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缺少钻井、测井资料的条件下,如何对岩性油气藏主要成藏因素进行有效预测和定量计算一直是石油勘探界致力研究的课题。应用地质统计学等方法对地震相关参数与岩性油气藏成藏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地震层速度和砂体反射振幅等地震参数与烃源岩剩余压力、等效排烃压力之间内在的联系,进而用地震速度谱资料计算砂岩体内的孔隙压力和烃源岩剩余围岩压力、用地震反射振幅和频率估算砂体厚度并预测砂体孔隙度、根据经验关系计算等效排烃压力,可实现用地震参数对砂岩透镜体成藏条件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成藏指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是成藏动力 (即剩余围岩压力 )与成藏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前者大于后者的条件被满足时才可能成藏。根据对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和大量测试数据统计结果 ,将压汞实验中进汞 50 %时所对应的排驱压力定义为等效排烃压力 ,用于定量评价油气初次运移进入岩性圈闭的阻力大小。等效排烃压力的大小主要与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 ,根据东营凹陷 12 82块压汞测试样品的统计结果 ,得出根据孔隙度、渗透率计算等效排烃压力的相关公式。成藏指数是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之比的无因次量 ,其值越大越利于砂体形成岩性油气藏 ,越小越不利于成藏。给出应用等效排烃压力和成藏指数评价东营凹陷牛庄地区两个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的实例。钻探结果证实 ,等效排烃压力和成藏指数是定量评价砂岩透镜体成藏条件的有效参数 ,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图 2表 1参 6(王孝陵摘 )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东营凹陷已进入以岩性油藏为重要目标的勘探阶段,必须深化岩性油藏成藏机制研究。东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具有异常高流体压力,处于其内的透镜状砂体能否形成岩性油藏,取决于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的相对大小。烃源岩的剩余围岩压力是成藏动力,砂体周缘的突破压力是成藏阻力,将前者除以后者的商作为成藏指数,可用于评价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东营凹陷岩性油藏的勘探证实,成藏指数与砂体的含油程度具有正相关性,用成藏指数评价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比分别用剩余围岩压力或突破压力评价更科学,评价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浊积砂体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隋风贵 《石油学报》2005,26(1):55-59
东营断陷盆地沉积中心广泛发育了浊积砂体,它与烃源岩间存在密切的成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但对其含油气性难以定量预测.对该地区大量已钻探浊积砂体油气藏特征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测试和模拟试验资料分析,对浊积砂体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定量评价和预测浊积砂体含油气性的相关界限参数.结果表明,浊积砂体围岩的排烃强度是决定砂体成藏的关键因素.在油源充足的情况下,其含油性则主要受砂体的储集属性和成藏动力及阻力条件的影响.其中,围岩排烃强度大于20×104t/km2、且成藏动力指数大于15%时,易于形成高充满度的油气藏;而厚度小于2m、孔隙度小于12%的砂体则不利于成藏.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动态成藏过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对东营凹陷牛35砂体和营11砂体成藏的动态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砂体埋藏史、热史和油气充注史动态模拟,系统分析了烃源岩演化,砂体孔隙度、渗透率演化,油气充注时期及超压的形成时期等。综合分析后认为,砂体在90℃的古温度和17MPa的古压力条件下,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在成藏过程中或成藏后,油气的大量充注会导致地层超压的形成。处于不同成藏系统中的砂体,其充满度以及压力系数不一致。在油源充足情况下,深层封闭成藏系统中易形成高充满度、高压力系数的透镜状岩性油气藏;而在半开放成藏系统中会形成充满度中等、压力系数较高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含油性定量评价预测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对东营凹陷236个砂岩岩性体的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和成藏动力是该类岩性体成藏的主控因素。应用回归法定量分析了岩性圈闭油气充满度与各类地质因素的相关性,建立了断层一岩性圈闭和孤立砂体圈闭油气充满度定量评价预测公式,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程度较高。该成果对提高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效益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岩性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依据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实践,其成藏主控因素概括为烃源岩、输导体系和成藏动力。以油气成藏动力为主线,从油气运聚的动力和阻力2个方面入手,将主控因素定量化,成藏动力为油气排出初始压力减去运移路径的压力衰减、储层静水压力和砂体毛细管压力。回归东营凹陷48个岩性圈闭的成藏动力与油气充满度的关系,建立了砂体含油性成藏动力定量预测公式。采用先确定烃源岩、输导体系和储层物性,最后计算成藏动力的方法,在对砂体钻预探井之前定量预测其含油性,从而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砂体沉积厚度大,范围广,发育巨厚的煤系烃源岩,其油气具有多期成藏、燕山期或喜山期聚集、喜山期调整成藏的特点。岩性油气藏分布范围广,类型多,主要存在的岩性相关气藏圈闭类型有以下几种:构造岩性、砂岩透镜体、古河道、砂岩上倾尖灭、地层超覆、成岩、不整合遮挡岩性圈闭;其岩性圈闭形成以近烃源岩裂缝发育的三角洲砂体发育为基础,良好的成藏配置为关键,适配的古构造提供了油气的聚集部位。  相似文献   

9.
