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氨甲喋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氨甲喋呤对照组和氨甲喋呤配伍米非司酮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50mg/m^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口服米非司酮,200mg/次,1次,天,连服2天,定期监测血HCG及B超检查。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0%,对照组治疗成功率7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氨甲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可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由于妇科炎症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异位妊娠发病率明显增加,临床上对需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如何选择药物及最佳治疗方案是一个重要问题.我院收治126例异位妊娠患者,年龄为22~41岁,平均29.8岁;病程停经38~76天,平均51.3天;轻微下腹痛或伴有肛门下坠感,或剧烈腹痛后转为持续性下腹胀痛.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3种治疗方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1997年2月2000年2月,将住院确诊为异位妊娠并符合药物治疗条件的患者126例,随机分成A、B、C3组,3组对象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及基本条件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性.A组42例,B组30例,C组54例. 保守治疗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腹腔内出血表现.2)B超检查:异位妊娠包块直径≤5.0 cm.3)肝、肾功能均正常.4)血β-hcG值<6 000Iu/L或≥6 000Iu/L,而患者有药物保守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保守性药物治疗很有进展.笔者用氨甲喋呤(MTX)联合中药治疗22例异位妊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1999年1月~2000年12月笔者以MTX加用中药治疗异位妊娠22例.诊断:依据病史、妇科检查、血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超,必要时诊刮除外宫内孕.年龄20~43岁,平均30.55±5.48岁,已产妇16例,未产妇6例.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至2002年2月期间,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异位妊娠50例,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20~34岁,平素月经规律,现平均停经40~90天.阴式B超示异位妊娠包块直径2.4~6.1cm,均有不同程度盆腔积液.48例有多次流产史,2例初次怀孕;25例无子女.  相似文献   

5.
曹海英 《中医研究》2003,16(5):36-37
近年来 ,异位妊娠发病率明显增加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异位妊娠得以早期诊断 ,药物保守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应用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1998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对确诊为异位妊娠并符合药物治疗条件的患者 38例 ,均经系统的病史、体征、血 β HCG测定、B超检查及诊刮病理检查结果确诊。患者年龄 2 2~ 4 0岁 ;初孕妇 7例 ,经孕妇 6 3例 ;停经时间 :35~ 4 9天 36例 ,5 0~ 5 9天 31例 ,6 0天以上 3例。2 药物治疗条件①生命体征稳定 ,无明显腹腔内出血表现。②血 β HC…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和药物也日益增多。我科于1996年6月~1998年10月,对36例异位妊娠采用中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1 临床资料 36例均经血β-HCG及B超检查除外宫内妊娠而确诊。其中年龄20~36岁,平均27.3岁;孕周36~80天。32例有明显停经史,19例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12例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史,15例B超检查探及子宫直肠后凹有积液。宫旁妊娠囊最大直径<3.0cm,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患侧附件区扪及大小不等包块,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血β-HCG 20~320mlu/ml者8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传统的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机体创伤及痛楚 ,并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因此我院自 1 999年 1 0月~ 2 0 0 2年 1 0月 ,选用传统中药优化配方与西药有机结合 ,对 87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了临床保守治疗研究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告总结如下。一般资料确诊为异位妊娠并符合治疗条件的 87例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 ( A组 )和对照组 ( B组 ) ,两组间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及身体基本状况统计学处理无差异性。选择病例原则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 ,生命体征平稳 ;2 B超检查异位妊娠包块直径≤ 5 cm;3肝、肾功能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采用不同给药途径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12月在我院进行保守治疗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口服米非司酮50mg,2次/天,连服3天,服药第二日一次性静脉滴注甲氨蝶呤(MTX) 80~100mg.观察组50例采用口服米非司酮50mg,2次/天,连服3天,同时采用MTX按20mg/天肌注,连续5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平均天数.结果:实验组治疗成功率及血hCG转阴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药物治疗成功率及血p-hCG转阴的平均天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采用肌注治疗异位妊娠,治疗成功率更高,可作为临床保守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1月~1998年10月,我院共收治因异位妊娠被误诊而行药物流产患者8例,现进行临床分析,以期提高药流的安全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年龄21~32岁,孕次为1~4次。药流时停经41~49天。尿hCG均阳性,其中4例在行药流前曾作妇科检查。此8例药流前均未作B超检查。1.2本组8例患者均因药流后阴道流血不尽伴腹痛来院就诊,其中1例因药流后持续腹痛伴阴道流血在外院行B超提示不全流产来我院要求行清宫手术而就诊。本组病例中从药流至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异位妊娠天数为3~12天。从腹痛至来我院就诊时间为1~8天。1.3本组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由于血β- HCG测定方法灵敏度增强 ,B超声像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妇科医师对异位妊娠警惕性的提高 ,相当部分异位妊娠在早期即可获得明确诊断 ,使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已成为主要手段。笔者比较了米非司酮(Ru4 86 )、氨甲喋呤 (MTX)以及两者联合使用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和副反应 ,现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共 4 8例 ,均为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 ,血 β- HCG检查 ,结合 B超检查或后穹窿穿刺确诊。随机分为 A组 16例 ,B组 16例 ,C组 16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生命体征平稳 ,无明显腹腔内…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7月,我们对药物流产健康妇女120例,进行流产后口服生化益母汤和肌注催产素观察,比较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持续时间,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0例经化验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宫内胚囊,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检查子宫符合孕月,双附件无异常。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年龄19~40岁,平均30.1岁;孕次1~4次,平均1.9次;妊娠35~5B天,平均42.9天。对照组60例,年龄20~43岁,平均28.8岁;孕次1~4次,平均2.1次;妊娠36~59天,平均43.5天。……  相似文献   

