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曹州之战是近代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其主要战场在当时的山东省曹州府菏泽县西北的高楼寨,葭密寨、吴家店一带。在这次战役中,新捻军打垮了以蒙古骑兵为核心的清军北方主力兵团,并杀死其统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取得了捻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胜利,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新捻军从此声威大振,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北方人民反清斗争的主力。这次战役的胜利壮大了新捻军的军事力量,证明了新捻军所采取的“以走制敌”的运动战战术的科学性,为以后的农民起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李白与曹南     
盛唐诗人李白非常热爱曹南这方沃土。他多次来此游玩、访友、求道。李白在曹南的活动,对他的思想发展和诗歌创作,都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曹南,本为山名,地在今曹县青岗集乡境内,地表已无遗存,然古籍有载。《诗·曹风》曰:“南山朝跻。”王充《论衡》曰:“大山雨天下,小山雨一国,曹之南山,雨一国之山也。”《谷梁传》曰:“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均指此处。唐时,曹南泛指曹州。范宁《谷梁传注》曰:“唐人谓曹州为曹南。”唐时曹州的治所在“左山之阳,济水之南。”(清刘藻《曹州府志》)故地在今曹县申楼乡堤上范村北。当时,曹州辖济阴,剩氏、南华(离狐县改)、冤句、成武、考城六县,其  相似文献   

3.
余源 《小学科技》2013,(11):30-32
一连数日道由纯能量产生的耀眼光束密如蛛网般地投向“光辉号”,“光辉号”甲板上的蜂巢近防导弹、游骑兵巡航激光炮和防护装甲全在一瞬间化为灰烬。  相似文献   

4.
“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光辉节日的诞生和发展,是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名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节日的诞生和恩格斯“五一”,是在斗争中诞生的节日。为了它,无产阶级曾经付出了血的代价。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美国一万多个企业的三十五万工人总罢工,参加了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示威游行。美国工人阶级团结一致的斗争,使二十万工人缩短了工作日,给资产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在芝加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最为激烈。五月三日,在麦考密克农业机器制造厂的罢工工人组织的盛大集会上,资产阶级蓄意破坏罢工斗争,纠集民团和打手,打死了六名手无寸铁的工人。五月四日,工人们在事件发生的草市广场举行抗议大会。当场,破坏分子投掷了炸弹,警察向工人群众开枪,打死打伤二百多人,几百名工人被捕。后来,甚至将七名工人领袖判处死刑。一位被判死刑的工  相似文献   

5.
“英雄节”被“七省号”起义英雄们的血哺养壮大了的印度尼西亚士兵们、工人价级和泗水的市民们,在1945年11月10日,当印度尼西亚人民庄严地向全世界人民宣告独立以后,又进行了另一次震动世界、使帝国主义恐怖发抖的英勇斗争,那就是有名的“泗水之战”反英斗争。印度尼西亚人民把这个庄严的日子,称为“英雄节”。“七省号”起义和“泗水之战”在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斗争史上,都是不朽的英雄史迹。前者是抗荷,后者是抗英。英、荷帝国主义在印度尼西亚曾先后做过殖民统治者,也都极端仇视印度尼西亚人民的独  相似文献   

6.
一百五十年前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无情地又一次把中华人民置于血与火的考验之中,把中国人民推到了反侵略斗争的前线。正象马克思所赞扬的:对于中国人民,“鸦片没有起摧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战争使中国人民看清了西方列强的强盗嘴脸,认识了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本质,自发地组织起来,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以三元里抗英为代表的广州地区群众抗英斗争表现最突出,  相似文献   

7.
曹州牡丹文化特点与运河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河文化带对曹州牡丹的兴起、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曹州人、洛阳人养花、赏花、爱花习性的相似,与两地同在运河区域,民风习俗的整合不无关系。到明、清时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曹州牡丹文化,这成为运河文化带上中华传统“花”文化融汇轨迹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8.
临济是我国唐代高僧,释迦牟尼38代传人,世界佛教临济宗之开山鼻祖,信徒遍天下。史籍皆载临济故里在曹州南华,但唐代曹州南华在今何处,需确指地望。作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得出结论,唐代曹州即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州南华即今菏泽市牡丹区李庄集。  相似文献   

