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hTGFβ1)基因体外转染大鼠椎间盘细胞后再移植至大鼠的椎间盘中,对椎间盘高度、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0只,以L6-S1椎间盘作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处理;L5-L6椎间盘作为针刺组,暴露以后用显微注射器从椎间盘的前外侧向椎间盘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L4-L5椎间盘作为实验组,手术暴露后用显微注射器从椎间盘的前外侧向椎间盘内注射AAV-hTGFβ1体外转染后的椎间盘细胞悬液。术前、术后4周对大鼠腰椎间盘进行X线检查,术后4周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腰椎间盘组织中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基因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针刺组手术前后椎间盘高度系数的变化(%DHI)均低于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321.22,q=30.44、32.56,P〈0.05);实验组手术前后%DHI略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针刺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表达明显低于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55.05、34.79,q=8.96~12.43,P〈0.05);实验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AV-hTGFβ1基因体外转染大鼠椎间盘细胞后再移植至大鼠的椎间盘中,有助于椎间盘高度的维持并能提高椎间盘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和前列腺按摩液(EPS)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对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病人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40例CPPS病人和20例健康男性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CuZn-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MDA含量.结果 各组血清中CuZn-SOD活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炎性组及非炎性组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F=25.70,q=8.21、9.26,P〈0.01),炎性组与非炎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炎性组EPS中CuZn-SOD活力明显低于非炎性组及对照组(F=34.78,q=9.30、10.93,P〈0.01);非炎性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炎性组EPS中MDA含量明显高于非炎性组及对照组(F=441.63,q=35.73、37.03,P〈0.01);非炎性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及EPS中CuZn-SOD、MDA水平可作为CPPS诊断和判断疗效的有意义的辅助指标,SOD制剂在CPPS的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及轻度认知障碍(MCI)病人情景记忆(EM)编码和提取加工的变化。方法 AD组病人55例,MCI组病人86例,正常对照组(NC组)95例。应用E-prime软件进行情景记忆编码和提取测试,记录编码和提取成绩及反应时。结果 AD组和MCI组编码正确率均低于NC组,差异有显著性(F=22.3,q=2.9、6.6,P〈0.05),且AD组低于MCI组,差异有显著性(q=3.9,P〈0.05);AD组和MCI组提取正确率均低于NC组,差异有显著性(F=24.6,q=2.4、5.0,P〈0.05),且AD组低于MCI组,差异有显著性(q=2.4,P〈0.05);AD组和MCI组编码反应时较NC组明显延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F=23.1,q=3.5、6.8,P〈0.05),且AD组较MCI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q=3.7,P〈0.05);AD组和MCI组提取反应时较NC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F=12.8,q=3.3、6.6,P〈0.05),且AD组较MCI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q=3.3,P〈0.05)。结论AD和MCI病人情景记忆编码和提取加工出现损伤,且AD病人较MCI病人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7):3109-3111
目的探究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对改善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市几所幼儿园大班儿童家长共计240例,对所有纳入儿童家长开展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干预前后均予以问卷调查,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干预前后效果。结果干预后幼儿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儿童口腔认知及行为依从性为97.50%,高于干预前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儿童口腔疾病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儿童家长开展口腔健康知识教育,能改善儿童口腔卫生情况,提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5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分别给予氯丙嗪、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检测空腹血糖。结果氯丙嗪组治疗后6个月血糖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2.680,q=3.774,P〈0.05);血糖变化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F=3.946,q=3.559、3.342,P〈0.05)。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血糖差异无显著性(F=1.419、0.270,P〉0.05)。结论长期服用氯丙嗪会升高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糖,尤其是40岁以上的病人;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血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脏疾病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34例肝炎、25肝硬化、25例肝癌病人血浆TM水平,并与12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血清TM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258.010,q=3.902~26.378,P<0.01),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q=15.782~37.026,P<0.001).肝硬化失代偿组TM水平高于代偿组(t′=20.628,P<0.001),急性重症肝炎组高于急性肝炎组(t′=23.981,P<0.001),肝癌术前高于术后(t′=8.348,P<0.001),肝癌3期TM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9.208,q=4.580~13.209,P<0.01).结论 TM可作为肝脏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中Dolabrane型二萜Tagalsins A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实体瘤及H22肝癌腹水瘤模型,随机分为Tagalsins A高、中、低剂量组(20、10、5 mg.kg-1)、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环磷酰胺组(CTX 10 mg.kg-1),每组小鼠各10只。