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接受的2006年8月至2012年12月入院的150例肝移植患者,其中男120例,女30例,年龄19~63岁,平均(41±22)岁.对150例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h动脉血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以患者入住ICU作为研究起点,以患者转出ICU或死亡作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成存活组(140例)和死亡组(10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乳酸清除率相关数值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组内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检验.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的比较,治疗前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6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乳酸值、APACHEⅡ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28.8±17.7)明显高于死亡组(15.2±11.2)(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肝移植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乳酸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参考价值,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感染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49例),并依照乳酸清除率10%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清除率10%,58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清除率10%,22例),对死亡组和存活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进行比较,并对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生存率、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初始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6 h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预后评价中效果显著,随着患者体内乳酸水平的下降或乳酸清除率的升高,患者死亡率下降,对于患者预后转归及提升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创伤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收集36例因创伤性低血容量休克入ICU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后6h的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6h乳酸清除率,分别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及初始血乳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很好地评估创伤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降钙素原(PCT)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急诊老年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和病情的评估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137例,入院后给予PCT和动脉血乳酸等检查,并进行APACHEⅡ评分。随访28 d,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101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动脉血乳酸、血浆PCT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别;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浆PCT、动脉血乳酸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别;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CT和动脉血乳酸预测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PCT、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均0.05);脓毒性休克组PCT、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均0.05);PCT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动脉血乳酸曲线下面积为0.79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动脉血乳酸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高水平的PCT和乳酸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吴茱萸热敷联合耳穴压丸辅助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 (G-17)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EICU病房住院的脓毒症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A)组、吴茱萸热敷(B)组、耳穴压丸(C)组、联合治疗(D)组,各32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脓毒症治疗方法,B、C、D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吴茱萸热敷法、耳穴压丸法及吴茱萸热敷联合耳穴压丸法治疗。4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G)-17。结果 治疗后,B、C、D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0.05),其中D组有效率高于B、C组(P<0.05),B组与C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D组APACHEⅡ评分低于治疗前及C组(P<0.05),且D组APACHEⅡ评分低于A、B组(P<0.05)。治疗后,B、C、D组血清PGⅠ、PGⅡ、G-17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均高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及乳酸水平在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ICU治疗的脓毒症患者92例,按照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63例和死亡组29例,所有患者均在进入ICU后接受动态监测,采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对患者的整体状态进行评分。了解患者的预后结果,并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的血浆降钙素原(PCT)、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及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血浆PCTc明显高于死亡组,而血浆PCT、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CU中动态监测脓毒症患者的血清PCT及乳酸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效果,在临床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乳酸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X组30例和C组30例,C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脓毒症治疗,X组患者在常规抗脓毒症治疗的同时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滴,每12 h 1次。观察2组患者基础乳酸值(T0)以及6 h(T1)、12 h(T2)、24 h(T3)血乳酸水平,并计算6 h、12 h及24h的乳酸清除率。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72 h后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T0、T1时点2组血乳酸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X组患者T2、T3时点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X组患者T1~T3各时点的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X组患者入院72 h后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ICU滞留时间和28 d病死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促进脓毒症患者的乳酸清除,间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SAP患者资料,记录与APACHEⅡ评分系统相关的数据,根据APACHEⅡ评分高低分为A、B、C 3组,对3组治愈及死亡结果进行比较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组与C组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A、B组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对SAP早期发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预后判断和评估均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72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入院时病症严重程度分为2组,非严重脓毒症患者49例为观察A组,严重脓毒症患者23例为观察B组;再根据患者预后分为2组,存活患者53例为观察C组,死亡患者19例为观察D组。选取本院同期非脓毒血症患者47例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于入院时、住院第3天及第5天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并给予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结果入院时,观察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降钙素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依入院时、住院第3天及第5天的顺序,观察A组与观察C组血清降钙素原均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B组与观察D组血清降钙素原均显著升高(P均0.05)。各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B组血清降钙素原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观察A组(P均0.05)。观察D组血清降钙素原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观察C组(P均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会显著升高;病症越严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处理措施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进行急诊抢救处理的呼吸衰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法定工作时间行急诊抢救处理,对照组患者为非法定工作时间进院抢救,比较研究对象中存活和死亡患者的血氢离子浓度指数(p H)、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中乳酸含量(BLA)、D–二聚体(D–Dime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情况下存活和死亡率,分析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处理措施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存活组患者的血pH、PaO_2、Fib评分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PaCO_2、BLA、D–Dimer及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APACHEⅡ评分20分的情况下存活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PACHEⅡ评分≥20分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时机与APACHEⅡ评分有关,大于20分的患者需要最佳抢救时机,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四家医院纳入的220例危重症患者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10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颗粒(10 g/袋),每次1袋,口服或经胃管鼻饲,每日4次,对照组给予等量安慰剂治疗,疗程至转出ICU。