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IPv6网络资源建设云计算基础平台,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FHMIPv6的MDA-FHMIPv6协议IPv6虚拟机在线迁移系统.利用设计的云计算控制引擎为核心转换连接IPv6网络完成虚拟机在线迁移,并向客户端提供云计算服务.该云计算控制引擎联合特权虚拟机实现了基于FHMIPv6的MAP动态自适应功能.经实验验证该系统可应用于IPv6网络云计算基础平台建设,并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虚拟机迁移效率.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将计算和存储任务分配到由大量计算机构成的云端的计算范式,云计算必将会引起IT行业的一场巨大变革,而IP地址是云计算大规模应用的基础.给出了云计算的参考定义、主要特点和衡量标准,描述了IPv6地址技术、IPv6安全技术、IPv6服务质量技术和IPv6移动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分析了云计算中IPv6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韬  姚永晖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38(4):34-34,36,38,39
三网融合工作的推进、物联网的建设、移动数据业务的大幅增加等都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我国当前对IP地址资源的需求.IPv4向IPv6过渡是必然的,新一代的1Pv6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IPv4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将提供更多的高性能服务.IPv6从根本上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实效性,同时还可使有线网络和移动网络融于一网之中.本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现在广泛使用的32位IP地址面临被用完的威胁,为此IETF 提出了下一代因特网协议(IPng)即IPv6,用来取代IPv4。本文介绍了IPv4/IPv6过渡技术的机制及过程,对各种IPV4/IPV6过渡技术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探讨了这些过渡机制安全方面的优劣、使用中的限制、应用方式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如明 《移动通信》2005,29(8):15-17
移动IP技术是移动通信和IP技术的深层融合,它可以使每一个用户终端都具有网络节点的能力, 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从而实现人们梦想的无处不在的多媒体通信,移动IP技术也因此倍受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本期推出的“移动IP”专题,从移动IP系统的解决方案、安全性分析、IPv6与IPv4的比较、IPv6在3G/4G中的应用以及我国在发展IPv6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移动IP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业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云计算的发展对IPv6地址资源产生了极大需求,同时对IPv6部署也带来巨大挑战。文章首先分析IPv4业务平台向IPv6升级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和需要的修改细节,并针对应用、数据、操作系统、网络接入各个层面提出传统业务平台向IPv6升级的具体策略及注意事项;然后研究IPv6协议在云计算环境中的应用,从IaaS、PaaS、SaaS三个层面分析云计算平台向IPv6升级的具体策略及注意事项,帮助云计算平台实现支持IPv6协议的虚拟机,提供支持IPv6用户访问的云服务。  相似文献   

7.
为了避免IP地址枯竭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以IPv6技术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世界各国都出台了IPv6发展战略,我国也出台了《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指导意见》等政策,明确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目标.作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加速向更加通用开放的IP技术过渡转型.由于IP地址资源不足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广电网络的业务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此外,面临三网融合的激烈竞争,广电网络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IP地址资源不足,以及IP网络安全性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广电网络IPv6迁移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三种主流的过渡技术,梳理出广电网络演进的各个阶段,提出了广电网络实现平滑迁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IP协议——IPv6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 《广东通信技术》2001,21(11):12-15,30
主要介绍了下一代IP协议--IPv6的一些特点,包括IPv6地址空间,IP安全和保密,服务质量(QoS),地址配置,移动IP等,并介绍了IPv4向IPv6的过渡策略和IPv6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IPv4向IPv6过渡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业界对于过渡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未来的IP网络将是IPv4网络与IPv6网络的集成网络。IPv6能够解决IPv4的许多问题,如地址短缺、服务质量保证等。同时,IPv6还对IPv4作了大量的改进,包括路由和网络自动配置等。IPv6和IPv4将在过渡期内共存几年,并由IPv6渐渐取代IPv4。  相似文献   

10.
全球IPv4地址已经耗尽,IPv6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IPv4到IPv6过渡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如何使用各种过渡技术在现有IPv4网络设备资源下进行IPv4网络到IPv6网络的平滑过渡已成为当代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因此提出了城域网宽带拨号用户IPv4到IPv6过渡方案,即以双协议栈为基础技术,同时采用6to4/ISATAP Tunnel。并且在此环境下运行WWW、FTP、Http、DNS等网络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1.
介绍NAT-PT及与其相关的网间协议转换技术,采用NAT-PT技术设计IPv4/IPv6转换网关。通过该网关在实际网络环境中运行,测试NAT-PT对UDP协议和TCP协议的翻译,最终实现IPv4和IPv6之间的双向通信功能,满足网络高速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IPv4 and IPv6 will coexist for many years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he traditional IPv4-based Internet to an IPv6-based Internet.DHTLayer,a novel IPv4/IPv6 transition mechanism based on Distributed Hash Table(DHT)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It can fully support IPv4 and IPv6 inter-operation.DHTLayer employs a DHT overlay to maintain the routing information between IPv4 and IPv6.It decouples path selection from packet delivery.In DHTLayer,the Looking-Up Route Path is responsible for selecting paths,...  相似文献   

13.
基于IPv6的移动数据网络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移动需求,并将移动IPv6作为IPv6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IPv6在移动环境下可更好地支持端到端以及多媒体业务.随着IPv6标准的成熟,移动网络中逐渐引入IPv6也成为通信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移动数据通信和IPv6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在移动网络中引入IPv6的策略,并给出了3G网络环境下IPv6地址分配方式以及移动IP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移动IPv6协议的优点,列举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IPv6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Internet的发展,IPv4的局限性严重制约了IP技术的应用和未来网络的发展。IPv6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基础以其各方面的技术优势得到广泛的认可。从安全技术方面分析了IPv6安全技术的优势,同时阐述了其在安全方面的局限性,并说明IPv4向IPv6过渡还需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IPv6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 as it has to, because IPv4 does not support enough addresses for everyone alive today, let alone proliferating embedded and mobile devi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over IPv4. The main advantage of IPv6 is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available for networked devices, allowing, for example, each mobile phone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to have its own IP address  相似文献   

16.
李子木  傅怡琦  潘丽 《通信学报》2014,35(Z1):16-86
分析了校园有线网和无线网大规模IPv4/IPv6演进环境下的基本地址管理需求,对IPv6地址管理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对适用于这种大规模演进环境的地址管理服务关键运行技术进行了探索性讨论。最后通过实际部署案例,给出了地址管理服务在大规模IPv4/IPv6双栈演进环境中的具体应用,为基于IPv6的下一代校园有线网和无线网统一地址管理和演进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IPv6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协议,用来克服现有标准IPv4在可扩展性和服务方面的不足。介绍了NAT技术,探讨了IPv4/IPv6过渡中的地址转换机制,同时也指出NAT技术在IPv4向IPv6过渡中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8.
蔡晓宇 《电子工程师》2008,34(12):32-36
随着Internet数据业务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Ipv4的Internet已不适应当前应用需求。Ipv6作为一种新型的Internet协议,克服了现有标准Ipv4在地址匮乏、路由表过于庞大和服务安全等方面的不足,Ipv6即将取代Ipv4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并且为未来移动通信提供重要支持。文中概括介绍了IPv6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如何实现IPv4到IPv6的过渡,并且讨论了IPv6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明了IPv4/v6过渡的必要性,对现有的基本过渡技术进行综述和比较。根据运营商实际网络环境分析已有的双栈技术和NAT444技术相结合的过渡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场景分析不同的过渡技术,最终根据运营商的案例分析了部署CGN的过渡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