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18例患者中有5例存活3周以上,中毒早期8例胸部无明显异常,磨玻璃样改变10例;中毒中期10例见两肺弥漫磨玻璃样密度影,出现渗出病变5例,实变3例,胸腔积液2例。中毒晚期8例表现不同程度肺间质纤维化和肺蜂窝样改变,3例伴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液1例,2例无明显异常。结论CT诊断对病情发展、演变及估计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21例治愈出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病例完整影像学资料,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HRCT短期动态影像特征。方法 按胸部CT检查时间及影像学改变过程,将病程分为早期、高峰期及转归期,并观察肺内病变在不同时期的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胸部CT有阳性改变患者16例,胸部CT始终无阳性表现患者5例。早期(1~6天,平均3天)HRCT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23个,磨玻璃结节12个,实变结节伴“晕征”1个;高峰期(5~11天,平均8天)HRCT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9个,磨玻璃影伴实变影17个,磨玻璃影伴“铺路石征”6个,实变结节伴“晕征”7个,1例伴少量胸腔积液。危重型病例高峰期病变数量及累及范围高于普通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CT检查有助于检出早期及亚临床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于患病第2周诊断为重型/危重型,HRCT复查对危重型患者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讨百草枯中毒的胸部 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观察分析 18例百草枯中毒病人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 (其中应用 CT规律观察 12例 ,6例只有一周内胸部 CT影像资料 ,8例次行 HRCT)。结合临床 ,总结肺、纵隔及胸壁 CT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8例中 12例存活 3周以上的患者 ,中毒早期 (2天以内 ) ,其中 6例肺出现通气过度及局限性浅淡毛玻璃密度 ,6例胸部无明显改变。中期 (3~ 14天 ) ,12例均出现胸部 CT影像的明显变化 ,以广泛毛玻璃密度、肺实性变、渗出性病变、肺间质改变为主 (分别占 91.7%、66.7%、91.7%、10 0 % ) ,出现胸腔积液 7例 ,心包积液 4例。中后期 (14天以上 )变化不显著 ,表现以肺渗出、实变、肺纤维化为主。另 6例中毒程度严重者 ,中早期即以渗出性病变及肺实变为主。结论 百草枯中毒的胸部 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其影像学变化对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不同病因引起肺内磨玻璃影的CT特征,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18日我院收集的14例以肺内磨玻璃影为主要改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胸部MSCT影像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例,百草枯中毒1例,结缔组织病相关疾病2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肺水肿2例,磨玻璃结节1例,肺结核1例,侵袭性肺曲霉菌1例;磨玻璃影呈单侧单叶分布2例,双侧多叶分布12例,外周带分布6例,内中带分布4例,合并实变7例、条索5例、小叶间隔增厚11例,淋巴结增大3例、胸水2例;短期CT复查10例,其中6例明显进展,2例明显吸收,2例无变化。结论不同病因引起肺内磨玻璃影的CT表现有部分重叠,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一定影像特征,结合临床病史、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综合分析,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首次胸部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2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首次胸部CT表现.结果:22例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4~63岁,平均46岁.22例患者CT表现共有268个肺段病变,包括磨玻璃密度影218段、斑片状实变影30段、结节影20段.肺部病变分布在中外带17例,弥漫分布3例,内带2例.胸膜增厚15例,其中右侧12例、左侧10例、双侧7例.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胸腔积液2例.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首次胸部CT表现特点为以双侧、多段、外带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孢菌肺炎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诊断的识别能力。方法收集200例经临床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及肺孢菌阳性证实的AIDS合并肺孢菌肺炎患者及其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胸部CT扫描。分析其胸部CT影像特征。结果 186例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的磨玻璃影及网格影,其中9例肺内同时见多发肺气囊。14例表现不典型,影像诊断错误。结论 AIDS合并肺孢菌肺炎胸部CT表现较典型的特征为双肺对称性、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网格影及部分病例见多发肺气囊。