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科     
1·318μm近红外激光皮肤损伤效应研究杨在富1钱焕文1张宁2单清1张杰1马萍1陈鹏1杨景庚1梁洁1王嘉睿1康宏向1高荣莲1目的:研究1·318μm近红外激光对皮肤的损伤效应,确定损伤阈值并观察损伤修复情况。方法:以普通白色仔猪为实验动物,以输出波长1·318μm的Nd∶YAG激光为照射光源。损伤阈值实验时,激光照射剂量为7·45~14·95J/cm2,于照后即刻观察皮肤红斑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红斑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损伤修复观察实验时,激光照射剂量为13·4~225J/cm2,于照后0h至49d观察皮肤损伤修复情况。结果:1…  相似文献   

2.
1.318 μm近红外激光视网膜损伤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1·318μm激光对视网膜的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用输出波长1·318μm的Nd∶YAG激光为照射光源,固定照射时间0·2s,以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散瞳后的家兔(25只)和大鼠(28只)眼睛,照射光斑直径分别为5mm和2mm,于照后1h和24h观察视网膜损伤发生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并于照后24h对损伤视网膜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1·318μm激光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的阈值角膜剂量分别为13·7J/cm2和10·4J/cm2,阈值角膜能量分别为2·69J和0·33J。受损视网膜可见清晰的白色凝固斑,损伤重者累及视网膜全层。结论1·318μm激光可导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损伤阈值ED50分别为13·7J/cm2和10·4J/cm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 319 nm激光致白色小型猪皮肤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以连续波1 319 nm激光为照射源,皮肤表面光斑直径为0.98 cm,照射时间分别为0.4、1.0和3.0 s,在不同剂量下照射贵州小型猪皮肤,于照后1 h、24 h观察皮肤损伤,并拍照记录,统计各个剂量下的损伤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出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结果:皮肤损伤发生率随照射剂量的升高而升高,轻者出现即时红斑,稍重者红斑24 h仍可分辨,更重者可观察到白色凝固斑,统计分析损伤发生率确定三种照射时间条件下的1 h皮肤损伤阈值分别为35.5、36.1、37.0 J/cm2,24 h皮肤损伤阈值分别为38.9、40.8、43.4 J/cm2。双对数坐标下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损伤阈值随照射时间的0.02次幂增长,表明其时间依赖性极弱;照后24 h损伤阈值高于1 h损伤阈值。结论:在皮肤入射光斑直径0.98 cm,照射时间为0.4、1.0和3.0 s条件下,1 319 nm激光致小型猪皮肤24 h损伤阈值为38.9、40.8、43.4 J/cm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脉冲1.338μm激光致青紫蓝灰兔视网膜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以输出波长1.338μm、脉冲宽度5 ms的移频Nd∶YAG激光为照射光源,角膜入射光斑直径5 mm,在19.8、24.2、29.5和33.9J/cm24个剂量下照射12只青紫蓝灰兔的24只眼视网膜,于照后即刻、1 h、24 h和48 h用检眼镜观察视网膜损伤,统计各个剂量下的损伤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于照后48 h摘取眼球进行视网膜病理观察。结果阈值水平的视网膜损伤为淡淡的灰白色凝固斑,边界模糊,较重者损伤斑为白色,有的伴有点状或环形出血。视网膜损伤发生率随照射剂量的升高而升高,随时间的延长在照后24 h内略有升高,到照后48 h不再上升。统计分析照后1 h、24 h的损伤发生率确定视网膜损伤阈值分别为4.83 J/cm2(95%置信区间4.60~5.05 J/cm2)和4.60 J/cm2(95%置信区间4.31~4.86 J/cm2)。光镜下观察视网膜损伤区向内隆起,内、外核层、节细胞层等各层细胞都可观察到胞核固缩、深染等损伤特征,但色素上皮层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脉冲1.338μm激光在角膜入射光斑直径5 mm,脉冲宽度5 ms条件下致青紫蓝灰兔视网膜损伤的阈值为4.60 J/cm2。视网膜损伤累及视网膜全层,但色素上皮层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5.
