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桢  张潇  徐远远 《中国计量》2014,(7):124-125
正一、规程制定背景总磷是指水体中各种形态的磷的总量,以各种磷酸盐形式存在,分为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以及有机结合的磷;总氮是指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含氮量,包括水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以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总量。总磷、总氮是反映水体受污染程度和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  相似文献   

2.
正一、规程制定背景总磷是指水体中各种形态的磷的总量,以各种磷酸盐形式存在,分为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以及有机结合的磷;总氮是指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含氮量,包括水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以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总量。总磷、总氮是反映水体受污染程度和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环境监测部门水质日常监测的主要项目之一。我国现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总磷、总氮含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定,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也有相关的含量限定。  相似文献   

3.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是应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水质分析的一种仪器,广泛应用于水生产、石油化工、土壤、食品工业、化学试剂等各种领域的水质分析。目前有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硫化物等符合环保部标准方法的检测项目。文章以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硫化物这五种检测项目为例,利用国家相关标准物质对其检出限进行测量,分析了在测量过程中不确定来源,并对其检出限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测定水体总氮中易影响测定工作的几个方面做了阐述,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刘淑荣 《福建分析测试》2005,14(2):2185-2190
研究了闽江上游(南平段至水口电站)水体中PH、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叶绿素a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对闽江流域上游水质富营养化状况和污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国内未见总氮分析仪相关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对总氮分析仪的校准方法进行研究,可为构建总氮分析仪量值溯源体系提供技术依据。一、简介总氮分析仪是用于测定水中总氮含量的仪器。其原理是在120℃~124℃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中的氮转化为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于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得吸光度A220和A275,按公式A=A220-A275计算校正吸光度A,总氮(以N计)含量与校正吸光度A成正比。二、校准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酱油特有的甘味是由胺基酸的鲜味提供的,特别是麦胺酸,而总胺基酸量是估计总氮量的指标。目前,日本酱油按总氮含量的多寡可区分为:特级(总氮量超过1.80g/100ml)、优等(总氮量超过1.65g/100ml)、精制级(总氮量超过1.50g/100ml)、高级(总氮量超过1.35g/100ml),标准级(总氮量超过1.20g/100ml)。总氮含量愈高,品质愈佳。 日本制造的酱油种类依其所使用的大豆与小麦  相似文献   

8.
当前形势下,水体富营养化相关问题日益严重,而水体富营养化的造成,均是由城市混合污水的处理不当而排放进入水体。因此,为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必须保障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文章阐述了A2/O工艺,分析了其在城市混合污水中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意 《中国计量》2009,(2):85-86
水中总氮的测定通常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使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转变为硝酸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该方法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普通实验室即可进行,适于手工操作。本文通过以不同标准物质或配制混合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研究了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的检测方法,得出了只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不论采用哪种含氮化合物的标准物质绘制工作曲线都能获得理想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丝光沸石作为吸附材料,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丝光沸石对牛尿废水中总氮的吸附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对其吸附等温曲线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50mL的总氮质量分数为1.845%的牛尿废水,吸附剂用量为7.0g,牛尿废水pH=8.0,吸附时间为8.0h,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吸附后总氮质量分数可下降到(0.715±0.023)%,去除率可达到(61.2±1.2)%。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比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氮在丝光沸石上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1.
陈旭 《硅谷》2009,(13)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产生变异现象,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质变劣,对人们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影响和损失,面对日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应用科学的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水体富营养化这个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选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大气气溶胶样品中的总氮含量,并使用总有机碳分析仪和离子色谱仪分别获得水溶性总氮和水溶性无机氮组分的含量;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相差法获得气溶胶中的水溶性有机氮和非水溶性氮组分含量;对本方法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进行评估,及使用此方法对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含氮组分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系统准确地测试大气气溶胶中的多种含氮组分含量,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3.
污水处理厂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BOD5和SS,但不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如果含氮、磷较多的污水排放到湖泊或海湾等相对封闭的水体,则会产生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水质恶化或湖泊退化,影响其使用功能。因此,在对污水中的BOD5和SS进行有效去除的同时,还应根据需要,考虑污水的脱氮除磷。其中A-A-O(厌氧-缺氧-好氧)为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总氮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本文以Quik Chem8500流动注射分析仪为平台,进行精密度试验、准确度试验和检出限试验,并用数理统计的方法F检验和t检验与手工消解法进行比较,从理论上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啤酒废水为试验对象,通过投加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外加碳源来研究其对SBR法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加碳源能大大提高SBR法对氮、磷的去除率。而且啤酒废水与甲醇和葡萄糖相比可使总氮去除率稳定提高,对总磷也有最佳的去除效果。同时啤酒废水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因此是外加碳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据合肥都市网2017年7月28日讯7月26日,合肥逍遥津示范水塘水质提升项目技术论证会召开.由"千人计划"天津大学李保安教授研究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在逍遥津公园示范水塘运行两个月后,接受环保专家论证评估.经过检测,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一倍,溶解氧含量提升2倍以上.从水质检测数据分析可知,运行期间水体COD下降38%,氨氮下降68.1%,总氮下降41.5%,总磷下降83.5%,现逍遥津示范水域水体水质达到Ⅳ类水质,氨氮达到Ⅲ类水质标  相似文献   

17.
A/O脱氮工艺中外碳源投加控制器的建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硝化需要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当污水厂进水COD/TN较低时将会抑制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脱氮效率,需外投碳源。为了有效控制外碳源投加量,本文根据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建立了外碳源投加前馈—反馈控制器,确定维持缺氧区末端硝酸氮浓度为1mg/L时,能实现以尽可能少的外碳源投量大大降低出水硝酸氮和总氮浓度的目的。模拟表明该控制器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响应快,易于在线控制,可显著提高污水厂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8.
吸氮除磷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超强度活动导致水体中氮磷超标,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发黑发臭、生态功能失衡的主要原因。目前去除氮磷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法(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化学法(投加药剂法)和物理法(吹脱法和材料吸附法)。其中物理吸附法相比于其他方法,具有价格低廉、材料来源广泛、无二次污染、适用于大面积城市污水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吸氮除磷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着重阐述了矿物型和非矿物型吸氮除磷材料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在流经盐城市主城区的主要水道设置监测点,开展了城市环境水质调查,测试了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的污染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域之间的水质有所差异,生活污水排放水域有机物和磷的含量较高,而园林区域的水有机物和磷的含量不高。总体上含氮量水平偏高,但重金属污染很轻。这为水体净化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提示可以充分营造条件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减少盲目进行水污染处理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其中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无序排放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尤为突出。我国现有污水厂大多为二级污水处理厂,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有限。实践证明,在工艺调控中掌握一些关键控制点,使倒置A2/O工艺的硝化除磷能力充分发挥,是高效生物除磷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