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①目的 观察氧化镁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②方法 将60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加服氧化镁粉。治疗90d,观察血压、血清葡萄糖(SG)、胰岛素(INS)及C肽(CP)变化,并计算CP/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③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INS及CP降低,ISI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 4.11~17.58,P均< 0.001);SG,CP/IN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 0.78,1.37,P> 0.05)。对照组治疗后SBP,DBP降低(t= 17.50,12.70,P<0.001);INS,CP,ISI,SG及CP/INS均无显著变化(t= 0.78~1.59,P 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SBP,DBP,INS,CP降低及ISI增高更显著(t= 2.09~8.86,P< 0.05,0.01);SG,CP/INS差异无显著性(t= 1.19,0.52,P> 0.05)。④结论 氧化镁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IR)的干预作用。方法:对117例高血压患者用赖诺普利治疗4 周,治疗前后观察血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32 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赖诺普利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 P< 0.05)。并且显著降低FBG、FINS、TG、GMP-140,升高ISI(P<0.05)。CH、HDL无显著变化( P> 0.05)。结论:高血压病存在IR、血脂代谢异常,血小板粘附力增强。赖诺普利在有效降压同时,可以纠正基础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sentialhypertension,EH)病人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SR)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关系。方法:EH病人59例,正常对照46例。测定血浆PAI1、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空腹血糖(GLU)、胰岛素(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尿酸(UA)、体重指数(BMI)、腹围/臀围比(WHR)等指标。结果:EH病人ISI(用空腹血糖与胰岛素乘积的倒数表示)较正常对照组下降(-5.4±0.5vs-39±0.8,P<0.01)。血浆PAI1较对照组升高[(29±8)mg·L-1vs(24±5)mg·L-1,P<0.01]。在高血压组中单相关分析表明PAI1与WHR(r=0.369,P<0.01)、GLU(r=0.563,P<0.001)正相关,与ISI(r=-0.301,P<0.05),HDLC(r=-0.417,P<0.01)、tPA(r=-0.499,P<0.001)负相关。以BMI、WHR、ISI、HDLC、LDL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观察高糖摄入对正常 Sprague Daw ley( S D)大鼠糖及胰岛素代谢、脂质代谢和纤溶活性的影响。②方法 将雄性 S D 大鼠16 只随机分为2 组,实验组于饮水中添加蔗糖(120g/ L)喂养42d,对照组给以正常饮水,每7d 定时测量体质量( B W)1 次,实验最后1d 取血测空腹血糖( F B G),空腹血清胰岛素( I N S),甘油三酯( T G),总胆固醇( T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 D L C)水平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 A I1)活性等指标。③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 F B G,血清 T G 水平及血浆 P A I1 活性均升高(t= 2.36~4.73, P< 0.05,0.01);血清 T C及 H D L C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 1.37,0.84, P> 0.05);两组血清 I N S水平虽然差异无显著性(t= 0.77, P>0.05),但是经协方差分析纠正体质量因素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F= 5.74, P< 0.05);直线相关分析提示,实验组血清 I N S水平与 B W ,血清 T G水平及血浆 P A I1 活性呈高度正相关,对照组血清 I N S水平与 B W 及  相似文献   

5.
