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山东省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体检和生长发育情况,提高对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的重视,为儿童保健策略的实施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选取山东省内0~5岁儿童1 645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地区儿童健康体检率为59.3%,平均检查次数为1.4次;1岁以下、2~3岁儿童及3岁以上儿童健康体检次数达标率分别为19.4%,33.9%,53.1%。健康检查内容中,进行体格检查率为94.5%、免疫接种率为98.6%、口腔检查率为13.4%。儿童低体重、消瘦和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分别为2.2%、3.8%和10.7%。结论 儿童健康体检率相对较低,部分健康检查的项目参与率较低,拓展儿童健康检查服务内容,积极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监测和指导,提高儿童家长健康检查意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昆山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儿童保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立意抽样法,应用自拟的调查问卷对昆山市3个区镇的637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母乳喂养率87.3%,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70.6%,97.0%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被调查者对预防接种服务感到"满意"的比例为93.8%,认为建立预防接种卡方便的比例为98.7%。过去1年7岁以下儿童体检率为84.3%,建立体检卡的比例为89.2%,对儿童保健服务感到"满意"的比例为93.6%。影响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包括户籍类型、区镇、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平均年收入。结论昆山儿童保健服务整体水平较好,应重视文化程度较低的母亲和非户籍儿童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保健服务开展情况,总结经验,促进今后的工作。[方法]对乌鲁木齐市米东区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以下简称2011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全区新生儿死亡率为0.98‰,婴儿死亡率为2.9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9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6.41%,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91.67%;5岁以下儿童的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71%,中重度贫血患病率为0.87%。城区托幼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62%,中重度贫血患病率为0.06%,肥胖患病率为6.83%,乳牙龋患率为24.94%。[结论]米东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儿童常见病患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广州市白云区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流动和户籍6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结果研究对象中新生儿访视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39. 51%、73. 87%,母亲妊娠期在社区医院建立围产卡、儿童出生的助产机构医务人员告知儿童家长社区医院将进行新生儿访视和儿童定期体检、家长知晓新生儿访视和定期健康检查为影响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户籍不是影响儿童保健服务的主要因素。结论注重孕期建卡,在助产机构对新生儿家长进行的儿童基本保健服务内容宣传和教育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与其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佛山市某区1岁以下流动儿童母亲579名为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利用二分类Logistic分析儿童系统管理与其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相关性。结果 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现状为:儿童体检率89.1%,儿童系统管理率49.2%;流动儿童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为:产前检查率96.0%,孕早期检查率87.5%,≥5次产前检查率61.5%,住院分娩率99.7%,产后访视率37.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2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产后访视、孕产期系统管理分别与儿童系统管理呈正相关(OR=2.017,95%CI=1.339~3.038;OR=1.941,95%CI=1.208~3.119)。结论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全程利用水平相对较低;母亲产后访视和孕产期系统管理是儿童系统管理的促进因素,提示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改善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不同性别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为完善社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和改善妇女儿童生殖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龙岗区180名0~2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了解不同性别儿童接受保健服务情况。【结果】 94.08%的儿童有过母乳喂养,不同性别儿童母乳喂养率和开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67%的儿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男童定期健康体检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8,P=0.018),93.94%的儿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不同性别儿童实施计划免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性别问题影响儿童保健服务,要将性别平等意识引入社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以改善妇幼生殖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6—2008年广州市越秀区7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每年由越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职儿童保健医生按《社区卫生服务儿童保健工作常规》中"广州市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要求"对辖区户籍7岁以下散居儿童及辖区托幼机构7岁以下集体儿童定期进行体检。结果共调查80858名儿童,肥胖超重所占比例最大,占总调查人数的2.86%(2227/77778),其次为发育迟缓占0.61%(475/77778),低体重占0.41%(322/77778)。3年中婴儿喂养情况较好,母乳喂养率为80.26%(14334/17860),辅食添加率则达到99.90%(10971/10982)。在所调查的儿童中视力异常率和龋齿率均较高,分别为6.35%(5024/79170)和10.40%(8407/80858)。结论越秀区儿童中肥胖超重、视力异常和龋齿仍然是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社区医生在今后的儿童保健工作中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下城区流动儿童保健体检覆盖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杭州市下城区5岁以下流动儿童看护人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知识、态度及未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策研究,促进流动人口妇幼保健适宜技术的开展。