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台阶核心土环形开挖法是在台阶分部法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集中了台阶法、台阶分部法、上下导坑法等优点。广以隧道地层较老,岩石破碎、节理发育、石质较软,围岩以Ⅳ、Ⅴ及Ⅵ级为主,施工难度极大。文中介绍了三台阶核心土环形开挖法,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超前支护、初期支护、防排水及二次衬砌施工等工法。  相似文献   

2.
以京广线信陈段改造工程中隧道的建设经验为基础,从应用条件、设计方法和施工步骤等方面说明选用留核心土环形开挖工法在大断面隧道Ⅴ级围岩地段施工的可行性。与双侧壁导坑法或CRD工法相比较,留核心土环形开挖工法在工程投资、施工进度和施工工序转换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优越性,可为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的快速的发展,丘陵地区的隧道工程日益增多,岩质隧道一般采用爆破开挖,合理的爆破参数尤为重要。本文以马鞍山1号隧道工程为背景,针对马鞍山1隧道溶蚀现象严重,岩溶较发育的不良地质条件进行了爆破设计,其中IV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V级围岩采用三台法开挖。详细叙述了爆破施工技术措施。通过合理的开挖工法及爆破参数,有效的控制爆破振动对隧道围岩、衬砌结构以及周边复杂环境的影响,实现了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的安全掘进,保证了隧道工期。  相似文献   

4.
凿岩爆破是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施工方式,通过钻孔、爆破、出碴、支护而形成稳定的结构,按开挖类型的不同分为全断面开挖法、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法、CRD法等。本文重点讨论了三台阶施工中钻爆法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钻孔技术控制超挖量及经济适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某隧道断层破碎带位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伟 《中国水运》2014,(3):284-285
在隧道工程的设计、开挖以及支护实践过程中,由于围岩地质状况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于穿越断层破碎带所带来的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受到相关决策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文中为探求断层破碎带对隧道变形影响的普遍规律,本次数值分析选取具代表性的某隧道断层破碎带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对断层破碎带对围岩拱底下沉、边墙的水平位移以及拱底隆起等隧道位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相关计算结果对类似隧道开挖具有参考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偏压和浅埋及软弱围岩并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施工中遇到进、出洞困难、较易发生大坍塌、冒顶等问题,根据隧道所处的地质情况及围岩特性,通过采用合理的洞口加固及进、出洞方案、严格超前地质预报、控制超前支护、优化围岩开挖方案、运用"人造拱"施工方法、加强初期支护、谨慎施工断层破碎带,勤于围岩量测等综合施工技术,解决了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等风险,以期为今后同类浅埋、偏压、软岩及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湖北鸦来公路沙子垭隧道在不同施工方法下围岩和隧道支护结构的力学问题,运用有限元的方法对双侧壁导洞开挖法和台阶开挖法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建立了在不同施工工序下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并对这2种施工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采用台阶法开挖的方案较优。  相似文献   