建模24 h后开始给药,Tagalsins A各剂量组给予Tagalsins A连续灌胃7 d,对照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CTX组连续腹腔给予CTX7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动物,计算抑瘤率、生命延长率、脏器指数;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TagalsinsA各剂量组小鼠H22实体瘤生长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慢(F=8.90,q=3.31~6.52,P〈0.01)。Tagalsins A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4.49%、35.37%、48.30%,其中Tagalsins A中、高剂量组抑瘤作用与CT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2.85、1.01,P〉0.05)。Tagalsins A明显延长H22腹水瘤小鼠生存时间(F=17.06,q=5.45~11.26,P〈0.01);降低小鼠的胸腺指数(F=21.82,P〈0.01),而升高肝脏指数(F=121.84,P〈0.01)。Tagalsins A各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F=127 7.68,q=51.11~82.02,P〈0.01)。结论 Dolabrane型二萜Tagalsins A对小鼠H22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频率及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探讨Treg在COPD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33例COPD临床缓解期病人以及25例健康人外周血中Treg亚群的频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4浓度。结果 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组IL-4浓度较临床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临床缓解期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86,q=11.63-27.66,P〈0.01);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组IFN-γ浓度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3,q=9.72、10.13,P〈0.01),而临床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13,P〉0.05);临床缓解期组IFNγ-/IL-4比值最高,急性发作期组次之,健康对照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95,q=7.79-30.10,P〈0.01);CD4^+CD25^+Treg频率在COPD急性发作期组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而临床缓解期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146.08,q=8.68-12.72,P〈0.01)。结论 COPD病人存在Th1/Th2动态变化,急性发作期以Th2免疫为主,临床缓解期则以Th1免疫为主;Treg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催乳素(PRL)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及药物疗效与PRL、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PRL水平。结果治疗后4组病人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0.01-17.38,P〈0.01)。4组间治疗后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F=0.18-4.3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利培酮组TG、LDL显著升高(t=3.31、5.07,P〈0.01),奥氮平组TG、TC、LDL显著升高(t=2.33-5.51,P〈0.05、0.01),喹硫平组TC显著升高(t=5.94,P〈0.01),阿立哌唑组LDL显著升高(t=2.21,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PRL水平明显升高(t=38.48,P〈0.01)。治疗后利培酮组TG水平显著高于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F=13.00,q=5.21、5.17,P〈0.01),奥氮平组显著高于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q=7.05、7.01,P〈0.01);奥氮平组和喹硫平组TC水平显著高于利培酮组(F=5.49,q=3.02、4.60,P〈0.05、0.01),喹硫平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q=4.78,P〈0.01);利培酮组LD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F=4.29;q=2.49-5.05,P〈0.05、0.01),奥氮平组显著高于喹硫平组(q=2.18,P〈0.05),喹硫平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q=2.56,P〈0.05)。PANSS减分率与PRL、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均无相关(r=0.22、0.17,P〉0.05)。结论 4种药物均可升高血脂,利培酮可升高PRL;药物疗效与PRL、血脂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0.
陆丹  胡兴文  曾菊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2):1732-1734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EB病毒(EBV)后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异淋)是否升高。方法分三组EBV感染组、住院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各100例,取外周血涂片染色,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统计异淋比值。结果EBV感染组异淋为(3.7±3.8)%,与住院对照组(3.0±2.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9.241,P〈0.001);与健康对照组(1.0±1.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1.469,P〈0.001);住院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0.442,P〈0.001)。100例EBV感染组中有8例异淋高于10%,100例住院对照组中有1例异淋高于10%,100例健康对照组没有一例异淋高于10%,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058,P〈0.01)。在EBV感染组,有50.0%(50/100)异淋≤2.0%,也就是有一半的EBV感染者异淋没有升高。结论在EBV感染患者中多数并没有引起异淋的升高,只有少数导致异淋的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小儿发热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发热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和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发热初期处理、小儿发热正确知识、合理选择退热药物、合理采取降温措施、体温测量方法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在治疗24 h后体温为(37.41±0.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73±0.5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有助于提高发热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缩短患儿退热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知信行理论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初次确诊糖尿病患者400例,根据患者确诊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201例与对照组19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知信行理论进行健康教育,为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餐前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血糖( PBG)、总胆固醇( TC)和体质量指数( BMI)水平及各项自控水平指标。