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丙戊酸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戊酸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于损伤后第6、24、48、72小时取材。利用BBB评分标准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通过TUNEL法、免疫组化法等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VPA组的BBB评分与SCI组相比,在损伤后第48小时和第72小时显著增高(P<0.01)。SCI组和VPA组均出现大量神经细胞凋亡和HSP70阳性表达,VPA组各时间点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SCI组(P<0.05),而HSP70表达VPA组均明显高于SCI组(P<0.05)。结论:丙戊酸通过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和诱导HSP70表达,对脊髓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S100β蛋白(S100β)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35名健康志愿者(健康组)的临床资料,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将98例患者分为重度组(GCS评分:3~8分,n=50)、轻度组(GCS评分:9~15分,n=48),术后随访3个月,分为预后不良(n=57)、预后良好(n=41),比较术前各组血清ICAM-1、MMP-9及S100β水平,分析术前血清ICAM-1、MMP-9、S100β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转归的关系。结果重度组血清ICAM-1、MMP-9及S100β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健康组,轻度组也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病至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预后不良组,入院时GC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显著(P<0.05);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ICAM-1、MMP-9及S100β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ICAM-1、MMP-9、S100β水平和发病至手术时间在评估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转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较高。结论术前血清ICAM-1、MMP-9、S100β水平和发病至手术时间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开颅术后的转归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19、IL-18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急性颅脑损伤(ACI)患者脑脊液的动态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58例ACI分为轻度损伤组(50例)、中度损伤组(50例)和重度损伤组(58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对动态监测各组ACI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脑脊液的IL-19、IL-18和HSP70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各组ACI患者在脑脊液中的IL-19、IL-18和HSP70的表达1 h便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ACI患者IL-19、IL-18和HSP70在脑脊液中浓度,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下降;重度损伤组脑脊液的IL-19、IL-18和HSP70水平>中度损伤组脑脊液的IL-19、IL-18和HSP70水平>轻度损伤组脑脊液的IL-19、IL-18和HSP70水平,重度损伤组与中度损伤组和轻度损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损伤组与轻度损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中IL-19、IL-18和HSP70水平与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存在IL-19、IL-18和HSP70的过量表达,IL-19、IL-18和HSP70的检测可作为反映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的指标,是评价颅脑损伤早期炎症损伤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烧伤1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入院第3、7天与对照组血清ICAM-1、IL-10、TNF-α,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清ICAM-1、IL-10、TNF-α;根据患者预后,将观察组又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CAM-1、IL-10、TNF-α对烧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烧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入院第3、7天血清ICAM-1、IL-10、TNF-α高于对照组,且入院第3、7天血清ICAM-1、IL-10、TNF-α具有差异(P<0.05)。入院第3、7天,中度组血清ICAM-1、IL-10、TNF-α低于重度组,而重度组低于特重度组;中度组入院后血清ICAM-1、IL-10、TNF-α呈降低趋势,而重度组与特重度组呈增高趋势(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CAM-1、I...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可溶性CD74(sCD74)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COPD 10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入院前1年内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分为急性加重低风险组48例和急性加重高风险组5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血清sCD74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SP70、sCD74对COPD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HSP70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CD7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加重低风险组血清HSP70水平高于高风险组,血清sCD74水平低于高风险组(P<0.01)。血清HSP70、sCD74联合预测COPD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二者单独预测。HSP70<1.16μg/L,sCD74≥75.56 ng/mL是COPD患者急性加重高风险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凌雪  蔡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4):3638-3641+3647
目的 研究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急性大出血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44例TRALI患者(急性大出血患者输血后发生)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未发生TRALI的急性大出血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10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各组血清Eotaxin及PA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RAL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otaxin及PAF水平对TRALI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Eotaxin及PA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清Eotaxin及PAF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在不同输血次数、不同发血至输血间隔、既往有输血史及过敏史中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输血次数>2次、发血至输血间隔≥0.5 h、既往有输血史、有过敏史、Eotaxin水平升高及PAF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外周血浆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抗体与其病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确诊T2DM的患者(T2DM组),同时选择110例非T2DM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HSP70抗体的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SP70抗体与T2DM的关系。结果:T2DM组中血浆HSP70抗体阳性者36例,对照组则为9例;两组的HSP70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HSP70抗体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SP70抗体可能是T2DM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在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SAA、ICAM-1水平及PLR变化;根据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将89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分为合并组(n=41)与未合并组(n=48),检测并比较合并组与未合并组血清SAA、ICAM-1水平及PLR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89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血清SAA、ICAM-1水平及PL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合并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血清SAA、ICAM-1水平及PL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血清SAA、ICAM-1水平及PLR显著高于未合并组(P0.05);SAA与ICAM-1呈正相关(P0.05),SAA与PLR评分呈负相关(P0.05),ICAM-1与PLR评分呈负相关(P0.05);SAA、ICAM-1、PLR是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合并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AA、PLR、ICAM-1在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中呈高表达,血清SAA、PLR、ICAM-1与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心肌损伤密切相关,有望为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合并心肌损伤的诊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 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因子及B淋巴细胞瘤-2基因(Becl-2)/Bel-2相关的X基因( Bax)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 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48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功能分级将其分为完全损伤组(n=21)和不完全损伤组(n=27),另收集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在脊髓损伤1.3.7 