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热感觉和热舒适与热适应性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热舒适研究的发展过程,讨论了热感觉、热舒适及热适应的定义,并分析了热感觉与热舒适的差异及与热适应性的关系,得出了人们对同一热环境有不同的热感觉及热舒适性,主要是由于人体的适应性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测试了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受试者的主观热感觉,建立了热感觉与室内操作温度的对应关系。在夏季,人们对偏热环境的耐受力强于PMV预测结果;在冬季,人体对于偏冷环境具有适应性,若室内温度偏高,人会感觉不适,实际热感觉高于PMV预测值;由于供暖条件的差异,长期生活在我国南方的人冬季对于偏冷环境的适应性要强于北方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上海地区人体热感觉和适应性热舒适现状,通过环境参数测量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来分析和探讨室内外气候条件、服装热阻、热感觉等关系。本文主要涉及自然通风建筑内人体热感觉和热中性温度随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应性热舒适研究中,人体中性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得到的上海地区适应性热舒适模型可为适合我国自身特点的热舒适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办公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夏季、过渡季和冬季4栋典型办公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流速等物理参数的实测以及现场人员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办公类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现状和人体热舒适性情况。结果表明:1)被调查的办公建筑内夏季热湿环境良好,平均温、湿度都比较合适,而冬季室内空气温度偏低。2)各个季节办公建筑内人员平均热感觉投票TSV均比较接近0,说明人们整体热感觉趋于适中,热舒适投票也说明办公建筑内绝大多数人是感觉热舒适的。3)各个季节办公建筑内人员实际热感觉投票TSV与理论PMV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夏季实测热中性温度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而冬季实测热中性温度比理论值要低,说明人们对建筑环境具有了更强的适应性。4)夏季、过渡季和冬季人们的服装热阻平均值分别为0.35、0.77和1.42 clo,服装热阻与室内、外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对青海乡域4所典型中小学校10间教室冬季室内温湿度、风速、黑球温度等热环境参数进行现场测试,同时对420余名青少年学生的衣着情况、热感觉评价等进行了主观问卷调查。对测试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实测和预测热中性温度分别为13.8和14.5℃,热期望温度为16.2℃,90%的学生感到满意的舒适温度范围为15.8~18.7℃。在当地寒冷的气候条件、学生衣着习惯、心理期望及生理特性等因素影响下,中小学生形成了对偏冷环境的适应性,提出可利用适应性PMV模型(aPMV)对中小学生平均热感觉进行准确预测。可为乡域中小学教室冬季热环境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择长沙、广州、沈阳和西安4个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过渡季节通过采用现场建筑内热湿参数实测和室内人员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共建筑热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得到过渡季节我国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操作温度和服装热阻的分布特征,而问卷调查分析则表明,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内绝大部分人员热感觉投票值TSV都在-1~+1之间,热感觉比较合适,但各地区公共建筑内都还有约30%的人感觉稍不舒适,热感觉与热舒适存在差异。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地区建筑内的热中性温度和热舒适温度范围。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室内实测热中性温度都要小于理论热中性温度,人们更偏向低于理论值的室内温度,而实际热舒适温度范围则要比理论热舒适温度范围更加宽泛,说明过渡季节各地区的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了。  相似文献   

7.
选择长沙、广州、沈阳和西安4个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过渡季节通过采用现场建筑内热湿参数实测和室内人员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共建筑热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得到过渡季节我国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操作温度和服装热阻的分布特征,而问卷调查分析则表明,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内绝大部分人员热感觉投票值TSV都在-1~+1之间,热感觉比较合适,但各地区公共建筑内都还有约30%的人感觉稍不舒适,热感觉与热舒适存在差异.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地区建筑内的热中性温度和热舒适温度范围.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室内实测热中性温度都要小于理论热中性温度,人们更偏向低于理论值的室内温度,而实际热舒适温度范围则要比理论热舒适温度范围更加宽泛,说明过渡季节各地区的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了.  相似文献   

8.
夏热冬冷地区人体热舒适气候适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冬、夏季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进行大样本测试和统计,以问卷方式调查了居民的基本情况,以ASHRAE的7级热感觉标度对居民的热感觉主观反应进行了调查统计.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该地区冬、夏季的热中性温度与期望温度.建立了夏热冬冷地区热舒适气候的适应性模型,确立了室内舒适温度与室外空气温度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将适应性舒适温度作为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在改善室内热舒适度的同时,可显著地降低建筑设备能耗.  相似文献   

