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讨标准《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GB/T 21655.1—2008)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分析水分在织物中的传递过程和机理,指出吸水率描述的是织物的吸水和锁水能力,不能表征织物的速干性能。测试了Coolplus/JC混纺织物和Coolmax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表明,滴水扩散时间指标测试时主观性影响大,建议采用"滴水扩散面积"指标替换"滴水扩散时间"指标。指出织物水分蒸发速率测试方法存在对环境要求高、能源浪费大、实验员工作量繁重,结果不准确等弊病;建议采用"恒温恒湿箱-电子天平-计算机"测试方法,替代标准中规定的织物水分蒸发速率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直观分析井下作业防护织物基本性能参数对织物导湿性能的影响,选取7种棉织物,利用单反数码相机采集液滴在织物中扩散的动态影像,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采用比值法将计算出的像素面积转化成有效的吸水面积,再利用SPSS软件建立织物基本参数与吸水面积的回归预测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图像法与传统称重法显著相关,这表明图像法科学有效,所得结果精确度高、误差较小,可取代传统称重法用于判定织物的导湿性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影响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因素,从润湿芯吸和蒸发排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吸湿排汗过程中水分传递及分布的测试方法,综述织物吸湿排汗过程的理论模型,包括毛细管芯吸模型和蒸发排汗模型。研究发现,针对织物内部水分芯吸传递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匮乏。最后,结合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吸湿排汗织物未来的研究重点、应用前景和绿色化生产进行展望,为织物性能优化与舒适性面料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自行研制的织物动态湿传递实验仪,对几种非织造材料的吸水扩散特性的测试,采用不同方法记录了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计算分析,证明了实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织物的拒水拒油特性是服装的重要性能之一。为测试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以图像法和称重法分别测量织物拒水和拒油特性,并根据所提出的测试方法研制了一种新型测试装置。该装置可以模拟液滴与织物表面相接触的动态过程,从而快速对拒水拒油性能进行评价。分别定义了润湿比和拒油率两个指标来表征织物的拒水和拒油特性。介绍了测试装置的测量原理、装置设计和试验结果,并与AATCC标准所得测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R2=0. 869 9,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定量描述织物中水分传输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因素——芯吸与蒸发的机制,确定影响织物吸湿快干性能的控制因素,采用精密电子天平组装了等液位分段快速响应毛细液体测试装置;并对3种织物的孔径分布与垂直于织物平面方向的芯吸速率进行了测量,对织物的蒸发速率进行了测试,分别比较了3种不同材质与结构织物的芯吸速率与蒸发速率,定量分析水分在织物表面蒸发的机制,分析了织物的孔隙率、平均半径、毛细管大小及孔径分布与织物蒸发速率的关系。试验表明织物的蒸发速率比芯吸速率慢,所以蒸发速率成为织物吸湿快干的速度控制因素。织物的结构应是粗毛细管比例多,外层的材质应疏水。疏水材质织物的芯吸与蒸发速率均快。  相似文献   

7.
陈萌  朱方龙 《纺织学报》2018,39(8):52-57
为研究低热流辐射环境下织物内的水分传递特征,借助红外成像仪及干燥理论方法分析了织物内部水分蒸发过程以及水分蒸发对织物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在加热阶段,织物干燥速率和温度快速提高,水分含量缓慢降低;在中间阶段,织物干燥速率保持稳定,温度缓慢升高,水分含量快速下降;在最后阶段,织物干燥速率降低,水分含量缓慢减少。含水率较高的织物其隔热性能较好,但含水率低于20% 时,其隔热性能快速下降,致使织物表面温度快速上升。通过拟合水分干燥速率等数据,采用Page、Niwton 及Henderson 3种经典干燥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织物水分扩散机制。结果显示,Page 模型比较适合于描述低辐射热下织物内水分的动态干燥过程。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织物湿传递测试装置,采用图像采集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织物湿传递性能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实验验证,重点介绍了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动态检测织物湿传速性能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麻针织物的通透性、液态水分管理性能进行测试,得到吸水速率、扩散速度、单向传递指数、透气率、透湿率等指标,然后对各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麻针织物的透气率与厚度、面密度显著相关;吸水与单向传递指数之间显著相关,而与扩散速度无关。通过探讨织物通透性液态水分管理性能与麻针织物结构参数的关系,得出:织物越轻薄、稀疏,通透性越好;中等厚度、疏密度适中偏小的麻针织物有较好的液态水传递与吸收性能;过于厚重,则不利于液态水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
织物浸润速率测试仪器是依据织物芯吸效应来测试织物的吸水性能,从而对其服装舒适性能和卫生学性能进行评价。本设备原理将吸水高度和吸水速度两个衡量指标结合在一起,通过浸润速率即单位时间内织物由于毛细管现象吸收水分上升的程度,通过对各种织物由于成分、织物组织结构、织造方法等不同因素造成的吸水性能差异性检验设备的精确程度。通过本课题开发的织物浸润速率测试仪器能够较准确科学地评价织物的吸水性能,实现了织物吸水性能测试仪器低成本化,操作简单化等。  相似文献   

