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土资源》2006,(5):52
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了《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在总结“十五”时期主要成就、分析当前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七个主要预期指标和七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当今大学生学习动机复杂多样或急功近利、肤浅、浮躁日益严重的现状,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表现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出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远景性学习动机。远景性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挫折体验,知难而退;就业压力过大,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社会缺乏有效的信念引导;价值观物质化、功利化、眼前化等等。远近景学习动机刘大学生学习有着交织互补的作用,而远景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学习长久坚持下去的主要动力,也才能使学习本身具有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土地问题深层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集中爆发出来了一系列有关土地的问题,其中一些土地问题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自然也成了我们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表象来看,土地问题似乎主要是地方政府行为问题,有媒体就直言不讳地说土地违法主要是地方政府违法。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探析,就会发现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北秦岭东部变质岩系同位素年代学及热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秦岭东部各种方法年代学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了本区自元古宙以来主要热事件的时限及地壳动力学演化的一些信息.这些热事件时限与地壳主要构造旋回是对应的.年代学数据的统计分段指示了主要构造-岩浆事件的尾声(同位素封闭时间),它们是:400~450Ma,600~700Ma,950~1100Ma,1400±Ma,2000~2200Ma.秦岭造山带中,秦岭群形成最早,因而经历了最复杂的变质变形史.但其独立性特征,则显示了它在元古宙可能是一些微板块(地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矿区构造及一号窿矿体构造研究,论述了湖南石门县界牌峪地区砷矿床一号窿矿体构造特征、矿体特征、矿体与断裂构造的成因联系,指出了矿区的导矿构造与容矿构造,提出了本区中生代3期主要构造应力场,强调了矿区内局部应力场与相应方向的优势节理配合是本区砷(金)矿床形成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6.
湛江高桥红树林区鱼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5和2006年7~8月,对广东省湛江市高桥红树林区的鱼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5种,隶属于13目38科,其中鲈形目有40种,占53.3%,是高桥红树林区鱼类主要种类。测定了主要鱼类的体重、数量、大小,分析了其食性。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地裂缝分布广泛,遍布43个县(市)128处。主要形成于1970~1991年间。文章概述了全省地裂缝时空分布,分析了地震、构造、地层岩性、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地裂缝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地裂缝成因、活动周期、预测、防治等问题。认为全省地裂缝主要是人类采矿活动和构造活动两大因素引起的。构造活动引起的地裂缝主要是地应力释放的结果。与太阳黑子11年活动周期一致,而且发生在谷年附近。地裂缝危害主要发生在显示阶段,气象干旱强烈蒸发以及阵雨、暴雨引起地面积水汹涌流入地下是地裂缝显示的两个条件。故控制这些显示条件,可有效地防治和减轻地裂缝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在考查了成都双流机场实际天气现象以及雾的多极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奇点雾的概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发生的物理机制,认为弱冷平流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
塔中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东河砂岩储层主要为一套滨海沉积成因的石英砂岩,其平均成分组成石英83%,长石8%,岩屑9%、以两口井为例,应用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图象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区内东河砂岩的成岩作用,认为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方解石的胶结和溶解决定了储层具有良好的孔隙性,溶解形成的次生孔隙是砂岩的主要储集空间。恢复的东河砂岩的原始孔隙度为38%,经历3个阶段孔隙演化后的岩芯薄片计点孔隙度平均为14%,岩芯物性分析孔隙度平均为17%。  相似文献   

10.
