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唇缺损中的应用,为不同类型的唇缺损提供修复方案。方法:对2011年以来采用不同局部皮瓣修复的49例唇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49例患者根据唇缺损创面的部位、大小等具体情况,分别选择A-T皮瓣、V-Y推进皮瓣、直接拉拢缝合并Z改形、唇复合组织瓣、交唇皮瓣、双蒂下唇滑行粘膜瓣,同侧唇颊部旋转皮瓣等方式修复。结果:4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口唇外观及功能恢复较好,效果满意。结论: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口唇缺损,应根据创面的部位、大小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皮瓣修复,以期取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指蹼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对指蹼背侧瘢痕,在指侧形成旗状瓣修复.对于掌侧瘢痕,设计矩形皮瓣转移修复.指侧不能直接拉拢缝合,而采用断层或全层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本组68个指蹼,采用旗状瓣修复54个、矩形瓣修复14个,无皮瓣血运障碍,再造指蹼的大小及深度近似正常指蹼,效果满意.结论指蹼背侧瘢痕挛缩采用旗状瓣修复,掌侧瘢痕挛缩采用矩形瓣修复,是治疗指蹼挛缩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指蹼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指蹊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对指蹊背侧瘢痕,在指侧形成旗状瓣修复。对于掌侧瘢痕,设计矩形皮瓣转移修复。指侧不能直接拉拢缝合,而采用断层或全层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本组68个指蹊,采用旗状瓣修复54个、矩形瓣修复14个,无皮瓣血运障碍,再造指蹊的大小及深度近似正常指蹊,效果满意。结论指蹊背侧瘢痕挛缩采用旗状瓣修复,掌侧瘢痕挛缩采用矩形瓣修复,是治疗指蹊挛缩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单侧唇裂三叶瓣修复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唇裂修复的手术方法,旨在减少术中组织损失,有效下降患侧唇峰,并使手术瘢痕更加符合人中嵴形态,且更有利于鼻尖的上抬和鼻底的成形.方法 唇裂修复分鼻尖、鼻底和唇部三个区域分别完成.健侧白唇区域设计三叶形皮瓣.上方二皮瓣梯次向鼻小柱外侧和鼻底旋转,分别用于修复鼻尖上抬后鼻小柱旁的组织缺损,并重建鼻底区鼻堤结构,剩余的下方皮瓣向患侧不加旋转而直接推进,与患侧皮瓣直接缝合,在下降唇峰并恢复患侧人中嵴形态的同时,使手术的切口瘢痕与健侧人中平行,形态更接近自然.结果 本组48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任何血运障碍.唇峰下降满意,鼻底丰满度良好,鼻堤结构成形满意,同时鼻尖形态恢复较好,鼻孔横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人中嵴形态良好.结论 应用三叶瓣术式可避免以往唇裂修复术唇峰下降不足或白唇附加切口的缺陷,无需三角瓣的补充.术中同时恢复鼻尖高度并得到足够的鼻底组织量和良好鼻堤形态,术后切口瘢痕与对侧人中嵴对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个局部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瘢痕挛缩畸形的美学效果。方法:针对鼻唇中央瘢痕粘连挛缩引起的上唇外翻及鼻小柱短缩畸形,在上唇瘢痕区设计局部瘢痕瓣,将其向上推进重塑鼻小柱外形;在鼻小柱侧面分别设计"U"形皮瓣,将其旋转至鼻小柱下方形成对合皮瓣,重建鼻小柱基底;红唇缘复位后残留创面根据其大小分别选用直接缝合、游离皮片移植或下唇交叉皮瓣等进行创面闭合,矫正上唇外翻畸形。结果:鼻小柱与上唇瘢痕挛缩畸形采用上述方法修复后鼻、唇均恢复其解剖位,唇外翻畸形矫正效果好,人中、唇峰、唇红线流畅,对称性好,鼻小柱延长效果显著,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18个月发现术区瘢痕隐蔽,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多个局部皮瓣联合应用在鼻小柱与上唇瘢痕挛缩畸形修复中可兼顾上唇外翻和鼻小柱短缩畸形,能最大程度恢复鼻唇区美学外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多个并排V-Y成形术矫正儿童手指掌侧蹼状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6月-2012年7月,对36例手指掌侧蹼状瘢痕挛缩儿童采用多个并排V-Y成形术矫正,重建指蹼.结果 36例手指掌侧蹼状瘢痕挛缩术后外形与功能均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2年,以最后1次随访结果为准,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0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 采用多个并排V-Y成形术矫正儿童手指掌侧蹼状瘢痕挛缩操作简便,创伤和风险小,术后外形和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锁骨上动脉筋膜皮瓣治疗颈部瘢痕挛缩的疗效.