11.
杨阳  俞欣  章为敬  张佩华 《纺织学报》2021,42(3):95-101
针对针织面料的凉爽性能评价没有明确系统的表征和检测方法的现状,提出了针织面料的凉爽性能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干态织物升温性能表征织物导热能力,以湿态织物升温性能表征织物导热、水分扩散和蒸发等降温性能;结合织物导热性能的评价原理,提出针织面料凉爽性能的评价指标:凉爽温度、凉爽温度指数和凉爽能力指数。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34块织物的相关热湿舒适性能参数与凉爽性能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法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凉爽性能参数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织物凉爽性能相关的主要因素包括织物的热阻、湿阻、干燥速率和扩散半径;凉爽能力指数可通过织物的热阻、湿阻和干燥速率进行预测,凉爽温度可通过织物的热阻和扩散半径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张旭东  施楣梧  肖红 《印染》2012,38(13):9-11
对含棉织物进行树脂整理,测试了树脂整理对织物吸湿、速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整理可降低棉纤维表面能,降低其吸水性,防止其吸水后膨润;若同时进行亲水整理,则有利于提高其水滴扩散速率及蒸发速率,从而显著提高含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树脂整理有利于提高含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适合在大量出汗条件下服用,且穿着舒适.  相似文献   

13.
马希明  丁殷佳  王利君 《丝绸》2020,57(2):6-12
文章为分析出汗过程对运动服面料热湿阻变化的影响,选取15种常见运动服面料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行研制的动态出汗装置和SGHP-10.5服装热湿阻测试系统,测量织物从吸湿到干燥整个动态过程的热阻和湿阻。以织物的性能参数为影响因素,构建了线性回归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热、湿阻变化率两个指标来分析织物的动态热湿传递性能。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模型数据预测误差较大,而RBF神经网络预测的热、湿阻变化率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2.2968%和2.0862%,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周宇  朱方龙 《纺织学报》2013,34(12):55-0
为了对人体着装稳态情况下织物内水分传输特性的进行有效的测定及评价。本文采用三步法分别实验测试了不同液面高度下装置的总湿阻、织物上表面空气层1湿阻、织物下表面与水表面之间的空气层2湿阻,利用回归方法确定水蒸汽在空气层2的等效扩散系数,进而计算出有空气层存在情况下织物的有效湿扩散系数。此方法能有效规避空气层对织物透湿性测试精度的影响,测试结果能深刻反映出织物传质的特性,为深入研究织物的舒适性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面料的凉感效果以及解决现有面料凉感测试仪器无法检测水对面料凉感性能影响的问题,利用高密度聚乙烯纤维为圈组织、纯棉靛蓝纱为地组织开发了2款针织牛仔凉感面料,并对面料的凉感性能、吸湿快干性能、抗紫外线性能等进行了检测;搭建织物凉感性能可视化检测平台,用带有一定温度的水滴代替汗液,对面料吸湿后凉感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面料吸湿以后导热能力显著提升,降温效果明显,面料的稳态凉感性能得到提升;水分对面料稳态凉感的影响大于纤维的导热性能,面料的吸湿性能越好,其稳态凉感效果就越好;水滴被样品面料吸收以后,会在面料的表面扩散成有规律的温度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含盐废水蒸发处理工艺复杂、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利用纺织品具有孔隙率高、透气性好、传湿快和光热转换性能可控等特性,将其作为含盐废水的流动以及蒸发载体进行实验,研究其厚度、透气性、颜色和纳米碳化锆后整理对含盐废水蒸发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盐废水在织物表面的蒸发速率比在自然状态下蒸发提高了400%;厚度为0.48 mm的织物相比于1.32 mm的织物,含盐废水蒸发速率提高了63%;透气率为126.7 L/(s·m2)的织物相比于53.9 L/(s·m2)的织物,含盐废水蒸发速率提升了56.9%;黑色织物对含盐废水蒸发速率的促进作用相比于白色织物提高了30.3%;采用纳米碳化锆整理后白色织物表面含盐废水的蒸发速率相比未处理织物提升了95.3%。  相似文献   

17.
医用防护服织物的结构与透湿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医用防护服织物的结构,分析了不同复合结构的特征,分别用吸湿法和蒸发法测试了医用防护服织物的透湿量,以及模拟穿着多层织物的状态时医用防护服织物的透湿量。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PTFE)膜层压织物透湿量高,聚氨酯(PU)涂层织物及热塑性聚氨酯(TPU)涂层非织造布透湿量低,且有明显的涂层缺陷,有剥落现象。试样蒸发法透湿量普遍较吸湿法透湿量小,且试样间透湿量差异小。随层数的增加,多层织物组合试样透湿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面料的凉感效果以及解决现有面料凉感测试仪器无法检测水对面料凉感性能影响的问题,利用高密度聚乙烯纤维为圈组织、纯棉靛蓝纱为地组织开发了2款针织牛仔凉感面料,并对面料的凉感性能、吸湿快干性能、抗紫外线性能等进行了检测;搭建织物凉感性能可视化检测平台,用带有一定温度的水滴代替汗液,对面料吸湿后凉感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面料吸湿以后导热能力显著提升,降温效果明显,面料的稳态凉感性能得到提升;水分对面料稳态凉感的影响大于纤维的导热性能,面料的吸湿性能越好,其稳态凉感效果就越好;水滴被样品面料吸收以后,会在面料的表面扩散成有规律的温度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制织23种吸湿速干机织物,测取芯吸高度、扩散面积、干燥速率等吸湿速干性能指标,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的方法,对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通过优先比秩位排序,综合评价织物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模糊相似优先比在织物比较方面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