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据传,清朝乾隆皇帝在晚年患了便秘症,太医们千方百计选用中草药也未治好他的病。一天,乾隆散步路过御厨房,当时有两个帮厨的小太监正在烤炭炉边烤白薯,飘出香甜的气味。乾隆循香走去,问:“什么东西这么香呀?”一个小太监头也没抬地答道:“烤白薯。”乾隆说:“给我一块尝尝好吗?”小太监随手从炭炉上拿起一块递给乾隆,抬头一看,连忙跪地磕头:“万岁爷!万岁爷!”而乾隆却咂巴咂巴地吃得香着呢!自此后,乾隆尝  相似文献   

2.
《健康必读》2007,(5):49-49
10岁的小刚在外面玩了两小时,满身大汗地回到家中。为了解渴和凉爽,他进门就从冰箱里拿出一杯酸奶喝了下去,接着冲了一个热水澡。第二天早上,小刚发现自己腿上有许多针尖儿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儿,很痒。医生说小刚得的是过敏性紫癜,可能是因为剧烈运动后立即饮用凉酸奶所致。  相似文献   

3.
我是个小小的教书匠。88年开始觉出耳背,90年加重,医生说是老年神经性聋。听朋友的话,在商店里买过俩助听器,杂音大不说还失真,干脆没用。可没了“耳朵”工作难干,92年只好提前退休了。 退休倒也消闲自在,看看电视消磨时光。可没有多久孩子们就提出了意见:这电视声儿太大,宝宝三天没睡好了。您给评评理儿,声儿大还听不真呢,小点儿就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七十三、八十四是个“坎儿”,很多老年人都是栽在这个“坎儿”下的。几年前,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正值八十四岁,很多人都替他担心。老先生呢,根本没拿这“坎儿”当回事,那一年,虽说生了点儿病,可乐乐呵呵地就过来了。 您甭担心,前边再有“坎儿”,他也不怕,因为他有个长寿的“法宝”,那就是乐观。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是不痛快的他全不往心里头去。要说划成“右派”这事本不算小,可他照常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文革”来了,红卫兵抄他的家,他说:“封资修三样,我这儿只有封。”一个心地善良的小将,就坡下驴地说:“只有封?  相似文献   

5.
医术     
陈应歧是某医科大学的高材生,毕业那年,学校想把他留校任教,他不肯,偏要回到他所生活的小县城来。他不进县一院,也不进县二院,却在县城的中山中路租了间店,申请了一张执照,挂牌叫做“扶伤堂”就在那里坐诊了。他担心独自一个人会忙不过来,还以每月350元的工资聘了个老头叫老张的帮他打杂。他把医科大学颁发给他的五张奖状,实习时病人赠送的两面锦旗统统扔掉,立志要重新在这里创下口碑,在这里得到一百面锦旗!开业了。第一天有几个人把脑袋伸进来看了又看。第二天有一个少妇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转了几转,但终于没有进来。第三天有个老人进来了,…  相似文献   

6.
李瑞芬 《健康》2004,(1):62-63
误区1 孩子肥肥胖胖,就是“富态”,是福份 邻居家的小玲儿,月子里就是个胖娃。大家都觉得这孩子又白又胖,“富态”,有福份,可是,玲玲现在10岁了,整日关在家里,一照镜子就脸红:矮脖子全是褶,手脚又粗又笨,动一动就出虚汗、喘大气。只有1.50米的个子,体重却已到了32.5公斤(65斤)。周围的人们都管她叫“胖妞”。小玲儿越长越胖,见到饭菜就老想多吃点儿,冷饮甜食吃得多、吃得快、吃得猛,吃完就躺着,腹部像球,身体像桶,妈妈整日发愁,到处找减肥的灵丹妙方…… 误区2 担心月子里的乳婴儿吃不饱,往牛奶里加淀粉  相似文献   

7.
"不要"     
陬人 《家庭育儿》2006,(9):17-17
儿子刚满20个月,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了,除此之外呢,儿子还会说一个字——“要”,带他到超市里去买东西,他总会指着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不住地冲我嘀咕“要要要”,带他到朋友家里去做客聊天,看到朋友家里的小饰物小玩具小摆设等,他会不动声响地拿起来玩,如果从他手里夺走,他又会在那里嘟噜“要要要”,即便是在花园或者路边散步,看到人家陌生人手里拿着的东西,儿子也会“要要要”,所有这些倘若有一项不能满足他“要”的要求,他就会大哭大闹的。  相似文献   

8.
一子非刚刚坐上公交车,就接到了天使的电话,对不起,我不去了,我看早上天气不好。子非有些沮丧,坐在后排,默默不语。是一次远足,要步行八个小时,去附近的一个农庄,同行的还有许多驴友;天使是一个网友,认识在他被甩之后,两个人还有点儿小暧昧,因为她谈吐得当,禅意十  相似文献   

9.
冬天里吃梨子,那是一种冰冷中的甜蜜.在兰州有软儿梨,在东北有冻梨,但无论叫什么,在南方都见不到. 我同事子乔,家在吉林省白山地区的临江.站在家门口,隔了一条窄窄的鸭绿江,就能望见对面的朝鲜.白山是吉林最寒冷之地.一提到冻梨,子乔的话就特别多.小时候,冬天他常吃冻梨.也不用自家冻,有人开着“半截子车”(东北方言,就是那种带拖斗的小解放),载着满满一车黑黑的冻梨,上门来卖.  相似文献   