正目的:研究皮秒1 064 nm激光致青紫蓝灰兔视网膜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以脉宽15~20 ps、重频10 Hz的1 064 nm激光为照射源,角膜入射光斑直径1 mm,在38.2、50.9和77.4 J三个剂量下以单脉冲方式照射青紫蓝灰兔的视网膜,于照后即刻、24 h用眼底相机观察视网膜损伤,并拍照记录,统计各个剂量下的出血损伤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出血性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1.319μm近红外激光致兔角膜全层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角膜损伤后长期修复的过程及结果。方法 实验对象新西兰白兔10只,采用波长1.319μm近红外激光损伤兔左眼角膜(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只兔眼1个照射光斑,光斑直径3 mm,照射时间0.7 s,能量密度140 J/cm2。利用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技术手段,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至6个月内多个时间点进行角膜损伤修复观察。结果 波长1.319μm激光在本实验照射条件下的兔角膜损伤为全层性损伤。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可见激光损伤形成的白色损伤斑先增大后缩小,损伤后6个月基本消失,同时角膜先肿胀增厚后迅速消退;OCT观察及定量测量可见损伤斑中心角膜全层厚度最大可达正常角膜厚度的2倍,增厚区域直径最大可达照射光斑直径的2.6倍;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激光损伤后坏死上皮和内皮细胞快速脱落,新生上皮和内皮细胞随后覆盖损伤区,基质细胞损伤后数小时核染色质脱失,后期修复过程出现大量浸润细胞。结论 波长1.319μm激光在能量密度140 J...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3.74μm激光致新西兰白兔角膜损伤特点和修复过程.方法 发射方式为连续输出的高斯光束,分别照射新西兰白兔双眼,光斑面积1.89 mm2,照射时间1.0 s,照射剂量约16、32、64、128 J/cm2,于照后即刻、6 h及1、3、7、14、28、90、180 d大体及裂隙灯观察角膜损伤情况,并用HE染色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红外激光所致人手背皮肤的痛觉效应。方法:以红外激光的典型波长1.06、1.32和10.6μm刺激人手背部皮肤,记录每次刺激激光的能量以及受试者的反应。采用加权概率单位算法计算诱发痛觉概率为50%时对应的激光剂量ED50,即为痛觉阈值。改变光斑大小和脉冲宽度,测定不同刺激条件下的痛觉阈值,并探索温度对激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激光照射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特点,观察激光对血管壁的损伤是否有选择性,为防止再狭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能量密度为50、100、150和200J/cm^2的铜蒸气激光照射兔腹主动脉,分别用光镜、电镜、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激光照射后第24小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100J/cm^2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细胞核固缩,细胞质凝集贴边,细胞核面积均值缩小等损伤性改变。经同等剂量激光照射,而内皮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 经100J/cm^2的铜蒸气激光照射可损伤在体血管平滑肌细胞,而对内皮细胞无明显作用。激光对血管壁的损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308nm波长人体皮肤损伤阈值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8nm准分子激光对人体皮肤损伤实验表明,50%红斑发生几率(MRD50)的剂量阈值为69.21mJ/cm2,其95%置信限为62.54~76.20mJ/cm2。红斑发生率的个体差异非常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11.
用高功率Nd:YAG激光器以KDP晶体三倍频得到355nm紫外激光辐照人与猪皮肤,肉眼观察其红斑发生率,以迭代加权概率单位法求得MRD_(50),人皮肤为37.9mJ/cm~2,猪皮肤为87.9mJ/cm~2,后者的损伤阈值比前者高出1.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2.
