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骶尾骨切除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根据近年来对 6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 ,并且癌组织侵犯骶尾骨 ,癌灶固定的病人 ,进行再手术并骶尾骨切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 ,年龄 32~ 6 1岁 ,平均 46岁 ,Miles手术 (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 ) 2例 ,Dixon手术 (直肠癌骶前切除吻合术 ) 4例 ,术后复发时间 10~ 36个月不等 ,平均 2 0个月。行Dixon手术 4例 ,肛指检查均发现吻合口复发癌 ,癌组织侵犯骶前固定。B型超声、胸片等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 ,所有病人一般情况良好。6例病人均行CT盆腔扫描 ,显示复发癌侵犯第 3~ 5骶骨 ,第 3~ 5骶骨骨质破坏 ,癌灶…  相似文献   

2.
有上消化道手术史病人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们外科治疗有上消化道手术史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 18例 ,现结合本组临床所见 ,对肿瘤切除的范围及肿瘤切除后对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作一探讨。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17例 ,女 1例。年龄 34~ 6 9岁 ,平均 5 6 4岁。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癌 7例、残胃癌 1例 ,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 3例 ,食管胸中段癌 1例 ,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胸中段癌 1例、贲门癌 4例 ,食管中段癌术后并放疗后残食管癌 1例。两次手术间隔 0 5~ 34年 ,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 1年以内者 3例 ,2年以上者 4例 ,胃溃疡胃大部…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患者并发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类型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1977年 7月至 2 0 0 1年 9月 1189例 (12 0 0例次 )肾移植受者术后恶性肿瘤发生及其免疫抑制剂治疗情况。 结果 发生恶性肿瘤 19例 (1.6 % ) ,其中肝癌 4例 ,乳腺癌 3例 ,Kaposi肉瘤 2例 ,肺癌 2例 ,膀胱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胰头癌、齿龈癌、结肠癌、胆囊癌各 1例 ,1例肿瘤原发灶不明。移植术后至肿瘤诊断时间 2~ 112个月 ,平均 (36 .7± 2 4 .2 )个月。 12例行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患者全部带肾存活 ,随访 1~ 73(平均 15 .4 )个月 ,肿瘤无复发 ,移植肾无排斥反应。 7例因肿瘤无法手术切除者中 5例在诊断肿瘤后 1年内死亡。 结论 肾移植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此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密切相关。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应为首选 ,减少甚至停用免疫抑制剂 ,同时尽可能保留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4.
肝癌术后复发癌灶18例的再切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复发病人再次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从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间肝癌手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 18例共 2 7例次手术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本组 18例病人第 1次手术和第 2次手术的平均间隔为 (39± 14)个月 ,9例行第 3次手术的病人 ,第 3次手术与第 2次手术的平均间隔为 (2 1± 4)个月 (P <0 0 1) ,目前 18例病人仍存活 11例 ,已死亡的 7例均为已进行第 3次手术的病人 ,死亡时间距第 3次手术分别 9~ 13个月不等。 18例病人第 1次复发癌灶为 (1 9± 0 3)个 ,9例第 2次复发时平均癌灶为 (2 8± 0 6 )个 (P <0 0 5 )。结论 肝癌的复发癌灶再切除是延长肝癌病人生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残胃复发癌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残胃局部复发癌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6~2 0 0 1年间收治的 5 1例残胃局部复发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 5 1例中 ,复发局限于残胃者 31例 ,伴有转移的复发 2 0例。行根治性切除术 2 7例 ( 5 3% ) ,其中 16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行姑息性残胃全切术 3例 ,胃肠吻合、造口术 15例 ;单纯剖腹探查术 6例。 