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田丰 《新闻知识》2012,(6):62-64
"限娱令"出台后,各大卫视新闻类节目数量大增,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却仿佛难以与此成正比。新闻类节目的播音主持是新闻传播的重要一环,决定着新闻传达的效果。如何更好地发挥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好地将新闻中有价值的信息传达给受众,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新闻播音创造性入手,分析了播音员主持人发挥创造力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新闻播音员以及主持人也逐渐作为电台以及电视台的代表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因此,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言谈举止都代表着媒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舆论走向。鉴于此,要培养新闻播音员以及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走转改"是新时期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走转改"符合播音主持创作规律并将之提升;"走转改"让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了新闻锻炼;"走转改"可以升华时政新闻;本文结合近年来播音员主持人及笔者走出演播室深入"走转改",谈新闻采编实践对播音员主持人改语风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未 《新闻实践》2008,(10):59-60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与开放,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逐步从过去传统的、以照本宣科为特征的"新闻播音员"向现代的、具有一定自主言语组织权利甚至有极少新闻组织与思考代言权利的"新闻主播"转变。作为电视传媒传达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之一和意识形态通俗化过程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曹骏 《新闻传播》2013,(12):237+239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新闻节目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地级台素有"新闻立台"之说,因此近些年来涌现了大批的优秀播音员,然而在有些地方电视台中,由于电视台自身的实力比较薄弱,一般都会将主持人、播音员混用,这样就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从播音员到节目主持人的转型屡见不鲜,反之,少之又少,要想从节目主持人向播音员实现成功的转型,就必须找到二者的异同点,再结合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培训。本文分析了节目主持人与播音员之间的不同点以及二者的共性,提出了播音员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希望能给同行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媒体的特殊人才,一直备受各界关注.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对播音员主持人这一资源性人才进行开发和利用,通过组织相关培训,确立评价体系,协调频道频率更好地激发播音员主持人创作热情,激励播音员主持人不断锤炼业务,确立良性竞争能上能下的选拔机制已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重庆广电集团现有管理制度,从集团事业发展现状出发,对如何更好开发利用播音员主持人资源性优势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王瑞英 《新闻通讯》2013,(10):59-60
中国自古有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话足以证明,以文字为载体的新闻,是有温度的。新闻的“温度”,即为传播者的人文高度。传播“有温度”的电视新闻,就是媒体以理性的温情去传播、观照并解读新闻要素,找到与时代、与民众需求相契合的传播亮点。那么,作为电视新闻中最能传情达意的灵魂人物的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准确定位,“有温度”地传递新闻正能量呢?一、重构责任是传达“有温度新闻”的基础播音员、主持人是一种特殊职业,因占有媒介资源便利,从而在公共事件或私人空间拥有更多话语权与影响力。在大数据的自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例,播音员、主持人的粉丝动辄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也不足为奇,其只字片语一呼百应、具有极大感召力。这个时候,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行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既有职业素养维度、亦有公序良俗维度。正如美国电影《蜘蛛侠》里的那句名言:能力多大,责任多大。那么,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担负起社会责任呢?  相似文献   

8.
如今广播电视传播的发展趋势就是尽可能地采用现场直播,让听众、观众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了解它的发展和变化.媒体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变化对播音员、主持人包括记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和记者以出镜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记者型主持人成为广播电视主持人队伍中的行业先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已经实现了新闻直播常态化.  相似文献   

9.
一、引入网络公众评论员,呈现多方观点,拓展传统电视 新闻评论节目公众话语空间. 与上世纪90年代"焦点访谈""事实即评论"的"单一信息发布模式"相比,目前以"新闻1+1"为代表的主持人"意见引领模式",和以专业人士对信息进行解读分析的新闻评论模式已被普遍认可和效仿.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是广播电视机构中各类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广播电视媒体的形象代表和品牌代表。近20年来,我国的电视台、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已经越来越丰富,播音员主持人的队伍也急剧膨胀。到上世纪末,全国播音员主持人的数量已增加到了30000多名。同时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目前我国电视界的现状来看,主持人大致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播音员改当主持人;二、编辑、记者改当主持人;三、演员、模特改当主持人;四、社会招聘来的主持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目前近250人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中,自有员工占81%,外聘员工已占19…  相似文献   

11.
广播新闻节目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传播的前沿主力仍然是播音员、主持人。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美感在展现新闻的审美价值、在反复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扩充新闻语言的理性力量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广播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美感的价值应得以正确认识并不断加以重视和挖掘。  相似文献   

12.
杨晓红 《新闻世界》2011,(9):103-104
播音,主持不仅是一项新闻工作,同时它也是艺术语言表达的再创作过程。作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努力提高对播读作品进行创作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与受众的交流。做好这一点,必须把握好声音创造出来的形象感,让受众群体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二度创作切身体会到播读作品的形象、视像感。  相似文献   

1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自2006年正式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十佳”评选旨在表彰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培养更多的为听众所喜爱的名牌播音员主持人;广泛了解社会各界对广播节目及播音员主持人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履行国家电台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在广电融合的大背景下,作为广播电视媒体的核心资源,播音员主持人的角色面临重新定位。既需要在业务能力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做到"视听双栖";同时又能适应广电融合后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管理和培养方式。更好更快地适应时代对广播电视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卢彬 《新闻世界》2010,(2):43-44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政治影响力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本文从政治影响力的来源、表现和形成途径等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播音员主持人的政治影响力,以唤起人们对于这种影响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状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而具体在新闻播报中,笔者认为表现在心理上和形体上两个方面,这对于一名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说一期新闻节目,记者采访、写稿、审稿、配音、编辑等环节都很顺利,然而在镜头前播报时的状态没有掌握好,那么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都会对这名播音员主持人产生影响、对整组新闻产生影响、对这个节目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到一个台的收视率。所以,作为一名播报新闻的播音员主持人,应把握好镜头前的播报状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2011,(8):66-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活动日前启动。此浮选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表彰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培养更多的为听众所喜爱的名牌播音员主持人;广泛了解社会各界对广播节目及播音员主持人的意见建议,更好地履行国家电台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周雪梅 《新闻窗》2014,(6):60-62
30多年前,节目主持作为播音工作的分支功能开始在电视传媒中出现,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在表达上有了丰富性,于是主持人的形象与称谓正式诞生,约定俗成地造就了播音者的两个名字:播音员与主持人。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以播音员主持人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形态如今已成为中国电视传播的主要形态。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意识到,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传媒行业中的稀缺资源,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品牌效应,各媒体开始不惜以重金聘请或挽留名主持人。  相似文献   

19.
播报新闻是广播电视传媒中播音员、主持人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所以新闻播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宣传效果.每个台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往往就成为这个台的标识性人物,观众们就往往拿他们的播音水平和主持形象作为评价一个台的重要依据.新闻稿件的特点对新闻播音产生规定性影响,从对新闻稿件由内容到形式的整体认识中可以逐步寻求到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从而体会到新闻播报的语言特色."用事实说话,以新感人"简略概括了新闻播音的特点,我们换个角度说,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就是:叙事清楚,新鲜感要强.  相似文献   

2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近几年来,我国电视新闻悄悄发生了变化。从一些卫星频道的新闻画面上,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播音员字正腔圆地播新闻,而是越来越多的主持人在"说"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