方法:对300名居住在下城区的5岁以下流动儿童的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看护人的经济收入及文化程度较低;看护人对于儿童保健体检的认识不足,有14.0%的看护人不知道需要健康体检,仅有51.9%的看护人表示知道相关政策及流程;看护人对儿童保健服务有一定需求,80.5%的看护人表示会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格检查;32.9%的看护人认为健康体检应该免费,42.7%可以接受10元以下的健康体检费用。结论:流动儿童看护人对于儿童保健体检的认识不足,经济收入较低是制约流动儿童保健体检覆盖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政府层面出台的妇幼保健服务政策、政府部门间紧密协作及加强宣传是提高流动儿童保健体检覆盖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上海市松江区基本妇幼保健服务项目的效果,为有效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本项目以上海市松江区基本儿童保健服务利用者为实施对象。调查对象为调查时间内区内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基本儿童保健服务的1岁~1岁半儿童母亲。2013年3月实施项目,同年6-7月进行基线调查,措施主要为0~6岁儿童免费体检。2014年7-9月进行终末调查,分析项目实施前后项目知晓率和基本儿童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的差异。结果 项目实施前后,儿童建卡率分别为87.5%、92.2%,儿童1岁以内≥4次体检率分别为86.8%、92.0%,项目知晓率分别为62.6%、75.9%,主要体现在非户籍人群上升显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项目知晓和项目实施均对儿童1岁以内≥4次体检率有统计学意义,OR分别为4.126(P<0.001)、1.875(P=0.014)。结论 项目对提高基本妇幼保健服务利用有一定的效果,其中非户籍人口的提高更为显著。但今后仍需提高项目的知晓率,改善补偿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0~6岁儿童保健状况,掌握儿童保健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科学的保健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6-2009年在本院参加儿保系统管理的3 278名0~6岁儿童的保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儿童主动定期体检率为84.53%,呈逐年提高的趋势(P<0.01);1岁内婴儿主动定期体检率较高,随年龄增长体检率下降(P<0.01)。体重低下率为12.60%,生长迟缓率为23.12%,营养不良以生长迟缓为主。1岁~、2岁~组体重低下、生长迟缓率较高,6月内婴儿较低(P<0.01)。贫血患病率为17.33%, 1岁~、2岁~组患病率最高,6月内婴儿患病率最低(P<0.01)。 【结论】 应全面加强婴幼儿喂养知识和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指导,使儿童家长树立科学喂养理念,积极主动参与儿童保健,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状况与需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现状与需求.[方法]采取三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朝阳区和大兴区11个乡镇的5岁以下流动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词查1 823名儿童.结果显示:①流动儿童看护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多数家庭收入不高;②儿童看护人健康知识匮乏,对辅食添加月龄的知晓率仅为22.2%;儿童健康状况欠佳,2周腹泻罹患率为13.4%,明显高于户籍儿童(P<O.01);③流动人口对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率低,儿童保健覆盖率为49.1%,明显低于户籍儿童(P<O.01);④流动人口对儿童保健服务有需求,89.O%表示需要儿童体检,94.8%希望获得儿童保健知识.[结论]流动儿童保健状况较户籍儿童差,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家庭儿童卫生服务保健利用情况及不同流动状态对儿童保健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流动人口家庭中0~6岁儿童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儿童及其父母基本基本情况、儿童建立保健手册、儿童接受免费体检及接种疫苗的情况,并分析儿童流动状态不同对其接受健康检查的影响。结果对现居住地在流入地和户籍地的儿童保健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为91. 85%,过去一年接受免费健康检查的比例为71. 76%,疫苗接种率为98. 61%,现居住在户籍地的儿童保健利用情况好于居住在流入地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按照出生地和居住地的不同将流动人口家庭儿童分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回流儿童"及"外流儿童",4种流动状态儿童保健利用存在差异(P0. 05),以儿童体检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回流儿童"接受健康体检的可能性分别为"流动儿童"的1. 378和1. 126倍。结论流动人口家庭儿童体检服务利用仍存在不足,应考虑到户籍因素和流动性对儿童保健影响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同时采取宣传教育增强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14-2017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情况和健康状况,为制定儿童保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用湖南省2014-2017年妇幼卫生年报数据,计算新生儿访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生长迟缓率、超重率和儿童死亡率等儿童保健服务情况指标及儿童健康状况评价指标,并比较指标在不同年份、不同户籍性质间的差异。 结果 2014-2017年,湖南省活产数319.20万例,城市112.55万例(35.26%),农村206.65万例(64.74%),与2014年相比,2017年活产数增长6.97%,城市增长速度大于农村。新生儿访视率、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5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检查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5.24%、70.39%、74.60%和89.10%,2017年较2014年分别上升2.40%、2.65%、13.16%和5.40%;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身高体重检查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为89.32%、89.38%和92.60%,四年间均达85%以上。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0.87%、1.30%、1.01%、0.49%,生长迟缓、低体重检出率农村高于城市,而超重、肥胖检出率城市高于农村。贫血、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92%、0.46%,均农村高于城市。与2014年相比,2017年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和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分别下降了13.68%、19.72%和10.42%,而超重率、肥胖率和贫血患病率分别上升21.74%、8.51%和25.7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5.91‰、3.77‰和2.18‰,2017年较2014年分别下降31.13%、31.72%、32.33%。非户籍活产数33 86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8.03‰、5.55‰、3.48‰,比本地户籍的分别高出26.40%、32.07%、37.36%。 