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报道,在60~79岁老年人群中,贫血发生近35%,而到了80岁以上,发生率高达45%。所谓贫血,主要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所致。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小于120克/升,女性血红蛋白小于110克/升,就是贫血;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贫血定义为男子血红蛋白小于130克/升,女子血红蛋白小于120克/升。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定义及成因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当机体缺  相似文献   

2.
贫血寻因     
临床上把血浆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标准称为贫血。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贫血标准为:血红蛋白量成年男性低于120克/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升,孕妇  相似文献   

3.
正贫血是指人体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通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测定作为临床指标。在我国,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小于120克每升,成年女性小于110克每升,孕妇小于100克每升,称为贫血。贫血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头晕、乏力、困倦、面色苍白,耳鸣、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后心慌等症状。如有上述不适要及时就医。  相似文献   

4.
营养性贫血     
<正> 贫血是指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低于正常参考值,一般认为在乎原地区成年男性Hb<120克/升,成年女性Hb<110克/升,可以诊断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可分为轻度贫血(Hb低于正常值但大干90克/升),中度贫血(Hb60~90克/升),重度贫血(Hb<60克/升)。  相似文献   

5.
《药物与人》2013,(8):10
在血液系统疾病中贫血最为常见,指的是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以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为最重要标准。我国成人血红蛋白测定,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妊娠妇女低于100克/升时可诊断为贫血。引起贫血的常见原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及失血。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用于中国育龄期妇女贫血筛查的血红蛋白(Hb)阈值。方法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的资料中按一定的血红蛋白浓度梯度分层随机抽取619名育龄期妇女(20~45岁),运用分层分析的方法,根据其他铁营养状况指标和血红蛋白的相关性以及这些指标随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趋势综合判断应用血红蛋白筛查贫血的适宜判定界值。结果 C反应蛋白(CRP)均在正常值范围内(≤8mg/L);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比值的对数lg(sTfR/SF)呈负相关,与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的对数(lg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呈正相关;血红蛋白与其他铁营养状况指标的回归分析中,lgSF和sTfR/SF被纳入了回归方程(回归模型以及系数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是解释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两个最佳指标;SF和sTfR/SF两个指标在血红蛋白为110g/L这个拐点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血红蛋白浓度110g/L可作为我国育龄期妇女贫血筛查的相对适宜判定界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州城区中、晚期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膳食影响因素.方法 测定699名孕妇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及铁蛋白,进行24小时膳食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孕妇血红蛋白平均为115.8±11.2g/L.按血红蛋白<105g/L诊断标准,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8.3%,中、晚期患病率分别为13.9%和28.6%,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1.123,P<0.05).贫血孕妇膳食铁摄入不足,以植物性铁为主,肉类、蛋类、奶类等动物性食物和水果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促进铁吸收的营养素(蛋白质、维生素A、核黄素、维生素C、锌)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广州城区中、晚期孕妇铁缺乏问题仍然突出,与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合理膳食指导是防治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贫血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确切地说贫血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各种疾病都可能伴有贫血。所谓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即成年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孕妇低于100克/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达上千万。  相似文献   

9.
亦凡 《药物与人》2008,(6):38-38
贫血是指血液中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国际上常以Hb浓度作为贫血的诊断标准,一般成人男性Hb低于120克/升,女性Hb低于110克/升,孕妇低于100克/升,均称为贫血。  相似文献   

10.
李霞  连孝华 《健康》2020,(1):60-62
孕期易贫血,大多因缺铁,贫血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通常成年男性H b<120克/升,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克/升,孕妇Hb<100克/升就有贫血。孕期贫血,是孕妇怀孕期常见的合并症,其中又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约占孕期贫血的90%。  相似文献   

11.
正常孕妇与其新生儿脐血血清铁蛋白水平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铁贮备状态对新生儿铁贮备的影响,为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铁缺乏的诊断提供一个有用易行的指标。方法分别采用瑞士Roche Modular Analytics E170型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日本Sysmex XT-1800i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81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及334例足月临产正常孕妇与其新生儿脐血的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结果临产孕妇血红蛋白、铁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非孕育龄妇女(t=12.89、14.48,P〈0.01),贫血组血红蛋白、铁蛋白含量低于非贫血组(t=22.61、4.64,P〈0.01),贫血组新生儿脐血铁蛋白含量低于非贫血组新生儿脐血铁蛋白含量(t=1.99,P〈0.05)。结论及早筛查孕妇铁蛋白含量,可以间接了解新生儿铁的贮备,并纠正孕妇缺铁,有效防治孕妇及新生儿铁缺乏。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妊娠期妇女贫血和铁缺乏流行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作者对尼泊尔一社区样本的 336名妊娠期妇女贫血和铁缺乏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及其与蠕虫、疟疾和维生素 A缺乏之间的关联进行了评估。血红蛋白、红细胞原卟啉 (EP)和血清铁蛋白用静脉血样检测。贫血妇女 (血红蛋白 <110 g/L )占 72 .6 % ,其中中度或重度贫血(血红蛋白 <90 g/L )占 19.9% ,铁缺乏 (EP>70μmol/mol血红素或血清铁蛋白 <10 μg/L)占 80 .6 %。贫血为铁缺乏性的占88%。一半以上 (5 4.2 % )的妇女血清维生素A浓度低 (<1.0 5μmol/L ) ,74.4%的妇女感染钩虫 ,19.8%…  相似文献   

