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变风量(Variable AirVolum e)空调系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如今已成为美国空调的主流。我国在70年代开始研究VAV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目前有继续推广的趋势。变风量空调系统是指根据空调区域的负荷变化,自动调节送风量以维持室内温、湿度的一种空调系统。该系统通过变风量末端设备,调节送入房间的风量或新回风混合比,并相应调节空调机组(AH U)的风量或新回风混合比来控制某一空调区域温度,以满足室内人员的舒适要求或其他工艺要求。同时根据实际送风量自动调节送风机的转速,可以大幅度减少风机的运行能耗。变风量空调有仅供冷、…  相似文献   

2.
孟庆龙  王文强  葛俊伶 《建筑科学》2020,36(2):44-50,78
变风量空调系统实际运行时,风量的实时改变体现出强动态特性,各末端之间存在耦合,导致系统运行会出现不稳定状况。目前针对变风量系统的控制多是从自动控制角度出发,而根据VAV空调系统特性制定的控制策略较为缺乏。为此,提出1种改进型总风量法。从变风量系统水力特性的角度,分析末端阀位变化对风机送风量的影响,找出风管系统阻抗实时变化规律。再利用控制模块读取控制量与调节量,直接达到对风机的控制。通过全尺寸实验平台和TRNSYS模拟平台对所提策略开展不同工况下的研究得:改进型总风量法、变静压法、总风量法的评价指标平均值分别为0. 085,0. 178,0. 145,改进型总风量控制效果最好;夏季供冷工况下,对比3种控制策略的风机运行功率,在系统等风量条件下,变静压法和总风量法控制下的能耗较改进型总风量法高出5. 83%和19. 68%;改进型总风量法,为避免风机频率调节过程中调节时间长和系统振荡提供新思路,为实现较好的控制效果的同时能有效地降低风机能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变风量系统通过改变送入房间的风量来控制室内温度,以满足室内负荷变化需求。在变风量系统中,每个控制区都有一个末端风阀装置(VAV BOX),通过改变VAV末端风阀的开度可以控制送入各区域的风量,从而满足不同区域的负荷需求。同时,变风量系统根据各控制区域的负荷需求决定  相似文献   

4.
霍小平  姜冰 《暖通空调》2006,36(B09):42-44
1前言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课题。在工作过程中,不时有人向我提及这个命题,我都不假思索地一笑置之。何也,把这个命题翻译一下,基本上等于“牛与马的技术经济对比分析”,耕地用牛,打仗骑马,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VAV(Variable Air Volume)空调系统是由空调机组、VAV末端、自控系统以及窗际热环境处理等几部分组成。其中,VAV末端根据控制区域的负荷变化,通过调节风阀的开度来控制房间的送风量;同时,VAV空调机组则根据各VAV末端的要求,通过变频器或其他方式来调节风机的转速控制总的送风量,主要用于大中型全空系统。  相似文献   

5.
1引言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起源于高速送风空调系统,是利用改变送入送风量来实现对室内温湿度调节的全空调系统,它的送风状态是保持不变的.由于变风量系统运行时,风机输送的空气量是随室内符合的大小而不断变化的,输送空气所消耗的动力能量比定风量系统小,因此节能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江梦芷 《四川建材》2007,33(2):244-246
变风量VAV系统(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是一种全空气空调方式,它根据室内负荷的变化或室内要求参数的改变自动调节空调系统的送风量,从而保证室内参数达到绿色环保舒适的要求。VAV系统是提供舒适空调的最现代化高效能系统。  相似文献   

7.
变风量VAV系统(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是一种全空气空调方式,它根据室内负荷的变化或室内要求参数的改变自动调节空调系统的送风量,从而保证室内参数达到绿色环保舒适的要求.VAV系统是提供舒适空调的最现代化高效能系统.  相似文献   

8.
蔡颖玲 《建筑科学》2004,20(Z1):150-154
通过对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同一典型户型住宅在节能热工设计标准条件下空调负荷的计算,得出住宅建筑的冷热负荷指标;主机容量确定和末端装置选择方法;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变频技术控制主机压缩机和风机可获得显著的节能效果;采用变频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小型变风量系统尤为适合风管型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水管型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则较适宜采用末端风机盘管的风量调节和主机变频调节相结合的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9.
据悉,智能楼宇空调专业生产商科明发展(天津)有限公司,近日在天津推出楼宇自控系统中最新的VAV系统,该系统比传统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全年节约风机能耗55%~65%。据了解,与定风量空调系统相比,VAV系统可以根据具体使用要求来控制同一风系统中的各房间的温度,机组尺寸减小,电气报装费较低,全年运行能耗大大降低;二次分隔及装修简便,有效控制室内噪声,卫生条件有较大改善。科明发展公司加强了技术研发,使VAV设备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其造价仅比常规风机盘管系统高20%左右。(刘阳)智能楼宇空调VAV系统在天津应用@刘阳…  相似文献   

10.
基于VAV空调系统控制原理分析了送风量调节过程中导致室温滞后响应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了VAV空调系统动态调节过程中室温对系统调节量滞后响应特性的描述及建模方法。分析继电反馈控制技术和VAV空调系统室温滞后一阶惯性加时滞环节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滞环继电反馈控制的室温滞后特性模型辨识方法。通过闭环响应试验,研究了送风量调节过程中室温对末端风阀开度和送风机转速的动态响应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完成了室温滞后特性一阶惯性加时滞环节传递函数模型参数的辨识,并通过与开环响应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在没有被控对象先验知识的前提下,该方法可以实现室温对末端风阀开度和送风机转速的一阶惯性加时滞环节传递函数模型参数的辨识,且随着滞环系数的增大,计算结果具有收敛性,符合其在线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3.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4.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19.
材料性能的随机场特性参数的检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议根据相关函数分析结果描述材料随机场性质,提出用曲线拟合方法检定随机场特性的分析模型参数。经过实例分析,指出指数余弦式模型的现实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