结论 湖南省儿童保健服务情况逐渐完善,儿童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超重和肥胖儿童比率上升,户籍和非户籍儿童死亡率差异较大,要进一步提升儿童保健服务和健康水平,需提高儿童保健管理质量,提倡均衡营养喂养,减少超重或肥胖儿童数量,加强非户籍儿童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省1996--2007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改善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96--2007年甘肃省16个妇幼监测点关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的监测数据,获得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并分析其发展趋势.[结果]1996--2007年本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的EAPC值分别为-6.46%、-6.89%,EAPC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其中2007年监测数据显示,农村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是城市的2.4倍、2.2倍.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最大;出生窒息、肺炎、早产或低体重始终位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种的前三位.[结论]1996--2007年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农村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应加强农村卫生保健服务工作,提高保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山东省 5~ 14岁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发展趋势 ,探讨其影响因素 ,为制订预防和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山东省营养监测点 1989年、1991年、1993年、1997年和 2 0 0 0年营养与健康调查资料中儿童膳食结构与体质状况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 1989年至 2 0 0 0年 ,农村男、女儿童肥胖发生率由 1 70 %和 1 92 %增高到 3 75 %和4 2 1% ;城市男女儿童肥胖发生率由 2 10 %和 2 13 %增高到 6 2 0 %和 7 60 %。父母双方均肥胖者子女肥胖的相对危险度 (RR )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结论 ]儿童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增速较快 ,已成为儿童严重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0~3岁流动儿童保健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晶  马进  方秉华  姚国英  魏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091-5094
目的:分析上海市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状况,为相关部门改善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原则、1∶1对照研究方法,在上海市宝山和虹口两区随机抽取3岁以下儿童,其中宝山180名,男、女童各90人,虹口180人,男童98人、女童82人,分0~、1~、2~3岁3个年龄组,共计360名上海和外来流动儿童。采用统一调查表格就儿童的定期体检、营养性疾病、五官保健、意外伤害等儿童保健内容进行调查。结果:流动儿童体检未建卡率较上海儿童高(P<0.01),且1岁后建卡率高,占15.5%;体重、身高评价超过第50百分位的比例,上海儿童比流动儿童高;上海儿童完成"4.2.1"体检的比例高于流动儿童,分别占84.3%和3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动儿童患有多种营养性疾病的比例高于上海儿童;流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比上海儿童高。结论:流动儿童保健状况不及上海儿童,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海淀区200名外来人员儿童保健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武蕴梅  刘彦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158-3159
目的:了解外来儿童保健服务需求。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外来儿童的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外来儿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外来儿童保健覆盖率89.5%,儿童系统管理率66%;家长认为儿童保健服务的必要性前3位是:计划免疫,定期体检,常见病防治知识指导;家长需要的服务主要是到社区中心接受服务,育儿书籍。结论:外来儿童的基本儿童保健有待提高,针对需求提供最基本的儿童保健服务,应探讨外来儿童保健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0~7岁流动儿童保健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武汉市0~7岁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现状与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流动儿童的保健及管理,提高其健康水平。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两个区589名7岁以下流动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素质较低,经济收入偏低;流动儿童家庭的独生子女率为76.06%;0~6月龄母乳喂养率为79.90%。流动儿童未能入幼儿园的占18.49%,入普通幼儿园的占54.34%,入私立幼儿园的占27.67%。有23.83%的流动儿童从未接受过体检,儿童建卡率为89.79%,82.89%的父母认为有必要了解儿保知识。结论:武汉市流动儿童各项儿童保健服务有待改进,应在流动人口中大力普及儿童保健知识,针对需求提供经济、实用的适宜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米泉市城区儿童龋齿患病情况。[方法]对2006年米泉市城区内20所幼儿园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乳牙龋齿较普遍,6岁组患病率最高为36.27%,男童患龋率为33.79%,女童患龋率为39.19%。乳牙患龋率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递增,6岁最高;男女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牙龋齿以第1、2乳磨牙患龋率较高,分别为67.64%、71.94%。[结论]乳牙龋发生时间早、较普遍、发展迅速、危害重,应注重防治,开展口腔保健知识宣教,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加强膳食管理,注意饮食结构,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采取防龋措施,以减少乳牙患龋率。  相似文献   

20.
夏芸  杨军 《卫生软科学》2010,24(1):55-56
[目的]分析东川区2001年~2007年儿童保健工作进展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儿童死亡主要原因,寻找成绩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出对策。[方法]利用2001~2007年东川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年~2007年,东川区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从63.28%上升到91.46%;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72.31‰,1~4岁儿童死亡占27.69‰。5岁以下儿童前4位死亡原因是:肺炎、新生儿疾病、意外死亡、腹泻。[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儿科保健质量,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和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强化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儿童保健质量,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等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