方法 按锁骨上动脉走行方向设计锁骨上筋膜皮瓣,移植修复颈部瘢痕挛缩松解后缺损.供瓣区直接缝合关闭.共治疗15例患者,皮瓣面积12 cm×7 cm~18 cm×10 cm.结果 皮瓣全部存活,患者颈部功能和外观明显改善,对治疗结果 表示满意.结论 锁骨上动脉筋膜皮瓣属于轴型皮瓣,血运可靠,操作简便,供瓣区面积大,色泽和质地与颈部相近,可以作为颈部瘢痕挛缩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口轮匝肌解剖重建联合前唇黏膜"V-Y"成形术修复双唇裂术后中央部红唇凹陷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6例双唇裂术后前唇凹陷畸形者行前唇部红唇"V'形切口,解剖分离出红唇两侧口轮匝肌并缝合,将前唇黏膜瓣"Y"形缝合,使前唇丰满.结果 患者红唇凹陷畸形得到矫正,红唇形态良好,静态与动态畸形矫正效果满意.随访2个月至2年,远期疗效稳定.结论 红唇部口轮匝肌解剖重建联合前唇黏膜"V-Y"唧成形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稳定的功能性修复双唇裂红唇凹陷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颈部瘢痕挛缩手术治疗中的颏部重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在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手术治疗中,合理利用颈部组织瓣进行颏部重建的效果。方法对13例烧伤后颈部严重瘢痕挛缩伴颏部畸形的患者,设计以面动脉、甲状腺上动脉等分支血管供血的蒂部在上的颈阔肌肌瓣(4例)、颈部瘢痕组织瓣(6例)或颈深筋膜组织瓣(3例),向上翻转补充颏部软组织,形成新的颏颈角及唇颏沟。应用局部扩张皮瓣(11例)、游离皮瓣(1例)或斜方肌肌皮瓣(1例)转移修复各患者的颈部瘢痕。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颈部外形良好,用于颏部重建的组织瓣愈合较佳。随访10例,时间为6个月~2年,除4例患者颈部线状切口处形成瘢痕外,其余患者颏颈角及唇颏沟形态满意。结论在颈部瘢痕挛缩的手术治疗中,应用颈阔肌肌瓣、颈部瘢痕组织瓣或颈深筋膜组织瓣重建颏部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其中应用颈部瘢痕组织瓣既可松解挛缩的瘢痕,又利于矫正颏部形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畸形矫正的手术方法.方法 设计上唇双旗形皮瓣,切除四边形原手术瘢痕皮肤(皮瓣的旗杆部分),切开掀起经鼻孔底部向鼻翼沟伸沿的旗形皮瓣(旗面部分).牵引唇珠,钝性分离人中上端,形成宽4~6 mm创面,将两侧旗形皮瓣,向中央旋转、推进,间断缝合,形成新的鼻底、前唇部.唇珠、唇红部畸形,采用V-Y或Z成形术矫正.结果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临床应用10例,患者术后前唇部增高4 ~6 mm,从根本上矫正了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引发的上唇畸形;同时矫正了唇珠区凹陷或缺损、人中过宽、人中嵴瘢痕和红唇连续性差等畸形,随访3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结论 上唇鼻底部双旗形皮瓣,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是一种矫正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卫裴  梁杰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400-40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红唇双叶瓣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红唇畸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旋转固定的唇粘膜瓣色泽红润血运良好,左右侧红唇组织厚度一致,口哨样畸形消失,唇珠明显.结论:应用红唇双叶瓣法可以同时矫正两侧红唇厚薄不均、口哨样畸形及唇珠不明显等多种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方法简洁,术后效果确切,是可行的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上唇红唇修薄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上唇红唇修薄手术,切口设计很容易破坏上唇结节(唇珠),术后外形不美。为了在修薄上唇唇红的同时,完整地保存上唇结节,使术后上唇外形更加自然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是在上唇结节下方与两侧将切口设计成“V”形,将传统的弧形切口改为曲线切口。并根据唇结节的丰满程度,利用双侧带蒂唇红下组织瓣加高唇结节。临床应用21例,术后显示美容效果满意。本方法不破坏结节组织。如唇结节不丰满,可利用多余唇红下组织来加高唇结节高度。  相似文献   

13.