12.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以往一经确诊均采用手术治疗。随着高分辨B超检查普及和高敏度的妊娠试验问世,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率也逐渐上升。本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异位妊娠获得满意疗效。1资料和方法1.l一般资料:1995~1997年本组共收治异位妊娠44例。年龄19~42岁,其中以25~35岁年龄组最高,占69%,计30例,25岁以下9例,35岁以上5例,经产妇29例(其中带节育环8例),原发性不孕15例。停经34~68天,平均为51天。86%的病例均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保守治疗宫外孕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肌肉注射甲氨蝶呤50mg/m2,1次/周,加中药宫外孕Ⅱ号方及中药冷敷双少腹,7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甲氨蝶呤肌肉注射50mg/m2,1次/周,2组均于给药后1周行血β-HCG检测及B超检查,以决定下1疗程的治疗.结果:治疗组血β-HCG转阴、包块缩小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疗程短,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笔者2005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中医综合法治疗妊娠恶阻4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49例经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孕。年龄20~42岁;孕龄30天~14周;病程3~20天;初次妊娠30例,2次以上妊娠19例;呕吐轻度15例,中度28例,重度6例。  相似文献   

15.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近20年增加35倍,随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测定技术的提高与普及应用,异位妊娠破裂前确诊的机率亦大大提高,给药物治疗提供机会.我 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异位妊娠21例,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情况 1996~1998年,我院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24例,其中药物治疗21例,占16.94%. 21例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46岁,平均29.6岁;无生育史6例.根据症状、体征、HCG及B超21例 均确诊为异位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20例,宫颈妊娠1例.  相似文献   

16.
中医后续治疗对异位妊娠患者生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云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5):335-336
我院自2005年~2009年应用中医后续治疗,即在输卵管妊娠保守药物治疗临床治愈后,应用中药内服、灌肠以及经阴道局部物理治疗的综合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2例均为我院妇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或门诊病人,均确诊为异位妊娠,并经保守治疗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年龄21~38岁;停经时间31~60天;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71~18523U/L;B超显示包块直径30~66mm.对照组106例,年龄20~37岁;停经时间33~62天;血HCG298~21032U/L;B超显示包块直径28~68mm.两组均采用甲氨蝶呤肌注100mg;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本院宫外孕方:天花粉、紫草、蛇莓、龙葵、凤尾草各30g,乳香、没药各4g,三棱、莪术、半夏、陈皮各15g,蜈蚣4条.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2 0 0 2年间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 4 7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4 7例均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 ,血 β- HCG及 B超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年龄 18~ 4 5岁 ,平均 2 8.4岁 ;无生育史 7例 ,有异位妊娠史 3例。其中输卵管妊娠 4 6例 ,宫角妊娠 1例。病例选择无急性腹腔内出血 ,生命体征平稳 ,B超检查和妇科检查妊娠包块直径≤ 5 cm(其中宫角妊娠 1例包块大小为 3.2 cm× 2 .1cm) ,肝肾功能正常 ,白血球≥ 4 .0× 10 9/ L,血小板≥ 10 0× 10 9/ L。2 治疗方法 用中西药消炎、止血 ,7~ 10…  相似文献   

18.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异位妊娠保守性治疗患者的随访治疗记录,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因异位妊娠住院行药物保守性治疗患者452例,年龄19~42岁,平均29.8岁;未婚112例,已婚未育168例,已婚已育172例,其中有2次以上异位妊娠史85例.所有患者均经妇科检查、阴道超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测定确诊,排除宫内妊娠或宫内妊娠流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剂量米非司酮(Ru486)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120例异位妊娠患者服用大剂量米非司酮Ru486150mg,2次/日,3天为1个疗程。同时,定期监测血β-hCG和B超检查。结果120例异位妊娠中108例成功治愈,治愈率90%。结论Ru486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疗效与治疗前血β-hCG水平密切相关,而与包块大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为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成两组.腹部黑白B超组和阴道彩超组各50例.通过腹部黑白B超和阴道彩超声像图表现.分析研究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应用.结果:阴道彩超组检查诊断出异位妊娠未破裂型19例,流产型12例,破裂型14例,疑诊1例,诊断准确率98%;腹部黑白B超组检查诊断出异位妊娠未破裂型9例,流产型11例,破裂型7例,疑诊14例.诊断准确率54%.结论: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明显优于腹部黑白B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具有迅速、准确、可靠等优点.是异位妊娠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