津巴布韦位于非洲东南部,国土面积39.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2万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7%。1966年4月,津巴布韦人民开展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80年4月正式宣布独立后新政府立即着手进行了土地改革。在农民最迫切、最关注的土地和就业安置等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措施,深得民心,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全国粮食自给有余,成为非洲主要粮食出口国、世界主要烤烟出口国,以及欧洲鲜花市场的第四大供应地。农产品出口占到全国外贸总出口收入的三分之一,农业成为与矿业、制造业并列的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中生代地壳具有厚度大,比较成熟的特点。在占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板块的碰撞等作用下,先后经历了聚敛、剪切(先强烈左旋后右旋)和引张机制,发生了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可以分辨出的构造事件,分别称之为印支运动(195Ma前)、兰江运动(155Ma~150Ma前)、闽浙运动(125Ma~120Ma前)、丽水运动(110Ma~105Ma前)和狭义的燕山运动(70Ma前)。总体特点:首先是构造强度愈晚愈弱;其次是均伴有构造格架的变迁,即变格运动。每次构造事件在浙江和华南均保存有构造不整合面,其间的地层亦自称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用分段线性速率整体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兰天武地区20多年来的多期水准资料,分析了该区现今大地垂直形变场演化与地壳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垂直形变七十年代曾表现出山间盆地大幅度上升的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八十年代华家岭等两北部山地上升、东南部盆地下沉的继承性运动增强;而目前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继承性运动状态。进一步分析认为: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和继承性运动增强是区域应力场趋于强化的标志;正常继承性运动的恢复可能是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探讨地球自转的一种惯性力──科里奥利力在地壳升降运动中的作用。地壳上升时科氏力向西,地壳下降时科氏力向东,它的大小与方向可以解释太平洋两岸的构造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东营市城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东营市城区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东营市城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长期开采石油、天然气、深层地下水,使地层应力增加产生压缩;新构造运动、全球海平面上升、欠固结土自然沉降以及地面荷载是地面沉降的次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推覆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经过对推覆构造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进行的探讨,提出了层圈运动是地球本身运动的基本形式;层圈运动的动力来源于物质横向上的分布不均,层圈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出现推覆构造体系。根据该理论,推覆构造仅仅发生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界线附近;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是下俯作用。从而对大陆的发生、发展及消亡提出新的见解,把用于洋壳的威尔逊旋回发展到陆壳上,提出了新的全球大地构造旋回。该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覆构造体系这一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16.
胶东金矿成矿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编制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图基础上,通过对大地构造相研究显示:胶东微地块是经多期增生和碰撞而形成的,其漫长的板块构造演化明显具有阶段性。侏罗纪是该区板块构造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换期,构造演化由原来的南、北分异转变为东、西分异,胶东地区NE向新生构造起了主要作用。胶东地区中生代有2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及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高碱正长岩;燕山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胶东地区表现为3次造山和3次伸展。晚侏罗世造山早期玲珑片麻状花岗岩组合是区域构造挤压导致地壳增厚引起地壳重熔的产物,代表了大陆弧花岗岩特征;早白垩世造山中期郭家岭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代表了造山期大陆弧花岗岩的特点;造山晚期伟德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表现为大陆弧花岗岩,后造山A型崂山晶洞过碱性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为大陆造陆隆升花岗岩与后造山花岗岩,代表燕山构造的结束。胶东地区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受控于特提斯、古亚洲洋和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相互作用,金矿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是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起因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现今垂直形变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5,自引:13,他引:12  
利用GPS观测资料进行大范围的垂直形变特征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网络工程基准站和基本站的GPS观测资料,绘制了中国大陆的垂直速率等值线图像,并对中国大陆垂直运动特征进行了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垂直运动在70%以上的区域表现为沉降运动,在青藏高原和除北京外的整个华北块体及燕山块体的垂直运动表现为隆升的趋势。中国大陆西北和东南、西南和东北的整体垂直运动呈一种斜对称状态。对基于GPS观测所得的等值线图与基于水观测所得的等值线图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除了华南块体外,二者在整体趋势上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8.
An orogenic belt developed in late middle Proterozoic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Plate extends from Inner Mongolia to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and Eastern Jilin Province. It is over 2000km long. The orogenic belt was formed by collision between North China Platform and Siberia Platform during the Rodinian Super- Continent period. From sedimentary formation, magmatic activity and crustal tectonic deform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long the tectonic belt the paleocontinental margin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of tectonic evolution in middle Proterozoic, they are: continental margin rift,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collisional orogenic stages.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80年、2005年和2015年3期区域精密水准网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动态平差模型计算获取大别山地区水准网长期垂直运动速度场图像。研究发现,淮河平原地表下沉较为严重,大别山呈现弱隆升趋势运动,长江谷地边缘地区较大别山区呈现明显的隆升运动。跨郯庐断裂带水准剖面结果显示,垂直运动与地形呈负相关和弱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东昆仑乌妥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跨东昆仑弧盆系北昆仑岩浆弧和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该文对其内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断裂、韧性剪切带和褶皱等构造行迹进行了研究,从局部特征推演至整体特征,达到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及变质变形的再认识。结合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事件、同位素年龄值及区域资料等,确定各构造群落形成的相对时代,进而比较合理地建立起测区的构造变形序列,认为区内自吕梁期-燕山期-喜山期,至少经历了7期12世代的构造变形,期间任一时期构造体制的变更,造山作用类型的变化、盆地类型的转化,都遵循伸展和压缩交替进行这一普遍的地壳演化规律。将东昆仑造山带乌妥地区的构造演化划分为古元古代基底的形成阶段、多旋回的洋陆转换阶段、陆内造山阶段及高原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