9.
曹州牡丹史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古称曹州,为牡丹栽培盛地,驰名中外的曹州牡丹就出产在这里,当地关于曹州牡丹的民间传说很多,反映了曹州牡丹的发展历史悠久。《楼台牡丹》的传说,说隋朝曹州就有牡丹的栽培;牡丹乡花神庙的传说,说明初洪武年间当地有牡丹(详见拙作《曹州牡丹史话》).民谣曰:“洪武二年把民迁,安居就在花果园。……”据菏泽牡丹乡毛胡同村的《毛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毛氏从河南甘露集迁至曹州东北立村,周围全是花果园,开始在半阴半阳的小屋中居  相似文献   

10.
《做革命的促进派》一文,是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这篇光辉著作里,毛主席坚持和发展乌克恿主义不断革命的原理,系统地总结了反右斗争和整风运动的经验,吸取了苏联变修的教训,全面阐述了在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要立即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把社会主义革命继续进行到底的理沦,号召全党同志“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努力做到又红又专,永做革命的促进派。  相似文献   

11.
一、永安破围与“仙回捷奏”“孤城在望无人近,半载甘从壁上观。”清朝政府在永安州城麇集兵勇近十万之众,“虚费”饷银千余万两,对遥遥在望的弹丸孤城却“不敢逼近”。坚守州城的太平军虽然英勇奋战,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清军的进攻,但困守孤城终非长策。时间拖得愈长,斗争就愈艰苦,困难愈多,危险性也就愈大。为了打破敌人企图“聚歼”太平军于  相似文献   

12.
姑姓之密须与姬姓之密的地望及其相互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对密国地望和三女姓氏的考证,认为姬姓密国封于商代姑姓密须国故地,投奔密康公的三女,非“姑姓”,实为“姬姓”,从而提示共王灭密是因为密康公违背周代“同姓不婚”之制。  相似文献   

13.
李贽肯定文学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如下的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文学的独立,重释“文”与“道”的关系,提出了“凡艺之极精者,皆神人也”这一极为推崇文艺之价值的命题; 一是推崇俗文学,倡导传奇、戏剧、小说等新型市民文学,提出“时异势殊,则言者变矣”的文艺随时代发展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4.
何孟雄(1898——1931)是中国共产党一位既有理论修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领导干部。他一直战斗在革命的第一线,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当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三次“左”倾错误路线相继出现时,何孟雄已逐渐认识到“左”倾路线给革命事业造成的危害,起而与之进行了坚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尤其是同李立三、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任务和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本提出了“反腐败斗争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命题,围绕这一命题.从腐败危害着经济的发展、反腐败斗争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源、反腐败斗争应当把反对权力腐败作为重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省抓革命、促生产形势一片大好。为了促进我省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和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浙江《科技简报》一九七二年将继续出版。一、本刊是为广大工、农、兵服务,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服  相似文献   

17.
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几千年悠久而光辉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沈括(1031—1095年)就是北宋时代的一位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著名的科学家。他晚年所写的《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自然科学的光辉成就,反映了当时最新科技水平,记载了许多劳动人民在向自然作斗争中的发明创造,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8.
行光 《世界博览》2010,(3):82-84
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斯大林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一场“大转变”。这场从相对宽松的列宁文化政策的转向,从1928~1929年的反“右倾”斗争开始,对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次连续不断的清洗和镇压,以雷霆万钧之力威吓、震慑、压服了思想文化界。在“大转变”过程中解散了几乎所有以前的文化艺术派别和团体,90%以上的人文社会科学团体。  相似文献   

19.
龙冈之战     
一九三○年底,中央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龙冈之战,是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后首次进行的最重要战斗,在当时国内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这一军事斗争史实,对正确宣传党史、军史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7年4月15日晚9时14分,日内瓦万国宫第17号会议厅,联合国第53届人权委员会唱名表决并以压倒多数票,决定对丹麦等国提出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决议草案“不采取行动”。西方国家在联合国人权会搞中国人权提案的企图遭到第七次惨败。我在过去几年间亲身参与了历次人权会斗争,抚今追昔,各种斗争场面历历在目,不禁令人感慨万端。人权委员会不应成为“法庭”促进和保护人权是联合国创立之初所确立的宗旨之一。人权委员会在成立后的50年里,为实现联合国“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