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步冷曲线法、CCVC法和观察法,研究了KF含量对电解质体系初晶温度、电导率、氧化铝溶解性能和阴极电解膨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晶温度随KF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平均每增加1%的KF,初晶温度降低1.83℃左右;电导率随过热度增加而增大,过热度每增加1℃,电导率平均增大0.009 S/cm;相同过热度下,KF每减小1%,...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研究了2.1NaF·AlF3—NaCI一MgF2熔盐体系的初晶点及940℃时体系的电导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得到了初晶点及电导率随体系中NaCl和MgF2含量变化而变化的二元二次方程.试验结果表明,体系初晶点随MgF2含量增高而降低;而随NaCl含量变化出现极大值,极大值点随MgF2含量变化而变化,越过极大值点,初晶温度随NaCl含量增加而下降.体系电导率随NaCl含量增加而增大,而随MgF2含量的变化出极大值,越过极大点电导率随MgF2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向生产含0.6%si的变形铝合金的电解槽中添加廉价的锂辉石精矿,起到添加锂盐的作用。测定表明,锂辉石精矿在铝电解质中的溶解速度很大,并随氧化铝含量增加而增大,随分子比的提高而减小,电解质的初晶温度随锂辉石精矿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曾水平  蔡祺凤 《轻金属》1994,(8):30-32,44
本文采用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研究了2.1NaF.AlF3-NaCl-MgF2熔盐体系的初晶点及940℃时体系的电导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得到了初晶点及电导率随体系中NaCl和MgF2含量变化而变化二元二次方程。试验结果表明,体系初晶点随MgF2含量增高而降低;而随NaCl含量变化出现极大值,极大值点随MgF2含量变化而变化,越过极大值点,初晶温度随NaCl含量增加而下降。体系电导率随NaCl含量增  相似文献   

5.
对三层液铝电解精炼电解质NaF-AlF_3-BaCl_2-NaCl体系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很少。本文详细研究了分子比、氯化钡、氯化钠、氟化锂对该体系的初晶温度、密度和电导率的影响,对生产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半理论半经验的电导率估算模型,并利用MgCl2-NaCl-KCl-CaCl2熔盐体系测定的电导率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合模型可以很好的估算MgCl2-NaCl-KCl-CaCl2熔盐体系的电导率。本文还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研究了MgCl2-NaCl-KCl-CaCl2熔盐体系的电导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得到了电导率随体系组分含量变化而变化的二元二次方程。实验结果表明,体系电导率随NaCl含量和温度增加而增大,随KCl、MgCl2、CaCl2含量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以铝酸钠溶液苛性碱浓度、分子比和溶液温度为因子,采用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了铝酸钠溶液电导率数学模型,分析了溶液电导率与溶液苛性碱浓度、分子比和溶液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分子比、溶液温度和苛性钠浓度条件下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随着溶液苛性钠的增大而减小;当苛性钠浓度和温度一定时,溶液的电导率与溶液分子比呈抛物线关系,并在试验范围内随着分子比的增大而增大。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随着溶液温度升高而增大,近似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8.
因其优异的综合理化性能,铌(Nb)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和超导领域。其涂层制备方法中,熔盐电沉积技术沉积速率快、阴极电流效率高、绕镀性好,有望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当前广泛使用的氟化物支持电解质体系毒性大、环保性差,亟待开展更环保的全氯化物支持电解质体系的开发工作。为实现支持电解质熔盐物性的调控和络合离子的稳定化,本文在NaCl-KCl体系中添加CsCl,制备全氯化物支持电解质体系,研究CsCl对支持电解质熔盐物理性质及Nb涂层电沉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KCl-CsCl三元混合熔盐的共晶温度约为485℃,随CsCl含量增加,熔盐的初晶温度先降低后增大,密度增大,电导率和表面张力减小。CsCl通过改变熔盐的初晶温度和电导率影响熔盐中离子的传质速度,进而影响电沉积Nb涂层的表面质量,其优选含量约为60wt.%。CsCl的添加可使熔盐中含氧络合离子NbOF63-的还原电位负于NbF72-,有助于获得不含氧杂质的Nb涂层。  相似文献   