He—Ne激光照射大鼠心前区对心肌毛细血管开放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大鼠心前区对心肌毛细血管开放情况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激光照射组。以60.5J/cm^2的He-Ne激光垂直照射激光照射组大鼠心前区,每天1次,连续照射10天,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左心室近心内膜侧,近心外膜侧心肌中直径<10μm微血管的开放情况。结果:照射组心肌内层毛细血管开放率(70.3%)明显高于对照组(55.6%),P<0.05.结论:以剂量为60.5J/cm^的He-Ne激光照射心前区,能使心肌毛细血管的开放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后小鼠皮肤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方法以能量密度分别为0、3、6、9和12 J/cm2,脉宽为30 ms的单脉冲532 nm KTP激光照射小鼠背部皮肤,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照射后3 h小鼠皮肤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激光照射后小鼠皮肤中HSP70表达增加;HSP70表达主要位于皮下75~150μm处。能量密度为6~9J/cm2的KTP激光照射时真皮层中HSP70表达增加最多。结论皮肤中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可反映不同曝光剂量的单脉冲激光照射皮肤组织后的热损伤情况,本实验热休克蛋白表达为532 nm KTP脉冲激光治疗的能量密度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参数的竹红菌乙素.光动力学疗法(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对视网膜的非选择性损伤,为临床应用HB-PDT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提供依据。方法 青紫蓝兔1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其中药物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HBl.5mg/kg,不照激光。激光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0mg/kg,PDTI-Ⅳ组耳缘静脉注射HB各10mg/kg,分别以能量密度为240、14.4、30.0、48.0和56.OJ/cm^2,波长为532nm的倍频YAG激光照射兔眼底。观察兔眼底变化、荧光素渗漏情况及视网膜、RPE、视细胞、脉络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PDT后第1天,单纯照光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眼底和组织学无改变;HB剂量为10mg/kg,功率密度120-700mW/cm^2、能量密度14.4—56.0J/cm^2的532nm激光照射,可以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闭塞,视网膜外层损伤,内层无明显改变。HB剂量10mg/kg,功率密度300—600mW/cm^2,照光时间80—100s,能量密度30—50J/cm^2是适宜的治疗参数。结论 HB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与光敏剂的剂量和激光照光时间、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密切相关。生物学效应与能量密度呈量效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激光损伤兔鼻粘膜后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激光损伤鼻粘膜对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以32只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对象,2只为对照,不行激光照射,余30只分为扫描电镜A组和光镜B1,B2,B3,B4组,每组6只,采用波长1.34um的Nd:YAP激光,分别以功率密度11.24,7.76,8.68,11.24,15.50W/cm^2照射兔下甲粘膜,照射后即刻,1,3,7,14和21天取材,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鼻粘膜损伤及修复过程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兔鼻粘膜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细胞,激光照射后损伤深至骨膜,但照射后3天剂量较小的上皮缺损区已由新生细胞所覆盖,细胞排列紧密,出现微绒毛细胞,7天见微绒毛细胞和短纤毛并存;14天粘膜上皮基本恢复正常,固有层腺体少量增生,偶见杯状细胞及其分泌颗粒;21天粘膜固有层中虽然仍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但纤毛外观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采用较小功率密度的激光照射鼻粘膜后,损伤区粘膜可以修复,纤毛恢复正常,杯状细胞未见明显增加,固有层腺体改变轻微,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6.
