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明一块油藏层间差异大,事故井多,剩余油分布零散的问题,开展了精细构造研究、储层评价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搞清了60个小层层间、平面的动用状况,选择和配套应用了提高薄差层动用程度集成配套工艺技术。以深化构造、储层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为基础,利用现有井点,以注采井组为单元精细调整注采关系,优选潜力层,减少注采厚度,优选集成配套的工艺技术,逐步形成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井网,强化差层动用、提高区块水驱储量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文15块自2002年进入特高含水期。本文针对井况损坏严重、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复杂零散的开发形势,进行精细构造、储层和剩余油研究,将井网恢复与开发调整相结合;充分利用砂层间隔夹层分布稳定的特点,对二类层按照物性进一步重组细分;对三类层按照砂体形态细分;对断块内部小断层和边部构造控制剩余油通过高效调整井和注采完善进行挖潜。通过有针对性的精细调整、精细挖潜,可采储量得到增加,采收率由49.9%提高到54.92%,提高了5.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河南油田钢丝偏心投捞分层测试中,存在多个小卡距层及分层段数超过4段以上多级多段难以细分注水等问题,开展了注水井测调一体化工艺技术研究。通过研究配套电磁式同心测调仪、井下可调配水器等仪器和工具,将配水器间距由5~6m缩小到3.5m,实现多个小卡距层细分注水,拓宽了注水井分层测试的应用范围。将5层分注井由投捞测试4天缩短为1~2天,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目前注入剖面对应性和连续性分析少、与注水井测调结果符合率低以及在指导细分调整方面缺少标准的问题,应用注入剖面开展了分砂体、分连通类别储层动用状况评价,研究了细分调整界限,对连通优势相薄层及厚层内部低含水部位进行了措施挖潜,并与注水井测调资料结合进行了对比验证测试检配。从而搞清了剩余油的宏观分布,确定了剩余油挖潜方向、确定了"354"的细分调整界限,有效指导了措施调整,为示范区的精细挖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静  刘玉娟  瞿朝朝  张倩萍  李宛珊 《当代化工》2021,50(10):2338-2343
为明确不同夹层条件下厚层油藏早期注聚开发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寻找挖潜方向,基于相似准则开展不同夹层条件下厚层油藏早期注聚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剩余油富集在生产井端顶部、夹层下部.夹层越长,上部剩余油富集程度越低、范围越小,下部剩余油富集程度越高、范围越大.隔夹层规模越大,采收率越高,但注水井钻遇隔夹层降低采收率2%,生产井钻遇隔夹层提高采收率2%.注水井隔夹层降低纵向波及系数,隔夹层越长,上部波及程度越大,下部波及程度越小.存在隔夹层驱油效率好于无隔夹层,隔夹层越长,其上部驱油效率越高,其下部驱油效率越低.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渤海L油田调整挖潜试验中,部署水平井产油量达到85 m3·d-1.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为提高水驱开发效果,实施了多级细分注水,平均单井注水层段由目前的4个增加到7个以上。而目前国内各大油田主要采用的是偏心分注技术,受工艺限制无法适应进一步细分需要:一是受配水堵塞器投捞的影响,两级偏心配水器间距要求至少要在6m以上才能保证投捞顺利、不投错层,这同时限制了封隔器的卡距,使现有技术无法进一步细分;二是细分将导致封隔器级数的增加,管柱解封力加大,常规作业设备无法满足现场作业需求;三是目前管柱无法适应小夹层坐卡需要;四是细分后层段数大幅度增加,测调工作量将成倍增长,常规更换陶瓷水嘴的试配法无法满足测试需要。为此,需要开展多级细分注水技术研究,形成一套满足7层以上细分注水的工艺管柱及配套高效测调工艺,解决层段细分带来的小卡距、小夹层问题及封隔器级数增加引起的解封力过大及测调工作量加大等一系列问题,为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经过长期水驱95%的主力油层已开发动用,综合含水超过91%,目前油田开发对象已转到薄差储层,严峻的开发形势要求对注采结构进行精细调整,实现精细注水,努力增加水驱可采储量。而现有的配注工艺由于受工艺限制已无法满足当前需要。针对特高含水期"加密测试周期、加细注水层段"的开发需求,大庆油田开展了精细分注工艺的技术研究,该工艺有效解决了层段细分后带来小卡距、小隔层分注测试等问题,层段细分7级以上,最小卡距2m,可卡最小隔层0.5m,实现高效测调。目前该技术已在大庆油田水驱精细挖潜示范区应用,现场取得良好的效果,为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此工艺在大庆油田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长垣喇萨杏油田纵向上小层多、储层隔层薄、储层物性差异大;平面上砂体发育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由于上述原因产生的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导致注水开发效果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纵向上层间矛盾显著,层段内小层间吸水状况差异较大,储层动用程度不均衡,如喇嘛甸水驱精细示范区小层间吸水差异较大的层段有548个,占注水层段数的38.03%。吸水状况好的小层注水强度已达到13.77m3/d.m,吸水状况差的小层注水强度只有3.25m3/d.m;二是平面上非均质性严重,平面上剩余油分布复杂,剩余储量的挖潜难度大。在同一个单砂体上,注水受效非常不均匀。水平缝单砂体压裂以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以及剩余油分布研究为基础,以井组单元为研究对象,以减小层间以及平面矛盾、提高储层动用程度为目标,开展单砂体压裂调整工艺试验。应用注采系统流场模拟技术,在平面上针对单砂体实施压裂改造,完善注采系统,提高驱油效率;在纵向上实施细分压裂,提高小层的动用程度,改善产液剖面及吸水剖面,最终达到对纵向上的潜力层逐一改造的目标。为剩余油调整挖潜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于提高老区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注产剖面对应性和连续性分析少、与注水井测调结果符合率低以及在指导细分调整方面缺少标准的问题,应用注产剖面对不同类型砂体、不同连通类别的砂体动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了细分调整界限,对连通优势相薄层及厚层内部低含水部位进行了措施挖潜,并与注水井测调资料结合进行了对比验证测试检配,从而搞清了剩余油的宏观分布,确定了剩余油挖潜方向、确定了"354"的细分调整界限,有效指导了措施调整,为示范区的精细挖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田某一区块的砂体分布情况不均匀,各个小层之间、各个小层内部以及平面之间的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做到稳油控水有相当大的难度。在针对剩余油量以及对储层的精细描述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油水井的双向调剖措施、细分调整、注水井的酸化等双向实时多种措施,令油田的开发指标有所好转,从而达到改善开发水平的目的。