9.
室内热舒适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世界各国热舒适现场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对PMV模型和适应性模型(Adaptive Model)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比较。PMV模型适用于评价装有中央制冷、采暖、通风的室内热舒适,对于自然通风的室内环境,它预测的热感觉比人体实际热感觉高。而适应性模型更强调人的适应性,人体通过适应机制调节自身的热感觉。热适应的累计可以解释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们热感觉不同。将ISO7730和Adaptive Comfort Standard(ACS)相结合,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宿舍夏季热舒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博  刘加平  宋德萱 《暖通空调》2006,36(5):105-108
以西安某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现场测试了宿舍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参数。通过问卷调查了学生对室内热环境的主观热感觉。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宿舍内的热环境处于ASHRAE给定的舒适区之外,80%以上的学生对室内热环境表示不满;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室内热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赵羽  袁东立  谢飞 《暖通空调》2012,42(4):21-25
为获得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舒适评价方法,利用Fluent软件,根据杭州市典型室外气象参数确定边界条件,模拟居住建筑室外绕流场、室内通风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运用基于风速补偿的热适应性评价模型分析室内热舒适状况,并将此法与PMV模型结果对比,表明前者定义舒适的阈值较小,且正向偏离较大,后者则能较好反映自然通风房间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summer and winter in Beijing. Classrooms and offices in a university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survey. The respondents’ thermal sensation and thermal adaptability in both seasons were analyzed. During the study, indo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cluding air temperature, mean radiant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air velocity were measured. The respondents’ thermal sensation was determined by questionnaire.A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or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sensation was found. In the summer study, the “scissors difference” between TSV and PMV was observed in the air-conditioned environments if the temperature was out of the neutral zone. People had higher tolerance in the hot environment than PMV predicted. During winter, the outdoor temperature had a prominent influence on thermal adaptability. The low outdoor temperature made people adapt to the cold environment. When the indoor temperature was heated to a high temperature by space heating facilities, respondents felt uncomfortable since their adaptability to the cold environment was nullified.Furthermo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rmal responses between respondents from North and South China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climates of people's native regions also affected their thermal comfort and adaptability.  相似文献   

13.
上海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洁  李峥嵘  宋德萱  夏博  孙宇 《暖通空调》2007,37(5):118-121,64
2006年夏季对上海高层住宅的建筑概况、空调设备、生活方式、能源消费及舒适度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测试了室内温湿度,分析了室外气候条件、住宅形式、人员活动等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底层、中间层、顶层室内温湿度和舒适度差别不大,住户对中午时热环境的不满意率高于早上和晚上,但在能够采取一些降温措施时,不满意率会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重庆自然通风热舒适模型的建立及热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飞  张华玲 《暖通空调》2012,42(1):61-64,42
在分析国内外自然通风热舒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地区潮湿的气候特点,对现有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模型进行了湿度修正.采用电子温湿度记录仪对重庆地区村镇典型住宅的室内外热湿参数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利用该模型对村镇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村镇住宅室内和室外相对湿度高于70%的时间分别占全年总时间的95.4%和87.2%,室内温度高于28℃且相对湿度高于70%的时间达1 196 h;全年舒适时间为3 838 h,占全年总时间的43.8%;现有评价模型与修正模型的舒适时间相差405 h,其中空调季相差342h,且温度越高,相对湿度对热舒适的影响越大,说明在温度较高时应考虑相对湿度对热舒适的影响,但修正模型的可靠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自动记录仪,对厦门某海滨住宅夏季自然通风与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根据测得的自然通风时段,分析了自然通风对房间风速及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白天室内风速均值及波动值较夜间大。(2)房间在自然通风时段,室内气温均值略低于室外,室内气温波动明显低于室外且各房间气温波动差别不大;房间在非自然通风时段,室内气温均值与室外气温相当,室温变化相当平缓。(3)无论是自然通风还是非自然通风,房间的黑球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差别很小。(4)当房间处于非自然通风状态时,室内热环境总是处于"不可接受"水平,当房间处于自然通风状态时,其室内热环境几乎全时段达到"可接受"水平,且有的房间在某些时段可达到"热舒适"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连沈阳夏季室内热湿环境状况的实测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大连市和沈阳市8套住宅夏季室内温湿度的实测调查,分析了室外气候条件、住宅形式、人员活动及空调设备使用情况对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为了解目前北方地区现有住宅夏季室内热湿环境状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夏季热环境分析及改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翠玉  赵华  周静 《山西建筑》2006,32(1):207-208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室内外热环境的测试,阐明了建筑物夏季热环境现状,根据所测数据分析了引起室内过热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和改善措施,并为其他公共建筑(主要以白天使用为主)的热环境改善提供参考,实现室内外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陶求华  李莉 《暖通空调》2012,42(4):72-75
为考察冬季非空调环境下人体热感觉,对厦门某高校教室的热舒适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在测量室内外热舒适参数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人体热反应样本.分析样本得出厦门高校教室冬季非空调工况下人体热中性温度和热期望温度分别为19.3和19.4℃.综合考虑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风速及服装热阻对坐姿轻度活动状态人体的热舒适影响,使用MATLAB软件进行非线性回归,得到非空调工况下热舒适预测方程.该预测方程与实测得到的人体热舒适投票两者结果有较高相关度,同时较大程度上反映了冬季非空调环境下人体热感觉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