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FBG、PBG和BMI分别为(5.34±1.68) mmol/L,(9.80±1.38) mmol/L,(27.53±1.67)kg/m2,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28,17.425,9.801;P<0.05);对照组BMI为(30.53±1.97)kg/m2,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1,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在合理运动、适当饮食、定期监测血糖及尿糖、每日足部护理各项自控水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766,12.104,7.029,13.294,10.519;P<0.05)。结论将知信行理论应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控制血糖、提升患者自控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与健康宣教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作用。方法在深圳市某居民区随机抽取10个住宅小区200名儿童及其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n=200)和健康教育宣教组(n=200)。健康宣教组定期将家长组织起来开展专题讲座,在小区内发放健康教育的宣传手册,长期张贴内容丰富的养育海报,尽可能对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培训,并提供联系方式以保证家长方便及时咨询。对照组仅发放养育宣传册。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2组家长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儿童定期体检情况。结果在健康教育之前,2组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8,P〉0.05);健康宣教组家长接受定期健康教育之后,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95.75,P〈0.001)。将调查儿童按年龄分为4个组后,发现健康宣教组儿童定期体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通过对家长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能够不断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儿童定期体检率,有助于社区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心理卫生服务需求状况,为开展HIV/AIDS患者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疾控系统在管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段的HIV/AIDS患者对心理卫生服务的总体需求存在显著差异(χ2=17.9,P<0.01);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是否选择“心理咨询”(χ2=11.45, P<0.05)、“医院医务人员”(χ2=10.41,P<0.05)、“网络”(χ2=46.83,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婚姻状况患者和不同性别患者在是否选择“与其他患者交流”上存在显著差异(χ2=7.13,P<0.05;χ2=8.57,P<0.05);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告知情况的患者在是否选择“感染者组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P<0.05;χ2=14.36, P<0.01).结论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路径化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将106例哮喘患者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路径组患者给予临床路径化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均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路径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路径化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非诺贝特和苯溴马隆联合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45例B超检查泌尿系统无尿酸结石、伴或不伴有高三酰甘油血症的高尿酸血症病人,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各15例),甲组给予非诺贝特200 mg,乙组给予苯溴马隆50 mg,丙组为两种药物联合,均每日1次,治疗10 d.各组均同时加用碳酸氢钠1.0 g,每日3次碱化体液,均要求低脂低嘌呤饮食.治疗前后检测血尿酸(UA)、三酰甘油、24 h尿UA及肝肾功能,治疗结束后行泌尿系统B超检查.结果 3组治疗后血U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1.86~2.75,P<0.05);治疗后乙组血UA水平低于甲组,丙组低于甲、乙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3.42,q=5.85~6.98,P<0.01).3组治疗后24 h尿尿酸定量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t=1.96~2.89,P<0.05);治疗后3组间24 h尿尿酸定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14,q=5.97~7.16,P<0.05).3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未出现关节炎及尿酸结石.结论 非诺贝特降尿酸效果略低于苯溴马隆,二者联用降尿酸效果明显高于各药单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知一信一行”模式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应用“知一信一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采用调查问卷,分别于入院24h内和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遵医行为及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得分为(67.4±4.3)分高于对照组的(51.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0,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情绪控制、合理饮食、遵医用药、定期复查的遵医行为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5.828,5.482,7.294,4.320,6.139,6.775,24.731;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达标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22,P=0.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知一信—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遵医行为,从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年代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问题的变化以及行为问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抽取1988年2月1日-5月31日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A组,共159例;1998年同期住院患者设为B组,共159例;2008年同期住院患者设为C组,共167例.