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喜芳 《大观周刊》2012,(35):267-267
“书面表达”是英语高考试卷的最后一题.作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一种题型.所占分值达25分之多。而运用英语能力正是学生所欠缺的,所畏惧的,所以做好这一题目对于考生取得理想的英语成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邱科 《大观周刊》2013,(8):240-240
学生也普遍反映英文书面表达难,到底难在哪里?为此笔者采用往届高考书面表达高中班学生进行测试调查.评分标准、时间限制和高考类同。随后对答卷错误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学生在有关英语谓语的时态、语气、动词词义辩析和句子结构方面的错误占到大约42%之多,拼写单词错误约占25%,名词、  相似文献   

3.
谈增胜 《大观周刊》2013,(12):239-239
高考英语最后一道大题是书面表达题,其目的在于测试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来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最能反映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在高考英语六大题型中,其分值仅次于阅读理解题,但考生近年来的平均得分只有并不高,其中包括许多英语基础较好的优秀学生。在高三“书面表达”题的备考中,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及要领指导学生的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4.
吴晓玲 《大观周刊》2012,(51):368-368
“书面表达”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应用英语写作的基本能力.这是一种较好的主观性命题.也是高考试题的保留题型。  相似文献   

5.
敬宗奎 《大观周刊》2013,(8):347-347
书面表达是一种主观性题型.也是在高考中考查考生运用英语书面写作的能力。结合我十多年来的英语教学,谈谈对高中书面表达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秦永珍 《大观周刊》2012,(48):386-386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学好英语是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他们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中说几句英语外.在生活中基本得不到练习和巩同.因此农村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就不是很高。、特别是四项技能中的“写”即书面表达更是对学生要求最高.最难的一项技能。学生往往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老师在教学中也是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但是作为一名教师遇到的问题再难.再棘手,们也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淑英 《大观周刊》2013,(3):168-169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的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已成国际化语言,英语中“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的语言材料。听力教学是在整个英语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听力。懂得如何提高学生听力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柳素丽 《大观周刊》2012,(12):202-202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掌握答题技巧,做题时才能游刃有余。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不难发现:阅读理解试题不仅增加了题量,而且试题的难度也在逐年加大,设题方式向深层次发展,这些正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反映了高考英语的命题趋势。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讨了如何科学系统地训练,应对逐渐加深的阅读理解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9.
凡静 《大观周刊》2012,(28):271-271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本学期新课改的观摩与学习.我得出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徐垣均 《大观周刊》2012,(15):262-262
英语写作部分,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重视英语写作,认真研究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上下功夫,在平时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建玲 《大观周刊》2012,(47):357-357,367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和阅读所占的分值可谓是半壁江山,换言之.高考英语能否取得好成绩,阅读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阅读的训练可谓是重中之重,采取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然而却往往收效甚微。那么究竟该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想首先必须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  相似文献   

12.
林婵娟 《大观周刊》2011,(10):167-167,42
《2010年高考的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不仅在考试中要求学生能运用猜测技巧进行做题,而平时的阅读中同样要运用这一技巧来进行英语文章的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3.
传递信息、表达感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言语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但绝非是唯一手段,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衣着打扮、居所布置、时间选择、空间运用等非言语的行为和方式,同样起着传情表意的重要作用。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种特殊的媒介角色.他们以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的形式进行大众传播活动.非言语传播的合理运用也会增强节目主持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彭小凤 《大观周刊》2012,(49):272-272
一、农村英语教学现状 新课程的起点高.加上环境、条件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英语素质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别很大.接受能力差别很大,给我们的英语教育教学上带来了很多难题。其次.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一段时间后.感觉英语比较枯燥,要求又高,于是对英语失去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这就使得这些学生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实行较大力度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教育者管教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厦门中等职业学校的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研究了教育者的言语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情绪反应和行为倾向的影响,发现对学生的管教言语以表达关爱的教诲最佳,表达为其担忧的批评次之,表达失望的批评效果较差,而表达愤怒的管教言语效果最差。研究表明,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实施恰当的言语行为,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范光梅 《大观周刊》2012,(20):250-251
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是“听、说、读”的综合反映,最能反映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最高阶段.中学生必须具备了一定的词汇积累.语法基础和英语语感才能进行英语写作.因此英语写作也是对中学生学习英语提出的最高要求,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试从学生和老师2个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静 《大观周刊》2012,(30):223-223
言语表达常常是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智慧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是思维的最佳载体。语言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上学生和教师言语表达的规范性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益。而强化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张伟 《大观周刊》2013,(2):170-170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其中“写”又是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作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作文与要求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重视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然而。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不愿”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方面:(1)汉语影响、生词造句;(2)词汇贫乏、搭配不当:(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4)信息不全、条理紊乱。教师方面在教学中缺乏科学和系统的写作教学方法.表现为:(1)散——缺乏条理性、分散;(2)乱——各层次写作杂乱相间、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赵敏 《大观周刊》2012,(47):361-361
听是人们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必须尽快提高听力水平。只有听得正确才能读得流畅,说得流利。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口语能体现言语的交际能力。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调、节奏、重音等手段,交际双方能更好地交流思想。英语教师必须对听给予足够的重视。但目前英语教学中,没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因此,学生普遍对笔试能得心应手,而对听力考试却望而生畏。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相似文献   

20.
陈再励 《大观周刊》2013,(2):169-169
阅读能力在高中英语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高中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意义重大。教师应从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课文教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培养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让学生了解阅读课文理解题设计目的.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及生词量,来丰富他们的英语背景知识.增强他们的语感.以达到提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为了实现学生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我谈谈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