这样的方法针对于油田的高含水期内的开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某区块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区块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各种地质因素也因长期注水开发而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时区块稳油控水难度进一步加大,为了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控制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必须对注水井采取进一步的细分调整。本文通过层段小层数、砂岩厚度、渗透率级差与油层动用程度的关系,优化分级参数、量化分级数量、执行细分注水标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油层动用比例,为今后区块细分注水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某X油田α层系储层目前存在低产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得出了该研究区块的油藏低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储层物性差、储层泥质含量高薄差层多、储层水矿化度高、钻井造成的近井污染和低水倒灌导致油水井部位发生堵塞,部分油井含水率高,影响水驱效果。且目前该研究层由于采出成度仅为18.6%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剩余油挖潜价值,下一步在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压裂、酸化加黏土抑制剂及深部堵水技术调整进一步挖潜油层剩余油。  相似文献   

13.
濮城油田沙二上2+3油藏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层间矛盾突出,层间隔层薄,分层注采调整难度大;层内非均质性强,存在高渗条带,厚油层层内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富集;下步挖潜层间二三类层、层内夹层控制弱水淹部位剩余油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针对商河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剩余油分布特点,选取商13-4断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块油藏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的研究,进行了层系细分和矢量井网转换调整。采用了油水井排列方向与地应力方向平行的反九点注采井网,适时根据地层能量情况将反九点井网转换为排状注水井网,实现剩余油平面、层间均衡动用。通过矢量井网转换,区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大幅提高,产量稳步提升、采收率增加,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云南化工》2017,(12):12-13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井工艺技术措施,或者测井资料,通过对测井资料的解释分析,掌握储层的物性参数,为合理开发油气层奠定了基础。应用同位素测井技术措施,能够测量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有利于促进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的研究,不断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文留油田具有断块复杂、油层埋藏深、温度高、产出液矿化度高等特点,自1979年投入注水开发,先后经历了低含水期细分开发层系调整,中含水期层系井网加密、逐层上返,进入开发调整及高含水期的二三类层细分、井组层间精细注采调整等开发过程,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部分油水井间形成水窜,导致低效高含水油井逐年增多。随着油藏开发向低渗、薄差层、二、三类储层开发的转移,层间差异大的矛盾凸显,注水压力高,水驱动用程度低,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精细分层注水工艺的研究势在必行。针对文留油田开发存在的系列问题,立足细分开发,精细到层的管理思路,开展了《文留油田精细分注工艺研究与应用》。现场技术人员结合实施区块油藏、井况等特点,通过研发及引进地面多功能恒流配水器、封隔配水集成器和智能、同心、免投捞测调一体化等工艺新技术,提高了分层注水工艺水平,提高了有效注水、降低了无效注水,增加了水驱波及体积、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中原油田中渗复杂断块油藏层系划分过粗、层间干扰严重问题,进一步改善该类油藏层间储量动用状况,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细分重组开发层系的开发思路,通过长岩芯多层水驱油实验、注水井分层启动压力研究、不同类型储层合理注采井网研究,确定出细分重组的技术界限,设计在原注采井网基础上利用挤堵、填砂等成熟工艺技术进行细分开发,在中原油田文南文95块、濮城南区沙二下、胡状集油田等13个开发单元实施后效果明显.本文从细分重组技术政策研究、细分重组主要做法、现场实施及取得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细分重组在中原油田中渗复杂断块油藏中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后,各套层系间含水差异逐年缩小,高含水井层逐年增多,油层动用差异较大,尤其是薄差层及表外储层动用程度仍然较低.因此,为了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减缓层间矛盾,改善吸水状况,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必须进一步细分调整,改变长期加强或限制层段的注水性质,重新建立特高含水期的动态平衡.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细分的主要做法以及细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也为以后细分调整工作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综合治理区萨葡油层影响开发效果及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部分区域、部分沉积单元注采对应差、油层动用状况差、注水井层段内厚度偏大,干扰严重、含水上升快等几个方面。通过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运用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分析单井剩余油潜力,运用综合治理技术,编制了以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为目的的注采治理与挖潜方案,优化应用以细分调整、浅调剖、堵水为核心的控水技术和补孔、压裂、换泵为主的挖潜技术,从而进一步完善注采关系,提高了储层动用程度,减缓产量递减、控制含水上升,提高区块整体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20.
喇嘛甸油田储层以厚油层为主,2.0m以上厚油层占油田总储量的60%。取心等资料表明,厚层层内非均质严重,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厚层内部,因此,开发的重点是挖潜层内剩余油。通过对结构界面理论的研究,将复杂的层内问题视作层间问题进行处理,实现了调整挖潜的"三个转移",即:剩余油挖潜由层间向厚油层层内挖潜的转移;细分注水由层间细分向层内细分的转移;油井堵水由大段堵水向多段层内细分堵水的转移。因此,准确的识别和划分结构单元是精细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