统计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行为问题、临床疗效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首次住院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首次住院病程、受教育年限、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C组受教育年限、病程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P<0.01).三组患者消极言语、消极行为、冲动行为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出走行为和进食行为差异有极显著性(X2=12.14、19.53,P<0.01).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X2=74.64,P<0.01),其中A、B组痊愈率显著高于C组,总有效率则显著低于C组(P<0.05或0.01).三组伴与不伴消极行为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年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仍然存在诸多相同的行为问题,且伴与小伴消极行为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临床医师仍然要重视患者的行为问题,加强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的左心房功能.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94例和健康对照组(N组)35名,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心室构型正常组(A组)、向心型重构组(B组)、向心型肥厚组(C组)、离心型肥厚组(D组).采集5组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心脏全容积图像,QLAB软件脱机分析,获取左心房容积曲线,得到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及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出左心房总排空容积(LAVt)、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AVtEF)、左心房被动排空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VpEF)、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LAVa)、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VaEF)及管道容积(CV).采用相同方法测量左心室最大容积(Lvmax)及最小容积(Lvmin),并计算左心室搏出量(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上数据均用体表面积(BSA)标化.结果 N、A、B、C及D组LAVmax分别为(16.18±4.06)、(20.24±4.65)、(22.28±5.64)、(31.63±14.34)、(26.43±8.11)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1,P<0.01),且A、B、C、D组分别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74、-5.67、-11.09、-7.75,P均<0.05),C、D组分别与A组比较(q=-6.92、-4.00,P均<0.05),C、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75、-2.73,P均<0.05);N、A、B、C及D组LAVmin分别为(6.34±2.22)、(8.77±2.47)、(8.95±2.65)、(13.34±6.23)、(13.04±6.97)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1,P<0.01),且A、B、C、D组分别与N组比较(q=-5.72、-5.17、-10.32、-8.88,P均<0.05),C、D组分别与A组比较(q=-5.29、-4.34,P均<0.05),C、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52、-3.77,P均<0.05);N、A、B、C及D组LAVpre分别为(10.57±2.90)、(14.10±3.07)、(16.19±4.04)、(23.77±11.85)、(20.45±7.26)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1,P<0.01),且A、B、C、D组分别与N组比较(q=-6.82、-8.12、-13.22、-10.48,P均<0.05),C、D组分别与A组比较(q=-7.22、-5.07,P均<0.05),C、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43、-2.77,P均<0.05);N、A、B、C及D组LAVt分别为(9.84±2.78)、(11.47±3.52)、(13.33±4.70)、(18.29±8.90)、(13.39±5.94)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5,P<0.01),且N、A、B、D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7.89、-5.79、-3.56、3.57,P均<0.05);N、A、B、C及D组LAVpEF分别为(0.34±0.10)、(0.30±0.09)、(0.27±0.09)、(0.25±0.11)、(0.23±0.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P<0.01),且A、B、C、D组分别与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66、3.80、4.79、5.30,P均<0.05);N、A、B、C及D组LAVa分别为(4.23±1.31)、(5.34±1.94)、(7.24±3.13)、(10.43±6.72)、(7.41±3.12)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8,P<0.01),且A、B、C、D组分别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04、-6.02、-10.05、-5.80,P均<0.05),A、B、D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7.37、-3.51、2.99,P均<0.05);N、A、B、C及D组CV分别为(16.61±3.74)、(15.76±4.46)、(14.50±3.12)、(11.79±5.24)、(11.49±4.62)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P<0.01),且C、D组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88、5.64,P均<0.05),C、D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84、4.70,P均<0.05),C、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94、3.01,P均<0.05);N、A、B、C及D组Lvmax分别为(65.03±12.15)、(70.71±10.52)、(80.51±13.11)、(84.38±24.12)、(101.95±27.76)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6,P<0.01),且A、B、C、D组分别与N组比较(q=-2.99、-5.68、-5.69、-8.95,P均<0.05),A、B、C组 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57、-3.41、-3.50,P均<0.05);N、A、B、C及D组Lvmin分别为(22.05±8.16)、(25.01±7.01)、(30.56±7.91)、(33.19±16.41)、(58.42±26.01)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8,P<0.01),且B、C、D组分别与N组比较(q=-5.41、-5.01、-9.89,P均<0.05),A、B、C组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7.37、-4.48、-4.92,P均<0.05);N、A、B、C及D组LVEF分别为(0.67±0.08)%、(0.65±0.07)%、(0.62±0.07)%、(0.62±0.10)%、(0.45±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4,P<0.01),且N、A、B、C组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1.08、-9.93、-7.62、-7.72,P均<0.05).结论 左心房功能是伴随着左心室构型不同而改变的.在左心室构型正常及向心性重构时,左心房通过增加存储器、助力泵功能保证左心室充盈;但左心室充盈主要还是来自左心室的主动舒张在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时,左心房管道功能受损,提示左心室主动舒张受损明显,左心室充盈依赖于左心房存储器、助力泵功能;左心室功能衰竭时左心房功能暂未出现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