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评价测定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差值法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19例血尿患者的血MCV和尿MCV,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用他来判别血尿来源,并与尿MCV法作比较。结果以MCV差值≥9.70fl,为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标准,其敏感度为0.920特异度为0.987,正确率为0.961,以尿MCV≤70.75H为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标准,其敏感度为0.880,特异度为0.899,正确率为0.891。结论与尿MCV法相比,MCV差值法具有较高的铭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筛检血尿来源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红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尿,评价实验室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86例血尿患者的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分布宽度,镜检尿红细胞形态。结果: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畸形率为91.11%,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畸形率为29.27%;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为68.36±7.58 fL,非肾源性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为87.64±7.52 fL;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25.14±4.37%,非肾源性血尿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16.36±2.59%。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尿红细胞形态、平均体积和分布宽度,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相差显微镜和血细胞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 CX41相差显微镜和COULTER STKS血细胞分析仪,对132例不同来源的血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肾小球性血尿的红细胞畸形率为(82.1±8.3)%,尿红细胞体积(U-MCV)为(65.1±7.9)f1;非肾小球性血尿主要为正形RBC,尿红细胞体积(U-MCV)为(91.1±10.5)。在肾性和非肾性血尿中,RBC和MCV值和畸形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红细胞形态和尿红细胞体积均对血尿的论断有指导意义,而两者联合应用可更客观准确地鉴别血尿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在血尿定位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CoulterAcT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分别测定了170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以及65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MCV,比较2组患者的MCV值。结果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值为(66.8±7.2),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值为(93.3±10.2),P<0.0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尿MCV值的检验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可以作为血尿定位检验很好的指标,并且此法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何丽波 《职业与健康》2006,22(21):1888-1888
目的找出一种经济实用、能在基层开展的判断血尿来源的方法。方法通过对76例确诊为肾小球肾炎的病例和38例非肾小球肾炎的病例进行镜检血尿分析,找出规律。结果肾小球疾病组有97.37%尿中红细胞呈多形型,其中棘红细胞阳性者53例(69.74%);非肾小球疾病组只有13.16%红细胞呈多形型,棘红细胞阳性仅1例(2.63%)。结论如果把多形型红细胞作为肾小球肾炎的标志,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如果把棘红细胞的出现作为肾小球肾炎的标志,特异性比前者提高,而敏感性不如前者。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对临床医生确定血尿来源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尿中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MCV)值来鉴别血尿 ,可操作性强 ,且较为准确快速 ,但影响MCV的因素也很多 ,各家报道的肾小球性血尿的尿红细胞MCV值差异较大 ,均值在 4 3fl到 71fl不等 ,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消除上述因素影响 ,笔者提出测定患者血和尿中红细胞的MCV差值作为判断标准。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研究对象 70例 (男 38例 ,女 32例 ,4~62岁 )均经本院临床确诊为肾小球病变 ( 39例 )及非肾小球病变 ( 31例 ) ,病史中均有明显肉眼血尿史。所用血细胞分析仪为瑞典产AC - 90 0 ,试剂为南昌百特公司产品 ,实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患者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尿液红细胞形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肾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尿液红细胞形态对肾性和非肾性血尿进行鉴别诊断,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 :如患者异常形态红细胞占尿液中红细胞的总数量80%以上,形态变化超过2种,即可诊断为肾性血尿患者;反之,如患者异常形态红细胞占尿液中红细胞的总数量少于20%,形态变化小于2种,即可诊断为非肾性血尿患者。结论 :肾性和非肾性血尿患者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尿液红细胞形态分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平均红细胞体积>96fL的相关疾病.方法 在881例确诊的贫血患儿中共发现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患儿96例,对该群患儿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96例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患儿中,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2.1%),非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94例(97.9%),其中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例,化疗药物所致者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2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1例,白血病25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大部分MDS、AA、白血病和AIHA表现为红细胞大小不均一性贫血.以各种疾病间的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χ2=60.862,P=0.000).结论 研究中发现收治的儿童大红细胞性贫血常见的疾病是MDS、白血病、AIHA、AA;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所占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9.
