或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CT对脑室、池内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 6 1例脑室、池内囊虫病的CT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有脑CT平扫 ,其中 13例同时有CT增强扫描。结果 :6 1例脑室、池内囊虫中 ,脑室内囊虫 38例 ,脑池内囊虫 18例 ,脑室、池内囊虫同时存在 5例。 38例脑室内囊虫均呈圆形或椭圆形 ,其中单发囊性病灶者 31例 ,多发 7例。 18例脑池内囊虫中 ,有 16例脑膜型囊虫多发 ,呈葡萄串状 ;2例单发 ,呈分叶状。 38例脑室内囊虫共计 5 2个囊性病灶 ,其中 33个病灶内可见到囊虫头节 ,占 6 3.5 % ;18例脑池内囊虫均未见头节显示。结论 :CT对脑室、池内囊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原发性颅脑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MRI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7例原发性颅内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17例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单发11例,多发6例,17例患者中一共发现25个病灶,其中2个病灶位于硬膜外侵犯颅骨,20个病灶生长在幕上,3个病灶生长在幕下。MRI表现:平扫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其中有3个病灶只在增强后显示;病灶内出现坏死囊变的有12个,1个有出血,病灶周围可见轻到重度水肿带。病灶多位于大脑各叶深部脑白质区,易累及基底节区、胼胝体、透明隔及室管壁。增强扫描病灶多呈不规则团块状、结节状明显均匀强,可见"尖角征"及"脐凹征"。原发于颅骨的淋巴瘤,颅骨外形尚存,而颅骨两旁可见明显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