观察两组患者入ICU后新发感染率、呼吸机带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胃肠营养耐受情况和病死率。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PACHEⅡ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呼吸机带机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胃肠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入ICU后新发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改善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提高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破格救心汤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脓毒性休克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破格救心汤治疗。分析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并计算乳酸清除率,记录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84.78%,高于对照组的71.74%(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PACHEⅡ、SOFA评分及血清TNF-α、IL-6、hs-CRP、PCT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MAP、ScvO2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12、24、48 h血Lac浓度及乳酸清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格救心汤可以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改善病情,显著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糖、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ACHEⅡ)评分、血乳酸、碱剩余、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组给予抗感染等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治疗基础上予清热解毒中药鼻饲.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7点血糖平均值、APACHEⅡ评分、血乳酸、碱剩余、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数值,比较两组胰岛素用量的差别.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碱剩余及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改善情况均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疗后7点两组血糖平均值相当(P>0.05),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胰岛素用量较西医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中医药能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碱剩余、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值,减少胰岛素用量,对脓毒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治疗脓毒血症心肌损伤(SIM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68例SIMD患者,随机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给予集束化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黄连解毒汤.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酸激酶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蛋白对伴有低白蛋白血症的老年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血浆白蛋白低于30 g/L的老年危重患者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及营养支持基础上,治疗组给予20%的白蛋白治疗。观察2组治疗第1天、第7天的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评分(Marshall评分)及28 d病死率。结果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不随时间改变,治疗组的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01)。治疗组较对照组的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有明显改善(P均0.001),但28 d病死率无明显降低。结论白蛋白治疗可以改善伴有低白蛋白血症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化瘀解毒汤对脓毒血症患者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及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物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化瘀解毒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补充血容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吸氧等综合治疗,化瘀解毒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化瘀解毒汤治疗,每日1剂,持续治疗2周。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DIC评分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树突状细胞相关表面分子CD80、CD83、CD86表达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IL-6、TNF-α、PCT水平均降低(P<0.01),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均降低(P<0.01),CD80、CD86水平均降低(P<0.01),CD83水平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化瘀解毒组血清IL-6、TNF-α、PCT水平均较低(P<0.01),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均较低(P<0.01),CD80、CD86水平均较低(P<0.01),总有效率较高(P<0.01)。结论化瘀解毒汤辅助治疗脓毒血症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可能与调节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物质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春钢  李晶 《新中医》2021,53(3):40-4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对感染性休克(SS)并心肌损伤(MD)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对血清miR-133a-3p、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SS并MD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对照A组、对照B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A组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B组予参麦注射液治疗,联合组予参麦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3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血清miR-133a-3p、NT-proBN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指数(C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3组APACHEⅡ、MODS评分、血清miR-133a-3p、NT-proBNP、HR、CI、MDA、TNF-α、IL-6、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MAP、血清SOD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SS并MD能缓解氧化应激、减轻炎症损害、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改善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脱落1例,剔除1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研究组28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与脓毒症抗感染及脏器功能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胃肠动力药,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与针灸治疗。两组均观察1周,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腹围、腹腔内压、肠鸣音及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结果]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腹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腹腔内压变化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肠鸣音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针灸治疗能改善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增强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清气凉营汤对脓毒症(Sepsis)患者HMGB1、sRAGE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急诊留观室、ICU收治的Sepsis患者60例,单盲试验原则,数字标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标准治疗方案,清气凉营组30例,在标准方案基础上联合清气凉营汤用药。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血清HMGB1与血浆sRAGE水平、CD4+、CD8+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记录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血清HMGB1与血浆sRAG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清气凉营组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血清HMGB1与血浆sRAGE水平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清气凉营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清气凉营组患者治疗28 d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气凉营汤治疗脓毒症效果良好,能降低患者HMGB1、sRAGE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过表达,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自身免疫系统恢复稳态,减低病死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应用大黄附子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基础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经胃管注入大黄附子汤。2组均治疗2周,评估患者治疗72 h后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排便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不良事件发生及死亡情况。结果 2组治疗72 h后AGI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1次排便时间缩短,每日排便次数增多,不排便天数缩短,使用灌肠剂患者例数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18.3%,死亡率8.3%,对照组MODS发生率43.3%,死亡率35.0%,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黄附子汤能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