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高温对溃疡大鼠胃窦粘膜胃泌素、生长抑素及胃动素的影响。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以冰乙酸注入大鼠胃窦前壁制作胃溃疡模型,放免法检测动物在不同温度下胃窦粘膜的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水平。结果 胃溃疡后胃窦粘膜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上升,生长抑素水平下降。高温溃疡组的溃疡后胃窦粘膜胃泌素、胃动素上升幅度较适温对照组的上升幅度减小,高温溃疡组的溃疡后胃窦粘膜生长抑素下降幅度较适温对照组的下降幅度减小。结论 高温会对胃溃疡大鼠胃窦粘膜的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含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超群  崔立红  浦江  付山峰  李欣  孙涛 《医学综述》2013,19(10):1861-1862
目的探讨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和骨钙素在溃疡病中的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取30只制作胃溃疡模型,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10、20、40 d时采血;10只制作假溃疡模型,术后10 d时采血。分离血浆后采用双抗法检测胃泌素、放免非平衡法检测胃动素和骨钙素水平。结果血浆胃泌素在胃溃疡形成时下降,溃疡愈合时反弹。胃动素在溃疡形成后第10天升高,第20天开始愈合时呈高峰,第40天溃疡愈合后恢复至正常水平。骨钙素在溃疡活动期迅速升高后在愈合期快速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大鼠胃溃疡形成和愈合过程中,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和骨钙素水平显示出明显的时相变化,这可能与溃疡的发生、愈合过程及其症状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160例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十二脂肠球部溃疡44例,胃溃疡56例的胃窦粘膜和血浆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和精氨酸加压素进行检测。应用胃病冲剂和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治疗28d。根除Hp后进行上述项目复查。  相似文献   

4.
党参对兔胃十二指肠粘膜中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党参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组织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以探索党参治疗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灌喂党参煎剂或蒸馏水,每日一交,一个月后用放免法检测胃窦及十二指肠粘膜组织中的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浓度。结果:灌喂党参煎剂后胃窦及十二指肠粘膜组织 胃泌素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灌喂党参煎剂后胃窦及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生长抑素浓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党参能增加兔的胃及十二指肠粘膜中生长抑素的含量,提示党参有益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22例正常人,28例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13例合并中重度胃窦炎)患者空腹血清及胃窦粘膜组织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对G、D细胞进行计数。结果:球溃疡时血及粘膜组织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及G、D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所合并的胃窦部炎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22例正常人,28例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13例合并中重度胃窦炎)患者空腹血清及胃窦粘膜组织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对G、D细胞进行计数。结果:球溃疡时血及粘膜组织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及G、D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所合并的胃窦部炎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PAP法)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粘膜内的胃泌素细胞进行研究,包括在计数单位长度粘膜内G细胞密度及观察G细胞内分泌颗粒的数量、着色程度。结果为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患者G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无差异。少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G细胞密度显著增高,分泌颗粒密集,提示分泌功能亢进。但也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G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无差异。十二指肠溃疡组内各病例间胃窦G细胞的密度及分泌颗粒数量的差异,支持十二指肠溃疡为多源性疾病的学说,胃溃疡组胃窦G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接近,说明其病因主要是胃粘膜保护因素减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溃疡伴胃出血患者经奥美拉唑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74例胃溃疡伴胃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分别接受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仅奥美拉唑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溃疡直径、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来说更高,观察组治疗后溃疡直径、生长抑素较对照组与治疗前来说均更低,且血浆胃动素较对照组与治疗前来说均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胃溃疡伴胃出血患者可采用奥美拉唑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能够缩小溃疡直径,促进恢复,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胃溃疡,胃癌患者胃窦粘膜中生长抑素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胃溃疡,胃癌患者胃窦粘膜生长抑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胃溃疡,胃癌患者胃窦粘膜生长抑素含量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并观察溃疡胃窦自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将70只受试大鼠按每组7只随机分为10组,具体为第4天4个观察组(分别是0.01ml,0.05ml,0.10ml冰乙酸组和0.05ml生理盐水组)和第7、10、14、21、28天各1个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依设计进行相应的处置,对实验大鼠进行外观表现观察、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 注入0.01ml冰乙酸的大鼠无明显溃疡,注入0.05ml冰乙酸者出现典型胃窦溃疡,注入0.10ml冰乙酸组发生胃穿孔。不同时间组大鼠的外观、胃窦大体和光镜观察呈现相应的溃疡表现和溃疡逐渐愈合的表现。结论 大鼠胃窦前壁注入0.05ml冰乙酸可制作典型的胃溃疡,溃疡胃窦粘膜于7-10d后逐渐再生,14-28d后逐步愈合。