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袁月松  王兴臣  姬琳  邢基祥 《陕西中医》2022,(11):1605-1608,1612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证范畴,历代医家多从平抑肝风论治。吾师王兴臣独辟蹊径,认为该病是以脾胃气化失常为中心,以五行乘侮关系为纽带的疾病,指出脾胃虚损是颤证关键病机,将从脾胃论治贯穿颤证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现从脾胃的生理功能、五运六气角度以及脾与五脏的关系出发,论证脾虚致颤的病理机制以及从健运脾胃治疗颤证的必要性,治疗上应以实脾胃之元气作为主要手段,守天时、旺脾土,治法当健脾化湿、补中益气。并以参术汤为引,复中焦升降之枢纽,斡旋气机治颤,总结导师从脾胃论治颤证的临证审察之经验,从而促进中医理论契合运用于临床实践,以期为颤证的治疗提供参详。  相似文献   

2.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部、手足微颤,重者可见肢体颤动不已,甚至失去自理能力。颤证包含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等疾病,西医以药物治疗为主,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中医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肝肾,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临床治疗宜肝肾同治。该文从肝、肾两方面论述颤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颤证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颤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帕金森氏病及帕金森氏综合征,是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异常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疾病,是常见的老年难治性疾病,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疗老年颤证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均为住院病人,依据1991年11月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均诊断为老年颤证。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病程最长者9年,平均约4年;有家族史者2例,有中风病…  相似文献   

4.
老年颤证分期治疗3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赵国华 《中医杂志》1997,38(5):294-295
老年颤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是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异常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疾病。1991年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制定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对于老年颤证诊治工作规范化起了积极作用。老年颤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频数分析法对治疗颤证的中药进行统计描述,探索颤证的用药规律及病机本质,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相关标准纳入文献97篇,对所用中药进行分类,采用频数统计方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及频数分析。结果治疗颤证的核心药物是白芍、天麻、熟地黄、当归、川芎;使用率最高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以及活血化瘀药;药物归经以入肝经为主。结论颤证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肝,基本病机为筋脉失养、肝风内动。临床用药应注意补虚药与平肝息风药的结合使用,在滋阴养血息风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表现配以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同时重视脾功能的调节才能取得更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老年颤证是指以头或肢体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颈背僵直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相当于西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现结合古代医家论述、现代学者的研究及笔者的临床观察,探讨老年颤证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7.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主要病机为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失宜、劳逸失当所致的肝脾肾病损,缓则以治本为主,急则治标为主。该病部分患者呈逐年加重倾向,因此,除药物治疗外,还应重视调摄。彭德忠教授运用针灸推拿结合辨证治疗颤证,取得较好效果,阐述其对颤证病机与治法的理解,介绍其针灸推拿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29-31
文章探讨分析国医大师张磊教授运用燮理法治疗颤证的经验。通过侍诊学习以及对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总结、概括燮理法学术思想、燮理法治疗颤证的内涵。张磊教授认为颤证为内科杂病一种,其病程漫长,病机复杂,较难治疗,其病位在肝,又与脑髓、筋脉、脾、肾等脏腑相关,证候错杂,正是基于此,运用燮理法,燮理阴阳,以柔克刚,以达到脏腑平和,肝木调达,气畅血行,恢复筋脉润泽、平顺之象。燮理法治疗颤证是用其法,悟其理,观其脉证,分析其失调的具体状态,随证加减论治,是偏胜偏衰,是交是燮,还是失平失秘等,紧扣其现状,进行燮理方为之妥善。  相似文献   