普伐他汀是一种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该研究旨在观察它对胆固醇结石病人血液及胆汁中脂类成分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23例,实验组20例,实验组病人术前每晚服用普伐他汀40mg,连续一周,结果:实验组病人血液中胆固醇(CHD)、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胆汁中胆固醇(CHD)明显下降(P<0.01),磷脂(PL)降低(P<0.05);胆汁酸(TBA)无明显变化,胆固醇饱和指数(CSI)无明显变化。结论:普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血液及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但同时也能降低胆汁中磷脂的含量,对胆汁中胆固醇饱和指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NIDDM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脂、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血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35例)比较,血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FBG及FINS显著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A1/APOB及IS显著降低。IS与TC,TG,LDL-C,APOB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AOA1及APOA1/APOB呈显著正相关。提示NIDDM患者存在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且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常伴血浆HDL-C含量下降及HDL组成异常。为了研究HTG患者血浆HDL亚类的改变,作者建立了密度梯度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法(GGE),对25例HTG患者(血浆TG>2.26mmol/L,TC<6.72mmol/L)及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血脂正常者(血浆TG<1.69mmol/L,TC<5.17mmol/L)的HDL亚类——HDL2a、HDL2b、HDL3a、HDL3b和HDL3c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血浆及HDL中脂质及载脂蛋白(apo)AⅠ、AⅡ、B100、CⅡ、CⅢ及E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HTG患者空腹血浆TG、apoB100、apoCⅡ、apcCⅢ及apoE显著增加(P<0.001),HDL-C及apoAⅠ显著降低(P<0.001及P<0.05);患者血浆HDL组成异常,HDL中TG含量显著增加(P<0.001),TC、apoAⅠ、apoCⅡ、apoCⅢ及apoE含量下降(P<0.01);患者血浆HDL亚类含量改变,HDL2b显著降低(P<0.02),HDL2a及HDL3a增加(P<0.05),且随血浆TG含量的升高而升高,HDL3b及HDL3c则未见改变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脑梗塞病人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与脂蛋白及红细胞膜脂质含量的关系,②方法应用外加底物法铡定48例脑梗塞病人和36例健康人血浆LCAT括性,并检测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亚组分(HDL2-C,HDL3-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和B(apoA-1,apoB)、红细胞膜胆固醇(RBCM-CH)和红细胞膜磷腊(RBCM-PL)的含量变化。③结果脑梗塞病人血浆LCAT活性、HDL-C,HDL2-C及apoA-1含量明显降低,血浆LDL-C,apoB,RBCM-CH及RBCM-CH/RBCM-PL比值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4-3.25,P<0.05,0.01),血浆LCAT活性与HDL-C,HDL2-C及apoA-1呈正相关(r=0.384,P<0.01;r=0.298,P<0.05;r=0.319,P<0.05),而与LDL-C,RBCM-CH呈负相关(r=-0.290,-0.323;P<0.05)。④结论脑梗塞病人脂质代谢异常与血浆LCAT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云南灯盏花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者应用云南灯盂花注射液治疗2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本药具有降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作用,以SBP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呈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1,0.05,同时具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及降低血球压积(HCT)作用(P〈0.05),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H),血小板最大聚集  相似文献   

10.
将43例NIDDM患者分为尿中C肽(U-CPR)排泄量高值组(n=10)和非高值组(n=33),测定了与高密度脂蛋白有关的血清脂质,载脂蛋白的浓度。与非高值组相比,高值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1),动脉硬化指数(AI)及血清甘油三酯(TG)增高(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U-CPR与HDL-C及AI之间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与TG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01);TG与HDL-C及AI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以上提示:高胰岛素血症可能通过TG代谢变化,间接影响着胆固醇逆转运系统向着促进动脉硬化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患者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及其与年龄、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的关系。方法选择63例SAE患者和57例健康老年人,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组空腹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及测量血压,并进行2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E组抵抗素、瘦素、总胆固醇(TC)、胰岛素、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01),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SAE组抵抗素与SBP、TC、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年龄、DBP、血糖、TG、LDL、HDL均无相关性;瘦素与SBP、DBP、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HDL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年龄、血糖、TC、TG、LDL均无相关性;抵抗素和瘦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抵抗素、瘦素水平升高,它们可能通过联合影响机体能量代谢和平衡参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无糖尿病史的老年高血压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及其对心血管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取119例无糖尿病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1例无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的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吸烟史、体重指数(BMI)、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指标;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高血压病人群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比较3组的BMI、血糖、血脂、血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 )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①高血压组的吸烟史、BMI、IRI、ISI、糖负荷后2 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糖负荷后2 h胰岛素(PIN)、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P<0.05);且IRI分别与BMI、SBP、DBP、TG、HDL存在相关关系;②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DM患病率为24.4%,IGR患病率为38.6%,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63%.