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赫雷  黄磊  周克栋 《兵工学报》2005,26(3):312-315
针对金属风暴武器的特点,描述了金属风暴武器系统内弹道物理过程,以发射某枪弹为例,讨论了射击频率的变化对金属风暴武器系统内弹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射击频率越高,前发弹与次发弹之间的内弹道耦合现象越强烈,并会影响到弹丸出膛口参数和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2.
吴志林 《兵工学报》2001,22(4):444-447
针对双头枪弹的特点,描述了其完整的内弹道过程,提出了内弹道计算假设,建立了两弹头挤进阻力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这的内弹道计算方程组。应用该模型对所提出的12.7mm双头枪弹进行了内弹道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大口径火箭弹压缩空气发射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内弹道性能的能量因素,并建立了不同空气压力、不同体积以及有、无泄漏的压缩空气弹射内弹道模型。通过对流固耦合数值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弹药速度与时间、弹药速度与位移、弹药加速度与时间等关系,从而分析出能量因素对压缩空气弹射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密实药床中非稳定燃烧的工程计算模型,讨论分析了现代高性能火炮装填条件诸因素对弹道性能的影响,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这对于深入研究起始弹道或内弹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底火燃烧特性与内弹道性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钧  丁全和 《弹道学报》1993,(3):16-21,26
该文利用自行研制的底火燃烧特性综合测试系统,测出底火随贮存年份增长其燃烧特性的变化规律,与火炮射击时底火对P_m、V_0、rv_0变化规律的比较,建立了P_m、V_0与底火燃烧特性变化的关系式,从而为库存弹药底火的检验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库存弹药底火的内弹道性能模拟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对新的弹道系统设计、研究,选择底火燃烧性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双头枪弹的特点,概要描述了双头枪弹完整的内弹道过程,提出了双头弹的内弹道计算假设,应用文献[1]所建立的双头弹道计算方程组当某12.7mm双头弹装填条件-质量,质量匹配,装药量,起动压力和药厚等变化时对内弹道性能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存在侵蚀燃烧的发射药高、低温内弹道性能,分析了发射药初温变化引起的火药热焓变化及对侵蚀燃烧的影响,修正了常温发射药的侵蚀函数,得到了高、低温多孔药燃速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了多孔发射药高、低温内弹道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大口径舰炮高、低温内弹道进行仿真,计算结果和试验值一致性较好。通过对比仿真研究可得结论:考虑火药热焓变化对侵蚀燃烧影响的多孔发射药高、低温内弹道仿真结果更接近试验值。  相似文献   

8.
读者信箱     
问:同一种枪发射同样的枪弹,为什么弹头不能全在同一弹道? 福建厦门陈睿燊 答:你问的是弹道一致性的问题.由于弹头形状及表面状态、弹头质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弹头质心位置、发射药的性能和装药量等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射手、武器夹持方式及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用同一种型号的枪弹,也会呈现不同的弹道,要达到完全重合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9.
库存弹药内弹道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没有标准弹和弹道炮的情况下,如何对库存弹药实施内弹道性能检测.通过对传统的检测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库存弹药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依赖传统的标准弹和弹道炮,通过发射前对火炮身管内径变化量的测量,可以确定在弹药检测中由火炮自身所引起的系统误差.对该主要误差进行修正,对其它次要误差通过制定规程严格控制,使其减小到最小,以取代传统当日修正量的修正方法.本文还以某加榴炮为研究对象,就实现新的库存弹药检测方法的技术途径及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最后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某型轻质陶瓷/纤维复合装甲(碳化硼陶瓷/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抗12.7 mm穿甲燃烧弹打击的能力,试验得到了单发12.7 mm穿甲燃烧弹侵彻轻质陶瓷/纤维复合装甲的弹道极限速度。借助LS-DYNA软件建立枪弹侵彻陶瓷复合装甲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单元-光滑粒子耦合算法(FEM-SPH)计算了其极限穿透速度,分析得到了侵彻过程中陶瓷复合装甲的响应特性,仿真弹道极限速度结果与试验的误差小于5%,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靶板的有效防护区域分布和抗双发枪弹重复打击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陶瓷复合装甲平面内抗弹性能并不一致,受弹着点位置影响可大致分为中心区、偏心区和边缘区。偏心区整体抗侵彻性能优于中心区,但是背板变形量更大,平均增加了约30%,复合材料层间分层破坏明显;边缘区由于不能形成完整的陶瓷锥,抗侵彻性能最差,不能形成有效防护。靶板抗双发枪弹打击的能力受着靶间距的影响,当枪弹同时着靶时,若着靶间距不小于4倍弹体直径,靶板可以抗双发枪弹重复打击;当枪弹先后着靶时,若着靶间距不小于6倍弹体直径,靶板可以抗双发枪弹重复打击。  相似文献   