13.
缺铁性贫血俗称良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形成而引起的贫血。人在正常的状态下,血液中红细胞的计数男性为450万~550万个/平方毫米,女性为380万~460万个/平方毫米,血红蛋白(血色素)含量男性为125~160克/升(12.5~16克/分升),女性为115~150克/升。凡在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者称为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类型,在老年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乐清地区妊娠中晚期妇女血清铁蛋白水平,了解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孕妇550例,对所有孕妇进行妊娠中晚期血常规检测,并对孕妇妊娠中期血清铁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跟踪孕妇情况至分娩结束,分析其是否影响妊娠结局。结果选取的550例妊娠孕妇中,贫血147例,占26. 7%,其中缺铁性贫血87例,占59. 2%。选取的孕妇妊娠中期血清铁蛋白平均水平为(29. 05±28. 96) ng/ml,其中262例为妊娠中期铁缺乏,占47. 6%。在不同性质贫血发生比例方面,妊娠中期孕妇与妊娠晚期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及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方面,与妊娠晚期贫血孕妇相比,妊娠中期贫血孕妇MCH、MCHC正常分布情况及MCH、MCHC降低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分析不同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贫血发病关系,孕妇贫血发生率随血清铁蛋白降低而增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另外,对于不同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孕妇,不管其发生贫血与否,其不良妊娠结局并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乐清地区妊娠中晚期妇女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且妊娠中期孕妇贫血发生率随血清铁蛋白降低而增高,为提升临床对妊娠期妇女贫血的筛查率,应加大对血清铁蛋白与血常规的联合检测,通过给予积极治疗以有效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5.
孕妇铁缺乏早期指标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期妇女铁缺乏早期诊断指标及干预措施。方法:抽取2003年10月1日~2004年4月30日,在宁波市8家妇幼保健院做早孕检查时排除贫血的孕妇982例,于孕16周测定血清铁蛋白(SF),并将SF<12μg/L191例孕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予铁剂治疗。结果:铁蛋白<12μg/L与铁蛋白≥12μg/L孕中、晚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孕晚期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F作为妊娠期铁缺乏的诊断指标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孕期提示铁缺乏的孕妇应及时补充铁剂,可减少孕妇缺铁性贫血(ID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12周、28周和34周补铁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常熟市中医院的80例妊娠期缺铁孕妇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40例及时补铁孕妇作为观察组,40例未补铁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2周、28周、34周对两组孕妇进行血清铁蛋白检查。观察两组孕妇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贫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经过补铁后,SF、Hb、Hct明显改善均达到了正常指标未出现贫血现象,对照组SF、Hb、Hct等指标在后续检查中低于正常值出现贫血现象(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2.5%,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发现血清铁蛋白指标低于正常值后及时有效地进行补铁,可以有效地避免贫血现象的发生,并且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贫血的疗法     
贫血是指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5克/升,成年女子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克/升。12岁以下的儿童比成年人的正常值低15%左右。  相似文献   

18.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同龄或同性别健康人的正常值下限.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即可诊断为贫血.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送氧气.轻度贫血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严重贫血时,由于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一些缺氧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疲乏、困倦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武汉市江岸区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对280例孕妇进行血液分析,检测内容包括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和全血铁含量,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孕妇贫血检出率为10.00%,全血铁缺乏率为32.14%,血清铁蛋白缺乏率为3.21%,不同文化程度孕妇的贫血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00,P<0.05),非贫血组孕妇不同孕期的全血铁缺乏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0,P<0.05).结论 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在江岸区依然较高,应做好该病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定量研究女大学生月经失血量,并对其铁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名在校女大学生,用调查表收集一般信息。通过称量卫生巾在使用前后的重量,计算收集到卫生巾上的失血量,估计未收集到卫生巾上的失血量,两者相加得月经周期失血量。常规方法测量血中血红蛋白浓度、血清游离原卟啉与血清铁蛋白含量。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月经失血量和铁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女大学生平均月经周期持续天数为(4.5±1.4)天,平均失血量为(59.3±25.1)g,范围为24~110g。血清铁蛋白、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13±14.33)ng/ml、(0.06±0.01)μg/ml和(131.61±9.76)g/L,22.58%的女大学生处于铁减少期,无临床贫血者。月经失血量与血清铁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女大学生月经失血量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临床上无贫血并不意味着铁营养状况良好,血清铁蛋白是反映机体铁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