③IGR组、DM组的空腹血糖(FPG)、PPG、PIN、IRI、ISI、BMI、TG、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SBP分别与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GR组、DM组的斑块发生率和LVEF均高于NGT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糖耐量异常,有必要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OGTT,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观察非诺贝特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5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调脂饮食联合非诺贝特(200mg.次-1口服,1次.d-1)、缬沙坦(80mg.次-1口服,1次.d-1)治疗,对照组采用调脂饮食联合缬沙坦(80mg.次-1口服,1次.d-1)、安慰剂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患者血压(SBP、DBP)、血脂(TG、TC、HDL-C、LDL-C)及FPG、FINS、IS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血清TC、TG、LDL-C、FPG、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而血清HDL-C、IS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清TC、TG、LDL-C、FPG、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也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HDL-C、ISI水平均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诺贝特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可改善脂质谱及胰岛素抵抗,能较好地控制血压,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高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氨氯地平(HG/A组)和氯沙坦(HG/L组)治疗12周。并将两组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患者分别作为MS/A组和MS/L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HG/A组和HG/L组患者在经过12周治疗后,SBP和DBP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SBP和DBP降低幅度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HG/L组FINS水平和HOMA-IR与HG/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MS/L组患者FINS水平和HOMA-IR与MS/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在经过氯沙坦治疗12周后,不仅血压下降,而且胰岛素敏感性提高;MS患者经氯沙坦治疗12周后胰岛素敏感性也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2例,根据MRI的结果分为LA组75例及非LA组27例,并对LA组按照Fazekas量表对脑白质病变程度评估分为轻度LA组23例,中度LA组27例和重度LA组25例。采用无创性便携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病人24 h血压变化,比较2组病人血脂指标、高血压病程、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血压变异性(BPV)。结果:2组病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清 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病人 24 h SBP 和 DBP、日间SBP 和 DBP、夜间 SBP 和 DBP 均高于非LA组 (P<0.05~P<0.01)。LA组病人24 h SBPV和DBPV、日间SBPV和DBPV、夜间SBPV和DBPV均明显高于非LA组(P<0.01)。不同程度LA组间B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LA组高于轻度LA组(P<0.05~P<0.01),且重度LA组的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高于中度LA组(P<0.05),中度LA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轻度LA组(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LA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青少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30例青少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年龄15~25岁。二甲双胍850 mg/次,2次/d,治疗12周,观察服药前后体重、血压、月经、血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的比值、雌二醇(E2)、血脂、空腹及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PBG)和胰岛素(INS)的变化。计算体重指数(BM 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体重指数、胰岛素、睾酮、LH及LH/FSH比值较治疗前下降(P<0.001),ISI升高(P<0.001),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亦有改善(P<0.05),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均值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73%(22/30)的患者恢复正常月经。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睾酮、LH及LH/FSH比值,恢复月经,同时改善血压、血糖、血脂,可为PCOS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胰岛素抵抗、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2型DM合并EH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组(治疗组,n=33)和单用依那普利组(对照组,n=32),疗程均为2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微量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B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7.9%和65.6%,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FBI、Alb、Scr、BUN等均降低,ISI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型DM合并EH更加合理有效,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2级及3级患者共65例,分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病程12周,检测治疗前后患者AP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血溏(FBS),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分析药物对APN的影响。结果 (1)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组APN治疗前(1.95±0.88)μg/mL,上升至治疗后(4.27±3.2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厄贝沙坦具有升高APN的作用,提示厄贝沙坦可能通过增加APN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IR)来达到一定的降压效果的。  相似文献   

19.
超重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超重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及相互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6例高血压超重、2 6例高血压非超重者及 2 2例正常对照的空腹血糖 (SG)、胰岛素 (INS)、C肽 (CP)水平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并将 ISI与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体重指数 (BMI)、年龄等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超重者 INS、C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ISI明显减低 (P<0 .0 5 ) ;高血压非超重组虽有类似的改变 ,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 ,ISI仅与 BMI显著相关。结论 :超重对 IR有一定的影响 ,可促进和加重高血压患者的 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