9.
LiF-ScF3-ScCl3电解质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熔盐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熔盐电解有很大影响,以LiF—ScF3-ScCl3为电解体系.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氧化钪分别测定了其对电解质的密度、初晶温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钪的添加有助于降低电解温度,且不会对电解质的密度和电解质电导率产生很大影响。本工作旨在研究电解体系中添加氧化钪对其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为电解铝钪合金的电解质体系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B对过共晶Al-20Si合金中初晶Si的细化作用.结果表明,B对Al-20Si合金中初晶Si具有良好的细化作用.初晶Si尺寸先随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B含量为0.065%时初晶Si尺寸达到最小,之后,随B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微量的Ca和Mg可促进B对初晶Si的细化作用;C_2Cl_6精炼除气会削弱B对初晶Si的细化效果.B与Ca、Mg等元素能反应生成可作为Si异质核心的化合物可能是B具有细化初晶Si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NaF-AlF_3-CaF_2-LiF-Al_2O_3系电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惠斯通电桥研究了NaF-AlF3-CaF2-LiF-Al2O3系变温等容电导率。发现该体系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和分子比的增加而升高。在高Al2O3浓度、高分子比区的研究结果适合中型自焙槽,在低Al2O3浓度、低分子比区的研究结果适合大型预焙槽,可供工业生产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利用JMatPro7.0软件模拟预测20Mn23AlV无磁钢的平衡相组成、析出相元素成分、奥氏体化元素含量对无磁钢组织的影响、淬透性、力学性能及热物理性能参数。将模拟参数与部分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无磁钢奥氏体占比高达99.89%,其余为第二相强化作用的弥散相,弥散相中占比最多的为金属钒的碳氮化物。该无磁钢在不同冷速下并不会引起组织转变,均为奥氏体相。Mn和Al含量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使奥氏体占比最大化。预测和实测力学性能差异不大。随温度的降低,线膨胀系数、比热容、泊松比和导热系数均减小,密度、剪切模量、电导率和杨氏模量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有机凝胶法结合固相烧结技术制备Sm1-xSrxAl1-yFeyO3-δ(SSAF,x=0.10~0.20,y=0.10~0.70)系列新型混合导电陶瓷。利用TG—DTA、XRD、FTIR、Archimedes法和直流四线法分别对凝胶前驱体的热分解及相转化过程、烧结体的相结构、相对密度和电导率进行表征,研究烧结温度及Sr和Fe掺杂量对样品的结构、电性能及输运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前驱体在900℃焙烧5h可以形成结晶良好的四方钙钛矿相纳米粉体;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Sm0.9Sr0.1Al0.5Fe0.5O3-δ(SSAF9155)陶瓷的电导率和相对密度都先增大后减小,1450℃烧结5h制得的SSAF9155陶瓷具有最高的电导率和相对密度;SSAF陶瓷的电导率主要取决于p型电导,且随Sr和Fe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在中低温段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遵从Arrhenius关系,导电行为符合p型小极化子跳跃导电机制;样品的表观活化能随着Fe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Sr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NaF-KF-AlF3电解质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NaF-KF-AlF3电解质体系,研究了不同钾盐含量、不同分子比对初晶温度及氧化铝溶解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子比为2.1时,添加15wt%KF能使初晶温度降低到850℃左右,而氧化铝的溶解速度只是略微减慢.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B对过共晶Al-20Si合金中初晶Si的细化作用。结果表明,B对过共晶Al-Si合金初晶Si有较好的变质效果。初晶Si的尺寸先随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B的添加量为0.065%时达到最佳的细化效果,之后初晶硅的尺寸开始随B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及密度泛函微扰理论为基础的第一性原理计算,采用虚晶近似的方法,研究了具有hcp结构且Zn含量在2%(原子分数)范围内的8种Mg_(1-x)Zn_x合金的晶格常数、弹性性质和热力学性质。通过优化结构计算Mg和Zn含量不同的Mg_(1-x)Zn_x合金弹性常数,对Young's模量、Poisson比、弹性各向异性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Mg及Mg_(1-x)Zn_x合金的晶格振动Helmholtz自由能、内能、熵和定容热容等随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Zn含量增加晶格常数a和c均相应减小,弹性常数、自由能和内能增大,熵及定容热容减小;另一方面,随温度升高,Zn含量对自由能和熵的影响程度增大,而对定容热容的影响程度先增大后减小。Mg_(1-x)Zn_x合金中Zn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材料硬度和韧性,但也增大了材料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7.
《轻金属》2017,(4)
针对国内某400kA电解系列电解质体系,采用全自动初晶温度测定系统分析了该系列氧化铝原料变化前后电解质的初晶温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钾盐对电解质体系的初晶温度影响规律。对于研究体系,钾盐含量的增加使电解质初晶温度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当分子比为2.2或2.4时,添加1%的KF,电解质体系初晶温度降低2.25~2.44℃。  相似文献   

18.
采用X射线衍射(XRD)、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表面分析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Ti/RuO2电极结构和电容性能的影响。XRD分析结果表明,Ti/RuO2电极的晶化程度随制备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提高;恒流充放电、功率-密度特性和电化学表面分析结果表明,电极的比电容随制备温度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在临界晶化温度附近300℃制备的Ti/RuO2电极拥有最高的比电容、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19.
用步冷曲线法测定了MgF_2-CaF_2-BaF_2-LiF系初晶温度。研究了分子比(MgF_2/CaF_2)、BaF_2及LiF含量对初晶温度的影响。得到关于初晶温度的三因子二次回归方程:T(℃)=1606.79-1000.39X_1+412.94X_1~2-5X_2+0.091X_2~2-10.87X_3+0.085X_3~2。在MR=1.25左右时,为MgF_2-CaF_2的共晶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一种在生产中使用的含镁铝电解质体系的温度、密度、导电度利用经验公式进行了论证。通过论证得出如能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对电解质中各成份含量进行精细控制,电解生产可以在较低温度下高效运行;该电解质体系和铝液的密度差在一些情况下较小,生产中注意提前调控;该电解质体系和低分子比高氟化钙电解质体系的导电度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