但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不典型,须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资料与表现类似胸部CT特征的疾病鉴别,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有机氟中毒性肺水肿的CT诊断价值(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机氟中毒性肺水肿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有机氟中毒3例,分析其临床和CT表现。结果中毒性肺水肿是有机氟中毒的主要损伤,CT主要表现为肺内团絮状影伴磨玻璃影,病变愈重密度愈高;胸腔积液;纵隔、皮下气肿。肺内病变吸收时先是密度降低,逐渐呈磨玻璃影,最后才范围缩小,直至完全吸收。经正确积极治疗肺内病变和胸腔积液可在60-72h吸收;纵隔、皮下气肿需6d以后吸收。结论CT对有机氟中毒性肺水肿早期诊断和恢复期评价、并发症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职业性损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早期肺部感染患者给予螺旋CT+胸部X线联合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到我院接受检查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共118例,本次研究时间选择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将在此期间到院就诊的患者按照诊断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59例。对照组行胸部X线检查,实验组给予X线+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的阳性诊断率53例(89.83%),对照组41例(69.49%),实验组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同感染类型的影像学表现各不相同,具体表现出磨玻璃影、实影、结节影以及线样影/磨玻璃样。结论:对早期肺部感染患者给予螺旋CT+胸部X线检查,能够提高阳性诊断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总结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肺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胸部X线或CT表现.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间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收治34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给予胸部X线或CT检查,并于入院后48 h、72 h、5d、7d、10 ~ 14 d复查胸部X线或CT,追踪观察肺部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经洗胃、导泻,血必净、血液灌流、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方法综合救治5~14 d,10例患者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治愈出院,18例患者肝脏、肾脏、凝血系统功能障碍、肺渗出和早期肺纤维化不同程度改善好转出院,追踪随访6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占本组病例的17.6%.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病程变化迅速,病死率高,尽早采取综合抢救措施,可提高早期治愈率,使肺、肾、肝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和恢复.肺损伤的胸部X线或CT表现与其病理过程有较好的一致性,及时复查对比,对分析临床转归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胸部X线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临床确诊为百草枯中毒的胸部X线影像学特征。结果病变时期的不同,导致了影像学表现的多样化,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肺门向肺内散在分布的斑点状片状阴影7例(63.64%),粟粒状阴影4例(36.36%)以及克氏B线2例和磨玻璃状影1例。结论本病的胸部X线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但认识其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在治疗过程中影像学特征及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影像资料。按病程分为早期(1周以内)、中期(1-2周)及后期(2周);按中毒剂量分为少量组(10~20ml)、中量组(21~30ml)和大量组(30ml),均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后观察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治疗过程中肺部CT征象的演变,比较三组病例在不同时期的影像学差异。结果:本组病例治愈45例,死亡14例,2例全部病程中表现阴性,余57例在第1周内肺部CT表现以渗出为主,第1~2周以肺实变及不张为主,2周后主要表现为肺纤维化;少量组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和磨玻璃样变,中量组主要表现肺实变,大量组除肺实变及纤维化外,还合并肺外病变。结论:百草枯中毒性肺损伤在治疗过程中CT征象演变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有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甲型H1N1流感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出院后1年的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改变,探讨长期肺部病变与住院期间病情的关系.方法 建立24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访队列,在出院后1年[(12±1)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测和胸部高分辨CT检查,回顾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疾病严重程度、机械通气参数及肺部影像特点,分析长期改变与患者急性期病情的关系、随访期胸部CT与肺功能异常的关系.结果 24例患者恢复期存在胸部CT异常者11例,其中网格样改变者11例、磨玻璃样改变者3例、局部肺气肿3例.