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Hash函数RFID双向安全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ID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是其存在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值得重视和关注。在现有的RFID认证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向安全认证算法,利用HASH函数的单向性,较好地解决了RFID的安全隐患问题。该协议具有抗重放、抗分析、防伪造、防跟踪等特性,并且适用于大型分布式系统。  相似文献   

2.
随着RFID系统应用的不断扩大,RFID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协议以其低成本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安全性能尚不完善。文章在分析已有的HashLock安全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IHSAP、IHSAP2和IHSAP3。通过对其进行安全性分析和性能评价可知,IHSAP3性能最好,它可以很好地解决了RFID系统中的信息泄露、位置跟踪、假冒攻击、重放攻击等安全与隐私问题。  相似文献   

3.
宋晖 《现代计算机》2011,(12):13-16
在比较现有的几种基于Hash函数的RFID认证协议的基础上,对基于Hash函数的随机RFID双向认证协议进行性能仿真分析,并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对其安全性进行仿真验证。该协议低成本、安全、高效率,特别适用于大规模RFID系统。  相似文献   

4.
冯军  潘郁 《自动化仪表》2012,33(6):49-52
针对目前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散列函数和共享密钥设计了RFID安全协议。分析了RFID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安全和隐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论研究单元(NTRU)公钥密码系统和Hash函数的RFID认证协议。该协议利用NTRU公钥密码系统产生系统的共享公钥,并运用Hash函数对共享公钥进行Hash运算,保证了RFID系统信息安全性。理论分析表明,该协议能有效地防止消息泄漏、伪装、定位跟踪等安全攻击。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标签通信的安全隐私问题,针对现有基于Hash函数的安全认证协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安全认证协议。通过论证分析,该协议可以有效的提高RFID系统的安全性,具有效率高、标签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由于RFID技术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针对这些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Hash链的改进认证协议,以解决假冒攻击、重传攻击、跟踪、前向安全性等安全问题,并基于BAN逻辑给出了形式化的分析,说明改进的协议在BAN逻辑分析下是安全的。由于在RFID标签中仅使用了Hash函数,因此改进的协议更适合于低成本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7.
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无线传输、信号广播、资源受限等特点使RFID技术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在对RFID技术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分析后,提出了认证识别的单一会话模式和连续会话模式的概念,基于Hash函数设计了一个介于RFID标签和后端服务器之间的安全认证协议HSAP,以解决假冒攻击、重传攻击、追踪、去同步化等安全问题,并基于GNY逻辑给出了形式化的证明.由于在RFID标签中仅仅使用了Hash函数和或操作,因此HSAP协议跟先前的工作相比更适合于低成本RFID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RFID传感网络中阅读器与标签之间存在的安全隐私问题,通过分析现有安全协议,提出一种新的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分析表明,该协议可以有效抵御非法读取、位置跟踪、窃听、伪装哄骗和重放等不安全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高等特点.通过建立协议的理想化模型,利用BAN逻辑形式化分析该协议,在理论上...  相似文献   

9.
基于Hash锁的同步强化RFID验证协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基于Hash函数和密钥更新机制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安全协议可能导致数据同步,使得标签认证失败的问题,对几种RFID安全协议保护同步的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它们的特点和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Hash锁的同步强化RFID安全协议。该协议在数据库记录中添加保护数据同步的密钥Kp,解决了数据同步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实现了防止信息泄露、不可追踪性和数据同步等要求,且计算复杂度低。  相似文献   

10.
随着RFID技术的日益普及,安全问题,特别是用户隐私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在现有RFID认证协议的基础上,将双向认证与密钥加密算法有机地结合,较好地解决了RFID的安全隐患问题.该协议具有抗重放、抗分析、防伪造、防跟踪等特性.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为RFID系统提供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RFID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窃取和伪造,RFID系统已经暴露出严重的安全问题。针对目前主流的Hash链协议簇存在的假冒攻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Hash链的双向安全认证协议。在双向认证过程中,阅读器通过识别随机数K的数值来验证响应报文的有效性,标签通过检测回传报文的标签属性检测阅读器的合法性,阅读器通过检测标签预置身份来防止标签被假冒,保障数据在系统中的真实性,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前向安全、防伪造与防位置跟踪等安全特性。最后本文使用BAN逻辑对提出的双向安全认证协议进行安全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标签与阅读器之间具有可相互认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被动式射频识别(RFID)标签中的计算、存储资源有限,导致RFID认证协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特别是可扩展性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哈希函数、可证安全的轻权认证协议。该协议通过哈希运算和随机化等操作确保认证过程中会话信息的保密传输和隐私性;在认证过程中,标签的身份信息通过伪名进行确认,其真实身份没有透漏给阅读器等不信任实体;后端服务器进行身份确认仅需进行一次哈希运算,通过标识符构造哈希表可使身份信息查找时间为常数;每次认证后,标签的秘密信息和伪名等均进行更新,从而确保协议的前向安全性。分析证实,该RFID轻权认证协议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匿名性和前向安全性,能够抵抗窃听、追踪、重放、去同步化等攻击,而且标签仅需提供哈希运算和伪随机数生成操作,非常适合应用于低成本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13.
基于Key值更新随机Hash锁的RFID隐私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当前已有基于Hash函数增强RFID安全性的方法基础上,利用基于挑战-响应方式互相认证协议最小形式,针对已有的Key值更新随机Hash锁泄漏位置隐私的安全威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RFID互相认证方法。该方法弥补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对标签的响应增加了随机性,可以更好地应对位置隐私泄漏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王明辉  王建东 《计算机应用》2011,31(10):2694-2696
为了能有效保证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采用椭圆曲线和Weil对相结合的方法来设计RFID系统的认证协议,并提出一种新型RFID双向认证协议。该协议实现了双向认证和匿名认证,并能抵抗流量分析、伪装、重放等攻击。与随机Hash锁、Hash链、New-Gen2等进行比较,该协议能够抵抗大多数已发现的攻击形式,并给出针对这些攻击的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物联网应用中,现有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存在认证效率低和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满足后向安全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采用随机数使标签保持信息的新鲜性,从而实现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双向认证;通过Rabin加密算法的运算单向性,来解决同步以及后向安全的问题;并采用BAN逻辑方法对协议进行了形式化证明。该协议与现有的此类安全认证协议进行安全性和成本比较,结果表明该协议不仅具有防跟踪、抗暴力破解、防重放攻击等特点,而且还可以实现双向认证,同时因为门电路的减少,使得成本下降,适用于低成本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的RFID认证协议所面临的安全隐私保护问题,利用Hash函数加密的方法,提出了一种能抵抗拒绝服务攻击且高效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通过在阅读器上进行随机数的比较与识别,从而使该协议可抵抗拒绝服务攻击,并且在后台数据库中存储标签标识符的两种状态,以便实现电子标签与后台数据库的数据同步。从理论上分析了协议的性能和安全性,并利用BAN逻辑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形式化证明。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有效地实现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相互认证,能有效地抵抗拒绝服务攻击且与其他协议比较,整个RFID系统的计算量减小,适用于大规模使用标签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17.
基于Hash链的可扩展RFID验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射频识别(RFID)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用户隐私和安全问题。基于Hash的RFID验证协议是受到广泛关注的解决方案,但其中的一些协议随着标签数量的增加,数据库计算量快速上升,不具扩展性。另外一些协议具有可扩展性但容易被跟踪。该文采用Hash链预计算的方法解决两者的矛盾,并且协议具有前向安全、抗碰撞、防失同步攻击等安全特性,实验结果验证了其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