30例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报告 :吻合口周围复发 10例 ,残胃复发癌 2 0例。根治性切除组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5 8%、19%。姑息性手术及综合治疗组的生存时间为 6~ 2 4个月 ,中位生存期为 16个月 ;单纯剖腹探查及腹腔化疗组均于 2~ 7个月内死亡。结论残胃局部复发癌以残胃、吻合口局部复发为主 ,具有较高的切除率 ,应积极行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和壶腹癌经胰十二指肠切除后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 2 5 %和 6 %~ 5 0 % ,多数病人在术后复发 ,提示原行的手术不少是姑息性的。芬兰阿姆斯特丹医院中心外科于 1992~ 1999年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 83次 ,其中 2 4 3例为癌肿 ,4 0例为良性病变。手术死亡 3例 (1% ) ,伴并发症 135例 (48% )。仅 4例失访 ,随访中位期 17个月 (1~ 91个月 )。共有 111例再次入院 ,因肿瘤复发 6 4例和手术并发症 4 7例。(一 )因肿瘤复发而入院 共 6 4例 (2 7% ) ,其中典型 Whipple手术 11例、幽门保留型胰十二指肠切除5 3例 (PPPD) ,肿瘤位于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残胃癌及残胃复发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4例残胃癌和4例残胃复发癌病人行腹腔镜手术切除,分析手术的方式、方法、难点及技术要领。结果在腹腔镜下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6例,行姑息性全胃切除1例,中转开腹1例。腹腔镜手术平均用时(310±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0±80)ml,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17.5±6)枚。术后胃肠恢复时间平均(3.5±1.5)d,进食时间平均(3.5±1.5)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4±1.5)d。无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4~13个月,发生肝脏转移死亡1例,余7例病人仍生存。结论残胃癌和残胃复发癌在腹腔镜行手术切除技术上是可行的,创伤比开腹手术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和  詹华 《腹部外科》2004,17(2):108-109
目的 探讨姑息性胃切除治疗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83~ 2 0 0 1年 1 2 0例晚期胃癌行姑息性胃切除术 (切除组 ) ,与同期随机选择 1 2 0例晚期胃癌行非切除术 (非切除组 )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切除组术后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5 7.1 %、2 8.6 %、1 1 .4 % ,非切除组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35 .3%、1 1 .8%和 0 (P <0 .0 1 )。结论 对于有腹膜播散、远处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侵犯、H1 和H2 肝转移的晚期胃癌病人 ,姑息性胃切除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肿瘤侵犯大血管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累及大血管的肿瘤切除及受侵犯血管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方法 总结 1998年 10月~ 2 0 0 4年 2月的 2 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结果  2 6例患者均无术后人工血管感染 ,血肿形成等。获随访 2 3例 ,随访时间 2~ 65个月 ,平均 42 .8个月。术后随访分别行彩色超声或CT血管显影 (CTA )检查 ,5例胰头癌和 1例胆管癌患者下腔静脉、门静脉置换后 ,3例分别于术后 3~ 15个月并发癌栓形成 ,术后远期通畅率为 5 0 % ,肿瘤分别于术后 3~ 3 1个月复发。 7例盆腔和腹膜后肿瘤切除血管置换患者术后获随访 2年 ,1例复发 ,但血管通畅。 2例四肢肉瘤患者随访 1年未见复发 ,血管通畅。 11例颈部肿瘤切除、血管置换患者术后随访 3个月至 5年 ,目前血管通畅 ,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对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并大血管切除重建手术是安全的 ,可明显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转移癌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 990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共收治各类肾上腺肿瘤 494例 ,其中肾上腺转移癌 5例 (1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均为男性。年龄 5 0~ 5 8岁 ,平均 5 3岁。病程 1~ 1 1个月 ,平均 5个月。左侧 3例 ,右侧 2例。 4例转移自肺癌 ,其中 3例与原发灶同时发现 ,1例于原发灶切除后 5个月发现 ;1例转移自前列腺癌 ,于术后 2个月发现。 2例术后转移患者均无自觉症状。术前经B超、CT或MRI检查 ,未发现有其他复发、转移病灶。 5例均手术切除 ,肿瘤最大 8cm× 8cm× 7cm ,最小 4cm× 3cm× 3cm ,边界清楚。术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