恢复期肺功能障碍常见,13例(54.2%)仍有肺功能异常,其中8例(33.3%)存在弥散功能障碍,5例(25.8%)存在阻塞性通气障碍,3例(12.5%)存在混合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限制性),7例(29.2%)存在通气储备功能下降.胸部CT异常者中肺功能异常明显高于胸部CT正常者(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出院1年后,胸部CT异常和肺功能障碍仍较为常见,应重视对此类患者进行胸部HRCT和肺功能检查,以指导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肺炎衣原体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高分辨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肺炎衣原体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高分辨CT表现。材料与方法: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24例、支原体肺炎患者30例进行高分辨CT扫描。CT表现征象如下: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结节、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肺间质改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对两种肺炎的每一种征象的发生频率进行χ2检验。结果: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CT表现中,20例出现肺实变,13例出现磨玻璃样改变,17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8例出现结节,6例有胸腔积液,8例有淋巴结肿大,15例有肺间质改变,9例有支气管扩张,11例有肺气肿。其中肺间质改变(P=0.017)和支气管扩张(P=0.016)、肺气肿(P=0.003)发生率较支原体肺炎患者高。结论:肺炎衣原体肺炎高分辨CT表现与支原体肺炎类似,影像特征比较多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胸部强化CT检查中低碘含量对比剂在管电压100 kVp时的辐射剂量、强化效果、图像质量以及对影像诊断的影响.方法:200例初次行胸部强化检查住院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随机分为4个观察组,每组50例.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p,碘对比剂使用碘海醇(欧乃派克300 mgI/mL);B组采用管电压120 kVp,碘对比剂使用碘克沙醇(威视派克270 mgI/mL);C组100 kVp,碘海醇(欧乃派克300mgI/mL);D组100kVp,碘克沙醇(威视派克270 mgI/mL).分别记录每例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并计算出有效放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主观图像质量分别由1名低年资和1名高年资影像医师进行评定.客观图像质量通过测量增强后肺动脉的CT值、噪声并通过计算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来评价,并对4组中有明确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病例进行符合率分析.结果:管电压100kVp时使用碘海醇(300 mgI/mL)的C组肺动脉CT值(204.9±32.4) HU要比120 kVp时的A组(172.1±24.4) HU高19.1%;在管电压100kVp时使用碘克沙醇(270 mgI/mL)的D组肺动脉CT值(188.7±26.0) HU要比120 kVp时的B组(154.9±21.4) HU高21.8%.100kVp条件辐射剂量C组(3.9±0.6)mSv和D组(3.9±0.8)mSv低于120 kVp条件的A组(4.8±1.3) mSv与B组(5.1±1.3)mSv(P<0.01).A组和B组图像评价要略好于C组与D组图像,4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2名医师对4组图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0.05).与病理诊断随访结果显示,200例中有明确病理诊断的137例,占68.5%,4组病理诊断符合率均在82.1%~86.8%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964).结论:管电压在100 kVp时使用低碘含量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进行强化胸部CT检查,强化效果及影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有效辐射剂量比常规检查能减少1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实验通过监测姜黄素干预下百草枯中毒(PQP)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及肺部影像学(肺部HRCT)的变化,研究PQP患者肺部纤维化的可能发生机制及演变过程,初步探讨姜黄素对PQP患者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2009-03-2011-03我科收治的PQP患者共61例(无原始肺疾病),分为非姜黄素组(n=30)和姜黄素组(n=31),非姜黄素组常规治疗。姜黄素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同时予姜黄素胶囊。测定患者血清中MMP-9及TIMP-1水平。同时行肺HRCT,分别比较两组内及两组间MMP-9、TIMP-1、HRCT评分的差异;统计两组患者的入院14d死亡率。结果:①两组组内不同时间段MMP-9、TIMP-1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间比较,姜黄素组患者各时间点HRCT评分均低于同时间非姜黄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姜黄素组患者于各时间点HRCT评分均低于同时间非姜黄素组患者(P〈0.05),纤维化程度较非姜黄素组有所减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姜黄素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非姜黄素组。