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末次月经干净后的第一天起至分娩出婴儿这一时期,为妊娠期,时间大约为280天。以28天的1个月经周期作为1个妊娠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十月怀胎”。在整个妊娠期间,为了哺育胎儿,你的生理上发生着重大变化。同时,胎儿也在你子宫里一天天地长大。一、妊娠早期的胎儿发育第1个月的胎儿发育:第3周周末左右的胚胎,其长度约5毫米至1厘米,体重不足1克。开始形成脑、脊髓等神经系统。心脏自第2周末开始成形,从第3周开始有搏动。第2个月的胎儿发育:至第7周周末,胚胎的长度约为2.5厘米,体重约4克。肝脏、胃、肠等内…  相似文献   

2.
妊娠对心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不同时期对心脏的影响。方法:选择215例妊娠妇女,在怀孕12周末以前、13-27周末、28周以后的3个时期,检查静息12导联心电图。结果:妊娠早期对心脏的影响最小,妊娠中期ST-T改变与早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妊娠晚期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与早期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窦性心动过速也显著高于早期(P〈0.05)。结论:妊娠期间愈到晚期对心脏的影响愈大。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梅毒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早期治疗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孕20周后发现梅毒及发现后未治疗者为未治疗组。结果:5年期间我院分娩总数12305例,接受梅毒筛查6435例,妊娠合并梅毒56例,发生率8.7‰。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为13.5%,先天梅毒为18.2%,未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为80.8%,先天梅毒为63.6%。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由于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容易误诊,因此,孕期常规梅毒筛查特别重要,早期规范的青霉素治疗,能明显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终止妊娠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15例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分娩时期分成3组,Ⅰ组妊娠28~36周末,Ⅱ组妊娠37~39周末,Ⅲ组妊娠≥40周。对3组母婴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围生儿病率、围生儿死亡率、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病、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妊娠37~39周末终止妊娠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37周后终止妊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40周以后终止妊娠妊娠高血压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血糖控制满意孕妇(128例)与不满意孕妇(87例)比较,有较好的妊娠结局。结论: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是决定终止妊娠时期的关键因素,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妊娠结局。②妊娠37~39周末终止妊娠可以降低母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吴珺 《现代保健》2012,(17):157-158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528例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和DD水平。结果: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进行性缩短(P〈0.05),晚期至I庙产期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中期妊娠的APTT值明显缩短(P〈0.05),中期与晚期和临产期AP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临产期妊娠的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明显升高(P〈0.05);早期至临产期妊娠的DD值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监测妊娠妇女凝血四项和DD水平变化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肥胖孕妇不同时机口服阿司匹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该院建卡分娩的孕妇84例,其中孕前肥胖孕妇38例作为观察组,自孕12周开始,睡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直至36周;对照组33例,孕28周开始同法服药至3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子痫前期、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孕12周开始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对孕前肥胖患者妊娠结局的改善强于28周服药者。  相似文献   

7.
吴云 《现代保健》2013,(12):68-69
目的:分析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在其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经腹部超声结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本院2005年10月-2012年10月200例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子宫下段厚度测量结果不同,40-41周为(3.63±0.47)mm,显著小于38周及以下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声像图特征为妊娠物位于子宫前壁峡部瘢痕处,子宫肌层变薄,回声紊乱,彩色多普勒提示团块周边血流丰富。根据瘢痕愈合情况,选择不同的分娩方式。结论:超声检查简便,为本病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妊娠各阶段的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在妊娠早、中、晚期胎儿畸形超声检查的方法、要求及侧重点.结果 超声检查在妊娠早期11~14周能检出部分明显的胎儿结构异常及部分染色体异常胎儿;妊娠中期20~24周能较为清晰地观察胎儿结构,大部分胎儿结构异常都在此期发现;妊娠24周后至分娩前期,部分孕妇错过了筛查最佳时期又疑似胎儿畸形并有高危因素,仍需针对高危因素进行系统筛查.结论 超声检查能为胎儿畸形做出早期诊断,为临床及早采取措施提供较可靠的依据,并对指导缺陷胎儿出生后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41周末分娩的单纯性(非病理性)足月妊娠,是否给予引产干预,以改善母儿结局,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就41~42孕周前母儿风险、引产结局进行分析探讨,发现41孕周之后的单纯性足月妊娠引产可能增加母儿风险,不宜常规行引产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产妇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阴道分娩,实验组则进行剖宫产分娩,比较两组分娩效果。结果实验组25例孕周<37周,15例于周≥37周,短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实验组9例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9例新生儿体重≥2500g,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是常见的产科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合理的分娩方式能够降低胎儿窒息等发生率,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孕周孕妇心率呈现的节律变化特征, 初步探讨妊娠期女性心率的基本节律变化及与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确诊正常早期妊娠的13名孕妇, 佩戴联合研发的可穿戴设备直至分娩, 创建个人档案, 收集不同孕周孕妇24 h连续心率数据, 随访孕期产检信息及妊娠结局, 采用余弦分析法和设计的统计模块进行分析获得孕妇心率的长期节律。结果显示, 孕妇心率在不同孕周均显示出显著的时相节律。