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LiNbO_3及LiTaO_3晶体的光折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折变效应是电光晶体的一种效应,LiNbO3及LiTaO3晶体的光折变效应对于该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LiNbO3及LiTaO3晶体的光析变效应特性,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在常压下考察了Pd-Fe2O3/D3520催化剂催化烯烃加氢的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对烯烃为零级。并推导出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瞬变应答技术,研究了C2H6在Mn2O3催化剂上的氧化反应。根据产物CO2分别对反应物C2H6和O2的浓度阶跃变化结果,证实C2H6的催化氧化反应,必须经历催化剂表面上O2(吸附态)和C2H6(吸附态)的反应步骤,总反应的RDS是催化剂表面上吸附态C2H6分子的形成。实验还证实了CO2不影响C2H6氧化反应的速率,而H2O对此反应有禁阻作用。  相似文献   

4.
戊酮-3与单质溴在KClO3水溶液中,光照条件进行了溴代反应。通过正交实验,选择三因素三水平实验,经方差分析,获得最佳合成2-溴戊酮-3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瞬变应答技术,研究了C2H6在Mn2O3催化剂上的氧化反应。根据产物CO2分别对反应物C2H6和O2的浓度阶跃变化结果,证实C2H6的催化氧化反应,必须经历催化剂表面上O2(吸附态)和C2H6(吸附态)的反应步骤,总反应的RDS是催化剂表面上吸附态C2H6分子的形成。实验还证实了CO2不影响C2H6氧化反应的速率,而H2O对此反应有禁阻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紧束缚LMTO(TB-LMTO)方法计算了Co3Ti和它的氢化物Co3TiH的电子结构与电子总能。计算得到的晶格常数及体弹性模量与实验符合得很好。Co3Ti吸收H后的能量及体积变化的结果表明Co3Ti的氢化反应很容易发生,这与实验结果也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7.
用恒温热重法测定了热压SiC-Al2O3复相陶瓷在1500℃空气中的氧化增重速率,并研究其高温氧化行为。氧化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热压SiC-Al2O3复相陶瓷材料的氧化增重速率随氧化时间延长而减小;反应气体氧和反应气物气体CO通过氧化产物边界层的扩散过程与氧化反应过程相比是很慢的,成为氧化速率限制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稀释剂Al_2O_3对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4Al+3TiO_2=3Ti+2Al_2O_3的绝热温度及反应模式的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稀释剂Al_2O_3对该SHS反应过程的影响以及对合成Ti/Al_2O_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剂Al_2O_3含量增加,SHS反应所必需的预热温度提高,燃烧速率降低,且燃烧不稳定;制备的Ti/Al_2O_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致密度下降,但产生裂纹的倾向减少.  相似文献   

9.
AlCr2O3体系燃烧合成反应的热力学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对Al-Cr2O3体系的燃烧合成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讨论了起始反应温度,Al2O3和Cr2O3稀释剂以及MoO3添加剂对Al-Cr2O3体系的绝热反应温度的影响。最后对Al-Cr2O3体系进行了热爆和点燃模式的燃烧合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用实验方法考察了磷改性对γ-Al2O3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磷酸盐与γAl2O3的反应容量有限,且存在着一个平衡点。磷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γ-Al2O3的表面积和孔体积,并同时能改变γ-Al2O3 表面酸性,使γAl2O3表面酸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1.
《无机化学实验》教材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有:NaHSO3和KIO3的反应;(NH4)2S2O8、KI和Na2S2O3的反应。两个实验的目的、方法和原理基本一致,但所用化学药品不同,用量也不一样,而化学药品消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实验成本和环境污染。通过增加和减少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进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择KIO3和NaHSO3的反应,而且固定KIO3的浓度,增加或减少NaHSO3的浓度进行实验是最经济和最环保的。  相似文献   

