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自理和认知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04年2~8月期间住院的轻、中度AD患者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除与对照组一样接受常规治疗外,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作为评定工具。结果实验组经护理干预后,MMSE评分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除ADL量表中洗衣、洗澡、定时如厕、打电话4项外,其余各项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护理干预可提高A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改善认知障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徐敏 《健康研究》2014,34(6):691-692
目的探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痴呆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73例老年痴呆患者入院后介入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CM激越问卷(CMAI)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6、12个月,患者MMSE量表评分、CMAI问卷评分及ADL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各类激越行为发生率为61.6%(45/73),安全事件发生率为42.5%(31/73),护理后激越行为发生率为9.6%(7/73),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0.9%(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激越行为及安全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老年性痴呆(AD)患者社区康复训练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出院后不给予任何康复训练干预,而干预组出院后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干预后1年干预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激越行为量表(CMA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适应能力等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P〈0.01)。结论早期AD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后,可明显减轻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周、4周的NDS及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前后相比NDS及ADL评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2周、4周后相比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L评分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本院收治的112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芎葡糖糖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MMSE量表评分、ADL量表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70/7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4%(37/4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6/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3/4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显著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联合维生素治疗与血管性痴呆(VD)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5例VD合并高Hcy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采用智力低下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痴呆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维生素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减轻痴呆程度。  相似文献   

7.
倪华  刘澄英  邵荣  沙江明  申怡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94-1797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确诊VCI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多奈哌齐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35例)和多奈哌齐组(对照组,34例),2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2组患者于始疗前、治疗第12和24周分别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颅内主要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第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间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2组间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2组间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间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12周治疗组脑动脉P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治疗组各脑动脉PI值与治疗前及第24周对照组P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脑动脉R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各脑动脉RI值与治疗前及第24周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多奈哌齐能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多奈哌齐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更好地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将66例ADHD患儿按治疗干预方案不同分2组,研究组(32例)给予哌甲酯治疗及父母教养方式干预,对照组(34例)仅采用哌甲酯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采用患儿自我意识量表(PHCSS)进行评定。结果2组干预前PHCSS总分异常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PHCSS备分量表评分及总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的行为评分、焦虑评分、合群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余项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差值和总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0.01);研究组干预1年后PHCSS总评分异常率(28.1%)低于对照组(52.9%,X^2=4.20,P〈0.05)。结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对ADHD患儿的治疗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2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0人和对照组42人。干预组按顺序实施语言训练、角色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疗程12个月。干预前1个月内和干预后1个月内,采用大体评定量表(G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疾病亚型、抗精神病药物、阳性家族史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GAS、ADL、SSPI和SANS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自身比较,干预后SSPI、ADL、GAS、SANS量表得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较好的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或延缓精神残疾,是较为有效的精神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社区康复训练在提高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D患者110例,按临床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在住院期间和出院时做常规康复训练与出院指导,出院后不作任何康复干预;干预组55例采用社区康复训练模式,无论住院或出院均进行记忆、逻辑思维、日常生活能力、定向力、体能等方面为期6个月的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MMSE量表和WHOQOL-BREF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为(24.16±4.12),高于对照组的(20.32±4.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22);同时,干预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评分为(69.65±7.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2±6.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P〈0.001)。结论社区康复训练模式可显著提高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12)、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适应性量表对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前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时ADL、SDSS、生活质量量表(SF-12)和社会适应性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应加强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心理干预,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马艳秋 《现代保健》2011,(24):40-42
目的初步研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认知评估中的效度。方法对50例CHF患者行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认知功能评估。结果MoCA与MMSE的评分分别为(23.8±3.7)分与(27.9±1.8)分,MoCA评分明显低于MMSE评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和MMSE评分结果高度相关(r=0.86,P〈0.05)。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Ⅲ-Ⅳ级中69%患者MoCA评分低于26分,而Ⅰ~Ⅱ级患者中有52%低于26分,与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CA和MMSE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MoCA用于CHF认知筛查敏感性高于MMS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选标准、排除标准选出血管性痴呆(Va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基础上,治疗组每天一次静脉滴注5%葡萄糖+奥拉西坦4.0g共5周,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两个疗程(20天),对照组每天一次静脉滴注5%葡萄糖+吡拉西坦4.Og共5周治疗。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定,比较2组治疗前后MMSE和ADL评分。结果MMSE评分: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ADL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ADL评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确能够改善患者的智力,减轻痴呆程度,疗效较对照组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阳补气祛瘀方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VD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服温阳补气祛瘀方煎剂治疗;对照组口服哈伯因片治疗。疗程均为半年。观察临床疗效及MMSE、HDS、FAQ量表得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68.0%,对照组总有效率54.0%。两组治疗前、后MMSE、HDS、FAQ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MMSE、HDS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药物副作用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温阳补气祛瘀方治疗VD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辅助氟伏沙明治疗强迫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强迫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阿立哌唑(2.5—10mg/d)辅助氟伏沙明(250—300mg/d)组(研究组)、氟伏沙明(250~300mg/d)组(对照组),治疗观察期均为8周。两组患者于基线及治疗2、4、6、8周末分别评定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分别脱落1例、2例。研究组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评分在基线及2、4、6、8周末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末时,两组间的强迫思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迫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末时,两组间的强迫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时,两组间强迫症状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辅助氟伏沙明可有效、持续地改善强迫障碍患者的强迫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氟伏沙明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80名人组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为曲唑酮联用帕罗西汀,对照组仅用帕罗西汀,2周末视病情可酌情帕罗两汀加量至40mg/d,采用HAMD评定疗效,SERS量表评定副反应,观察6周。结果2周末、4周末、6周末两组组内HAM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4周末、6周末HAMD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硅著性意义(χ^2=4.71,P〈0.05),两组组间4周末SE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6周末SER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仍有届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屁著性意义(χ^2=4.44,P〈0.05)。结论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缓解程度高,不良反应较少且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保护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保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8%(109/1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86/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日常生活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0天时两组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保护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可靠、有效,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用神经影像学与神经心理测验、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合对青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以探讨青年患者梗死后是否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神经内科就诊的45岁以下的脑梗死患者58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选择同期本院职工及家属、患者家属共56例。两组分别进行神经影像学与神经心理测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脑梗死后3个月,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28例,占52.83%。脑梗死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梗死与腔隙性梗死的MoCA、ADL及ERP—P3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梗死与小梗死之间的MoCA、ADL及ERP—P300比较,ADL及ERP—P3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与腔隙性梗死之间的MOCA、ADL及ERP—P3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存在认知损害,并且青年患者认知障碍值得重视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两周内的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8天C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28d后治疗组、对照组CS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8例经专科医院确诊后转入社区康复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30例,对照组28例。在两组原有药物治疗不变且各方面条件无显著性差异的前提下,对干预组进行社区综合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应用长谷川智力表(H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生活质量量表(QOL—100)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HDS、ADL和MMSE测定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干预2年后,干预组的HDS、ADL和MMSE评分分别为7.93±3.72、52.84±15.45、22.89±7.31,对照组分别为5.39±2.91、56.22±20.76、18.89±6.49,干预组病情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QQL—100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社区综合心理干预能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