与妊娠12周相比, 妊娠28周、妊娠32周孕妇心率呈现出节律的调整中值(midline-estimating statistic of rhythm, MESOR)明显增加(t=-2.751, P=0.013;t=-2.314, P=0.032), 且妊娠早期(妊娠12周)节律的峰值相位位于14∶00左右, 妊娠中期(妊娠24周)位于16∶00左右(t=2.613, P=0.018), 而妊娠32周相位又前移至14∶00左右(t=-2.176, P=0.04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季节对妊娠早期孕妇心率的节律参数MESOR、振幅、相位的变化无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单独阴道内置米索前列醇终止12 ̄22周妊娠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将65例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二组:组I(32例)口服米非司酮枉伍米索前列醇;组Ⅱ(33例)于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结果显示:两组间引产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组I96.88%,组Ⅱ96.97%,P〉0.05)。用米索至分娩时间及腹痛至分娩时间组I均显著短于组Ⅱ(P〈0.01)。表明两种终止妊娠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孕期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时期.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大多数怀孕妇女能够获得孕期保健服务,但是仍有一些妇女面临具体问题,而享受不到这种服务,包括贫穷、语言和文化障碍以及服务人员不熟悉当地的具体情况等.但是,作为临床医生有责任为每一位孕妇提供保健服务并促进其健康.特别是对基层医生来说,做好孕期健康教育更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孕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临床上将妊娠全过程共40周分为3个时期,即:妊娠12周末以前为早期妊娠;第13~27周末称中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称晚期妊娠.现分别对不同时期的健康指导加以总结,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胎膜早破是分娩前易发生的症状之一,产程未开始前称先期破膜,产程开始至宫口开大5cm称早期破膜,一般破膜24小时后,即可进入产程,否则可增加母体与胎儿的感染机会。在妊娠37周以前破膜有可能引起早产,因胎龄不足,发育不成熟,可致新生儿硬肿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出血、贫血倾向、免疫力低下等,母亲则易致宫腔感染,胎儿、胎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输卵管保守手术后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对持续性宫外孕的预防作用.方法 2008年8月至2012年9月惠东县妇幼保健院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患者行保留患侧输卵管手术者10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同意术后服用米非司酮12.5MG者50例为实验组,拒绝服药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时间、附件包块大小及有无腹腔内出血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一天、第三天、一周、二周、三周直至检测血β-HCG转阴,实验组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至血β-HCG转阴.以术后第一天血β-HCG为基础值,通过两组患者血β-HCG下降百分率来判断小剂量米非司酮对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作用.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β-HCG下降百分比明显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卵管保守手术后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对持续性宫外孕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糖尿病早期干预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长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5):500-50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早期监测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月间,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经早期监测治疗分娩40例与同期妊娠未经监测治疗分娩36例2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妊娠合并糖尿病经早期监测治疗母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经监测治疗组,2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发现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助于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唐蔚 《现代保健》2012,(21):34-35
目的:调查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和分娩方式,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和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次的产妇终止妊娠的方法、产妇并发症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总结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方法。结果:114例产妇中结束分娩时≤33周12例,孕周33-36周19例,孕周〉36周83例。不同孕周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3周分娩的产妇,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孕周33~36周和〉36周分娩的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4例产妇中经阴道分娩者32例,剖宫产82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剖宫产产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促进胎儿成熟治疗后,孕周〉33周终止妊娠为佳,剖宫产终止妊娠是其首选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从妊娠29周开始至40周为妊娠晚期,即8~10个月。在这一时期。胎儿发育迅速,是孕妇和胎儿对蛋白质、钙、铁等物质存储最多的时期,需要更多的营养供给,同时孕妇还要为分娩和产后哺乳作准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妇女妊娠期间(孕20周前、孕20~30周、孕30周后)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情况及妊娠妇女分娩时、分娩后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比较各组妇女血浆中的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妊娠早期妇女与非孕妇女D-二聚体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孕20周以前与孕20~30周比较,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30周以后与妊娠前2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妇女分娩后d1D-二聚体水平较分娩前有所降低,P﹤0.05。[结论]妊娠孕30周前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比较缓慢,30周以后随着孕周的增加,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分娩时达峰,提产后迅速下降,恢复至孕前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94例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对94例双胎妊娠和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妊娠期、产时和产后并发症多于单胎妊娠,胎位是决定分娩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对双胎妊娠应加强孕期管理,掌握适宜的分娩时机和正确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