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荣军医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诊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氨溴索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指数的变化及未急性发作的人次比例。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0),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力肺活量(FVC)两组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呼吸困难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3个月疗程内观察组未急性发作的人数为27例(65.8%),对照组15例(3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配合舒利迭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明显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利培酮组(40例)和阿立哌唑组(3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个月末、6个月末、12个月末检测空腹血脂并测量身高、体质量。结果:阿立哌唑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体质量和血脂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患者在治疗第3、6个月末血脂和体质量比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第12个月末比第6个月末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患者体质量在第3个月末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血脂在第6、12个月末高于阿立哌唑组(P〈0.01)、(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血脂无明显影响,而利培酮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COPD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家庭氧疗,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联合家庭氧疗。观察期为1年,比较两组再次住院率、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FEV1(%)]、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评分(SGRQscore)差异。结果:观察组40%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77.5%(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FEV1(%)、6MWD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GRQ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并能减少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5例,分有细菌感染组(A组,33例)、无细菌感染组(B组,32例)。治疗前及治疗病情稳定后分别检测血清PCT水平测定并进行痰培养观察分析。结果A组患者急性加重期的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B组患者两个阶段降钙素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急性加重期PCT平均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B组患者两阶段平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急性加重期PCT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稳定期无明显差异(P〉0.05)。65例患者急性加重期内痰培养显示31例PPM,其中19例细菌载量≥10^7CFU/mL;稳定期痰培养显示20例PPM,其中8例细菌载量≥10^7CFU/nlL,细菌浓度为2.3×10^6CFu/mL,明显低于急性加重期(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信必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50例。3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性综合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信必可吸入治疗,B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C组给予信必可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min步行距离(6-MWD)、圣乔治呼吸问卷得分( SGRQ)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FEV1和6-MWD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SGRQ得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FEV1和6-MWD均大于A组和B组,SGRQ得分小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必可联合噻托溴铵较两药单独使用可明显改善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9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250/50μg,吸入,bid,茶碱缓释片0.2g,po,qd;治疗组4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0.8g,tid。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6,9个月的BODE评分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结果:治疗后3个月开始,治疗组BOD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FEV,较对照组下降缓慢(P〈0.05)。结论:加用百令胶囊对COPD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稳定期患者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剂量长期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_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37例患者接受小剂量长期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ra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24h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6ra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24h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结论小剂量长期阿奇霉素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稳定期、急性加重期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elastase,NE)和α1-抗胰蛋白酶(n1-AT)的变化状况,探索抗蛋白酶和蛋白酶失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2月到2012年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3例(稳定期21例、急性加重期22例),并取2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取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α1-AT、NE水平。结果NE水平:健康对照组〈稳定期〈急性加重期,组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α1-AT水平: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健康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o结论α1-AT、NE水平的失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α1-AT的不足、NE水平升高与气道阻塞和气道炎症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脑肽钠和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血浆脑肽钠(BNP)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以探讨BNP和ET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8例AECOPD患者,24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26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脑肽钠和内皮素含量。结果AECOPD组分别与对照组和COPD组比较,血浆BN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P〈0.01,P〈0.05),CO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浆BN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5)。结论COPD患者血浆ET和BNP的变化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它们的变化可能与其疾病本身和疾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郑凌  赵大海  吴海燕  赵卉  陆友金 《安徽医药》2014,(12):2304-230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指数( CD64指数)、降钙素原( 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入选AECOPD 56例,均有痰量增多伴有脓性痰,根据2011年COPD全球策略评估COPD急性加重风险,并根据风险高低分为高风险组( A组, n=24)和低风险组( B组, n=32)。治疗前后均检测CD64、PCT、CRP及WBC。结果 A组患者CD64、PCT水平高于B组(P<0.01);CD64、PCT与CRP呈正相关(P<0.05),与WBC无相关性(P>0.05);数据分析显示以CD64>3.505、PCT >0.053μg· L-1为阳性阈值,CD64和PCT判定COPD急性加重高风险的敏感度分别为90.0%、93.3%,特异度分别为96.7%、96.7%。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CD64和PCT水平可作为判定未来急性加重风险高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剂量罗红霉素长期治疗对COPD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动脉血气及AECOPD的影响,并评价其在稳定期COPD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近3年在本院门诊治疗的II~III级稳定期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用基础治疗(包括吸氧、化痰、平喘),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罗红霉素150 mg,1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年.