11.
埋头弹火炮零维内弹道模型及计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浩  周彦煌 《弹道学报》2005,17(2):80-83,96
基于对埋头弹火炮主要特点的分析,重点考虑气体泄漏的因素和弹丸挤进时的动态冲击效应,建立了零维即集.总参量法内弹道模型并对埋头弹火炮内弹道性能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影响其内弹道诸元的关键因素为漏气及弹药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高膛压120mm 滑膛炮配有穿甲弹和榴弹,两种弹种的装药量与弹重之比分别为1.50和0.35,相差较大.因此,采用不同的弹后空间压力分布假设必然对两种弹种的内弹道计算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内弹道解法中常用的几种弹后空间压力分布假设对内弹道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某多级杆式空气发射系统内弹道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某多级杆式空气发射系统的研制需要,建立了多空气瓶动力源时序开阀供气的多级杆发射系统的内弹道仿真模型,设计了模型正确性验证试验方案,开展了该系统的内弹道仿真与试验研究.描述了多级杆式空气发射系统的设计原理,根据该发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借鉴经典枪炮零维内弹道模型,建立了该空气发射系统弹射过程的内弹道模型,进行了通用工...  相似文献   

14.
金文奇  宁金贵  王剑  邓波 《兵工学报》2019,40(5):968-977
为提高烧蚀火炮内弹道仿真精度,在文献\[1\]火炮烧蚀内弹道理论基础上,保持火药几何燃烧定律、火药燃速定律和体现起始部膛线烧蚀的弹丸起动压力方程不变,通过对变炮膛截面积、变药室容积、弹后烧蚀容积增量等全膛烧蚀磨损特征的分析和计算,建立体现全膛烧蚀的弹丸运动方程和内弹道基本方程,从而建立烧蚀磨损内弹道模型。借鉴经典内弹道诸元解算方法,导出烧蚀磨损内弹道模型解算方法。以某火炮试验数据为例进行仿真烧蚀磨损内弹道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初速仿真值与试验值误差为0.9%,能够满足火炮工程实践3%的仿真误差要求;仿真精度优于文献\[1\]的火炮烧蚀内弹道方法,证明了所建立的烧蚀磨损内弹道模型和诸元解算方法是正确的,可用于烧蚀磨损火炮身管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介绍再生式本炮内弹道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对液体炮的内弹道研究作进行了分析,内弹道模型可分为经典模型和多相流模型;实验研究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包括射流喷射,雾化和燃烧等。  相似文献   

16.
电热增强型固体发射药火炮内弹道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消融毛细管中高压电弧放电下的等离子体形成,喷射和火炮内弹道过程;建立了脉冲功率源放电模型,消融毛细管放电模型,内弹道集总模型的耦 合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对膛内压力曲线的形成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单脉冲点火,多脉冲增强燃烧的双喷管模型和常规固体药点火,多脉冲增强燃烧的单喷管模型。  相似文献   

17.
侧装药金属风暴武器系统内弹道性能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志军  周克栋  赫雷 《兵工学报》2005,26(5):595-599
建立了侧装药金属风暴武器系统的内弹道通用数学模型,可用于求解不同射频、不同弹道结构(发射后发弹时前端药室是否封闭)时的内弹道过程;计算分析了射击频率以及弹道结构的变化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对于特定的装药结构如何达到弹道性能一致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姚养无 《弹道学报》1996,8(3):30-33
在介绍火炮动态模拟试验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模拟试验机的内弹道特点,利用经典内弹道学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模拟试验机的内弹道理论计算模型,给出了实例,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