红唇粘膜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红唇粘膜瓣技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红唇畸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全部一期愈合,无粘膜瓣坏死,术后红唇形态满意。结论:红唇双叶瓣技术可以同时矫正口哨样畸形,加强唇珠形态,减薄裂隙外侧红唇粘膜厚度等多种红唇畸形,术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双侧口轮匝肌粘膜瓣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矫正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红唇口哨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红唇双侧口轮匝肌粘膜瓣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红唇畸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全部一期愈合,无粘膜瓣坏死,唇部形态明显改善,有明显的唇珠,上下唇关系协调。结论:红唇双侧口轮匝肌粘膜瓣可以矫正口哨样畸形,加强唇珠形态,术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Any lip without a complete philtral complex looks unnatural. This important anatomical entity can be recovered in many lips primarily closed with straight-line or Mirault-Blair-Brown-McDowell procedure. In these patients, combining a rotation-advancement upper lip revision with tubercle reconstruction using a cross-lip vermilion-orbicularis oris muscle flap results in a rotation-advancement scar ideally located in the skin of the upper lip and no scar in the skin of the lower lip. The tubercle is reconstructed as a unit from lower lip vermilion and muscle. The scar in the lower lip is restricted to the vermillion and therefore becomes extremely subtle and difficult to detect. The many scars resulting from a standard Abbe flap are avoided. Even patients with lip deformities considered too mild for a standard Abbe flap no longer need be denied lip revision when the cupid's bow is defici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应用皮肤红唇复合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裂侧唇缘设计一皮肤红唇三角瓣,内旋推向健侧,再造唇珠;口轮匝肌、鼻小柱和鼻翼外侧角的松解、复位固定;鼻底构建与鼻堤形成等多种方法,于2008年4~12月,对45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进行手术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45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术后双侧唇高、鼻翼和唇红对称,鼻堤和唇珠明显,无鼻底凹陷,效果满意.结论 皮肤红唇复合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具有设计简单易行,切除组织量较少,瘢痕小,唇珠外形佳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前庭矩形瓣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可行性,评价该方法的优越性。方法:应用遵循整形外科原则的鼻前庭矩形瓣法对80例单侧唇裂患者行立体三维修复。术后对外观及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3年,除3例患儿红唇唇珠欠丰满,2例患侧鼻翼扁塌,2例切口有轻微瘢痕增长外,其余病例静态、动态效果良好。所有病例患侧唇峰均下降充分,两侧唇峰对称,人中形态好,人中嵴的形态接近正常。修复后的上唇更为丰满、松动,红唇丰满,唇珠明显。结论:应用鼻前庭矩形瓣法进行单侧唇裂的立体三维修复,符合整形外科原则,且不牺牲人中部位的组织及破坏了人中嵴、人中窝等重要美容结构。手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侧唇唇缘红唇肌瓣再造双侧唇裂患者唇珠及唇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任战平  李锦峰  刘建华  文抑西  文星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59-1061,i0008
目的:利用侧唇重要的解剖学指标,再造双侧唇裂人中部唇缘及唇珠,探求一种有效的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唇缘及唇珠的方法。方法:2000年~2005年本院收治的唇裂患者中,双侧唇裂患者76例,男性54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19岁,最小4/12岁。通过设计侧唇唇缘红唇肌瓣,旋转于前唇下方重建唇弓缘,该瓣末端红唇粘膜肌瓣再造唇珠的方法修复。结果:术后患者无1例裂开,无明显的口哨畸形,口轮匝肌连续完整,唇弓缘连续,唇弓自然生动,形态好。红唇丰满,红线连续,唇珠突翘明显。结论:唇缘红唇肌瓣可以较好地修复双侧唇裂下部重要解剖结构,唇缘红唇肌瓣的设计切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Surgical elongation of the short columella is a challenging problem for the surgeon. Although some flaps from the upper lip are successfully used to correct this deformity on cleft lip patients with a scarred upper lip, these methods cannot be applied to noncleft patients with a smooth upper lip. Distant flaps and composite grafts do not give the best aesthetic results. The use of an external approach for rhinoplasty is preferred by many surgeons, especially for difficult or secondary cases. Most incisions for open rhinoplasty are placed on the columella. This report describes a new incision for open rhinoplasty to be used on patients with a short columella. The incision is a standard forked flap with a columellar base but the legs of the flap extend to the nostril bases instead of to the upper lip. This method was used on eight aesthetic rhinoplasty patients with a short columella between March 1995 and March 1998. The results of the method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鼻唇沟皮下组织蒂皮瓣在上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6月~2010年4月间,应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上唇缺损31例。于缺损邻近部位设计鼻唇沟皮下组织蒂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向下及周围潜行分离形成皮瓣,滑行或旋转修复上唇缺损。结果:应用此法修复上唇缺损31例,切口均I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区平整,无"猫耳"畸形,面部形态满意,远期瘢痕不明显。结论:鼻唇沟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上唇缺损,手术效果肯定,能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