唐建洲 《现代保健》2010,(23):153-154
目的 探讨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值鉴别各型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健康对照组100例,试验组患者167例,试验组又分为缺铁性贫血、轻型地中海贫血、叶酸缺乏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静脉取血0.5~1.0 ml用EDTA-K2抗凝,应用BC3000型血细胞仪在2 h内测定.结果 健康对照组MCV(85±10.1)fl、RDW(12.5±1.8)%;缺铁性贫血组MCV(67.1±11.5)fl、RDW(22.5±5.4)%;轻型地中海贫血组MCV(65.3±13.5)fl、RDW(12.5±1.3)%;叶酸缺乏组MCV(95±21.2)fl、RDW(26.5±2.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MCV(95±19.6)fl、RDW(12.5±0.9)%.MCV鉴别各型贫血均有统计学意义,RDW除轻型地中海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均有统计学意义.MCV、RDW诊断缺铁性贫血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96.8%;轻型地中海贫血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94.1%;叶酸缺乏敏感性为91.6%、特异性为95%.结论 MCV、RDW在诊断各型贫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可作为鉴别各型贫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瑞氏染色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在血尿来源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瑞氏染色在普通光镜下对582例血尿标本红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确立判断标准,观察其诊断性能.结果 当采用芽孢、穿孔、环状、影细胞等重度畸形率>30%或畸形率>80%诊断肾小球血尿的敏感性为94.2%,特异性100%;采用畸形率<30%诊断非肾小球血尿的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100%.结论 普通染色法检查尿红细胞形态操作简便,准确性高,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筛查无偿献血者的必要性。方法采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筛查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可疑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并对可疑者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检查。结果 MCV<80 fl的筛查出185例,占4 529名被调查人员的4.08%。对185例MCV<80 fl的样品进行地贫基因诊断分析,地贫基因诊断阳性者总例数123例,占MCV<80 fl的185例献血者的比例为66.5%,占抽样4 529人的比例为2.72%。结论为提高血液质量,有必要应用MCV筛查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相差显微镜人工镜检法对尿液红细胞(RBC)形态参数不同判定标准判断血尿来源的诊断效能。方法296例血尿标本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患者,采用相差显微镜人工镜检法和UF1000i分析法进行分析,以临床诊断作为参考,评价2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效能,同时确立镜检法异常红细胞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最佳界值。结果针对不同异常红细胞比例(10%~90%)判定肾小球来源血尿,以镜下血尿中含有80%以上形态异常的RBC定义为肾小球性血尿时,相差显微镜人工镜检法诊断效能最佳,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81%,约登指数为63%,诊断效率为8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UF1000i分析法的灵敏度为70.3%,特异度为53.0%,约登指数为22.3%,诊断效率为60.5%,AUC为0.762。结论相差显微镜人工镜检法较自动化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UF1000i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效能,其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最佳诊断界值点为8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RBC激光参数与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学的相关性。方法对500份新鲜尿标本,采用日本UF-100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RBC激光参数与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学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相差显微镜与流式细胞分析仪RBC-info尿红细胞均一型、变异型、混合型形态符合率分别为91.4%、94.4%、83.3%,与RBC-70Fsc符合率分别是94.9%、95.7%、94.7%,与RBC-Fsc-DW符合率分别是84.4%、86.8%、90.5%,流式细胞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的特异性在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分别是84.3%、88.1%和83.3%、87.9%。结论UF-100测定RBC-info、RBC-P70Fsc及RBC-Fsc-DW参数与相差显微镜镜尿红细胞形态学均高度相关,显示全自动UF-100流式细胞分析仪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对临床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联合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试验分3组,分别是IDA组74例、非IDA组63例以及正常对照组70例,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MCV、RDW,罗氏-411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SF,前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DA组MCV值均显著降低(P<0.01),RDW值明显增大(P<0.01),非IDA组中的各类贫血其MCV值正常或增高,其RDW正常或增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DA组SF值显著降低(P<0.01);非IDA组增高(P<0.05).结论 联合检测MCV、RDW和SF对鉴别诊断IDA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有显著的社会效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来源定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鉴别血尿来源上的价值。方法:对200例血尿患者尿标本采用UF-50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进行红细胞检测。结果:肾活检确诊为肾小球疾病169例,尿红细胞检测300例次,其中239例次表现肾小球血尿79.7%;而确诊的非肾小球疾病31例,尿红细胞检测139例次,其中93例次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66.9%。结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变异性红细胞作为肾小球病变的诊断依据,其敏感性较高,但它依然是一种过筛实验,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镜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MCV和RDW值对各型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ABX PENTRA6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6例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分布宽度。结果: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单纯小细胞性贫血MCV结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6.4715,P<0.001),而RDW无差别(t=1.8697,P>0.05);各型贫血MCV与RDW检测的敏感性为86.7%~94.4%,特异性为90.7%~100%。结论:检测MCV和RDW对贫血诊断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余芳  赵明武 《中国保健》2006,14(24):21-22
目的评价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血尿原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较实用的血尿原因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血尿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其中42例肾小球疾病.40例非肾小球疾病.分别以G1型RBC≥5%(A标准)、G1型RBC≥5%/pro+(B标准)、G1型RBC≥5%/病理管型(C标准)、G1型RBC≥5%/蛋白尿病理管型(D标准)、蛋白尿/病理管型(E标准)和A标准+E标准的并联试验作为诊断肾小球源性血尿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对各种实验室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肾小球性血尿G1型RBC百分率平均为12.03%,非肾性血尿G1型RBC百分率平均为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诊断肾源性血尿的敏感性,A及A+E(并联)显著高于其他所拟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A+E(并联)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对单纯性血尿鉴别诊断选用G1型RBC≥5%作为实验室诊断标准较好.②以A+E(并联)标准诊断肾性血尿优于所拟其他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边红放  殷丽 《医疗装备》2006,19(4):40-40
血液分析仪提示异常进行血涂片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贫血诊断主要参考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积(HCT),对各种贫血的鉴别需借助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RDW)结合血涂片检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到:涂片的意义所在:(1)缺铁性贫血MCV、MCH及MCHC均明显减低而RDW增高。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中心染区明显扩大,以小细胞居多;若RDW正常,可考虑为轻型地中海性贫血。(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CV、MCH、RDW…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尿红细胞Tamm-Horsfall(THP)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初步探讨了糖尿病肾病(DN)血尿尿红细胞的病理特点及其数量与肾脏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实验室建立尿红细胞THP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明确诊断的15例DN血尿进行尿红细胞的THP免疫荧光染色,并对DN血尿、非肾性血尿、DN无血尿患者分别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15例DN血尿患者中,尿红细胞THP染色阳性率>70%的患者9例,阳性率在30%~70%的4例,为混合形血尿;阳性率<30%的2例。在临床明确诊断的非肾性血尿20例中,THP法检测确定非肾性血尿18例,符合率为90%。DN血尿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91.8ug/min,与DN无血尿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可以把尿红细胞THP蛋白的检测作为DN血尿鉴别的指标之一,为DN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变化的关系.方法 42例住院CCP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RDW,应用油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并将两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CP患者急性加重期RDW增宽(0.1512±0.0168),缓解期RDW变窄(0.1268±0.0133),两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期棘形红细胞比例分别为(36.7±9.3)%和(6.7±1.5)%,两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P好转与RDW、棘形红细胞比例呈正相关,显示RDW对预后有一定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