以济阳坳陷为例,运用成藏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断陷盆地洼陷带岩性油气藏的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成藏动力贯穿于油气成藏的全过程,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原始动力是烃源岩内的孔隙流体压力;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烃源岩、输导体系和成藏动力;成藏动力学模式为应压双控、复合输导及幕式置换。  相似文献   

10.
围岩含油饱和度控制岩性油藏成藏的物理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营凹陷已发现的岩性油藏基本处于沙四上亚段、沙三段烃源岩的排烃门限范围内,烃源岩的排烃范围及排烃强度对岩性圈闭成藏有明显控制作用。为研究不同围岩含油饱和度对岩性圈闭成藏的控制作用,在剖析东营凹陷岩性油藏的基础上,使用三维高温高压岩性油藏成藏实验设备,通过计算机和可视化技术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实验温度、压力、位移和电阻数据,通过标定实验,得出砂体模型内含水饱和度及含油饱和度与其电阻的关系,进行数学拟合,将模拟实验获得的电阻转换成含油饱和度,用以研究含油饱和度与实验条件的关系。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围岩含油饱和度越大,砂体中含油饱和度就越大,越有利于砂体的成藏。模拟实验中围岩电阻和砂体电阻变化规律相反,围岩电阻呈非线性降低,而砂体的电阻呈非线性增加,并且电阻的变化率都是先快后慢,最后达到平衡。图7表1参7  相似文献   

11.
塔河南探区三叠系中油组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咸彬 《石油物探》2008,47(3):244-250
塔河南探区三叠系中油组储层孔隙度高,渗透性好,但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剧烈。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三叠系中油组储层预测方法——频谱成像技术、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和地震衰减梯度属性技术。利用上述方法技术对塔河南探区中油组储层进行了预测、分析和评价,刻画了砂体的分布特征,描述了有效砂体的含油气性,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地震属性技术在王73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鑫 《石油物探》2007,46(3):272-277
王73地区沙四段油气藏类型主要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滨浅湖相的滩坝砂体是最主要的油气储集体,岩性以灰质、泥质粉细砂岩为主。储层横向变化大,围岩中普遍含有灰岩,使得砂、泥岩速度差异减小,利用传统的稀疏脉冲反演和基于模型反演的方法不能对储层进行有效预测。为此,首先利用岩石物理学方法,对研究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利用地震属性技术提取了对刻画砂体和扇体边界较敏感的均方根振幅属性、时差属性和瞬时相位相干属性,对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描述,预测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最后应用井震结合的外漂克立金技术对王73地区沙四段纯下2砂组的厚度进行了估算。根据预测结果,在油气勘探有利区域部署了一口钻井,钻遇的纯下2砂组厚度与预测厚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牛庄洼陷浊积岩砂体储层物性地震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牛庄洼陷沙三段已知浊积砂体的岩石物性和地震属性进行统计、回归等分析,研究表明:①牛庄洼陷沙三段不同岩性的速度具有一定差异,灰质砂岩速度最高,砂岩速度次之,泥岩速度最低;②反射振幅值太强和太弱的浊积砂体,其储层物性都不好,根据其反射振幅值可定性地判断砂体储层物性;③全区难以确定统一的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的对应关系,但同一个砂体,影响其反射振幅变化的外在因素基本相同,可应用回归经验公式对其物性进行定量计算;④在利用地震属性预测储层物性时,不能片面、盲目地追求预测方法和计算模型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4.