d后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因子IL-6、TNF-a以及血清Bel-2 、Bax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3 组受试者在脊髓损伤1.3.7 d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Bcl-2的表达水平依次降低,而血清Bax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且血清BDNF、NT-3、NT-4、,Bcl-2在完全损伤组、不完全损伤组以及健康人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依次下降,而血清Bax在3组中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完全损伤组、不完全损伤组患者血清IL-6、TNF-a水平在脊髓损伤1d后升高,脊髓损伤3d后达到峰值(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 患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因子及Bax/Bcl-2水平均显著升高,其水平变化或可作为临床判断脊髓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133a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protein 3,NLRP3)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贵州省骨科医院治疗的90例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作为并发SCI组,统计手术后3个月患者预后情况,并依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以同期单纯脊柱骨折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脊柱骨折患者血清NLRP3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miR-133a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3a和NLRP3水平预测脊柱骨折并发SCI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建立大鼠T11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督脉电针组(B组)。脊髓损伤后1周,B组接受督脉电针治疗。两组大鼠于脊髓损伤后1、2、4、8周行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脊髓损伤后2、4、8周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脊髓组织行HE染色与神经丝蛋白(NF2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SCI后1周,两组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SCI后2、4、8周,B组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A组明显升高(P<0.01),SEP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高(P<0.01)。HE染色显示损伤区瘢痕组织及空洞形成,B组脊髓空洞比A组小;脊髓组织NF200阳性表达B组各时间点较A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督脉电针治疗可有效促进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热休克蛋白47的Western Bl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中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情况。方法用Wistar大鼠制作钳夹型SCI模型,在SCI后3天及每周评价BBB评分,并在1周,3周,5周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脊髓中HSP47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Wistar大鼠脊髓组织低表达HSP47,在SCI后表达明显提高,且在第5周仍有上升趋势(P〈0.01)。结论Wistar大鼠SCI后HSP47表达增加,HSP47可能参与到SCI的病理改变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又称Preseps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重症肺炎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9例,根据患者治疗10天后的临床归转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4)以及预后不良组(n=35)。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3天和入院5天的血清Presepsin,ICAM-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 II)。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resepsin,ICAM-1与PCT及APACHE II评分的相关性。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个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价值。结果 各个时间点预后不良组的血清Presepsin,ICAM-1,PCT水平以及APACHE II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8~8.331,均P<0.05);预后良好组的血清Presepsin,ICAM-1水平呈下降趋势,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8~7.661,均P<0.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Presepsin,ICAM-1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4~1.714,均P>0.05)。各个时间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resepsin与ICAM-1,PCT及APACHE I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11~0.442,均P<0.05),ICAM-1与PCT及APACHE I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02~0.374,均P<0.05)。入院5天 Presepsin和ICAM-1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95%CI:0.802~0.957),0.843(95%CI:0.745~0.942)。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resepsin,ICAM-1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检测二者水平可辅助临床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热量超短波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BDNF-Trk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Sham组(24只)、SCI组(24只)和USW组(24只)。应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脊膜,不予打击,直接缝合,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USW组在脊髓损伤造模后24h给予受损部位无热量超短波治疗(最大输出功率40W,实际输出功率11.58W),10min/次,1次/d,至取材前。SCI组造模后不给予任何治疗。在造模后1d、7d、14d和21d用BBB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运动诱发电位(MEPs)评定脊髓损伤后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并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术后4周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CI组和USW组脊髓在损伤后不同时段BDNF及TrkB的表达,并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BBB评分结果提示,USW组大鼠7d、14d、21d时的运动功能恢复较SCI组明显提高(P0.01);SEPs和MEPs结果显示,USW组大鼠7d、14d、21d时的神经功能较SCI组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提示,与SCI组相比,USW组在一定时间段能上调损伤脊髓区BDNF-TrkB的表达(P0.05)。结论:无热量超短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超短波上调损伤区脊髓BDNF-Trk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褪黑素、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水平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ACI患者136例,对治疗后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根据改良Rankin评分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与预后不良组(86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各组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患者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8、0.5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褪黑素和CCCK-18水平升高是影响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血清褪黑素、CCCK-18及联合检测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58、0.945。结论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升高与ACI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血清褪黑素、CCCK-18对判断ACI患者的预后状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AQP-4表达和后肢恢复功能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分为损伤组和中药组,均手术致脊髓不完全性损伤.中药组术后即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液灌胃;损伤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术后1、3、7、14及21 d分别对大鼠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检查后肢功能,然后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组织AQP-4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第1天,2组受损伤脊髓灰质、白质中可见到AQP-4的表达明显增加;第3天时达到高峰,损伤组更明显(P<0.05);第7、14及21天,中药组AQP-4表达的减少几乎与神经功能的改善平行,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AQP-4表达,消除脊髓水肿,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从而使残存脊髓组织保存并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sTBI)术后血清和肽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102例我院收治的sTBI患者临床资料,出院或死亡为终点事件,根据患者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24例与存活组7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Spe...  相似文献   

19.
磁刺激对脊髓神经组织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应用磁刺激(MagneticStimulation,MS)对损伤脊髓组织早期钙、镁离子的影响。方法实验利用Allen氏WD(Weightdrop,WD)技术,以10g×2.5cm致伤力造成wistar大鼠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