9.
以张运克教授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痉证、胸痹、颤证、眩晕验案为依据,分析总结其辨证思路及临证经验。临床中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痉证、胸痹、颤证、眩晕等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是以难治性、致残率高为特点的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李果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系统总结了颤证早中晚不同分期的病机特点,认为肝为颤证的主要病位,肝脏在颤证初期易生内热,故颤证初期的病人多见内热症状。因此李果烈提出“肝热”病理因素在帕金森病初期阶段占据重要地位的观点。热久易生瘀,瘀热之邪进而成毒,“肝热”病机贯穿帕金森病的进展过程,同时是促使帕金森病病机演变的重要因素。李果烈在“肝热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帕金森病的核心治则,创制了“清肝息风方”以清热化瘀、息风解毒,在初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确切疗效,附验案一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老年颤证是以头或肢体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颈背僵直为主症的老年脑病,相当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本病病因不明,病程长,顽固难治。自1996年8月~1999年4月,笔者用自拟平颤散治疗老年颤证获较满意效果,现将资料完备的15例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0岁~78岁,60岁以上13例;突然发病5例,2例为中风后遗颤证,3例因过度用脑、情志刺激而发病;慢性起病渐进加重10例,无明显诱因。全部病例除外家族遗传史,既往患两种以上老年病者13例,依次  相似文献   

12.
浅谈老年颤证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老年颤证是指以头或肢体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颈背僵直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相当于西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现结合古代医家论述、现代学者的研究及笔者的临床观察,探讨老年颤证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3.
正帕金森病属中医学"颤证""拘病"范畴,以静止性震颤为主,可诊为中医"颤证";以肌肉紧张拘紧、行动迟缓为主可诊为"拘病"。颤病病名首见于明代,本病以强直、震颤、运动减少、行动迟缓为主症,病程迁延,进行性加重。本文讨论阴血不足、肝风内动导致的颤证,验案如下。患者,男,63岁。2015年2月15日初诊。以"进行性右上肢震颤2年余"为主诉来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于2014年4月出现右手颤抖,握笔写字、  相似文献   

14.
颤证一病,病在筋脉,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多发于中老年人;历来医家多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因此在治疗中多从平肝熄风、滋补肝肾着手。方之勇主任医师认为“脾肾阳虚,肝阴不足”之病机也较为常见,故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温脾肾之阳,兼以滋肝木之阴,疗效显著。通过对从阴阳两虚治疗颤证的临床诊疗思路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以阐明阴阳两虚在颤证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西医学所命名的"帕金森病"大致可归属于中医学"颤证"的范畴,文章旨在阐明两病的差异与交融,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首先,梳理颤证的相关理论,并开展颤证的中医现代辨证规律研究;其次,明确目前多数医家对帕金森病病机及证候分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学的相关研究;最后,对比前后两项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两病的主要症状相似,但在病证所辖范围、病位及基本证型和证候要素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结论:可以参究颤证,探讨帕金森病的证候学规律,为丰富和发展中医辨治帕金森病理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顾锡镇教授辨治老年颤证经验。顾教授认为老年颤证病机以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肝风内动为主,病性总属本虚标实,治疗以滋补肝肾、熄风止颤、活血祛瘀为大法,主张分期辨治,标本同治,对于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均有所兼顾,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也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以静止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及姿势障碍为主要特征。中医将其归于"颤证"、"颤震"、"振掉"等范畴,其发病主要在于肾虚,肾虚髓亏、肾虚生风、肾虚络瘀分别为发病的重要环节,探讨PD肾虚证候特点及其演化规律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颤证又称"颤振""震颤",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1])。轻者表现为头部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震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小脑性震颤、老年性震颤等疾病。颤证呈慢性疾病过程,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可严重影响患者情志及社交,从而使疾病愈发加重,故在治疗上应积极应对。薛莉主任医师从事临床近30年,擅于针药并用治疗颤证,现将其临床  相似文献   

19.
介绍马云枝教授从“内风”论治帕金森病的临证经验,分别阐述了内风形成的理论基础、内风致颤的机理,提出肝肾脾虚损为本,风痰瘀毒阻络为标,内风的形成为颤证的重要病理因素。治疗上以熄风通络为基本治则,分别从阳亢化风证、阴虚动风证、痰热动风证、血瘀生风证、血虚生风证五方面展开论述,并附典型验案加以分析,指出帕金森病治疗可从“内风”入手。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颤证多发于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病的发病率会随之升高。帕金森颤证与肾、脑、督脉相关,从肾、脑、督脉论证帕金森颤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临床上中药或者针灸从肾、脑、督脉出发治疗帕金森颤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基于肾脑督脉的理论基础,我们课题组从“脑肾相济”出发,用针刺疗法对帕金森颤病做实验研究,以期为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病的选穴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并将此理论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