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病情程度及基础治疗方面上均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痰量分级、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FEV-1)及血气指标(PaO2、PaCO2)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AECOPD次数及住院人次数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长期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可减少COPD急性发作的次数、频率;小剂量罗红霉素副作用少,治疗方便,费用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小剂量罗红霉素长期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COPD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蔡小军  俞云  陆一  叶建林  岳林峰 《中国药房》2011,(33):3106-3108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白介素(IL)-4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表达IL-6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影响。方法:培养HBE,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每孔104个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分组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20μL)、IL-4组(IL-410μL,生理盐水10μL)、红霉素低、高剂量组(IL-410μL,红霉素5、50μg.mL-110μL),加入相应药物,每组8个复孔,孵育24、48h后检测各组细胞存活情况及细胞中IL-6、GSH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4组细胞孵育24、48h后活力明显降低(P<0.01),细胞中IL-6、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IL-4组比较,红霉素低、高剂量组细胞孵育48h后活力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细胞中IL-6、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孵育24h几乎无明显变化。结论:红霉素可抑制IL-4诱导HBE炎症介质IL-6的释放,下调GSH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红霉素对吸烟大鼠肺组织激活蛋白-1(AP-1)、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抗氧化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烟组和红霉素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原位杂交半定量技术检测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中AP-1(c-Jun和c-Fos亚单位)和CuZn-SO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吸烟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c-Jun、c-Fos、CuZn-SOD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红霉素组c-Jun、c-Fos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吸烟组(P均<0.01),而CuZn-SO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吸烟组(P均<0.01)。结论红霉素可能通过影响AP-1、CuZn-SOD的表达而在COPD治疗中发挥一定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氨溴索(沐舒坦)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20例。A组用沐舒坦2m l+3%高渗盐水2m、lB组用3%高渗盐水4m l分别进行压缩雾化诱导痰。比较2组呼气峰流速(PEF)、心率(HR)、呼吸频率(RR)、ST-T段距基线位置、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成功率、痰液体积、痰液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痰液合格率。结果 A组诱导痰前后PEF、RR、HR、ST-T段位置、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诱导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诱导痰后上述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成功率、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痰液合格率均高于B组,痰液体积大于B组,细胞总数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诱导痰对于老年COPD患者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白三烯C4(LTC4)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作用。方法COPD组34例,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对照组和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LTC4和NE蛋白的含量。结果血浆LTC4蛋白的含量在COPD组急性发作期(158.17±14.63)pg·mL^-1和缓解期(68.73±14.62)pg·mL^-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1.02±7.15)pg·mL^-1(均P〈0.01),且在缓解期低于急性发作期(P〈0.01)。血浆NE蛋白的含量在COPD组急性发作期(219.92±31.66)ng·mL^-1和缓解期(95.43±10.39)ng.mL^-1高于健康对照组(73.39±18.71)ng·mL^-1(均P〈0.01),且在缓解期低于急性发作期(P〈0.01)。结论COPD患者血浆LTC4和NE蛋白的含量升高,即使在缓解期也高于正常。LTC4和NE可能参与了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郭莹  柴文戍  潘殿柱  韩彬 《中国药房》2012,(45):4243-4245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IL-8、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生理盐水)组和肝素高、低剂量(12500、6250u·4mL-1)组,每组10只,后3组气管注入脂多糖并熏香烟以建立COPD模型,各组第8天起雾化吸入相应药物,连续3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8和TNF-α的水平,收集血液和BALF进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切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结构紊乱、肺泡壁变薄断裂,模型组、肝素低剂量组血清和BALF中IL-8及TNF-α水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素高剂量组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明显好转,血清和BALF中IL-8及TNF-α水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肝素低剂量组上述指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雾化吸入肝素可能通过限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及组织破坏修复、抑制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强黏附过程,发挥减轻COPD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长期氧疗(LTOT)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效果。方法27例有长期吸氧指征的COPD稳定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匹多莫德800 mg,1次/d,共60 d;每日家庭氧疗,共1年。治疗前后行身高、体质量、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检测;填写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计算BODE指数。结果治疗1年后患者BODE指数、MMRC分级均明显下降(P〈0.01);FEV1占预计值%、6MWD明显增加(P〈0.05);开始治疗后1年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P〈0.01);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联合LTOT治疗COPD稳定期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将AECOPD患者分组,A、B组患者EOS%≥3%,C、D组患者EOS%〈3%,每组20例。四组均使用抗生素等基础治疗,A组及c组加用孟鲁司特口服,10mg,QN,疗程均为14天。四组患者分别在人院第1天及第14天进行CAT评分,记录肺功能中FEV1、FEV1%pre的变化,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a02、PaC02、PaO2/FiO2,检测诱导痰中EOS%及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的水平。结果与B、C组比较,A组治疗后CAT评分、PaO2、PaCO2、PaOJFi02各项指标均显著好转(P〈0.05);FEVl、FEVl%pre也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诱导痰EOS%及CysLTs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1)。诱导痰EOS%、CysLTs水平与CAT评分呈正相关,与FEV1、FEV1%pre、PaO2、PaO2/FiO2呈负相关(P〈0.05)。诱导痰EOS%与CysLTs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孟鲁司特可改善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血气,减轻气道炎症;半胱氨酰白三烯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孟鲁司特治疗老年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男性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规则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信必可都保)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孟鲁司特,疗程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础呼吸困难指数(BDI),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肺功能,诱导痰细胞分类及白三烯B4(LTB4)水平比较。结果:47例患者完成试验,期间未发生孟鲁司特相关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BDI均升高,SGRQ评分及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下降,(P0.05)。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且BDI,SGRQ评分,诱导痰LTB4水平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两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孟鲁司特作为老年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的补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