结论:①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中MMP-9、TIMP-1水平升高,这表明MMP-9及TIMP-1可能参与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的启动及进展过程,与肺HRCT评分具有相关性,联合CT等其他检查手段对肺纤维化的程度及预后做出评估。采用姜黄素进行干预治疗可降低循环中MMP-9及TIMP-1水平,减轻中毒患者肺纤维化程度,延缓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时间,但不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对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高渝峰  史晶  刘青  黄澎  曾润生 《新医学》2010,41(6):369-371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血清TNF-α与IL-6的影响。方法:3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及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20mg/(kg·d)静脉滴注,每12h 1次,连续治疗3d。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d后外周血血清TNF—α与IL-6水平,同时行肺损伤评分(LIS)评价损伤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及LIS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可抑制TNF—α、IL-6的表达,减轻急性百草枯中毒导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氟中毒患者呼吸系统损害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集中收治的22例急性有机氟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肺部体征、影像学表现、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有机氟气体中毒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咳嗽、呼吸困难,影像学特征为两肺渗出性病变、急性肺水肿,可并发纵N/皮下气肿,后期可以出现肺纤维化且为可逆,对肺功能、劳动能力的影响轻微。结论:有机氟气体所致的肺损伤具有“隐匿性、爆发性、致死性”的特点,临床工作中要保持高度警惕,有条件尽可能行CT检查,并至少要留观72h,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百草枯中毒肺部MS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百草枯中毒不同剂量、不同时期肺部MS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6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及肺部MSCT资料,根据中毒剂量分为三组,分别是小剂量组(小于20 mg)12例,中剂量组(20~40 mg)36例,大剂量组(大于40 mg)16例;并根据病程在第1、3、7天(早期)、第15天(中期)和第30、90天(晚期)行多层螺旋CT肺部检查,对不同剂量不同病程患者的MSCT肺内表现及肺部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百枯中毒肺部MSCT表现包括肺纹理增强、肺泡渗出、肺实变及肺纤维化。在中毒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早期第1天时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强(26/49)、第3天以渗出为主(36/38),第7天则演变为以渗出(26/31)和实变(7/31)为主;中期(15 d)发展为渗出(18/22)、实变(10/22)和纤维化(10/22);晚期(30 d)表现为肺实变(8/14)、肺纤维化(11/14);晚期(90 d)转变为肺实变(2/6),肺纤维化(6/6)。不同剂量的中毒者也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其中小、中剂量组早期第1天以正常(11/33)或肺纹理增强(22/33)表现为主,大剂量组早期第1天即可以出现渗出改变(5/13);百草枯中毒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纵隔气肿(16/64)、胸腔积液(13/64)、胸膜增厚(14/64)、气胸(5/64)及支气管扩张(1/64)。结论不同剂量、不同时期百草枯中毒肺部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年10月-2012年10月确诊的94例PC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94例PC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32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6.2±14.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50例(53.2%)、咳痰41例(43.6%)、发热20例(21.3%)、胸痛15例(16.0%)、气急10例(10.6%)、咯血7例(7.4%)等.影像学显示,以下肺受累多见,60例(63.8%)表现为单发和(或)多发结节,17例(18.1%)表现为渗出实变影,27例(28.7%)表现为混合病灶.94例中,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48例(51.1%),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17例(18.1%),胸腔镜手术确诊24例(25.5%),开胸手术确诊1例(1.1%);经组织学培养确诊4例(4.3%).54例患者行乳胶凝集试验检查,阳性率98.1%(53/54).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中,24例得到随访,随访1~3年,术后1年复发1例;接受单纯抗真菌治疗的66例患者中,59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年,40例治愈,12例病灶明显吸收、3例病灶无变化、2例恶化、1例病死、1例2年后复发.结论:PC影像学表现为病灶多发且以肺下部受累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乳胶凝集试验敏感性高,经皮肺穿刺及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有利于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