分频解释技术将地震数据体从时间域转化到频率域,可实现在频率域内通过调谐振幅的对应关系来研究储层横向变化规律。黄河口地区明化镇组地形平缓,储层薄,横向变化快,依据常规地震属性以及波阻抗反演技术很难准确地进行储层预测。运用连续小波变换实现频率域对储层横向变化的研究,确定了油藏的边界,计算出了砂体的厚度,为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质统计分析方法在鲕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质统计分析方法实现了地震属性到储层岩石物性参数的转换,可以获得可靠的预测结果。针对LJZ构造鲕滩储层层多、层薄、纵横向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定量预测。提取了均方根振幅和平均振幅等6种地震属性参数,选取相关性高的属性参数与井数据建立统计关系,经过内插外推得到井间物性参数平面图。地质统计分析方法预测的鲕滩储层厚度及孔隙度与井资料吻合程度较高,储层的平面分布与速度反演方法预测的鲕滩储层横向分布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三角洲岩性油气藏中储层河道砂体小、散、薄,连通性差,且与泥岩互层,导致反射信号弱,难以进行综合/精细解释。据此,本文提出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与井导向的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储层参数预测方法,用于刻画此类砂体分布特征。从测井资料中提取揭示储层特征的参数作为储层预测的导向,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建立多种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开展储层预测。针对CF区实例,通过估算储层的伽马参数和R4参数预测河道砂体的分布特征,所得结果与钻井揭示的实际岩性有较高吻合度。因此,本文方法适用于三角洲岩性油气藏预测。  相似文献   

17.
吴俊  于兴河  李胜利  张新亮 《石油物探》2011,50(4):393-397,25
应用地震资料进行井间储层孔隙度预测是当前油气勘探开发中常用的方法,但通常采用地震反演速度进行孔隙度定量预测难以准确反映孔隙度的空间变化。采用逐步回归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地震多属性变换法建立孔隙度模型,可实现孔隙度的空间预测,其核心是:首先通过逐步回归和交叉验证技术来确定最优地震属性及其数量,其次应用神经网络建立所选属性与测井解释孔隙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最终反演出孔隙度数据体,进而预测孔隙度的空间变化。以冀中坳陷束鹿凹陷西斜坡台家庄区块沙河街组二段(Es2)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验证。以交叉验证法作为质量控制手段,反演出沙河街组二段孔隙度数据体,直观地反映了沙河街组二段高孔隙度砂岩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束鹿凹陷西斜坡台家庄区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震资料进行井间储层孔隙度预测是当前油气勘探开发中常用的方法,但通常采用地震反演速度进行孔隙度定量预测难以准确反映孔隙度的空间变化。采用逐步回归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地震多属性变换法建立孔隙度模型,可实现孔隙度的空间预测,其核心是:首先通过逐步回归和交叉验证技术来确定最优地震属性及其数量,其次应用神经网络建立所选属性与测井解释孔隙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最终反演出孔隙度数据体,进而预测孔隙度的空间变化。以冀中坳陷束鹿凹陷西斜坡台家庄区块沙河街组二段(Es2)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验证。以交叉验证法作为质量控制手段,反演出沙河街组二段孔隙度数据体,直观地反映了沙河街组二段高孔隙度砂岩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渤海莱州湾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为其地震地貌学研究提供了可靠数据基础。通过对该区明化镇组下段的地震地貌学迭代研究,不但能在地震切片上识别出河流沉积单元形态,还可预测其储层物性分布。共识别出四个期次河道形态,测量了75处河道宽度。河道宽度的概率累积分布为储层规模评估和井距设计提供了尺度约束。采用地震相约束的多属性分析方法预测出明化镇组下段的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四个主要储层物性参数;再将此四个储层物性参数与河道形态做叠合分析,发现砂体厚度显著受单-河道形态和规模的影响,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三参数也与各期次河道形态的分布相关联。从综合评价看,-定规模的河道分布区域,其四个储层物性参数值均优,将是明化镇组下段优先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