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changes in G and D cells in the antral mucosa with the production of gastrin and somatostatin during gastric ulcer and the healing process. Methods: Experimental gastric ulcer was induced with acetic acid in 42 Wistar rats and another 7 normal rats served as control. Changes in the production of gastrin and somatostatin in the plasma, gastric fluid and the antral tissues of the rats were measured by radio immunoassay, and th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G and D cells were respectively determined by immunochemistry and Quantimet500 image analysis system. Results: In rats with gastric ulcer, the gastrin levels in the plasma, gastric fluid and the antral tissues increased while somatostatin levels were reduced, which were corrected in the healing process. Immunochemistry demonstrated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G cells in the antral tissues with decrease in D cell number, and the area covered by both cells shrank. The G cell to D cell number and area ratios we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并观察溃疡胃窦自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将70只受试大鼠按每组7只随机分为10组,具体为第4天4个观察组(分别是0.01 ml、0.05 ml、0.10 ml冰乙酸组和0.05 ml生理盐水组)和第7、10、14、21、28天各1个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依设计进行相应的处置,对实验大鼠进行外观表现观察、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 注入0.01 ml冰乙酸的大鼠无明显溃疡,注入0.05 ml冰乙酸者出现典型胃窦溃疡,注入0.10 ml冰乙酸组发生胃穿孔。不同时间组大鼠的外观、胃窦大体和光镜观察呈现相应的溃疡表现和溃疡逐渐愈合的表现。结论 大鼠胃窦前壁注入0.05 ml冰乙酸可制作典型的胃溃疡,溃疡胃窦粘膜于7~10 d后逐渐再生,14~28 d后逐步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薏苡仁及其拆分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低蛋白饲料饲养+负重游泳复合因素诱导8周,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造模后给予薏苡仁各组分进行干预,干预14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测定小肠推进率、胃排空率,血浆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含量变化,评价薏苡仁不同组分对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胃排空延迟、小肠推进速度下降,血浆胃泌素、血管活性肽、生长抑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胃动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薏苡仁及其拆分组分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薏苡仁及其拆分组分能改善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胃肠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中紊乱的胃肠激素趋于正常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和阴性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人胃窦部生长抑素、胃泌素及D、G细胞密度的关系。方法:2000年2月~2004年9月在本院内科住院病人80例,均经胃镜距幽门5cm处胃窦部取黏膜组织8块。3块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UT试验),Worenin-starry银染色及HE组织病理学检查,2块活检胃组织用待测生长抑素及胃泌素,余3块组织用缓冲液及Boriv液固定待进行胃窦黏膜D、G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生长抑素含量明显减少(P〈0.01),胃泌素/生长抑素比值明显增加(P〈0.05);D、G细胞密度明显降低(P〈0.01),G/D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HP感染在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及胃窦组织中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将24只糖尿病(DM)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电针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2只;另以12只健康的SD大鼠为对照组。于DM模型复制后3个月进行血糖、胃排空、MTL及Gas的测定。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胃排空功能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胃排空均明显增强(P<0.01)。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中MTL及Gas含量显著降低,经治疗后电针组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具有促进胃排空,升高模型大鼠胃窦组织中MTL和Gas含量的作用,激素含量的增加及其发挥的效应可能是其促胃动力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柴芍胃炎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模型大鼠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机制。方法:将FD模型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模型组,多潘立酮组,柴芍胃炎颗粒高、中、低组,同时与空白组比较,观察各组大鼠饮水、饮食、体重变化和胃排空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结果:胃泌素:各中药组、多潘立酮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胃动素: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正常空白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中药低剂量组及多潘立酮组升高(P〈O.05)。胃排空率: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正常空白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高于低剂量组(P〈O.05)但较多潘立酮组低(P〈O.05)。结论:柴芍胃炎颗粒可能通过促进胃泌素、胃动素分泌和增加胃排空率,从而起到改善FD模型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胃动素、胃排空率超过正常范围并不利于胃肠道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二金汤对大鼠胃排空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规则进食加稀酸喂养制作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模型 ,并随机分成大、小剂量二金汤、吗丁啉、生理盐水、模型组共 5组 ,连续给药 2 8d后 ,放免法检测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含量 ;以酚红法观察胃排空。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胃排空和血浆胃动素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5 ) ;大剂量二金汤组与吗丁啉组比模型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各组血清胃泌素含量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二金汤具有促进内源性胃动素释放和胃排空作用 ,可能是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