S波段高功率微波对家兔眼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波段高功率微波(HPM)对家兔眼的损伤效应。方法:家兔在散瞳麻醉只暴露头部的务件下,分3个剂量水平,单次HPM远场平面波照射,于照后7个时间点,通过肉眼、眼底镜、裂隙灯观察,以及视网膜电图测定、组织病理学方法等研究HPM对家兔的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眼重要部位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HPM照射后,角膜表面粗糙,一周内恢复;晶状体后皮质出现点状混浊斑,逐渐发展为片状;视网膜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弥漫性视网膜损伤,视乳头下方视敏感区损伤重,其他部位较轻,感光细胞的内外节层以及外核层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视网膜电图b波幅值降低说明视网膜功能下降。结论:单次HPM照射兔眼(平均功率密度≥60mW/cm^2,照射时间≥30min),可导致眼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损伤程度呈现一定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酞菁锌(ZnPcS2P2)介导的光动力效应体外杀灭K562白血病细胞中光剂量以及光敏剂浓度对白血病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用17种不同光剂量(360、324、290、250、200、180、124、90、76、47、29、18、11、6.9、4.2、2.1和OJ/cm^2)的半导体激光分别辐照与7种不同光敏剂浓度[0(光照对照组)、0.0625、0.125、0.25、0.5、1.0和2.0μg/m1]ZnPcS2P2行体外培养的K562白血病细胞。辐照后将细胞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d,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白血病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单纯药物对K562白血病细胞没有影响,单纯光照在光剂量为360J/cm^2 时能引起细胞的损伤。与光敏剂共培养的各组白血病细胞均受到激光辐照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存活率随着光剂量以及光敏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结论 光动力学疗法能够有效地杀灭白血病细胞,但是光剂量和光敏剂浓度的选择十分关键。ZnPcS2P2浓度1.0μg/ml、光剂量6.9J/cm^2是杀灭K562白血病细胞一组比较理想的搭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光敏剂CDHS801光动力学疗法在体外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将膀胱癌T24细胞分别与浓度为2.5、5.0、10.0、15.0、25.0和50.0μg/ml CDHS801共同孵育,以能量密度为6J/cm^2,波长为650nm半导体激光照射。另设空白对照组、CDHS801组(25.0μg/m1)、单纯激光组(6J/cm^2)。以MTT比色法测定T2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实验组2.0、5.0、10.0、15.0、25.0和50.0μg/ml CDHS801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2.34%、23.15%、31.44%、45.78%、53.04%和75.85%,与空白对照组、CDHS801组、激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CDHS801光动力学疗法对膀胱癌T24细胞有明显杀伤效应,而且该效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妇科腹腔镜手术几种激光对兔子宫壁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掌握妇科腹腔镜手术所应用的激光器的治疗剂量,对几种激光引起的兔子宫壁热损伤进行观察。实验研究证实:所有激光产生的损伤程度与所用的剂量呈正相关。术后48h与即刻损伤程度相比,半导体激光的损伤程度明显加深、加宽;但CO2激光和NdYAG激光接触式光刀无显著变化。说明应用激光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时,所产生的损伤与应用的功率密度有关,为临床合理选用腹腔镜下的激光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连续谱(supercontinuum spectrum, SC)光源角膜损伤病理特点,确定损伤阈值。方法采用波长770~2 500 nm的SC光源,角膜光斑直径0.56 mm,照射新西兰白兔13只的角膜。按照射时间不同分为两个大组:A组,照射时间2 s;B组,照射时间10 s。A、B组再根据照射功率不同再分为4个小组:A1~A4组照射功率分别为1.24 W、1.15 W、1.07 W和1.00 W;B1~B4组照射功率分别为0.93 W、0.86 W、0.80 W和0.75 W。照光后1 h用裂隙灯观察统计角膜损伤斑,计算损伤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统计分析损伤阈值ED50。照光后1 h,用裂隙灯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10 s,0.93 W照射的角膜损伤斑;照光后1 d,角膜取材HE染色观察10 s,0.93 W和1.24 W照射角膜损伤特点。结果 SC光源2 s和10 s兔角膜损伤阈值为926 J/cm~2(95%置信区间845~1 137 J/cm~2)和3 330 J/cm~2(95%置信区间2 761~3776 J/cm~2)。照光后1 h,裂隙灯观察阈值水平(0.93 W)角膜损伤斑为均匀的凹坑样小圆斑;OCT观察角膜损伤累及上皮层和浅层基质。照光后1 d,HE染色观察,阈值水平(0.93 W)角膜上皮层增厚和浅层基质细胞核深染;1.5倍阈值(1.24 W)导致角膜上皮层紊乱空泡化,基质细胞核消失,内皮细胞丢失。结论 SC光源2 s和10 s兔角膜损伤阈值为926 J/cm~2和3 330 J/cm~2。阈值水平损伤角膜上皮层和浅层基质,略高阈值水平导致角膜全层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