10.
《药物与人》2008,(5):67-67
乾隆皇帝寿至89岁,在我国历代皇帝中享年最高。据传,他在晚年曾患有老年性便秘,太医们千方百计地为他治疗,但总是疗效欠佳。一天,他散步路过御膳房,一股甜香气味迎面扑来,十分诱人。乾隆走进去问:“是何种佳肴如此之香?”正在烤红薯的一个太监见是皇上,忙叩头道:“启禀万岁,这是烤红薯的气味。”并顺手呈上了一块烤好的红薯。乾隆从太监手里接过烤红薯,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完后连声道:“好吃!好吃!”此后,乾隆皇帝天天都要吃烤红薯。不久,他久治不愈的便秘也不药而愈了,精神也好多了。乾隆皇帝对此十分高兴,便顺口夸赞说:“好个红薯!功胜人参!”从此,红薯又得了个“土人参”的美称。  相似文献   

11.
快乐小品     
不要蛋壳有三个人到早餐店买早点。第一个人跟老板说:“老板,我要一个煎蛋,但是不要蛋黄。”老板就照着煎了一个蛋。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被妈妈群的小伙伴儿安利了一款卖得很火的澳洲驱虫巧克力,据说"小朋友脸上有白斑、指甲上有白点、不喜欢吃饭、脾气暴躁、睡觉流口水或磨牙齿"这些症状是肚子里有蛔虫的征兆,不用吃药,吃点儿驱虫巧克力就好了。真的是这样的吗?随便吃网红药,危害可不小这款很出名的驱虫巧克力品牌,叫COMBANTRIN,主打的产品有两个:一个是Combantrin;一个是Combantrin-1。  相似文献   

13.
冷眼看切眉     
晗云 《医药与保健》2004,12(3):19-19
不知是何时,兴起了一种叫“切眉”的美容手术。轻者将眉毛及周围的皮肤部分切除,重者将眉毛统统去光。据说这是从韩国传入的东西,人们就俗称切个“韩式眉”。在东北开始时兴,并有迅速南下的趋势。在北方的某城市还有了“专业”的“切眉店”,据说很多年轻小姐趋之若骛使这家店门庭若市生意异常火爆,笔者曾在一家餐馆用餐时,惊奇  相似文献   

14.
也许有一天,你的卫生间不仅是一个洗浴、“方便”的地方,甚至你还可以一边上厕所一边看书,一边泡在按摩浴缸里一边看电视吃点心,卫生间里不仅有书架、有花甚至还有冰箱彩电……听起来有点太离谱了,可这在一些发达国家确是真实生活。细想起来,其实家里要是有个大点儿的卫生间,在里面放个小冰柜小音响小彩电什么的,只要通风良好不让这些电器受潮,你就泡在澡盆里享福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如果你有一个卫生间,即便目前还不是很大,装不成上面说的那么“休闲”,但是你要很会布局,也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首先是卫生间与洁具。卫生间的…  相似文献   

15.
肖桐 《家庭医生》2011,(15):40-43
“什么人能保证蔬菜健康永远?打一港台明星。”答案:蔡(菜)康永。 2011年6月,淘宝在网上发起了“竞猜淘宝镇店之宝”的活动。一个网友因此发了一句:“我有一个很奢侈的镇店之宝,那就是一瓶饮料,没有塑化剂,没有添加剂……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享受?”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立马晒出了许多绿色健康的镇店之宝。最终,淘宝网的评选结果就是——“一年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16.
早上5点,69岁的卢志军被散步回来的老伴叫醒了.今天轮到她给同住的五个知青同学做饭,她打算献上自己最拿手的烙馅饼:“现在是这边集体户人最少的时候,五个人15个饼就够吃了.人再多点儿,我还真烙不动了.” 今年春节刚过,卢志军就带着老伴从东北老家飞到广西北海,加入“老年集体户”.住在这栋三层小楼里的几个同学,都是相识四十年的知青老友.  相似文献   

17.
你一定要挺住,抛开所有的自伤自怜,勇敢地击碎他口出无心的分手假象。恋人之间存在的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凡事都爱把重要性往"分手"上靠。一旦两人有了点小摩擦,或者稍微有点意见不合了,其中一个自保意识强烈点儿的,马上就把护身符拿出  相似文献   

18.
医学进展     
国际上公认的预防糖尿病的措施就是至少要做到“四个点儿”,即“多学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多学点儿:要多学习有关糖尿病的各种知识,增加自己对糖尿病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体裁,历经千年而不衰。张挂在餐馆酒楼的对联,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著名的餐馆酒楼往往有餐饮妙联传世。而这些妙联又往往使这些餐馆酒楼名声大噪,生意兴隆。下面就撷取一些著名的餐饮妙联,与读者共同赏析。“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是清代京城一小酒馆的对联。据传,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京城偏僻小巷里看到一家叫“天然居”的酒店,店虽小却很洁净,店名也别致,便进店就餐。饮菜倒也整齐,烹饪得有滋有味。乾隆吃得满意,诗兴大发,挥笔写出一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相似文献   

20.
让座儿的事     
我列举老了以后的好处,在讲过上公共厕所不必付费之后说:“公共汽车上开始有人给让座儿了,可以用微笑和一声‘谢谢’就换来舒服。”其实呢,也并不是那么心安理得,特别是让座儿的是一位看上去很疲倦的年轻人。我总是东张西望,希望看到一个刚腾出来的位置,然后指给他:“那儿有个空座儿!”前天看电视,谈到公共车辆上让座位的问题时,一个年轻人无可奈何地说:“那些老年人不过是闲逛。我上了一天班,累得要命,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座位……”我真的很同情那位年轻人。50年代读大学的时候,我有过切身的体验。从北京大学跑到王府井去寻摸几本一般地方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