12.
亚硫酸氢钠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变形的诱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亚硫酸氢钠作为诱变剂,研究其不同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泥鳅红细胞的损伤,结果发现:亚硫酸氢钠对泥鳅红细胞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微核率、核变形率和双核细胞率增高,细胞正常的分裂被干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亚硫酸氢钠浓度的加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微核及核变形率增高,达到最高值后,反而开始随着浓度的继续加大,处理时间的继续延长,开始下降.诱发的微核率与核变形率和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此外,还探讨了微核的形成途径和亚硫酸氨钠对泥鳅红细胞染色体损伤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用循环伏安法、线性变位单扫描极谱法等研究证明,碘酸钾存在下胱氨酸的极谱催化波是一个有吸附的平行催化波。与其氢催化波不同,在该极谱催化波体系中,胱氨酸自身作为去极剂被还原产生含硫自由基,这个含硫自由基被KIO3及其各种氧化价态的活泼基团氧化再生成胱氨酸。另外,讨论了碘酸钾的氧化、铵离子的增敏、汞电极的作用以及胱氨酸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NaHSO3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NaHSO3对气孔开度、叶绿素含量、光合产物分配、光呼吸、光合磷酸化的影响.当NaHSO3叶面喷施的质量分数和时间适宜时,它能增加作物产量并提高作物品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提取蔚蓄总黄酮的微型化学实验法(恒压分液漏斗)与常规实验法(超声波、索氏提取器)比较,实验证明微型化学实验法与常规实验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使用试剂量小、污染小、省时间.适合选做天然有机物的提取化学实验.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微型化学实验法提取蔚蓄总黄酮,测得品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96%,平均回收率为101%.  相似文献   

16.
使用NaBrO3/NaHSO3/ZnSO4或KClO3/NaHSO3/ZnSO4反应体系,1,3-二羰基化合物可以在d位进行溴代或氯代,反应在室温下进行,以CH3CN/H2O为溶剂,反应条件温和且具有较高的产率.提供了一种新的1,3-二羰基化合物的卤代反应方法.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得到了确证.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滴定强酸性含Fe3+及Fe2+体系中游离酸(其游离酸浓度>1mol/L)的新方法。实验证明,将K2C2O4作为掩蔽剂时,利用过量的KIO3与过量的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测定体系中的游离酸。当体系中存在Fe2+时,可利用KMnO4(在强酸性下)或H2O2(在弱酸性下)的预氧化来消除Fe2+的干扰。在加入过量的K2C2O4(C2O42-与Fe3+的摩尔比值为30)和过量的KIO3及Na2S2O3的条件下,其化学反应可以在30min内完成。采用I2回滴法测定游离酸,测试结果的精密度高,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3%  相似文献   

18.
KBrO3 Fe^2 组合对4-硝基酚光化学降解的加速作用比单独使用KBrO3,Fe^2 时所起作用都要强一些,无光照下,K2S2O8 Fe^2 ,KBrO3 Fe^2 ,KMnO4,KIO4 Fe^2 ,KIO4 Mn^2 对4-硝基酚化学降解起加速作用,其中当Mn^2 浓度一定,KIO4浓度逐渐增大时,KIO4+Mn^2 对4-硝基酚化学学降解的加速作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Spraying 1-2 mmol/L NaHSO3 on the leaf of wheat results in enhancement of photosynthesis in leaves for about 3 d. The amount of ATP has been increased and the millisecond delayed light emission of the leaves has been enhanced, showing that the transmembrane proton motive force related to photophosphorylation is increased. Spraying PMS (a cofactor catalyzing cycle photophosphorylation) and NaHSO3 separately or together on the leaves, 20% increase in photosynthesis has been observed in all the treatments. There is no additive effect when a mixture is applied, suggesting that the mechanism for NaHSO3 promotion of photosynthesis is similar to PMS, and both of them enhance the supply of ATP.  相似文献   

20.
微型内燃机微燃烧过程对当量比和转速变化非常敏感,采用层流有限速率模型和甲醇氧化反应机理对其预混层流微燃烧过程开展仿真研究,探讨当量比和转速对微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及临界运行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热着火理论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探索当量比对微燃烧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比较吻合。当量比从0.6增加到1.1时,燃烧速率增加,压力和温度增加,压力最高值增加约1.5E+6Pa,温度最大值增加约1 300K,此后随当量比增加,燃烧速率减小,压力和温度减小。研究还进一步揭示了当量比影响微燃烧特性的机理:稀燃区当量比主要通过温度变化来影响微燃烧特性,随当量比增加,燃料浓度增加,燃烧释放的总热量增加,所以温度和压力增加,燃烧速率增加;浓燃区当量比主要通过氧气量变化来影响微燃烧特性,当量比越大,氧气量越不足,基元反应速率越小,所以燃烧速率越小,温度和压力越低。转速越高,燃烧时间越短,燃烧越不充分,所以温度、压力越低。受微燃烧相对热损大、驻留时间短的特征影响,微型发动机实现完全燃烧的运行区域较窄,其实现完全燃烧的稀燃极限约0.9,最高转速约6 000r/min。这在设计微型内燃机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