8.
CRD工法在大断面隧道施工中应用较为常见,主要因其分洞室内不多、可机械开挖、施工功效高。但采用该工法前提是围岩稳定性、地下水位等需满足施工安全要求。CRD法又叫交叉中隔壁法,适用于地层较差(Ⅳ~Ⅵ级围岩)且开挖跨度较大,对围岩沉降变形控制严格的隧道。本文结合厦门地铁2号线天竺山站折返线隧道施工,对CRD工法的施工技术进行简单探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台阶环形开挖法是针对不良土体的一种常用的开挖方法,对IV级和V级围岩进行正台阶环形开挖法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较差的围岩情况下,正台阶环形开挖法环状开挖受力较为均匀,但对于沉降的控制一般,对于沉降控制要求较高的地段应谨慎使用;对于围岩岩质较差但不需要控制沉降的地段,正台阶环形开挖法环状开挖留核心土法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受压扭性断裂构造的作用和影响,梁河隧道线路几乎与断裂构造带平行,整个隧址区处于断裂构造带影响范围之内。隧道受构造带的影响,岩体裂隙发育、差异风化强烈,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差,由此引发包括塌方、失稳、侵限换拱、掌子面大面积变形在内的诸多灾害,对施工进度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采用应力和声发射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力的变化规律、围岩活动规律及破坏情况进行监测,并结合现场施工工艺和岩体失稳破坏过程,分析了在施工过程中岩体的应力和声发射事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初步推算出受压扭性构造作用下围岩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和岩体发生破坏和失稳的原因。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压扭性断裂构造作用时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规律为具有类似地质条件隧道的施工工艺和工法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地铁浅埋暗挖法隧道开挖过程中,通过不同断面尺寸时,采用合适的工法转换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某车站暗挖区间双侧壁导坑法转中洞法施工过程特点,详细介绍了变断面里程段横通道的施工原理、施工步序和施工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隧道洞口进洞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本文依托灯心塘隧道洞口滑坡处理成功经验,对洞口软弱围岩滑坡加固、端墙明洞及洞内双侧壁导坑法开挖等进洞工艺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固山体+控变形"洞内外相结合的施工技术措施,监测数据表明:采用该工艺施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徐志军 《中国水运》2014,(6):283-285
隧洞工程洞口进洞施工成败是隧洞后期开挖的关键环节之一,控制不当容易引起山体滑坡或塌方现象,甚至造成安全事故,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等。结合台州栅岭汪隧洞出口段大跨径、高边墙、浅埋、IV~V类围岩等特点,施工中采用大管棚、台阶法、双侧壁导坑、短进尺、弱爆破等技术措施,保证了成功进洞,同时也确保了施工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4.
韩伟学 《中国水运》2014,(7):286-287
超前支护是不良地层隧道修建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某隧道穿越断层工程实践为依托,建立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分析各种超前支护效应,研究了拱顶位移特性、屈服区分布特征。管棚、小导管以及超前锚杆等加固地层可改善掌子面超前核心土受力特征,提高隧道掌子面稳定性,控制围岩变形,塑性区明显减小。超前支护作为从围岩内部加固构件,有效提高围岩的抗剪切能力,促进掌子面拱效应形成。管棚比小导管和超前锚杆能发挥更好支护效应,将掌子面前面荷载传递给初期支护钢拱架。研究成果可直接指导断层破碎带隧道的设计、施工,同时可为其他不良地层地下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跨越式发展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尤其近年来隧道工程所占比例也相应增加,特别是大断面隧道成为现今高速公路建设的主流。由于隧道工程的隐蔽性以及施工地址条件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特殊地质段的隧道施工,需采取适应的开挖方法,方能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可靠及工期可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隧道施工采用的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工艺进行介绍,然后对两种方法的造价进行分析,以期为大跨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施工中,土舱压力的变化对于控制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在盾构隧道的施工中,开挖面处土体的土压力值与土舱压力不相等,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压力差,以保证土体顺利进入土舱,而随外界环境、岩土性质的变化,土舱压力是会发生波动的,从而使土舱压力会给施工过程中地表的沉降、围岩的应力重分布和衬砌内力的变化带来的影响都是值得考虑的。本文基于FLAC3D平台,采用Box-Muller方法结合MATLAB软件形成波动的土舱压力,研究在土舱压力波动时对盾构隧道开挖过程的影响。结合某地铁线盾构隧道开挖的工程实例,研究土舱压力在波动时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地表沉降、围岩应力重分布以及衬砌内力的影响,为今后盾构隧道的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铁路隧道修建施工中,很容易遇到富水断层破碎带,这种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论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中容易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地质特点,从施工准备及工艺要点两方面探讨水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并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和方法,旨在保障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跨度公路隧道因其跨度大,导致开挖时施工工序多、受力条件复杂,相应提高了对施工工艺、支护体系的要求。如按照传统两车道断面隧道进行设计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本文针对大跨径公路隧道洞口段双侧壁导坑法的施工特点,识别其潜在风险和风险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图乌公路密江隧道的具体实际情况及施工工艺,对隧道断层破碎带段采用超强小导管及超强管棚预支护、锚喷初期支护施工技术作了详细叙述,并对开挖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何传锋 《中国水运》2009,(10):211-212
鄂陕界隧道全长5.6km,洞口段围岩为强风化硅质、砂质板岩夹薄层灰岩,岩体极破碎、顺层裂隙发育、稳定性差,开挖时易产生坍塌、掉块,设计在洞口段采用37根长35mф108mm管棚进行超前注浆支护。同时隧道左右线拱顶以上7~8m处有一村村通道路,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设计在洞顶以上1m开挖线洞口两侧5m范围内设2排直径108㎜的超前管棚注浆支护。两处设计管棚注浆支护后达到了设计效果,对开挖进洞和道路沉降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